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冤亲债主就在你身上,唯有至诚心能超度

发布时间:2024-10-16 04:34:39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冤亲债主就在你身上,唯有至诚心能超度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457集2012年8月9日讲于香港

饮食最好选择素食,素食的人心地清静,头脑清楚,身心健康。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二十六岁学佛,我明白了,我学佛半年就发心吃长素,到今年六十一年,身体健康。

几个月前,张大夫他来给我按摩,我全身只有四个痛点,他感到很惊讶。现在我感觉得四个痛点没有了。这一次我在马来西亚由贾大夫替我按,全身他都按了,没有一个痛点。所以素食好!如果能再加上运动就更好。

运动,最好的运动是拜佛,因为养生之道,“养心要净,养身要动”。身是机器,不动就不灵活了,所以身要动。拜佛的时候,心清净,心里面专念阿弥陀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身依照标准的动作,每个部位都运动到,最好的运动!有人专修这个法门,每天拜三千拜,有拜三年开悟了。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里头,有一位晒蜡烛的法师,那个法师是个老实人,没有什么文化,在寺庙里面做香灯师,同参道友常常跟他开玩笑逗他。六月热天、夏天,寺庙人都拿出经书来晒经书、晒衣服,有法师给他开玩笑,他说香灯师,他管香灯,你那些蜡烛要拿去晒晒,要不然要发霉了。他老实、听话,把这些蜡烛拿去晒,晒到下午全都晒化了,晚上上殿没蜡烛点,他就拿着蜡烛心去点。维诺师一看,就摇头,跟方丈和尚说:今天香灯师犯了一个错误,把所有蜡烛都晒化了。老和尚听了,没有责备他,知道他是个法器,发心成就他,告诉他别当香灯了,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给他规定每天三千拜。他拜了三年,开悟了,能作偈子,能作诗,从来都不会;能讲经,以后变成讲经的法师,真成就了。这是什么?“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佛常说的。所以,一个人老实、听话、真干,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就;不能成就的,都是聪明人。所以古人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是,不如老实人。

与一切众生往来,我们学着和睦相处,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他看到我就不舒服,就会生气,我就避开一点,看他来了,我赶快离开,学“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叫真修行。六波罗蜜养成习惯,喜欢布施;喜欢守规矩,守规矩就是持戒;喜欢忍让,不争,与人不争,与世无求,好;信愿持名,时间不空过,这叫精进;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那就叫禅定;念念不忘这句佛号,那就是般若波罗蜜。每天只要把这个做好,真精进!一心求生净土。这个世界乱了,人心坏了,我们老老实实求生净土。在这个世间我们什么亏都能吃,不要再计较了,抓紧时间,一向专念,临终的时候,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因果决定法尔”。

“又《会疏》曰:‘因果必应,故云自然。’”

这“应”就是报应,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决定有因,这句话要记清楚。今天我们在这个世间有很多人看到我们就不舒服,这是果,果必定有因。因,很可能是过去生中我们曾经在过一起,我看他就不舒服;今天又遇到了,他的福报比我大,他看我不舒服。我们怎么应对呢?要谦虚,要恭敬,不放在心上,心平气和。遇到了谦虚、恭敬,知道礼让,过去这种怨结自然就化解了,所以是“冤家易解不宜结”。不跟人结怨,时时刻刻想到一生化解怨结,这个好。

“‘暴应’,‘暴’乃猛急突然之义。‘应’指报应。”

“‘暴应’,‘暴’乃猛急突然之义”,来的很猛、很急,很突然,我们要把他当作一种习惯,遇到怎么样呢?遇到不惊、不怖,用平等心、清静心来对待;功夫还不纯的,还没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一句佛号,比什么都好。他毁谤我、他骂我,我默念阿弥陀佛,恭恭敬敬接受教诲,这样好!

所以要学着“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事情立刻就化解了。决不能报复,报复就像这经上所说的“没完没了”。“应”指报应。

“善人行善,恶人作恶,应受之果报,或不当时立即显示。但因果不虚,于其后世,必受其报,故云‘善恶会当归之’。”

这个“会”是决定的意思,现在虽然没有,后来会有。人一定要相信有后世,不是这一生死了就完了、什么都没有了,那又何必修行?!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看是有了、还是没了。

现在世间混乱,鬼神特多,有些你知道,他就在你身上,你自己还没感受到,有时候感觉得不舒服,以为是伤风感冒,实际上不是的,是鬼神在你身体他有动作,他影响你,他报复你,给你一点小的难受;严重的是叫你日夜不能安宁。

人的疾病,我们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常说,疾病的原因不外乎三大类:第一类是生理的病,饮食失调,所以说病从口入,吃东西不适当,衣着不小心,受凉了,这是第一类的原因。第二类的原因就是冤亲债主,现在说,一般人懂得的人越来越多了,他在你身体里头,找到你了,少的几个,多的我还听到一百多个,他身体负担很重,很痛苦!十几个、二十几个现在都是很平常的。这些众生意见并不合,你要怎样把他清除掉?一定要诚心诚意求忏悔,求佛菩萨先度他们,自己把修行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劝他们念佛求生净土,有相信的,真得生;有不相信的接受你的回向,他离开你了,他生天道,或者又到人道来了。这些情景都有,说明因果确实不虚,有前生、有后世。就是起心动念都有报应,大乘佛法对这个讲得很详细,第一段“杀业”我们就学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