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现代佛教徒的省思

发布时间:2023-07-23 04:18:56作者:大众学佛网

长期以来佛教信仰常被人们视为悲观、消极,甚至是落伍、迷信的。

随意抽样寻问各地的华人,普遍对佛教的观感,我想负面不会少于正面,尤其出家、吃素、念经、不事生产等刻板印象,早已根植人心,这是使人感到遗憾的。

佛陀世出世间智慧的教法,竟也沦于低劣信仰之评价,汉传佛教的佛弟子们,实在是情何以堪?法鼓山圣严法师说:“佛教那么好,知道的人那么少,误解的却那么多。”

佛教信仰被误解,佛陀教法被看轻,佛弟子是责无旁贷的(不论是在家众或出家众),因为外人是从宗教徒的信仰品质判断一个宗教的优劣好坏。

之所以佛教的好处知道的人太少,与佛弟子的思想行为相关。佛弟子日常的做人处事表现不够好,或者信仰层次粗糙低劣,再加上不少人以佛教之名图个人名利之实,让人对佛教信仰有许多的误解。

所以,如果我们要推广佛教的好,要“光大如来遗教”,重现佛弟子的活力、信心与希望,则佛弟子信仰方式的调整与重估是极其必要的。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佛教知识社群,必须摆开旧有的意识型态,以有别于传统的新思维和新观念,树立佛弟子的新形象,如此佛教未来的发展与愿景才指日可待。 而什么才是佛弟子的新形象(或“新佛弟子形象”)?新时代的佛弟子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需要什么样的气质与心境?佛弟子如何不再被耻笑、被看轻?

我们需要“人间佛教”的新思维,以及具有“人间佛教”见解与理想的人;唯有实践“人间佛教”才能重现佛弟子的尊严和自信,不再让人嘲笑、看扁。

关于“人间佛教”思想,及新时代佛弟子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我们可以从下列三点去把握:

一、我们需要愿力宏大的佛弟子:自始至终佛弟子必须是心胸宽阔的,为佛教发展、为苦难众生,牺牲一切在所不惜。

地藏菩萨立的雄伟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佛教需要的是这样的佛弟子,勇于发大菩提愿、做大气魄事,成就一切功德圆满。譬如印顺法师说:“初发菩萨心的,必有宏伟超迈的气概。”又说:“菩萨乘为雄健之佛教”。

但可惜的是,“宏伟超迈的气概”在现今佛教徒中是少见的,包括以“雄健”二字的标准,来期勉佛弟子的表现,结果恐怕也是令人失望的;相反的,现今传统的佛教徒,有著贪生怕死的倾向,怯懦的性格,一心但求往生,只希冀未来世界的美好,对于现世人间的一切过于冷淡和漠视,也难怪社会大众想到佛教,心中生起的往往是轻蔑。

曾有一位知名的大学者,这样揶揄著佛教徒:佛教徒什么都不会,什么也不行,成天就只会“阿弥陀佛”!这是如何的促人省思。

总之,中国佛教末期“他力”、“顿证”、“方便”法门盛行,已失去应有的生气与活力,所以印顺法师对中国佛教有著深刻的反省与批判。

所以,人间佛教的菩萨行者,首先要坚定菩提信愿,怀抱崇高的理想,发起大人之志,去除心中懦弱胆怯的习气!如同佛教导的:“何来名菩提萨埵。答曰:有大誓愿,心不可动,精进不退。以是三事名为菩提萨埵。”

菩萨是操持宏大誓愿的强者,为法精进、勇猛、不退转是真佛弟子形象,也是迈向成佛修行的第一步!

二、我们需要思想进步的佛弟子:佛弟子应该是思想最前进的人,因为佛弟子追随的是最有智慧的觉者──释迦牟尼佛。

换言之,佛弟子信仰的是佛陀,而佛陀是人间的一切智者,所以佛弟子学佛追求觉悟,理应和佛陀一样能作为黑暗世界的领航者。

佛陀觉悟的过程是智慧启蒙的过程,亦即是思想进步的过程。思想进步是要能看清自己的问题与盲点,是要洞察一切卓然而立,不随波逐流、不轻易顺从世俗的价值观,不被虚幻的贪执所迷惑。而佛教圣典中所传授的,不外是人类思想的转化与升华。

如龙树菩萨中观思想“空”义的阐明,不外是在教导佛弟子做个思想进步的人;龙树以缘起无自性的空正见,摧破众生一切的无明邪见,根除人类习以为常的意识型态,使不再无常计常、无我执我。

换言之,中观的性空思想对治了人们思维上的盲点,从彻底的摧毁中层层辩证,往上提升思维的层次,促使思想前进,而此思想的进步才得以展现出新的光明与希望。

佛陀无疑是个思想最进步的人。试想当初悉达多贵为皇太子,集荣华富贵于一身,但悉达多全然放弃了。悉达多的洞见与气魄,勇于抛开世俗成见,选择刻苦的求道生活,若非进步思想的展现,又如何能断然放下一切,而不随俗过著帝王式的生活?所以佛陀思想是前进的,佛陀的智慧不是一般俗情常理能判断的。

佛教的出家修行人削发圆顶袈裟披身,在俗人看来是如何的“奇装异服”,但在醒目的表象外,内在的不凡与脱俗才是必须强调的;即佛弟子除了外表上的出众,更重要的是内在思想的超越以及心灵生命的清净与解脱,这才是佛教修行所应追求的。总之,智慧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进一步说,智慧是人生全部的事,人生需要智慧,只有智慧才能使人生更美好。尤其佛弟子是朝向觉悟的追寻者,也必须成为思想进步的领导人,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为芸芸众生指引智慧明灯,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前瞻与远景。

三、我们需要悲天悯人的佛弟子:印老说:“佛心者,大慈悲是”、“没有慈悲,就没有佛法,佛法从慈悲中发挥出来。”世间的苦难、苦难的世间,在真切佛弟子的心中,总有著无限的不忍与不舍!毕竟在这世界上,多的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人,在昏天暗地之中受尽苦难。

悲心殷切的佛弟子是否听到他们的哀号?他们孤力无援的受著饥荒、寒冻、贫穷、疾病的交迫与摧残。

慈悲的佛子们绝不坐视他人的苦难,缘起大悲之心自我期勉:“要救他!无论如何一定要救他!”这悲心的充塞与深广,化为沛然莫之能御的勇气,使菩萨大无畏地向火宅行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出去。

悲愿深彻的佛弟子,没有自己的安乐,只有众生的苦难,为佛教、为众生什么都可以不要的。 

这是菩萨精神的伟大,也是佛教情操可贵的地方。所以,除了宏大的誓愿与进步的思想,我们也需要悲天悯人的佛弟子,如此才能真正为苦难世间做出贡献!总之,新佛弟子形象应具备三种条件:第一、愿力宏大;二、思想进步;三、悲天悯人。

愿力宏大是菩萨大雄无畏的展现(愿);思想进步是菩萨般若智慧的展现(智);悲天悯人则是菩萨慈心悲念的展现(悲)。“菩提愿、空性慧、慈悲心”是菩萨成佛修行必备的三心,也是新世纪佛弟子具备的三心。

从这三心的修持著眼,一切都是菩萨行,而这样的大悲、大智、大雄力的菩萨行,将使佛教永不衰退,佛弟子能顶天立地、昂首阔步于此人世间!(信息来源:摘自《美佛慧讯》)

编辑:小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