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同样是人,为什么际遇这样的不平等?

发布时间:2024-10-12 04:36:02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同样是人,为什么际遇这样的不平等?

人在世间,只要你稍稍细心观察,你看到芸芸众生,每个人的际遇不相同,业报不一样。有些人一生过得很幸福,家庭事业很美满;有一类人,人生一生都不如意,灾祸绵延不断,一生困苦不堪。同样是人,为什么际遇这样的不平等?佛菩萨告诉我们,各人造的业不相同。不平等不是人为的,纵然遇到有些人来障碍,那是缘,不是业因,那是属於外缘,决定是自己造的业。所以佛说人生在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佛的答覆就四个字,「人生酬业」。你来到世间是干什么的?你来受果报的。你过去生中造善业,你这一生得善果报;你过去生中造恶业,你这一生遇到恶的果报,人到世间来就是为了这个。可是人迷惑颠倒,受报的时候他又造业,所以因果就不会断了。在我们一生当中,没有彻底觉悟的时候,恶业多,善业少;只有彻底觉悟之后,才把恶业断掉,认真努力修善。要彻底觉悟,真的觉悟了,才能转得过来。

一生际遇不幸,这种事情自古至今,中国、外国处处都有,我们看在眼里没有感触,真正所谓的麻木不仁,愚痴到极处。聪明人、利根人看在眼里,他就觉悟了。为什么一切众生有这么多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遭遇?利根人一观察他就觉悟了,他就明了了。钝根人、愚痴人,他不懂。利根、聪明人看到之后,他就回头。尤其是有殊胜的机缘听到圣贤的教诲。什么叫圣贤?什么叫神明?什么叫上帝?什么叫佛菩萨?名称尽管不同,境界完全一样。

这些人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因缘果报的事实,他们通达明了,观察入微,我们尊称他作圣贤。我们不明了,他们明了,他们告诉我们的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迷惑颠倒的人,以自己的凡夫知见,测量圣贤人的见解,对他真诚慈悲的教诲,我们还加以批评,不能够接受,认为他这是骗人的,用种种手段无非是劝人行善而已。我们用这种心态来对圣贤,这是很大的罪过,这个人是没有福报。真正福德深厚的人,接触到圣贤教诲,决定不怀疑,而能够生起尊敬心,依教奉行。

明白这些恶行,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有没有?大概重大的我们没有犯,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小事情,有意无意障碍别人,欺骗别人,难免!不但我们会欺骗人,还会欺骗父母,欺骗师长,欺骗诸佛菩萨,常常犯这种过失。我们又希望自己每天能够积德累功,这些小的过失不能够防止,不能够杜绝,我们积功累德那只是一句空话,决定没有事实。但是世间人,无论古今中外,哪一个不希求福报?哪一个不希望避免灾祸?但事实上,福德求不到,灾祸常常遇到,这究竟是个什么原因?没有认真去想想。这个愿望,可以说是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乃至於不分族类,畜生也有这个希求,鬼神还有这个希求。如果一切希求都能够满愿,不听从圣贤教诲是决定做不到的。所以佛教导我们,起心动念,日常生活行为,时时念著利益一切众生,决定不做缺德破坏的事情。

在佛门里面,尤其我们看到出家人,出家人有些行持不如法,我们可不可以批评他?决定不可以。他再坏,他再恶,他将来自己受果报;我们批评他,我们的罪过就不知道有多重。什么原因?实在讲很少人懂得。出家人这个形象,穿上这个衣服的形象,你想在外面走一圈,有多少人看到,阿赖耶识里佛的种子种下去了,一看,这是佛,他那个佛的念头起来了;他所做一切恶我们不谈,这个形象会叫许许多多众生种善根。纵然他有恶的行为,我们如果到处给他宣扬,让社会大众看到所有的出家人,这都不是一个好东西,都在那里造业毁谤,这个罪过你要负责。所以往往我们造的这个恶因,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认为很小的事情,没有想到这影响这么大。无论是善是恶,我们一定要能观察到、体会到,它影响面有多大,影响有多深,影响时间有多长,你从这上面一想,自然就收敛了。我们就会做善的影响,不善的决定不敢做。

尤其在今天的社会,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善恶的报应非常快速,特别明显。一念善心善行,善的果报立刻就现前了;一念恶心恶行,灾祸立刻就遇到,怎么能够不谨慎、不小心!尤其要慎独。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身为佛弟子,活在世间一天要尽一天的职责。佛弟子的职责是什么?如来家业。如来家业最低限度,对社会广大群众规过劝善,这是我们的职责。不但我们常常劝导大家,我们自己要做一个好样子给别人看;至少我们要能做到一个样子,一生不说任何人的过失,我们带头。看到社会人与人相聚的时候,就是是非长短。今天社会为什么会这样子乱、不安,都是出於口舌。我们看到这个病态,就能够反省,就能够检点回头,从自己本身改过来,那就是劝导社会大众。活一天就做一天,在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天空过的;一天空过,我们一天就造罪业了。

佛教给我们在世间,一切随缘而不攀缘,真正发心学佛的人,一生,章嘉大师说过,佛菩萨安排,不要自己操一点心。所以你的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绝对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只有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我们干这个。我们来到世间,就是帮助众生的,就是利益社会的,绝不求自私自利,这是佛菩萨、古圣先贤对我们的教诲。

太上感应篇 (第一四三集) 1999/12/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4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