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霖:佛教徒如何看待烧金纸
发布时间:2022-07-25 13:44:27作者:大众学佛网
这里面也有提到「枉积蜡钱」,那我们在学佛的过程里面,也常常碰到莲友问这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你去助念,亡者的家属都会烧纸钱。但到底是不是要烧纸钱?最近台湾也为了这个,道教也为了烧香跟烧金纸的问题,政府因为用环保的法令来规定,造成整个台湾道教界的信徒反弹,到总统府去抗议、去示威。所以我们今天就是要来谈,尤其是中元节快到了,我们就来谈,到底烧金纸应该怎么看待?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有开示,佛教徒,学佛的人对于烧金纸不鼓励也不反对。我以前有听印光大师讲过这一段开示,可是印光大师为什么说,我们佛教徒不鼓励也不反对呢?尤其是第二句话,不反对。我把印光大师他整段的开示,我把它找出来来供养各位,让各位能够完全明白,为什么印祖要这样说?
印光大师论纸钱锡箔,「锡箔」就是烧纸钱。印祖说,佛弟子祭拜祖先,应该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就是烧纸钱,也不宜废,这句话要听清楚。印祖说,也不应该,我们佛教徒常常会讲,不要烧纸钱,你就障碍他,阻碍。学佛人不用烧纸钱,可是那些没有学佛的人,你用学佛角度去看他,他会反弹,而且他会反感。所以印祖说,也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但是也不能说,「也不能定」就是不能够决定说,他会不会往生。即定是他可以往生,这位亡者可以往生,也不应该妨碍,让那些未往生西方的人,「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意思是鬼道众生需要,他没有往生西方嘛。这个是在《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里面,印祖有提到这句话。
「锡箔一事」,「锡箔」,就是烧纸钱这件事情,虽然不是出自佛经,但是它的来源非常地遥远。在《法苑珠林》,这本是佛教里面的感应的善书、的佛书,叫《法苑珠林》。在《法苑珠林》有二十三页,专门在说锡箔,就是金银,台湾叫金纸银纸,「以及焚化衣物」,到底亡者要不要烧衣服给他?也就是所谓的布帛。像我们台北善导寺,我父亲跟母亲的神主牌位都在善导寺。老和尚以前有在善导寺待过。它是早期中国佛教会早期这些大陆的出家人到台湾来,随着国民政府到台湾来,落脚的地点就是善导寺跟临济寺。老和尚是在临济寺出家,也是在我们台北市的圆山。善导寺在台北市火车站附近,也是满大的佛寺。现任的住持是了中法师,也是我们台湾佛教界的长老,他也办了一个佛教大学。善导寺它就是属于中国比较正统的传统佛教的一个道场。那我去那边,有时候去祭拜我父亲我有看到,它那个地方也有准备什么呢?它也是开方便门,大概是骨灰啦或者是神主牌位放在善导寺,这些信徒要求,它也有弄一袋一袋的元宝,烧纸钱。但是在那边没有看到一般民间烧金纸跟银纸,但是确实有看到,我有看到烧元宝啦,烧这些纸钱的部分,是这里讲的。
到底亡者要不要烧衣服,就是布帛。印祖说,其实《法苑珠林》这段文章、这段记载,它是在唐中书令岑文本,岑文本他记载他的老师跟一个鬼官,就是幽冥界的鬼差,这些官员,阴间的官员,他的互相对答问话的记载。这个人彷彿好像叫做眭仁蒨,刚开始不信佛,后来跟鬼神对话,跟这个鬼官谈得来,「相契」,谈得来,就相信了。并且眭仁蒨就叫他的弟子,唐中书令,中书令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或者是台湾的行政院长,这中书令。并且叫他的弟子岑文本要为祂准备「设食」,「设食」就是我们现在做「三时系念」啦、蒙山供养啦,我们会准备蒙山供养的物品,就「设食」。「遍供彼及诸随从」,供养这些鬼官以及祂们这些随从。
眭仁蒨就问这个鬼官了,就问说,阴间跟阳间什么东西可以相通?鬼官就说了,「金银布帛可通」。「金银布帛」,就是金纸银纸可以通。所以现在台湾有些道场很有意思,帮亡者,帮他烧一个奔驰车,纸做的奔驰车,把它做成一个纸钱。纸去做的别墅,还给祂烧。还给祂做那个纸人,金童玉女。里面还有送给祂什么?人民币,然后还有美金、还有台币,提领处,冥国银行,台湾就很多都这样的,花样非常地多。那我看过一个新闻报导更有意思,就是一个黑道头目往生,他的这些喽囉、他的这些帮派分子为了怀念他们老大往生,就扎纸人送给他。扎什么?扎手握着机关枪的黑道分子的纸人,那个黑道的纸人还特别画得很凶恶的样子,还长了胡须,手握机关枪,也有这种情形。
眭仁蒨就问鬼官了,他说,阳间跟阴间有什么可以通呢?祂说,「金银布帛」可以通。但是祂是说,用真的不如假的,「真者不如假者」。「即令以锡箔贴于纸上」,祂的意思就是说,你用真布帛、用真金银,那当然是最好,但是你如果用锡箔,就是我们那个金纸上面有一个小小的锡箔贴在那个纸上,或者「以纸作绸缎等」,「便可作金或衣服用」,这个也可以,就是等于方便。「此十余年前看者」,就是印光大师在十几年前看过这个记载,已经记不起来,它是记在《法苑珠林》的哪一卷哪一篇。印光大师在回覆给他的弟子里面说,你们想仔细去看,可以去查看看,时间应该是在隋朝的时候,隋朝的初年,那个时候岑文本还在读书,他是到唐朝的时候才当到中书令。这个是他老师眭仁蒨跟鬼官的对话的一个经过。
那么写这封信请示印祖的是金振卿居士,那么印祖就告诉他了,就是金振卿居士,他就说,你的性情太过于自以为是。当时印祖有一个弟子叫范古农,这是民国初年,早期民国初年的,也是在中国的一个大居士叫范古农。范古农所说,虽然不知道它的出处在哪里,但是于天理人情来说,也是符合的。可能是这个金振卿居士写信请示印光大师,有可能是要呼吁全国废掉这个事情,就是烧金纸的事情。他在请示印光大师说,可不可以呼吁全国来废掉这个烧金纸的事情。印光大师跟他讲,他说,如果你真提倡,你会受到「鬼击」,他说,你可能会受到鬼道的攻击。
「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他说,世间人,有一些比较愚昧的人,他不知道用,「不知以物表心」,就是不知道用供养的物品来表达他的真心。那他都是「以多烧为事」,「专以多烧为事亦不可」,他假如要烧多也可以。但是最好怎么样呢?
「当以法力心力加持」,最好是用法力跟心力来加持,才可以让它「变少成多」。就像施食一样,七粒米可以变成像须弥山那么多,这变食真言里面一样,它可以变少成多,以遍施自己的宗亲以及一切孤魂则可。但是如果你用烧纸钱来供养佛菩萨,「则非所宜」,不应该,因为佛菩萨不接受世间人这样的供养。那世间人用饮食香花来表示他的诚心,来供养佛菩萨。用真诚心来供养,那是最重要的。但是世间的愚人他无知,纵然他是用金纸来供佛,你也应该用一念诚心这样来看待。印光大师很慈悲,他说,你不要这样去看不起他,这样以一念诚心来看待,也有功德。譬如小孩子捧沙供佛,就是阿育王的前身。佛陀在的时候,有一次跟阿难尊者在外面托钵,在行脚,在路上看到一群小朋友在玩,其中有一位小朋友,看到佛陀来以后,非常地恭敬佛陀,没有东西可以供养,就用一碗,用捧沙,手捧这个沙,这土地上的沙要来供养佛陀。佛陀就用钵接下他的沙的供养,佛陀是接受这个小孩子的恭敬心。后来佛陀就跟阿难讲,说这位小孩子在我圆寂以后,在数百年之间,他会降生在印度,名叫阿育王,会统治全印度,以后会护持三宝。
后来阿育王在数百年后,真的,这个小孩子真的诞生在印度,统一全印度。刚开始也是非常地暴虐,但是后来经过善知识的引导,让他入佛门,亲近佛法,终于成为佛教界的大护法。佛法在印度传到斯里兰卡,就是阿育王的儿子跟阿育王的女儿,把佛陀的法传到,也把佛陀的火化的舍利供养到斯里兰卡,也是阿育王的儿子跟女儿送到斯里兰卡,锡兰,以前叫锡兰。所以阿育王的前身是那个小孩子,「小儿供佛以沙」。阿育王还甚至因为这样而得到铁轮王的福报,我们知道这个娑婆世界有金轮王、银轮王、铁轮王、铜轮王,阿育王是得到铁轮王的福报。
但是世间的愚人不知道求生西方,所以用很多金纸、金钱,买锡箔来烧、来寄库,这个现在台湾的民俗还有,这寄库。印光大师说,其实这个是痴心妄想,这个是以自私自利的心想作永远做鬼、永远当鬼的计划。这个也不问是非,只希望有一些不问是非,只希望有佛事可以做的,可以有一些供养的这些俗僧、这些出家人,便随他们的意思来做。例如在印光大师那个年代,他们在中国的民间也流行「破地狱、破血湖、还寿生者」,非常多的人也都在做这种事情,甚至一些俗僧也在做。印光大师说,「然君子思不出其位,但可以以此理自守,及为明理之人陈说」,意思是说,如果知道这个利害关系的,应该把它讲出来。「若固执不化之人,亦不得攻击,以招致人怨」,但是有些固执不化的,你就不用跟他结恶缘,以免招致他们的怨恨,对于自己、对于别人都没有好处。就是当时可能也很多流行破地狱啦、破血湖啦、还寿生等等,寄库啦这些行为,印祖说,有些很固执的人,就不用再跟他谈。
另外有一件事情,就是焚经之事。在印祖那个年代,在超荐亡者的时候,有烧经书,焚经就是烧经书。「焚经一事,虽有功德,吾人不敢提倡」,印祖说,我不敢提倡。因为以「粗心人多,每每烧于锡箔灰中。锡箔灰,卖于收灰者,将纸灰簸出,而留其锡以卖之,此经灰不同弃于垃圾中乎。谁肯细心另用器焚之,而以其灰投之于大江大海中乎。」印光大师说,因为那个年代有流行这样的一个风俗,就是烧经来做功德。烧经,经文的经。印光大师说,他不敢提倡,因为粗心大意的人很多。你把烧经文的书,烧经文的经书跟锡箔灰混在一起,再把这些灰卖给专门收灰的人,他是要那个锡。因为那个锡是烧不掉的,他是要那个锡,留那个锡,那就变成把经灰也丢在垃圾堆里面去了。他说,没有人肯细心的用另外一个桶子来烧这个经。这个灰,经书的灰,印祖也有讲,经书如果不能读了、不能用了,你要把它焚化。这个经书已经不能再看,都破损了,字都模糊了,经文都模糊了,要把它火化的话,印祖有说,把它火化以后,要用一个干净的布袋把它装进去,放在大海大江里面沉到海底。
印光大师说,他刚出家的时候,看到有放蒙山、烧黄表、加往生钱,就把往生咒的咒文印在往生钱上面。往生钱做成像钱那个形状,上面印往生咒,这样叫做往生钱。印光大师当时在他那个年代,有看到很多人烧往生钱,有些烧到一半没有烧掉的,上面还有往生咒的经文没有烧到。在清光绪十六年,在北京龙泉寺,早上印光大师离开龙泉寺的山门,看到昨天晚上烧焰口,送孤魂所烧的纸堆里面有往生钱,大概有两寸厚,只烧到一半。印光大师再把它捡起来,放在字篓里面,「纳之于字篓中」。况且还被那个仆人打扫,叫那个仆人不要放在一般的垃圾堆里面。印祖说,这个都要很细心去做,若大派头人来做,则没有办法得到利益,就先遭到灾祸了。
在前数年,在太平寺,在苏州有一个叫隐贫会的,「代售朱书《金刚经》」,就是用硃砂笔写的《金刚经》。真达和尚,当时是印祖的弟子,真达和尚听到印光大师这样开示,跟他制止说不能卖。「如有人送朱书《金刚经》,不必于做佛事烧,恐无有细心人料理」,恐怕没有细心的人来处理这个事情,就会犯错。如果在家中的话,应该用一个清净的地方,用一个大锅或是一个铁盆,把这个「置经于上,上又加以箔锭」。以上这一段印祖说,世间愚人不知道求生西方,用金钱买锡箔来烧当做寄库,他说,这个叫痴心妄想,是以自私自利的心希望永远做鬼道众生。这个是《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金振卿居士书》里面有记载这一段。
最后印光大师也有提到他的弟子,叫做龙梓修、濮秋丞这两位居士,在民国十八年,想要「以一千六七百圆,在宝华山」,这也是中国大陆的一个很有名的道场,叫「宝华山」,要做一堂水陆法会,就为了这个事情来跟印光大师报告。印光大师教他们这两位弟子,说你们用这个钱来打佛七,念佛。可是这两位弟子就舍不得用这个一千六、七百圆来打佛七,只用几百圆来念佛耳,他们希望印光大师赞成他做水陆法会。其实这个不是只有在印祖那个年代,现在在台湾也是一样,我相信中国现在也是一样,你同样叫他去护持水陆法会跟护持佛七,他可能会比较选择护持水陆法会,他不会去护持佛七,都一样,就执着以为,众生总是以为水陆法会功德比较大,这个地方印祖就提到了。印祖说,他这两个弟子大概用八百圆去做水陆法会,可见世间人都是喜欢热闹铺排,「不是真实求超荐先亡」,就是不是用真实的心,来求超荐他们的历代祖先以及冤亲债主,以及超度普度孤魂野鬼,孤魂众生。
烧纸钱、锡箔这个不可以废除,也不一定要坚持说,一定要烧多少。要知道这个烧锡箔、烧纸钱,「须知此济孤所用」,就是说鬼道众生有用。所以印祖为什么说不要,不赞成也不反对,道理就在这个地方说,对鬼道众生来说,这些纸钱跟锡箔,祂们执着。所以「须知此济」,「此济」就是会帮助这些孤魂野鬼所用。佛菩萨跟往生的人,「了无所用」,对于佛菩萨或者往生西方的人,「了无所用」,没有,不需要。
「应当以佛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纵数千万万,也不能遍及,以孤魂与鬼神,遍满虚空故」。「若知变少成多之义,则济孤之心亦尽,而且无暴殄之过。是在人各至诚以将,则心力周遍,冥资亦随之而周遍矣。」这一段印祖讲得非常好,这不是说你烧多少钱的问题,烧多少纸钱的问题,是应该用佛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因为孤魂跟鬼神也是遍满虚空故。如果你明白变少成多的意思,那么你就不会有这种「无暴殄之过」,就是太浪费的这种过错。最主要是个人要至诚心来供养,你至诚心来供养,用心力周遍法界,帮助幽冥众生的利益也随之周遍法界。这个是印祖在《印光大师文钞续篇卷上·与李慧澄居士论焚化经灰及往生钱书》,这里面印祖有这样的一个开示。
特别我这样把它提出来是,因为台湾也是都为了这个问题困扰,佛教界很多人对这一块,到底要不要烧纸钱呢?也大家众说纷纭。印祖给我们一个很明确的指示,以诵经、念佛、念咒为主,以帮助亡者超荐西方为主。第二,用佛力、法力、心力真诚来供养,这是最重要的。第三,我们不赞成也不反对烧纸钱,因为鬼道众生祂有这个执着,所以我们也不能说废除。以上三点是我们总结印祖的开示,来让各位明白有关要不要烧纸钱的问题,我们做这样的一个探讨。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四九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