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好事不如无事,这对于修道的人来讲,太重要!

发布时间:2024-10-10 04:31:02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好事不如无事,这对于修道的人来讲,太重要!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这是乌刍尊者他是因火大,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是由火大而悟入。前面这两句,说明尊者当初采取这种方法来作观,也是厌有而求断。火是一种烦恼,厌恶烦恼,想把这个深重的烦恼断掉,才来修学这个法门,所以菩萨在此地批评他,不是真实本来离开的方法,不是一种真正离开,而是你讨厌才离开它。你不厌的时候,你还没有起心要想离开,是因为你自己厌有,你才离开,这不是出自於真实;换句话说,不是本来面目。初心入道一定要断烦恼,而烦恼里面最重的,诸位要晓得是什么?你们一定会想贪瞋痴,贪瞋痴是烦恼。贪瞋痴的对象是什么?五欲六尘。修行的层次先离外缘,譬如我们讲布施,先叫你布施什么?布施外财,身外之物先叫你离开。然后再叫你布施内财,布施内财是什么?布施贪心,贪瞋痴的心,能贪、能瞋、能痴,布施这个。先放下什么?所贪的、所瞋的、所痴的,都是身外之物,修学要从这上下手。千万不要说,「理论只是断贪心,东西没有关系,我还是多多益善」,你们想想看,你的贪心能断吗?你的贪心只有天天增长,断不了!必须从事相上去断。

你们晓得佛门里面有个大善知识,庞居士,大家都知道他是非常富有的人,家财万贯。学佛的时候全家学佛,把他家里金银财宝装在一条船上,船放在江当中把这个船沉下去,财宝统统不要。说「我断的是贪心,我有这个东西不妨碍」,那是贪心真正断了不妨碍,没有断的时候会妨碍的。别人劝他,「你既然都不要,自己不享受它,你拿去做点好事不好吗?去帮助那些贫苦之人」。他说了一句话,「好事(此处的“好”读第四声,指多管闲事,妙藏妙法备注)不如无事」。你们想想哪个好?这对於修道的人来讲,太重要!做好事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世间善人,不是修道的,修福,他做好事;另外一种就是再来的菩萨,他烦恼断尽了,可以倒驾慈航来做好事。真正在用功的人,那是障碍,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在中国古时候丛林里面,那些住持、执事都是佛菩萨再来的,天台国清寺,刚才讲智者大师道场。你们晓得六祖在黄梅舂米,道场有那么多人每天要吃饭,那个时候米都是人舂,那时候谁在那里舂米?丰干禅师;厨房里面烧饭、做粗活的,寒山、拾得。到以后被人发现了,丰干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大菩萨,他们在那里修福,侍候大众。

那个人可以做好事,为什么?自己事情已经了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可以多做做好事来利益众生。自己的事情没有办、生死没有了,你要是做好事,好,六道里三善道去受报,永远没有办法出头。所以庞居士教给我们「好事不如无事」,真正修道人要懂得祖师苦口婆心。

我们今天说老实话,所以不能成就就是什么?希望做好事,把自己给害惨了。今天政府是鼓励宗教要办社会福利事业,大家都去做好事去,真正修道人名闻利养都不要,也不需要政府来表扬你是好人,你很荣耀,有这个念头,你还能了生死吗?你还能见性吗?不能。这就是说明,在目前这个阶段修道要紧,那就是什么?要无事,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在一出家就提倡,但是我的提倡,人家还说我要革佛教的命,来找我麻烦。我提倡什么?寺庙让在家人管理。为什么?在家人他不急著了生死,他可以做好事,多多做好事,出家人不要管寺庙的事情。这个办法不是我想出来的,是佛教寺院原本就如此。

释迦牟尼佛当年,你看人家请他讲经说法建的精舍,那个精舍的主人不是他。只树给孤独园,主权是只陀太子跟给孤独长者的,是他们的财产。他们是请佛在那里说法,这里面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去管理,佛才不管这个事情,你房子倒了,房子倒了就走,到别的地方去。你要想把佛留住,那好,你天天就要派人来照顾,侍候得很周到,表示自己恭敬、有诚意,佛就会在此地多讲几天,你没有这诚意,少讲几天。所以出家人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教你什么?无事!也许说,我这样修行的话,哪个寺庙都不让我住。诸位晓得,寺庙之所以不让你住,就是因为你有事;你要是无事的话,哪个寺庙不欢迎你?个个都欢迎你。不但寺院欢迎,护法伽蓝、八部护法神都得拥护你,为什么?你是个无事的道人,真正修道人。

所以寺院行政业务交给在家人去管理,决定正确。出家人怎么样?做教员、做学生,像学校里的教员,不管学校行政,上课他就来了,下课他就走了,没有事情。管理行政那些人是做好事,那是好人好事。我们自己功夫还没有成熟,没有到这个境界,我们就要做,那就是世间的善人。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深深的去体会,了解诸佛菩萨、历代祖师他们的一番苦心,我们对他才真正是五体投地,才看出人家大慈大悲。像寺院的杂务工作,这是修福,不能够把行政混杂在一起,行政是修福,一般的工作那是个人修福。修福我们是要修,福慧双修;建道场接引众生那是好事,绝不是一个初学人能够办的,这是我们要特别小心谨慎、要量力而为。自己没有这个境界,心还会被外头境界牵著转,这个事情做不得。几时能够真正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可以了,这个时候可以开道场,可以接引众生。

摘自 楞严经 (第一三二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13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