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农历七月十五此节日最为特殊,儒释道三家信徒在同一天过节

发布时间:2024-11-05 04:33:53作者:大众学佛网
农历七月十五此节日最为特殊,儒释道三家信徒在同一天过节

七月十五这一天,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不会陌生,因为,在这一天是个大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呢?这个却又见仁见智了。

在纯粹的道教徒眼里,是中元节;在纯粹的佛教徒眼里,是盂兰盆节;在纯粹的儒教徒眼里,则是一个“鬼节”。当然,在民间信仰中,这三家的信仰,早已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了。

对于七月十五这一特殊节日的来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释道三家,各有说法,当下的学者也各执一词,或曰源自佛经、或曰源自道教仪轨、或曰源自先秦时期的神巫信仰,争论纷纷,而莫衷一是。

不过,这个节日的历史沿革倒是清晰无比:在唐宋以前,七月十五多呼为“盂兰盆节”,大抵因为佛教之深入人心;而在中唐以后,以迄赵宋,“中元节”这个名字逐渐占据了上风,因为,“盂兰盆”乃是梵文音译,远不如“中元”这个名字来的熟悉、自然。

在宋代以后,儒释道三家的节日完全合而为一,更多的以“中元节”的名目出现于世人面前。这一天,佛教僧侣们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夏安居”,道教信士为“地官赦罪”的仪轨而忙碌,更多的普通民众则为故去的亲人、亡灵设斋建醮,或放河灯,或备斋供,超度接引亡魂。

在近世的“中元节”里,佛家所说的“超度”、道家所行的仪轨、儒家所荐的“魂魄”,都融合在了一套完整的仪式中,加上民间逐渐兴起的观赏目连戏等自发行为,这一天便成了包罗万象而又有些奇特的节日:有的人在虔诚地为亲人祈祷,有的人却在尽情地从戏曲中发泄情绪……

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收录了十分经典的一篇散文——《西湖七月半》,其开篇便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七月十五,暑气渐消,经历盛夏的人们,都开始迎接“金风送爽”的秋天的到来了。

所以,在七月十五这一天,虽则以追荐亡魂为主,却也是为观赏目连戏,人们普遍从严肃的宗教氛围中走出,把这一天变成了一个世俗而本土的节日。

盂兰盆节的来历

民间的七月十五被称之为“中元节”,也叫“鬼节”。其实它起源于佛门的盂兰盆节,盂兰本意“倒悬”。

盆为“救器”。

盂兰盆节缘于佛经故事《目莲救母》。目莲是指当年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大目犍莲。他是个很了不起的大孝子,他在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开发出了智慧和身体的潜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称(即有了特异功能),能够用“天眼”观察世界。

大目犍莲发现自己过世的母亲一直在地狱里吃苦,却无力救赎。便在释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诉他,须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亲回心向善才行。一个人不从净化心识上下功夫,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有净化心识才能转化业力和改良因果。

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难众生。

所以,佛经宣扬的是一种孝道,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佛弟子要报父母恩的意思。后来在南北朝时,当时的皇帝梁武帝笃信佛法,由他倡议七月半这天举行盂兰盆斋,供养僧众,请其超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亲人。

于是就有了盂兰盆节,这一天又被称之为“佛欢喜日”。

供养盂兰盆的功德意义

供盂兰盆,是在虔诚信仰中通过布施供养,祈愿,依靠十方僧人共同的愿力,让亲人永脱恶道,冥阳两利之事。

盂兰盆,也就是聚宝盆,聚佛法僧三宝,使众生离苦得乐。因此善男信女于七月十五供养布施,一栗一粟,皆获无量功德福报。同沾法喜,共沐佛恩。

佛陀告诉尊者,十方的众生,都应当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也就是众僧解夏自恣的日子,用盆子装百味美食,为自己七世父母及现世在厄难中的父母,供养十方僧众,以这种殊胜的功德,来救度亡故的父母及六亲眷属,为在世的父母及六亲眷祈福消灾。

因为这一天,“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正是因为用盂兰盆供养自恣僧的功德,过去世父母,六亲眷属的三涂之苦,应时就得到解脱,衣食自然,现在世的父母,能得到福乐百年的果报。如果七世父母生到天上,会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目犍连尊者就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示去供养,果然自己母亲因为这个功德而脱离饿鬼道,超生天道。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转载)

本文实为转载,不代表个人观点,专注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持续放生者,受佛菩萨、天地一切神仙赞叹护佑,功德无量,必然有求必应。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一切重罪悉解脱,成就不可思议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的一切邪淫重罪;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愿一切冤亲债主及其六亲眷属离苦得乐,福慧增进;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