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法师:学佛探珍
发布时间:2023-04-16 09:23:50作者:大众学佛网
我们常常都在谈论学佛的问题,但为什么要学佛?学佛的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却有许多人不甚明了。学佛并不是无意义、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而能够深刻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真正地走向学佛之路,而不在佛门边缘歇脚,或者走入歧途。本文撷录印顺导师《妙云集》中关于学佛的一些论述,期与学佛者共勉!
一、学佛对生命的认识
人从最初出生开始以至老死为止,匆匆数十年,终日浑浑噩噩,究竟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谁也不能答覆这一问题。所以只能说糊涂的来又糊涂的去,人生就在这糊涂中过去。有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这糊涂的人生:某处有两座耸峻的高山,山下是一条很深长的溪流,两山的中间有一条狭长的小桥连结着,人就在这条桥上前进。向前山远眺去,是云雾弥漫,一片糊涂;向后山远瞩去,又是烟雾沉沉;向下看去,深邃莫测。有的人走上三两步,就掉下深渊;有些人走了一半路程,也不幸掉下去。就是走近对面山边,也还是难以幸免落入茫茫的深渊。掉下去究竟去向何处,谁也不知道。这正是茫茫人生的最好写照。有道是:“茫茫生死事难知,碌碌终生何所得?”面对现实人生的迷惘与苦迫,人们不禁要问:人生究竟所为何事?有何意义?然而,这一问题,唯有佛法才能完满地解答,也唯有佛法才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根本方案。
生而又死,死而又生,生死死生的无限延续,构成三世流转的生命之流。
死了,决不就是毁灭;同样的,未生以前,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前一生命的结束——死亡,即是后一生命的开始。如秤的一头低下去,另一头便高起来;生命也正是如此。三世相续的生命流,不是不变的永恒,而是不息变化、继往开来的。现有的生命,有时极快乐,有时极痛苦;有时极聪敏,有时极愚痴;有时寿命短促,有时寿长多少劫。这种种的差别,只是前生所积集的业因不同。过去的业力,影响到现在,而现在的思想、行为、对人对己的一切活动,都留下新的业力(与过去未尽的业力),等此生结束时,又重新开始一新生命。一生又一生,看上去是中断的,但却并不从此完结。就如今晚睡觉,一夜过去,明早再起来一样。所以,佛教的三世业感说,实能诠释人生的真相。穷通、夭寿、成败、得失、苦乐、智愚等一切的境遇,都是由于过去或现生的业力所成。然而,业力是可以改进的,从现在向着善的方面去做,前途自然充满了无限的光明。三世业感说的生命观,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论上,所以,无论是落于地狱、饿鬼、畜生,轮回而不知出路,但终究是要在自己身心的改善中,完成解脱。学佛就是要从现实生命中止恶向善,再进一步,修学出世法——戒、定、慧,对于不彻底的、充满缺陷的生命,作一番彻底的改造,彻底地解除苦痛,把三世流转的生命,净化而成为究竟圆满的生命。
二、学佛的根本意趣
生命的三世流转,一般人都感到难以信受,虽然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有不少的记载,证明生前死后的事实,但他们还是会认为传说的不可信。对于这些人,连佛也无可奈何。从前,有人问起前生后生,怀疑三世。佛为他说:例如那边山顶,有一大树,枝叶扶疏,如肯登山,就能看见;如向这边看,向山下望,不依从指示的路径去探求,怎么会见到呢?所以一向向外驰求的世人,不受指导,不习禅定,不得净智,凭他眼见耳闻的知识,否定三世流转的生命事实,正如聋子否定声音一样。我们学佛,首先要信受这三世流转的生命事实。有了生命无限延续的信念,自能树立光明的人生观,充满活力,而努力于新生命的创造。人生,从孩童到老年,无时无刻不在演变中,虽然是不断地变化,后后不同前前,但永远相续着,还有它个体的连续性。更进一步地说,今生一期旧的生命结束,新的生命又跟着而来。所以,今生若不能做一个好人,不能积集功德,来生所得的果报,也就不堪设想了。换句话说,要想后生比今生更好、更聪明、更幸福,今生就得好好地做人。这前后相续、生灭无常义,可以使我们努力朝向上向善的目标做去。有人说:我不想学佛、成佛,只要做一个好人就够了。这话乍听起来,觉得很有道理,若再仔细地推敲,就不免会有些问题。为什么呢?若只想做一个好人,内心就满足而不能自我强化、努力向上,结果每每是仅得其下。正如有些人,能合理地获得钱财和地位,但是往往会利用这些,做出种种害人利己的勾当。这都是由于缺乏了人生向上的精神,更没有确定向上目标所致。学佛,就是要我们向上、向善、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地进达那至善的最高峰——成佛。
三、学佛的方法及次第
学佛的因缘不一,有从信仰而来,有从慈悲而来,有从智慧而来。然而,在学佛的完整过程(信解行证)中,信,实在是学佛的第一要着。声闻乘中说:“信为能入,戒为能度。”菩萨乘中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又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功德。”“我法甚深妙,无信云何解?”所以,我们想学佛,想依佛法而得真实利益,就必须对三宝生起深刻的净信,否则就与佛法无分而漂流于佛门之外。三宝,是佛法的总纲,归敬三宝,是进入佛门的初基。三宝的功德,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但如不能归向三宝,就不能得到,无缘受用,正像不能进入公园的大门,就不能领略林园花木的幽胜一样。所以发心学佛,首先要归依三宝,以三宝为崇高理想的目标,自己不断地修学,加以佛菩萨慈悲愿力的摄受,使我们身心融化于三宝中,福慧一天天地增长,一天天接近那崇高的目标。
归依,有依托救济的意思。如人落在大海中,随波逐浪,四顾茫茫。在这生死边缘,见到草束浮沤,也会伸手攀援;听到风响鸟鸣,也会大声呼救,求救的心情恳切万分,可说唯有此求生的念头。那时如有船只经过,即应投托该船而得到救济。归依三宝,即在生死大海中的有情,信受佛法僧三宝,依止三宝而得到度脱。佛法僧三宝是没有染污的,具足功德的,所以是真正的归依处。求受归依的,应该如落海者的求生一样,恳切忏悔,生恭敬心、清净心。归依的心情是内在的,但也要有形式的归依。所以学者必须在归依本师前,长跪合掌,依师长教诲,自誓说:“从今日,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杂阿含经》卷一、三○经)凡发愿受持归依的,哪怕是生死关头,也不能中途变悔。就是说笑,也不可说我不信三宝,或者说我不是三宝弟子。经上说:佛如医师,法如方药,僧伽如看护病者的护士。为了解脱世间的老病、死病、贪?痴病,非归依三宝不可。
归依了三宝,应该以至诚心来修供养。对于佛像(佛塔)、经典、僧众,即使是不大庄严,不大清净,也不可轻慢,要一律生尊敬心。供养佛,如礼拜、赞叹、右绕,及供奉香、华、伎乐、灯明、幢、幡、宝盖等庄严具;供养法,如书写、印刻,或者庄严经典,以香华等来供养;供养僧,是衣服、饮食、坐卧具、医药、日用杂物,但必须是佛法所认为是清净的、僧众可以用的,切勿供养不如法的物品。至于最上的供养,没有比依从如来的教法、听从僧众的指导而切实可行的了!
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是佛法常说的修学次第。归依三宝之后,必须要亲近善知识。由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而得闻所成慧,即能于三宝、四谛、缘起、圣道等佛法确信不移,而引发趣向的欲求。从多闻正法,深入地去思维观察,才能更深刻地悟解佛法,而得思所成慧。由思维观察,对佛法有了深刻的认识,能照着佛法去修学,一一见于实行,而做到三业清净,即得修所成慧。从此可知,闻思修是修学佛法的初步,是任何修学佛法所必经的。然从师而起三慧的修学程序,可能发生流弊,所以释尊又说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作为修学的依准。佛法以正觉的解脱为目标,而这必依闻、思、修三而达到;闻慧又要依贤师良友。这三慧的修学,有必然的次第,有应依的标准。这对于正法的修学者,是应该怎样的重视释尊的指示啊!
四、学佛的三大要素
信愿、慈悲、智慧,是学佛的三大心要,或者说是统摄一切学佛法门的三大纲要。一切法门的学修,都依此而圆成。如古大德所言:“失之则八万法藏若冥夜游,得之则十二部经如对白日。”
信愿,就是信愿菩提心。由于见到世间的恶劣,见到众生的苦恼,而深信有究竟圆满的佛果可证;也惟有修证成佛,才能净化世间,拯救一切众生。于是发广大愿,愿尽未来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然而成佛度生的大信心、大志愿,主要从大悲中来。所以经上说:“大悲为根本”、“大悲为上首”、“菩萨但从大悲生,不从余善生。”又说:“诸佛世尊,以大悲而为体故。”论上说:“佛心者,大慈悲是。”离了慈悲,就没有菩萨,也没有佛。所以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佛菩萨的心髓,没有慈悲,也就没有佛法,佛法是从慈悲而发挥出来的。
慈是与乐,即以世出世间的种种善利,利益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同得快乐、幸福。悲是拔苦,即减轻或根除众生的痛苦。对这苦痛重重的世间而言,显然拔苦更为它所急需。如一块荒芜的园地,必先将那不良的荆棘杂草除去,然后播下好种,才有用处。众生的烦恼病太多,若不设法去其病根,一切快乐的施予,都不会受用。就像一个少年,习气不好,专交坏朋友,每天闲荡胡闹,搞到倾家荡产、衣食无着、为非作恶,你若想救他,单给他金钱资具,使他图得一时的舒适,是不够彻底的,甚至可能弄得更糟。因为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他的性格、习惯,还未改过来;也就是说,他的苦根还没有断除。这般给他好处,于他不会有什么实利。所以,大悲实在是拔济众生苦难、解除众生生死的根本。
智慧是贯穿信愿与慈悲的纽带。离开了智慧,信愿就会变成一种狂热的、充满愚痴与邪见的追求;慈悲就会成为一种祸害。所以说:“有信无智增长愚痴”,又说“慈悲成祸害”。所以,初学必须以信愿启发智慧,而后更以智慧助长信心,两者相关相成,互摄并进,最后到达信智一如,即是真实智慧的成就。慈悲依于智慧而流露出对一切众生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智慧亦依于慈悲而彰显出它的无碍大用,从而达于悲智交融的平等法界,契于无常无我之寂灭法性。因此修学佛法,必须三者相摄相成,完备地修持,始能臻于圆满的境地。
结 说
上来所谈的几个问题,只是印顺导师著作中关于学佛的部分内容,也许对初学佛的,或是学佛已经很久的有些益处。总之,学佛就是要对这生命的三世流转有个明确的认识:生命是一期一期的不断开展,生死未尽,会无限地延续下去。因此,若想得到生命的超越、痛苦的解除,就必须得从学佛开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