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泰山被尊崇为东岳大帝,关于他的传说竟影响了后世帝王

发布时间:2023-08-16 04:05:49作者:大众学佛网
泰山被尊崇为东岳大帝,关于他的传说竟影响了后世帝王

泰山的宗教传说主要有两大部分,即道教传说和佛教传说。道教讲生,讲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佛教则讲四,讲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地狱观念。而泰山神则是一位既管生又主死的神灵,因此与泰山有关的道教传说和佛教传说在一定历史时期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泰山神主管生与死的神权历史,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据顾炎武《考古录》云,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传说。春秋战国出现阴阳学、五行学之后,泰山就成为阴阳交替、万物发育的地方了。东汉时,由于道教的产生,社会上随之出现了“泰山治鬼说”,泰山神便掌管了天下的生杀大权,古帝王封禅之坛,一变而为阎王殿。唐代学者颜师古注《汉书》中“上亲禅高里”之句说:“此高’字应为高下之高,二死人之里;高里山在泰山前麓,是鬼魄之地。”晋代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均言泰山掌管生死,书中还有不少托梦做阴间泰山官职而应验的故事。此外,晋陆机的《泰山吟》也说:“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用以远,层云郁冥冥。梁父亦有馆,高里亦有亭。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正因为如此,自古至今产生了许多与泰山有关的道教、佛教传说,而且,后汉六朝时期,随着道教佛教的兴盛以及二教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泰山有关的许多宗教传说也就同时融合了二教的诸多因素。下面就有关泰山的宗教传说作一深入的探究。

秦汉问泰山封禅的兴起,使得源远流长的泰山信仰与天地信仰以及仙道观念相联系,泰山信仰的影响范围也就不断扩大,西汉刘向《五经通义》云:“泰山一名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也,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白虎通义·封禅》亦引此说,谓“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所交代之处也。”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泰山,己经被尊崇为泰山神或东岳大帝,且地位越来越高。关于泰山神一一东岳大帝来历的传说在唐前流传着多种说法,盖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盘古人身说。梁任肪《述异记》卷土云:“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秦汉问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这一传说将泰山神与人的创世主盘古联系在了一起,实际上是反映了泰山信仰的源远流长以及自古以来泰山显赫的名声和地位。

2、金虹氏说。《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引《神异经》说:“昔盘古氏五世之茵裔,曰赫天氏,赫天氏(子)曰青勃氏,青勃氏(子)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绝而有女辰,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君也。”这一传说认为泰山神一一东岳帝君即太阳神金轮王。刘慧在《泰山宗教研究》一书中说:“据《神异经》这一神话系统而言,东岳大帝即是太阳族系的神明。”

3、天帝之孙说。张华《博物志》卷一引《援神契》曰:“五岳之神圣,四渎之精仁,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太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这一传说将泰山神说成是天帝之孙,显然与当时佛道二教的盛行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天帝之孙的身份和地位,泰山神才可以掌管人间的生死。可以说后汉六朝时期许多泰山的宗教传说都源于泰山的这一身份。

如前所述,泰山神掌管着人的生。张华《博物志》言:“泰山一曰天孙,去口生命之长短者。”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将到泰山祭祀与长生成仙联系在了一起。在古人看来,仙与山有密切的联系,《说文》:“台(即仙),人在山上貌,从人从山。”《释名》则说:“老而不死曰仙。仙迂也,迁入山也,故治宁人旁山也。”而且在古人眼里,成仙之人往往是要升天的,所以上得越高,离天曰近,也就更容易成仙。

而泰山作为五岳之尊,理所当然也就成了修仙之人的首选之地。正因为如此,战国秦汉时期,信奉仙道的方士们大都来到泰山修炼求仙;其次,一些帝王为求长生不老、国泰民安,也来到泰山行封禅大典。除管仲孔子所说传说中到泰山行封祭天的七十二位上古帝王之外,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到泰山行封禅大典。

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更是前后七次到泰山封禅。不止是方士和封建帝王,普通老百姓也认为,上泰山见神人,可以长寿万年。罗振玉《辽居杂著》引西汉《太山镜铭》就说:“上泰山,见神人,食玉英,见丰泉,驾蚊龙乘浮云,白虎引兮直上天。受长命,寿万年。”正因为如此,在道教产生以前,就流行着许多与泰山有关的仙道传说。管仲孔子所言上古七十二帝封禅泰山的传说,有求国泰民安的目的和意图,但笔者以为,更为重要的目的还是希望自己登上泰山,能够接近天帝,修仙学道,希求长生不老之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古帝王封禅泰山的传说,也可以说是与泰山有关的仙道传说。《史记·封禅书》中,就通过一些方士的口,讲述了黄帝封禅泰山成仙的传说:

公王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此外,东汉应由《风俗通义·正失》引《史记·封禅书》也说:黄帝升封泰山,于是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者七十余人,小臣独不得上,乃悉持龙髦,拔堕黄帝之号。小臣、百姓仰望黄帝不能复,乃才包其号二号,故后世因曰乌号号。

有关泰山的仙道传说,在汉魏六朝一些文人的笔下也成了他们抒发个人情怀的凭藉。曹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他写了很多首有关泰山仙道传说的诗篇,如《飞龙篇》说:“晨游泰山,云雾窃宠。忽逢儿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子野芝草。我知真人,长跪问道。因登玉堂,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辛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除《飞龙篇》外,曹植与泰山有关的诗篇还有《驱车篇》、《仙人篇》等。实际上,曹植并不相信仙道之说,他曾在《赠白马王彪诗》中说:“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联系曹植后期郁郁不得志的生活可知,他在诗中多次写到与泰山有关的仙道传说,与他在政治上遭受的迫害、生活上的不如意密切相关。曹植之外,以泰山传说为内容作诗的,还有陆机、谢灵运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