大众学佛网

现在的雾气是人、鬼神的怨气混在一起

发布时间:2023-07-27 04:04:56作者:大众学佛网
现在的雾气是人、鬼神的怨气混在一起

冯小刚拍摄的电影《私人定制》结尾的忏悔:

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第一段:对雾霾的道歉

阳光我是来向你道歉的,虽然我们之间隔着厚厚的霾,但我还是想对你说:你是公平的,是我们犯了错,让自己陷进了深深的混沌里,我该怎么向你道歉?才能让我们回到童年的记忆中,天空是湛蓝的,空气是清新的,阳光是明媚的。我知道你会说:你们太贪婪了。

第二段:对森林的道歉

我在老照片上看到这里曾经是一片林海,浩茫连绵,方圆几百里都是森林,听当地人 说,砍伐是从50年代开始的,大卡车一辆接一辆,每天不停的往外运,都是一人抱不过来的大树。那些树比我爷爷的爷爷岁数都要大,一直伐到九十年代中,现在 就仅剩下你们这一小片了,我知道,这座山可能再往下挖,可能你们这一小片也留不住了!

第三段:对地陷大坑的道歉

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说因为有煤。草原的下面已经被掏空了,他们还说:每到雨季,隆隆的雷声,和大地的沉陷声就会在草原上此起彼伏。(男演员下跪)我不知道你还愿不愿意养育我们?我不知道你还能不能养育我们?

第四段:对被污染的河道歉(葛优)

好多好多次来,我都想对你道个歉,他们说你是臭的、是黑的、是有毒的。我说,过去你是清澈的、是甘甜的。老话说:水是母亲,儿女却把你糟贱成这样我知道你已经忍无可忍了。不知道你是不是后悔,后悔给了我生命。

----------------------------------------------------------------------------------------

编辑的话:

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都对大自然忏悔吧:人类无休止的滥砍滥伐、疯狂采挖的,造成今天的气候异常、污染严重,我们真的错了!对不起大自然!对不起地球!对不起青山!对不起绿水!对不起大地!南无阿弥陀佛!

今年的央视春晚由冯小刚导演,张国立等主持,希望这两位虔诚的佛弟子,在这个特殊的地点,用特殊的方式,把这个忏悔表现出来,给全国人民提醒:我们错了!这样的提醒能唤起全国人民忏悔,这个力量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忏悔的效果也很大!期待!南无观世音菩萨!

----------------------------------------------------------------------------------------

现在的雾气是人、鬼神的怨气混在一起

造作五恶的人,果报在三途,多半在地狱,所以生痛、生烧。“生痛”是现世果报,活在这个世间,活得很痛苦,来世在三途。这一品下半当中,说明从烧生 恶、生痛,那就是恶的果报现前,就是三途。三途是他自己恶报、恶因所感的,他不知道,堕落在三途了,他不甘心、他不情愿,怨气很重。

现在众生这些怨气,几乎我们完全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我们感觉到都市空气浑浊,感到呼吸困难;坐在飞机上往下面看,很浓的大雾。其实它不是雾气,雾是水蒸气;它是怨气。这个里面有人的怨气、有鬼神的怨气,混在一起,所以这个空气非常令人窒息,现在讲的是染污,严重的染污。佛经上告诉我们,这就是烧生痛、生恶,又造成了恶的念头,恶因恶果;恶果又生恶因,因又生果,辗转而生,没有止境,这很可怕!

“但恶趣众生,三毒弥甚。”

“三毒”就是“贪、嗔、痴”。不甘心、不情愿,认为所受的这些痛苦都是环境给他的,别人给他的,鬼神给他的;鬼神也以为那是些恶人给他的。其实全都想错了!他不知道反省,不知道“一切法自己心现、识变”,自己享受,自作自受。明白这个道理,心就平了,所以心平气和,慢慢这个怨气就能化解。从此之后觉悟了:我不再造恶业了,我不再怨天尤人了,它慢慢就能化解。

但是事实上,佛菩萨所看到的“恶趣众生,三毒弥甚”,这个“弥深”是太过分了,跟谁比?跟人间比。人有三毒“贪、嗔、痴”。鬼、畜生也有三毒,比人还严重,他要不严重,怎么会去做畜生,怎么会去做恶鬼,怎么会堕地狱?肯定超过人类,人类有三毒,比他轻;欲界天有没有三毒?有!比人轻,所以他能生到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一层比一层轻;到色界初禅天,那些人的定功、智慧,就有能力降伏烦恼习气,虽然他没有断,他能把它控制住,让它不起作用。他们生活环境清净、自在,跟佛菩萨相似。佛菩萨是断掉了,他没断,他能控制,虽有,不起作用。

佛把这桩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要能够体会、要能够认知。真正能反省,豁然大悟,原来自作自受,与人没有关系。

我们今天受了冤屈,有怨气,错了!冤屈的因是什么?在过去生中有意无意得罪别人,种下这个因;今天同生在一个时段、一个地区,又遇到恶缘,果报显现出来了,依然是自作自受。真正看清楚、看明白,自自然然不怨天、不忧人,逆来顺受!在顺受里头提升自己的境界,也就是提升自己“戒、定、慧”三学,更清楚、更明白了。虽然受的苦痛,没有感觉到苦痛,为什么没有感觉?你把它放下了,你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有佛号。所以古德常说佛号能消痛、烧,能消业,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不相信,不相信世间有六道、不相信有佛菩萨、不相信有六道轮回,依然还在造五逆、十恶。

[解] “故下云‘敢有犯此’,‘此’者恶也。敢犯恶者,必当永劫辗转于恶趣之中。故云‘当历恶趣’。‘历’者经历。

总的来说,三恶道三大类:地狱、恶鬼、畜生。每一类里头再细分,无量无数,每一道都非常复杂。佛在经论当中给我们做说明,都用归纳,没办法细说,细说说不尽。业因必须要知道。

[解] 恶趣是作恶自招之果。

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不是别人造作个给你受的,不是的!都是自己恶业所感。所以佛在这个经上把果相讲得清楚、明了,劝我们回头,止恶修善,自然能够脱离痛、烧。

佛法把病分三类:生理的病,心理的病,造作罪业的病

[科]癸二、明二报示惩, 分二 子一、现世花报

现实的花报跟后世的果报。

[经]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

大众都看见了。

[解] “或其今世”至“示众见之”,明五痛也。乃现世之花报也。

用植物做比喻,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在先、果在后,今世所受的是花报,来生所受的是果报。

“先被病殃”。

[解] “被“者受也。“病”者疾病,诸业病也。“殃”者殃祸,水火之灾、刑罚之祸等等皆是。

这个病怎么来的?业障来的,业障病。病有生理的病、有心理的病、有造作罪业的病,种种不同。还 有有意无意得罪众生,众生含着冤屈而死,它不甘心,他来作祟、他来报复。我听一个居士说,他有一个朋友是修道的,也是个高人,有一次在一个宴会上,他这朋 友指着另外一个人说,他说:你身后有七个鬼跟着你,你是不是杀过七个人?那个人听到非常惊讶:他怎么知道的?他看到有七个鬼跟他身上,他承认了,确实有这 个事情。说明人间有这种能力的人不少,一般称之为特异功能;佛法里面称为有天眼,能见;天耳,能闻,他能听到我们一般人听不到的声音,佛菩萨的声音、鬼神 的声音他能听见。具有这些能量的人,年龄大概都不大,二三十岁;四十以后就少了,为什么?他妄念多了、杂念多了,这个能量就失掉了。这个能力必须有清净 心,妄想少、杂念少,鬼神能沟通。这说明真有,不是假的。

确实这病,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有生理福的、有心理的、有过去世业障造成的、有现前的怨业造成的,病因很复杂,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明白。如何把这些业习化解、消除,我们学佛的道路上不要让他们障碍?“业病”,参考资料里头有一段,

消除业障病的方法:忏悔,认错,下定决心后不再造

[解] 《佛學大辞典》:(杂语)依前世恶业而感之病,必不可免者。

这业障病。能不能消?能消,用什么方法?忏悔、认错,下定决心后不再造,就能化解。要用真诚心,真干!感应不可思议。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良心,真诚心能感动人。过去纵使结了大怨,也行,这些怨怼,看到你真正发心改过自新,他也佩服,他不再报复了,他离开你了,你的业障病就好了。业障病有二种:一、先世行业病,二、现世失调病。

[解] 一、先世行业病,谓因先世好行鞭杖、拷掠(掠:音略,拷打)、闭系种种恶法,

把他关在小房子里头。

[解] 恼害众生,故感今世多病,是名先世行业病。

这一生当中身体不好、多病,喜欢鞭打人,喜欢拷打人,喜欢把人拘禁,像关在监牢一样,他行动失去自由,这些恶做都会有报应的。我们今天有权有势,常常就是傲慢、嫉妒、欺负别人,不顾别人能不能忍受,以这个恶法加给他,让他感到痛苦,有果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叫小事。一些小人,他分别、执着、他非常记恨,你欺负他、你以恶意加给他,他念念不忘,来世今生,遇到有缘的时候他就报复,非常可怕!

佛菩萨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也不例外,决定不能跟人结怨仇,有意不可,无意也不可。无意,是自己不知道,跟别人结了冤 仇,自己不知道,造作者无心,受害的人有意,有意就是他有怨恨,他不甘心、他要报复。这些因果报应都在眼前,你细心观察,观察我们的周边,然后回过头来观 察自己,你就看清楚、看明白了。看明白就好,为什么?能产生转机。我看明白了:我知道自己不是、自己有过失,原谅别人:别人加给我的,我能忍受,我再没怨恨了;我知道他给我的,我过去这样对付他,现在他对我,我不再怨恨了,我们的结就化解了。把恶缘变成善缘,来生后世再见面,会彼此尊重,会彼此关怀、彼此照顾,不再有怨恨了。每一个在世间,对人、对事、对物,离不开缘分、离不开因果。万万不可以恼害众生,“恼”是轻,“害”是重,“恼”是叫他生烦恼,“害”是他受到了伤害。

照顾别人等于照顾自己

[解] 二、现世失调病,谓因冷热风雨不知将养其身,及饮食不节,卧起无常,以是事故,得种种病,是名现世失调病。

这是生理上的现象,这也不能怪别人。自己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年岁大了、人老了,没人照顾,这些病很容易得。如何能够避免?那就是我们常常照顾别人,果报。别人有病苦的时候,我们关心他、帮助他、照顾他;到我们有病的时候,就会有人来照顾我们。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这个不能不知道。看到别人受苦,一定想到:我将来要遇到了怎么办?想求人帮助我,我今天就要帮助他,将来就会有人帮助我;我不肯帮助他 ,将来我得病、我受苦的时候,没人帮助我。一报受一报,决定错不了。

[解]《小止观?治病第九》: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

这个病苦就消失掉了,要修福、要忏悔。忏悔,就是知道自己做错了,要想方法弥补,后不再造,这个业才能消掉。业要是消不掉,报肯定现前。这些事情都在我们眼前,我们很明显的看到,甚至于它就落在我们身上。现在身体还健康,还没有觉察到;如果年岁大了,自己不能照顾自己了,那就会非常明显的感触,这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五六十岁还可以,七八十岁来不及了。

[解] 作恶之人,于现在世,或生重病,或招灾祸,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忧苦万端,不能出离。故云‘死生不得’。下云‘示众见之’者,显此恶果,普令大众,皆得见之。

现给大家看,看什么?看懂的人,因果报应。

[解] 令知因果不虚,而生戒懼。

现在人,往往这个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没有发生在自己家庭里头,多半认为这不是我的事情,我不会遇到,自己没有警觉心,也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现在人心麻木不仁。这种的心行,他的果报是决定不能避免的,只是来早、来迟,看他的缘分。

……

“生财有大道”,“大道”就是财布施,越施越多

[解] 《嘉祥疏》曰:“或贪财,或贪皮肉。”又云:“‘皆由貪著下,出三毒之过。贪著荣华,贪现在乐造恶。”

造恶!

[解] “不肯施惠”者,不肯以财物施人也。

“惠”是利益众生,不肯施财,不肯施法,不肯施物,不肯以财物施于别人。一个人命中之财、命中的富贵,从哪里来的?

佛在大小乘经里头告诉我们一句真理,我们要牢牢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财、色、名、利也不例外。佛经上告诉我们“生财有大道”,这个“大道”就是财布施,越施越多。命里头没有财,常常有布施的心,命里头就生财了,财由心生的。常常想着我要用布施帮助别人、用财帮助别人,自性里面财它就现出来。不是为自己,为自己是罪,为自己是病,是为苦难众生。

需要财的人用“财布施”;需要法的人用“法布施”;需要无畏的人,用“无畏布施”,布施不出这三大类。“财布施”,有财富;“法布施”,有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有健康长寿,大小乘经里头都说,世尊常常劝导我们。

“财布施”容易懂,让他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丰足,不受物质生活的痛苦。

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教学

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教学。释 迦牟尼佛示现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四十九年统统是“法布施”,他得的果报是无量智慧。智慧越施越多,这“法布施”,财、法、长寿,全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 不是从外来的。财宝,自性里具有的;智慧也是自性具有的;无量寿还是自性本具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学什么、求什么?无非是明心见性、见性成 佛。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得要承认才行,你要相信。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用真诚、欢喜心来接受,直下承当、依教奉行,我们才能得到三昧、才能大彻 大悟,才能跟佛一样得到真实智慧、德能、相好,这叫学佛。

会贪、会造业的人统统是愚痴、没智慧

世间人之所贪、之所爱,全是错误、全是虚幻,不是真实的。真 实,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我们想想,哪一法没有生灭?人有生老病 死,所有的动物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都不免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总而言之,这叫“无常”,它的存在是短暂的,是不长久的。所以佛叫我 们“放下”,因为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什么是真实?灵性是真实的,就是本性。“本性本善”,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本性具足“五伦、五常、四维、八 德”,所以它“本善”。

“本善”为什么变成不善?是从小没有人提醒他、没有人教他,他慢慢受环境、受外面境界的干扰,变成了不善。不善不是自己本有的;纯净纯善是自己本有 的。学佛,回归本净本善,如是而已。本性的大德,是财、法、无畏的布施,这是自性大德。你要问为什么?本性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慈悲。“慈”帮助人得乐; 悲”帮助人离苦,这是性德,每个人都有。只是现在迷于财、色,将这些德行都蒙蔽了,所以德行都不见了,变成“贪、嗔、痴”了,你说冤不冤枉?

[解] 《会疏》云:“贪欲虽多,以财色为大,故偏举。”

举例总是以财、色。

[解] “不能施惠,悭吝之相也。”

不肯惠施,福报享尽了就堕落。

[解] “各欲自快,无復曲直”,只求自利快心,不问是非曲直也。

这造恶业!

[解] “痴欲所迫”,贪欲之心,实根于痴,故曰痴欲。

他为什么会贪、为什么会造业?统统是愚痴、没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会造业,有智慧的人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有财富是“富”,有地位是“贵”,富贵切勿疏忽惜福、积福

[解] 《遗教经》云:“若有智慧,则无贪著。”

什么人有智慧?没有贪心的人、没有执着的人,这是智慧变现在事相上。

[解] 故此经文明痴贪二恶。至于瞋毒,已见上段。

前面讲得很清楚。

[解] “所迫”者,《会疏》云:“爱欲逼迫,常想欲境”也。是故损人利己,但慕“富贵荣华”,以求快意于当时。不愿忍辱修善,积累福报于来日。于是威勢不常,隨即消灭。

这话说得很明白,显示断恶修善积累的福德,这一世得的果报是富贵。“富”,有财富,“贵”,有地位、有权势,这是贵。享受富贵,对于忍辱、修善疏忽了,积累福报也疏忽了。福享尽了怎么办?他没想到这个时候,他以为他的福报是世世代代一直享下去。孰不知,过去历代帝王,他享福的时候他修福;他要不修福的话,像秦始皇只知道享福,不知道修福,两代就完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