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守一,万事毕
发布时间:2023-05-01 07:09:12作者:大众学佛网起香说偈
黄梅觑破沩山眼,真际重开七日禅。
赖有清风存古道,曹溪法雨洗尘烟。各位道友:
我们又有缘在此聚会!
这是真际禅林2007年第二季度的七日禅修活动。我记得第一次禅修活动时曾经与大家相约,今年真际禅林举办四次禅修活动,我许诺每次都来与大家一起共修共学,这次算是实现了这一诺言。
真际禅林在明憨当家师、明勇当家师的相继主持努力之下,使佛堂的修行设备进一步完善。上次大家在此共修,都坐在拜垫上,年老的人起座不方便,而且拜垫的宽度不能适应盘腿的需要。这次都改用禅凳,不高不矮,不宽不窄,有垫的,有盖的,非常适合坐禅的需要。我们要感恩十方大众的成就,感恩真际禅林各位法师的慈悲,是他们成就了我们大家修行办道。
这一次限定名额,实行报名参加的方式。听说报名的居士都非常踊跃,禅林录取时也作了一定的筛选,对参加的人员从年龄到体质、到健康状况,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使得每一位道友都能坚持七天的修行活动。特别是这一次在服装上做了一定的准备,参加的人都穿统一的灰色坐禅服装。
这些都是从外在条件上给我们作了准备。这在禅的修行上是叫做“具缘”,具足因缘条件。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这次又请了柏林禅寺的维那师道智法师来给我们作指导,使得禅七止静、开静等有关规矩都能够基本上路,这也是禅修活动的助缘,大家在一定的规矩约束下规范地活动,更容易集中思想和时间修行自己所选择的法门。
由报名的踊跃可以看到,各位对坐禅这种修行方式都非常认同。一年四次,我想大体能够满足一些学佛多年的老居士,或者说工作有闲暇的禅学爱好者的需求。
在这个活动当中,我负什么责任呢?从名义上来讲,我是在主七,当了所谓的主七法师。主七法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各位进行禅修。这是从一般意义上定位我这一角色。从我本人来说,我只能说是与大家共修共学,谈不上指导。因为自己没有修好,所以在这七天中,我每天将以古人的语录、古人的修行方法与大家作一些交流与介绍。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重新行走历代祖师曾经走过的这一条路。我们这次的主题是“重走佛祖路”,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是我们学佛之人代代相传的话题。所谓“以心传心”,所谓继承传统、接受传承,就是接受“重走佛祖路”这件事。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件事。这是我们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学佛。学佛者,重走佛祖路。
今天晚上才起香,讲什么内容呢?既然是重走佛祖路,佛祖在修行上讲的法门很多,其中有一件事是诸佛菩萨与历代菩萨反复强调的,即任何一位修行者,要想进入修行的境界,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制心一处”。
修习四禅八定,每一禅每一定都有不同的功德支,但是从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是一心支。所谓一心支,就是要把我们的心念集中在同一对象,就是要一心一意地做这件事。心能够制之一处,一切的问题都能解决,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并且说:“能守一,万事毕。”就是讲在修行过程中如何一其心,如何守一不移。
一心支的实质是什么呢?从禅定的角度来讲,“一心为定体。”也就是说,不到一心的程度,要想产生禅定,那就如同一棵树没有主干却要有枝条,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枝条是依托在主干上的。枝条是用,是庄严;主干是体,有体才有用。无论修行哪一个法门,做到一心是关键的关键。
佛教是这样讲,中国的儒家、道家也深知此法的妙用无穷。
儒家说:“吾道一以贯之。”儒家的“一”是什么呢?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大慈大悲。
道家更加重视“一”。道家认为“一”生万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强调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人得一以圣。”(原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从宇宙空间到人、神,都以“一”来统一。天不得“一”,就是昏浊的,不能清;地不得“一”,就是扰乱的,不得安宁;神不得“一”,没有灵性,没有灵感;人不得“一”,不能成圣成贤。道家的“一”是什么呢?道家的“一”是气,就像佛家讲修禅定一样,讲呼吸,讲天地浩然正气。这个气,不是我们简单认为的人的这一口气。当然,它与人的这一口气分不开。而人的这一口气,就是由宇宙的浩然之气而来。没有宇宙的浩然之气,人的这一口气也就不存在。
讲到“一”,有的时候是讲方法,有的时候是讲本体,讲境界,讲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如四祖大师所说的“守一不移”,从初用功的人来说是方法;方法做到位了,此“一”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法句经》就说,“守一正心”是一字的法门,是一个广大的法门,是一个深邃的法门。
有时“一”与“二”是对举的,但是讲到极至的时候,此“一”不是与“二”对举,而是独一无二。那种境界就是本体的境界。
联系到我们用功夫,就是要好好在“一心”上下手,在“一心”上做功夫。这七天的时间不容易,我们要得到这个机会不容易。报名的人,有的被筛选掉了,有的没有把握住机会,想参加却参加不了。这七天的机会既然来之不易,那就不要辜负了这个机会,不要浪费了这个机会,要一心一意,坚持一种方法,用一种功夫。
我们虽然是以禅修的形式号召各位来此共修,在共修要达到“一心”的目标是共同的,但是通过何种方法与手段达到“一心”,各位可以自己选择。各位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修行经验,选择达到“一心”的方法与手段。这些方法,我所能提供的,数呼吸是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是一个方法,安住当下一念不生是一个方法。等等。在这些方法中,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目的是要使我们纷飞的妄念停止下来,使我们千头万绪的乱心能够逐步归到“一”上来。
方法不妨有多种,门径不妨有多样,要达到的目标就只是“一”。“能守一,万事毕。”
编辑:心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