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焚经台:释道斗法,犹存“荒台”

发布时间:2023-08-01 04:02:55作者:大众学佛网
焚经台:释道斗法,犹存“荒台”

“榆档贝文是也非,要从烈焰定真机。虚空说偈人西去,剩有荒台锁翠微。”这是清代如琇和尚为焚经台题的诗。在“白马寺六景”中,焚经台虽是不起眼儿的“荒台”,却留下了佛、道第一次斗法的传说。

“东汉释道焚经台”碑(资料图片)

焚经台遗址(资料图片)

东汉焚经台的传说

“榆档贝文是也非,要从烈焰定真机。虚空说偈人西去,剩有荒台锁翠微。”这是清代如琇和尚为焚经台题的诗。在“白马寺六景”中,焚经台虽是不起眼儿的“荒台”,却留下了佛、道第一次斗法的传说。

据南北朝时期的《汉法本内传》等佛教典籍记载,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正月初一,五岳道士向汉明帝上表,请求与佛教沙门斗法,以“验二教之优劣”。汉明帝同意了,命人在白马寺山门南筑起两座高台。正月十五这天,双方各自在高台上焚烧经典,道经遇火多成灰烬,佛经却遇火不燃,且有五色祥光照彻天空,令汉明帝及百官叹为观止。

在这次斗法中,摄摩腾和竺法兰大显身手,让许多人当场皈依佛门,佛教大获全胜,从此佛法渐兴。

焚经台作为一处重要古迹,在白马寺的历代古碑和刻石中多有记载。如金代《重修释迦舍利塔记》碑文中称,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重修齐云塔时,曾立“左右焚经台”。明代《重修白马寺塔记》碑文中也说,“寺创于汉明帝时,西僧摄摩腾、竺法兰焚经台在焉”。

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如琇和尚为《洛京白马寺释教源流碑记》碑撰文,详细记述了这次斗法的经过。在碑文中,他明确写道:“尔时惟佛经不坏,且有神光五色见火中,至今焚经台尚存。”

那么,焚经台究竟位于何处?白马寺南边的陇海铁路两侧有两个夯土丘,相传就是东汉焚经台的遗址。1936年,白马寺住持德浩和尚曾在夯土丘前立碑,上书“东汉释道焚经台”七个大字。如今,此碑已被迁至白马寺内。

《白马寺志》中记载了焚经台的历史,曾经推测,金代重修齐云塔时,所立“左右焚经台”当在齐云塔附近;明代时,“西僧摄摩腾、竺法兰焚经台在焉”,所指也当为金代立于齐云塔附近的焚经台。至于白马寺南这两个夯土丘,被称为东汉焚经台,“大约出自后人的附会”。

不管怎样,焚经台的传说一直广为流传。唐代有一首《题焚经台》诗,是这样写的:“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其实,焚经台的传说多表明佛教初传的曲折,历史上的佛、道斗法,往往比这激烈。

《老子化胡经》引发的争论

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所著的《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经典,他本人也被尊为道教鼻祖。因此,道教在与佛教斗法时,常常会把老子抬出来。

事实上,老子是东周人,他的学说和黄帝学说被合称为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和西汉十分盛行。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正是在“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指导下开创的。

到了东汉,黄老之学被融入“自然长生之道”,与神仙方术等结合起来,形成了道教。不过,无论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当时都势单力薄,需要互相扶持,共同发展。

《后汉书》里记载,东汉末年,汉桓帝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表示自己有向道、向佛之心。术士襄楷听说后,忍不住上书称,黄老之道贵在清虚无为,好生恶杀,“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也是远离美色,“守一如此,乃能成道”。陛下您整天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还谈什么向道、向佛呢?

襄楷在这里所说的“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西晋时被人著成《老子化胡经》(简称《化胡经》)一书,成了道教与佛教斗法的重要“武器”。

事情是这样的:晋惠帝在位时,道士王浮常与沙门帛远争论,想让帛远承认道教优于佛教,可他每次都辩不过帛远,心里非常憋屈。气愤之下,他根据前人传说撰成《化胡经》一书,称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并非“不知所终”,而是到天竺化身为佛陀,教化胡人去了。这样一来,道教的地位显然在佛教之上。

不用说,《化胡经》一出来,便激起了佛教的反击。双方不断斗法,都想让皇帝“主持公道”,弄得很多皇帝颇为头疼。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则天曾在洛阳下令,禁止佛、道互相攻击,并规定:“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

《白马寺志》里记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下诏,让佛、道进行辩论,以定夺《化胡经》的真伪,佛教在这次辩论中胜出。不久,唐中宗敕令废除《化胡经》,并刻石于洛阳白马寺,以昭告天下。可以说,白马寺因其“释源”“祖庭”的特殊地位,在佛、道斗法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教如鼎,缺一不可

东汉之后,佛、道斗法时有发生。唐武宗时发生的“会昌法难”,是对佛教的一次重大打击。

李唐皇室奉老子为先祖,道教受到特殊礼遇。同时,佛教在唐代也步入了鼎盛时期,这对国家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出家人太多,导致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

《旧唐书》里记载,会昌年间,唐武宗宠信道士赵归真,下诏废除佛教,先后拆毁佛寺数千座,并强迫数十万僧尼还俗。从此,佛教便从鼎盛阶段转而走下坡路了。

道教在斗法中败得最惨的一次,则是在蒙元时期。当时,全真教道长丘处机因“一言止杀”,被成吉思汗尊为“丘神仙”。全真教地位尊崇,有掌管天下出家人的权力,可是到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时,全真教过度膨胀,为自己招来了祸患。公元1258年,忽必烈主持了一场大规模的佛、道辩论会,结果道教落败,《化胡经》随后被毁。

值得一提的是,佛、道斗法,儒家文化未受太大影响。《高僧传》里记载,三国时期,高僧康僧会曾宣称,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北宋时,文彦博、苏东坡等有识之士也提出“儒佛一致”甚至“三教归一”,以化解佛、道之间的矛盾。

今天,在白马寺内的大佛殿前,有一通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所立的石碑《重修祖庭释源大白马禅寺佛殿记》。碑记中有如下文字:“儒以正设教,道以尊设教,佛以大设教……三教虽设施不同,原末归本,其理则一。”

在立碑者看来,天下之理,不过善与恶而已。人们要“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既然“三教如鼎,缺一不可”,自然也就不必再争来争去了。(洛阳晚报首席记者 张广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