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有感学诚法师事件:靴子落地,不退道心

发布时间:2023-09-25 04:01:31作者:大众学佛网
有感学诚法师事件:靴子落地,不退道心

自从写了《佛教的小脸面与大命运》一文,不停有人在后台或朋友圈,教育我“不说僧过”,要我做大忏悔。这还算善意的,更有人给我扣上“附佛外道”的大帽子,说我是魔子魔孙、佛门败类等等,搞得我惶惶不可终日,仿佛造了严重的口业,顷刻间就要下地狱似的。我倒是推荐他们读读我最初写的那篇小文《佛弟子不意味着……》。

国家宗教局的调查结果,让95页举报材料这个靴子终于落了地:

第一,举报材料中反映学诚发送骚扰信息问题,经查属实,涉嫌违反佛教戒律,已责成中国佛教协会按照佛教教义教规和《中国佛教协会章程》严肃处理。第二,对举报材料中反映北京龙泉寺违章建筑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已查明,所举报的建筑,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地方有关部门正在深入调查取证,将依法作出处理。第三,对举报材料中反映北京龙泉寺大额资金去向问题,经调查,涉嫌违反国家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已交由地方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第四,对举报材料提及的向公安机关报案有关性侵问题,北京市公安机关依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受理、初查工作,现正在调查中。

学诚法师日后是诚心忏悔终成一代大德,还是自食苦果堕入恶趣,我无从判断,希望是前者。一世为人,还有出家的福报,本是修行的高起点,一步踏错,及时回头,莫辜负此人身。

我更担心的是,龙泉寺乃至佛法的未来。明代小说中,和尚已然成为世人诟病的话柄,与当初度牒制度的开放、商业活动与世俗社会的侵袭不无关系。然而,数百年来,佛协会长出此丑闻,怕是亘古未有。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崛起,更加速的宗教的祛魅,这样的事件对教界、对信仰、对佛教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无疑有巨大伤害。

做了一次佛门“叛徒”后,我却在这个时候,想为龙泉寺说几句话。

抛开学诚法师违规破戒的行为不谈,龙泉寺在新时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众所周知,由于特殊历史原因,中国佛教造成了严重的僧才断层,本焕、梦参、净慧等长老都已经圆寂,一诚、传印等长老也早过耄耋之年。六七十岁这一拨僧才奇缺,到中年一代,才有明海、大安、印顺等大和尚,曾经,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学诚法师。

龙泉寺最早引起关注,就是因为大量高知群体在这里出家,其中以北大柳智宇引起的反响最大。这些北大清华的高材僧,并非遇到挫折而避世,而是审视人生、追求真理,通过修行来探究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求得解脱与幸福之道。这些法师,都是未来佛法传播的种子,他们既能深入经藏,又能以更智慧的方式传播佛法,同时还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气。他们的存在,为破除迷信和个人崇拜、正信佛教得以弘传奠定了基础。

一位师兄与我讨论,学诚法师此次的事件曝光,就是成也萧何败萧何,依靠这批高材僧建立的龙泉寺道场,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源,但这些高材僧也绝非迷信个人的愚众,两位举报的法师就是清华博士毕业,亲近学诚法师都有十多年,也曾无比热爱师父,但内心的准则和理智的判断,最终让他们敢于直言。这些有深厚佛法修养、恪守内心准则的年轻法师,是中国佛教的未来和希望。

龙泉寺的第二大善举,是找到了新媒体时代的佛教传播方式。贤二机器僧、漫画、手办等衍生品,这些文创产品的开发,都改变了青灯古佛的刻板印象。佛教不是呆板的禁欲,也不是心灵鸡汤,还可以萌萌哒很时尚。佛法本来鲜活,一言一行都可以是修行的契机。龙泉寺成功创造了贤二这个IP,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了解、接触佛教,善莫大焉。

龙泉寺的第三大善举,是佛教慈善。世界众多慈善组织都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的,佛教的慈善组织则以慈济功德会为最,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骨髓库就是慈济基金会创办的。龙泉寺旗下的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也拥有仁爱心栈、养老、助学、救灾、临终关怀等多个项目。佛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佛家讲慈悲为怀,慈善本是题中之义。佛法的教义,为慈善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基础

,慈善的行为,为佛教的修行提供了更多元的契机。

龙泉寺的发展壮大,不是没有问题与瑕疵。个人崇拜涉嫌洗脑教育,以此为基础,才有对抗土地执法部门违规建设、资金流向不明等问题。学诚法师走下神坛,最初我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但佛法兴衰从不系于一人,借此机会总结龙泉寺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解决龙泉寺系统中的问题,但别让僧俗二众共同建设的道场因此坍塌,因一人之过对龙泉寺和佛法妄自菲薄,恐怕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这个道场因此付诸东流、数万弟子信仰崩溃、千万看客冷嘲热讽,才是佛教大不幸。

龙泉寺体系下的在家信众,大多在山上做过义工,按照传统的说法,我们是“护法居士”。要注意的是,我们护的是“法”,不是人,更不能护短。如果像那些动辄咒我下地狱、一心拥护某人的居士,恐怕害的是佛教和法师的修行。另一方面,短暂的迷茫与失望之后,需要我们更加坚定地护法,摒弃个人崇拜的迷信、珍惜现有的成果,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一人的荣辱成败、一寺的兴衰起落,都是我们佛弟子反省与发心的契机,荷担如来家业,正在此时。《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下至戏笑乃至命缘,应当守护不舍三宝”。翻译过来就是,小到平时开一句玩笑,大到命悬一线,都应该守护三宝。修行不是没有头脑的岁月静好,这个时候不生执着、不退道心,是对我们佛弟子的真正考验。

我是非典型佛教徒

针砭时弊,不舍慈悲

理性思考,不许骂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