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初学的时候有感应,愈学愈没有,是不是佛菩萨再也不显灵给我看?
发布时间:2024-10-15 04:35:12作者:大众学佛网
说到感通,《大成》里面举的有一位李山龙,他是以《法华经》为日课。一般在家同修当然还要离不了世间琐碎的这些事务,不能像从前寺院里面那些大德们,他们是有充分的时间来读诵受持。这位李居士他一天念两卷,一天念两卷我们一想就晓得,早晚课诵,早晨念一卷、晚上念一卷,这是他一生的课诵,从无间断。实在讲佛法里面常常讲精进,精进则有功,这个功课不在多,这是初学的同修特别要记住,在有恒。譬如我们念佛,我们用的功夫只持个十念,早课念十声佛号,晚课也念十声佛号,这十念法你要一生都不间断,这就叫功夫。今天高兴念一万声,明天不高兴念二千声,或者忙的时候我就少念一点,哪天我再来补一补!这就错了,这个没功夫。这跟唱戏是玩票的,这不是科班出身的,这玩票的,靠不住的。所以初学功课不能订得太多,订得太多你以后会退心的,你自己渐渐会受不了。所以这课诵是愈简单愈容易受持。譬如很简单的功课,做了三年、五年再加一点点,不要加得太多,这就叫精进。有加没有减,有进没有退,这样就好。譬如说以《法华经》为功课,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法达禅师,那人家出家人一天念一部当然没问题,一天念一部,念三千部也要十年的时间。
平常一天两卷就算不错了,早晨念一卷、晚上念一卷,一生不间断。他以后死了,死了以后也是被那些小鬼带去见阎王,阎王知道他的《法华经》念得很好。诸位要晓得,经念到有感应,不是说开悟之后,开悟之后那没有话说。没悟之前经念得熟,熟得就像自己平常讲话一样,而不是念别人的,是念自己的文章,要念到这样熟就有感应。由此可知,遍数不多经是生疏的。阎王晓得他的《法华经》念得熟、念得好,请他念经。
在饿鬼道里面,他诵《法华经》,许多的饿鬼都能够免了苦难,闻经度苦。但是在此地诸位要记著,刚才我说过了要熟,熟到跟自己讲话一样,才能传神,才能念了之后叫人家听到心里面受感动,不到这个程度不行。念经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佛在《金刚经》里面讲的原则,并不是只限於受持《金刚经》要守那个原则,佛说的那个原则是对受持一切经所说的,心行与经义要相应,这个叫念经。正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依文字起观照」,这样才能够入实相。《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受持的方法有三要领,「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这是读诵受持的三要领,读一切经都要懂得这个道理。这样读诵,给诸位说,就度无量众生。你一个人关起门来念经,你用这种方法念经,「没有,我没有度众生!」但是你要晓得,你在这里念经,有许多的鬼神你肉眼看不到,他到这来听经,他在这里闻法得受用,走了,怎么说不度众生?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度众生,讲经的时候人多这度众生。还有鬼神,鬼神的数目字比我们人的听众要多得多,这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心地愈清净、愈诚敬感应的力量愈大,心里面要杂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杂著这些东西来读诵、来演讲,那鬼神就不来听,鬼神都跑掉了,为什么?不清净。所以总在清净心,才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不但与一切众生,而且与十方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这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清净心,要紧!
这个李居士被阎王请去,请去了七天,又把他送回来。这是他自己回来之后,叙说阎王请他在鬼道里面诵经度众的事情。像这些事情,《感通记》里头很多,这说的都是古人的。现在我们看看都不大相信,好像我们看那些传奇小说一样,看《聊斋》一样,纵然是相信也是半信半疑。为什么?超出我们的常识了。尤其现代是样样都在讲科学,科学的精神就是要有证据,这些传记摆在我们面前,拿不出证据出来来证实这个事实是正确性,所以很难取信於人。如果说我们学佛的人不妄语,想想这个话也未必可靠,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学佛的人天天都打妄语,自己是个学佛的人,自己也打妄语,确实是难以相信。除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我们自己亲见的,亲眼见到的,这才相信。大专讲座里讲「十四讲」的教材,末后一段举这五马的比喻,那个里头只举了四条,这个五马喻是佛经里面的。这第四个比喻,就是亲眼见到了才相信。这还是有救,见到之后能相信,还是有救。就怕是亲眼见的也不相信,那简直没救了。第五种马就是这样的,你用马刺去刺它,刺它它痛极了,它还是不走路,它躺下来,那有什么办法?这就是这一类的人。
如果诸位要是留意,凡是学佛的同修,在自己一生当中一定有感应,一定自己有亲自见到鬼神这一类的。我所晓得的,确实遇到鬼神、遇到佛菩萨而回过头来信佛的人很多,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应。学佛了以后,这些感应都没有了,於是乎心里面就怀疑,我在初学的时候有感应,现在愈学愈没有,是不是我退转,佛菩萨再也不显灵给我看?我就遇到很多这样的同修来问我,是不是自己退心,是不是自己退转不行了?诸位一定要知道,感应道交的事情不是常常有的,为什么?这不是一个常事,这是非常之事。非常之事要变成常常有,那个麻烦就大了,著魔了。这些事情在什么时候有?第一个就是引你入佛门,诸佛菩萨偶尔示现,那真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得度之。
摘自 妙法莲华经 (第十九集) 1987
台湾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 档名:08-00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