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佛教的历史传承与其当下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8-13 04:05:57作者:大众学佛网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很多人信仰着藏传佛教,使藏传佛教在16世纪中叶,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统治漠南蒙古地区期间尤为盛行。这位阿勒坦汗是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孙,15世纪时被誉为“蒙古帝国中兴之主”的达延汗之孙。阿勒坦汗从明朝嘉靖初年开始,用了十几年时间,控制了南至长城,东至察哈尔,西至青海,北至喀尔喀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并与西藏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正是在这一时期,藏传佛教的一支——格鲁派传入蒙古并得到迅速发展,为藏传佛教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呼和浩特市政府不仅把“昭君文化节”办得有声有色,更充分意识到传承历史宗教文化的重要性,不断深入挖掘和积极弘扬玉泉自然人文资源等民族历史宗教文化,修复了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观音寺、财神庙、通顺街﹙塞上老街﹚和重建玉泉井、月明楼、麦香村等名胜古迹,并新建了大召前街和“康熙御道”。
流传了2500年的佛教,之所以至今依然兴盛不衰,在于“其重要理论基础是因缘和合的世界观,其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平等的价值观,其蓬勃的鲜活力就是慈悲济世的道德观,其弘法的感召力就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前,中共中央指出,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等涉及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的重大关系,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工作的主题,拓展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呼和浩特市着力发挥宗教及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宗教工作谱写了新的篇章。宗教传统文化在得到充分挖掘的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佛教的文化也肩负起时代赐予的神圣使命,“佛教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和平理念,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的观念,与和谐、和平、和睦相关联。在历史的长河中,佛教为世界和平、人民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
深入研究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承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佛教文化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抓住复兴光大佛教文化的历史机遇,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追溯佛教界历史不难发现,从古至今,中国佛教界有着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人士不可胜数。佛教界的众多爱国先贤,遵循着出家不忘爱国、修行不忘济事的教诲,作出了诸多的贡献。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历史壮举、鉴真大师东渡弘法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弘一法师“念佛不忘爱国”、“爱国不忘念佛”的名言、赵朴老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拥党爱民的思想品格,无不说明他们心系祖国,情系众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的佛教界一直坚守爱国爱教的信念,时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赵朴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将佛教界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扬光大,他指出:“我们新中国佛教徒首先是新中国公民。从我们信奉的佛教教义讲,尤其是从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天职讲,佛教徒应该而且必须热爱、维护世世代代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可爱的祖国,爱国,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就是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是要为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佛教界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佛教界这种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对佛教自身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天,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鼓励广大信教群众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见证宗教信仰,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佛教界的目标和追求。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世界各国因环保所衍生的问题层出不穷,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导致能源危机,如何解决当前的环保问题,更成为当务之急。环保问题的严峻,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实现良性、健康的社会发展。在佛教教义中历来有着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向世人展示护生、放生、不杀生的观点。佛教教义中还有一些观点,与克服物质主义和自私的消费主义的观念相近。而佛教教义中致力于尊重生命的部分,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很多思考。
中国佛教伦理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去恶行善、慈善利他、克己、孝亲等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伦理文化的这些观念,对个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谐家庭的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历史阶段。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佛教伦理文化经过符合时代精神的转化,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中国佛教伦理文化中的克己观念,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而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的增强又会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
我国佛教团体历来重视慈善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佛教团体必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包括广大信教群体的积极参与,当代佛教必然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诸多有益的资源,为国家稳定、人民幸福作出贡献。目前,各佛教团体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大力宣传慈善事业的同时,唤醒世人的爱心,引导社会对慈善事业的广泛参与,这些已经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此外,通过佛教团体间、宗教团体间的交流与对话,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新时期佛教团体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贾林华)
昭君文化首创人、昭君文化研究会创始人——张茂林
昭君文化节演出现场
昭君出塞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