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明代永乐红夜魔拍出天价 引发唐卡收藏热

发布时间:2023-10-17 04:05:45作者:大众学佛网
明代永乐红夜魔拍出天价 引发唐卡收藏热

原标题:明代永乐红夜魔拍出天价 引发唐卡热

11月26日,中国艺术品国际拍卖市场最高纪录刷新。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600年前的“明永乐御制红夜魔刺绣唐卡”拍出3.4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78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最贵的红夜魔刺绣引发新一波唐卡收藏热。

“红夜魔”的前世今生

据佳士得介绍,这幅现存世界最大的西藏刺绣佛像唐卡制作于中国明朝年间。

此唐卡长3.1米、宽2.3米,流传已六百余年,但色彩依旧鲜明,品相上乘,通体以金线及五彩丝线绣成,以平金绣针法勾廓,唐卡右上角绣有“大明永乐年施”款,据考应为苏州或杭州的工匠所造。

唐卡最上方中央为五方佛,左右为蓝夜魔与文殊菩萨,红夜魔两肩上侧各为绿度母和白度母。下方则为单脚而立,捧宝起舞的七天女。天女之上是蓝夜魔,伏于红夜魔脚下。怒目圆睁的红夜魔手抱明妃,身姿形态夸张,色块鲜艳浓烈,造像风格比较古典,明显脱胎于尼泊尔、印度等早期南亚风格。色调深浅有致,层次鲜明,寓意深远,象征断除生死轮回,得以涅槃。

佳士得人士推测,按照款式、图案和规格,这幅唐卡应该是永乐皇帝送给他特别尊崇的某位西藏法王的礼物。此唐卡与西藏大昭寺密室发现的两幅大型唐卡应属同一出处。唐卡的绣工应该至少有一组人,花了逾十年时间才得以完成。丝线已经确定来自江南。此唐卡光染色就是一项大工程,仅红色就有四种颜色,依靠从深红到浅红的渐变,刻画出立体效果。

1940年锡金法王札西南嘉把这幅唐卡送给一位英国友人,1977年,一位买家以七千英镑的价钱,买下了这张精美绝伦的刺绣唐卡。唐卡右侧有永乐年款。但当时专家不相信明代就能做出这么精美宏大的纺织品。而人物的明暗渐变一直被认为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不可能出现在十五世纪的中国。当时将年代定在十九世纪,如果是十九世纪,七千英镑的成交价已属很高。将信将疑的买家拍下藏品之后,拿去做了碳十四检测。结果显示,这幅工艺繁复的大型唐卡真是出自六百年前。

1994年,这幅唐卡在纽约以一百万美元拍卖成交。2002年,它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亮相,最终以3067万元港币成交,创下唐卡成交价最高纪录。

藏传佛教的“随身佛”

“唐卡”是藏文音译,是一种用纯金、银和天然矿物颜料画在布、皮革和纸上,或者刺绣在丝绸上的彩色卷轴画。其绘画风格既不同于油画,又有别于国画,构图以平面透视为主,讲究线条流畅和颜色的丰富变化,构图严谨,属于工笔重彩画。

唐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岩画,西藏的阿里、那曲,青海玉树等地发现的岩画均可看出唐卡的影子。而作为一种佛教艺术,唐卡的起源与发展和佛教在西藏的兴盛几乎同步。

关于西藏的第一幅唐卡,传说是伟大的吐蕃王、藏传佛教的大护主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出了护法女神白拉姆。

在西藏,唐卡画师被称为“拉日巴”,意思是画佛或神的人。过去的唐卡画师往往是寺院的僧侣或依靠家族传承。

唐卡主要有三大流派:15世纪中叶流行于西藏山南和日喀则等地的钦则画派、15世纪左右兴盛于拉萨等地的勉唐画派、17世纪左右在康区广泛传播的噶玛噶赤画派。

宗教主题绘画均是主体,但也会取材西藏社会历史和生活习俗,藏医药、天文历法等内容也会登上唐卡,这便是唐卡被赞誉为西藏百科全书的缘由所在。

佛教传入西藏以后,开始并没有固定的寺院礼佛,唐卡成为一种可以移动的神像。藏民在荒凉辽阔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就是随身携带的庙宇,无论挂在哪里,都可作为神的象征顶礼膜拜,因此又被称为“随身佛”。它还是藏文化的百科全书,记录着藏民的历史、信仰、性情的全部信息。

“老唐卡”受青睐

2006年,唐卡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工艺的唐卡精品,在绘制和画布、颜料、装裱各方面都体现出严谨和精致。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有着厚重历史传承和宗教沉淀的类似“老唐卡”受到资本追捧不难理解。在内地,曾保持着唐卡拍卖纪录的同样是老唐卡。

2006年在北京,清代佚名高僧所绘的一组15幅“宗喀巴大师的一生”唐卡,以1650万元价格创造了内地唐卡拍卖纪录。那正是国内唐卡拍卖市场转热之时。

怎样收藏唐卡?青海郭麻日寺著名唐卡画师更登丹巴介绍,首先看佛像的五官和身体比例是否得当,佛像的身体比例要与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完全吻合,还要看开脸开眼是否庄严殊胜,是否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来绘制。有些现代唐卡由美术学院的学生操刀,就没有这种庄严感,画中的菩萨眼睛低垂,成了睡佛。

其次看唐卡绘制的线条是否均匀、流畅自然,这是最考验画师画工的地方。画金线则是唐卡绘制的最后一个工序,金线决定着唐卡的精致程度,金线一般勾出的图案越复杂工艺越高。

在很多寺院珍藏的上品唐卡上,肉眼看只是一个色点,用放大镜看,才能发现那原来是一个人探出窗外,表情喜悦。

从颜料上看,唐卡因千年不变色而闻名于世。画师出于对宗教的虔诚,在材料上往往无所不用其极,用珍珠研磨出白色,用红珊瑚研磨出红色,用绿松石研磨出绿色,用金箔贴出金色,这些天然矿物质颜色使唐卡的浓烈色彩千年不褪。目前随着天然矿物质颜料的开采越来越稀少,唐卡价格也被推高。

对于“新唐卡”,收藏界充满争议。

“新唐卡”良莠不齐:一种严格按照“藏传佛教度量经”的规范起稿、描色、开眼、装裱,时间长,精力耗费大,并由优秀画师以虔敬之心绘制;另一种从用于供奉的宗教用品成为一般艺术品,甚至成为纯粹营利的商品。

“造像度量经”是一本藏传佛教绘画理论的著作,严格规定了绘画艺术工序、造像尺寸标准和用色装饰规律,被视作唐卡中佛像绘制的唯一法度。

过去,唐卡画师多是出家人,即便是家族传承也需要熟识佛理,发心恭敬,创作一幅唐卡需严格遵循佛造像度量经和宗教仪轨,因为创作本身就是一件功德。作品完成后需经高僧大德诵经开光。而如今一些唐卡的创作甚至是流水作业。在关键的颜料环节,为压低成本,选用的是廉价的化学原料或广告粉。

传统唐卡主要是宗教题材,而如今飞机、汽车开始在唐卡中出现,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内容是否适合进入唐卡,争议一直存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