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水陆庵:运用影塑和悬塑的艺术形式,叙述释迦佛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3-08-25 04:05:53作者:大众学佛网
水陆庵:运用影塑和悬塑的艺术形式,叙述释迦佛的一生

“悬塑是一种以架定位、上厚下薄、悬插在固定于墙上的预制木架之中的彩色泥塑。上身略微向外倾斜,重叠时下层的上身挡住上层的脚部,上下多层重叠则产生绚丽的效果,常用于庙宇内制作千佛、千菩萨及复杂背景的故事性彩塑,成为主像的陪衬。山西平遥县双林寺菩萨殿内墙上的菩萨群像就是衬托主像的一例。”悬塑在布局上吸收了壁画与单体塑像的特点,使它的立体感和对佛殿所起到的装饰效果,得到充分表现。而从力学角度去看,这些塑于壁上的各色神袛,不宜过大,以免墙面无法承重。悬塑内容庞杂,人物众多,层峦叠嶂,花草瑞兽贯穿其中,一些倚壁大像需要在现场塑作,而一些较小的人物、山石彩云、各类瑞兽和吉祥挂饰则可以在殿外制作好之后根据需要进行悬挂和安插。

明代是悬塑繁荣的时代,塑作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工匠们皆来自相同或者相近的师承,抑或是来自同一创作团体,这一团体源自山西。金维诺先生在《中国古代佛雕佛造像样式与风格》中说:自戴逵父子、陆探微以后,经过南北朝到唐代,相继有梁朝张僧繇、北齐曹仲达、唐吴道子和周昉、在中原地区形成有影响的张、曹、吴、周四家样。而山西寺观彩塑则展示了‘周家样’以后的千年发展的广阔图景。水陆庵运用影塑和悬塑的艺术形式叙述释迦佛的一生,彼时三教合一信仰的流行也从水陆庵中的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塑像的并肩设立中得以管窥。佛与罗汉、力士、瑞兽等置身楼台亭阁、山岩林木、海浪壁塑之间,供养人的表情流露出一定的人间情态。与水陆庵连环壁塑形似的创作手法亦见于山西双林寺、广胜寺等庙堂彩塑。

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至今仍保存有千余年的飞天影塑。水陆庵中的主尊大像、与地面相连的塑像以及壁画,皆为殿内现场制作。利用独立支架及建筑内的梁、壁等作为支撑进行塑造,交替使用了圆塑、悬塑、凸塑、组塑、贴塑、浮塑等多种技法,以营造特定的氛围为原则,不拘于固定之方式。塑像之间相互关联,如二十四诸天脚踩服饰飘带、手撑兵器,就是采用以人物与道具结合的方式增添稳固性。彩塑所用的泥土竹木、赋彩染绘之材料、技法是承袭前代传统,各种材料及使用方法与《元代画塑记》有详细记录。尤为重要的是,水陆庵中央佛坛中的释迦牟尼基座左后侧有“佛像士山西匠人作像人乔仲节”的工匠题记。

佛的本行故事,即释迦牟尼从诞生、出家、渐次修行到成佛的一生事迹。与本生是两种不同的故事。一是前生,一是此生。水陆庵南北壁主要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本生,此生——本行。水陆庵前后殿所塑佛本行的故事约可分为四类:未出家前宫内各事迹。如:宫中娱乐,出游四门等故事形象。表现苦行的事迹。如:出家入山,精进苦行,毕波罗树下思维等等。表现神行的故事。如:太子试艺、降魔成道、四天王捧钵,佛升利天为母说法等等。表现大智的故事。如:鹿野苑初转法轮,为目犍连、舍利弗说法等等。“佛教以‘法’为本,以‘普渡众生’为宗旨,法贯穿于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是万物之本,宇宙是构成它的事物或事件相互渗透而成的一个整体,与道家的‘道’相似。

佛教追求的是‘普渡’,而不仅仅是‘渡我’、‘别渡’,它力求拯救所有的生命形式,生命和环境都要保护。‘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论立场,佛教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系统不可疏离,自然遭损毁,人也受灾。”水陆庵信奉的净土理念和佛教整体论,有和合共生的意思。重崇拜而轻信仰是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特征之一。张君劢说:吾国人与生时,信仰儒家之说,在其追荐死亡之日,则信仰佛教道家乃至于喇嘛教。自耶教输入后,有人信仰耶教,而不欲抛弃祭祖之礼,乃释祭祖为民事的风俗,非崇信多神,以此谋祭祖与耶教调和。中国民间甚至还有称耶稣为耶稣菩萨的,将耶稣与佛祖安处一室。

佛教在中国乡民的信仰中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信众于宗教信仰情感的需求远远大于对宗教仪轨的遵从恪守。旧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可见观音菩萨在中国古代民众中的流行。《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中曰:“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是最受中国民众欢迎的菩萨,他以寻声救苦度化众生,即只要人们遇到危险诵其名号,不分贵贱,观音能立刻将人从各种危难中解救出来,成了大慈大悲的象征。佛教早期以菩提树、法论、佛足印来代表宗教,避免偶像崇拜。但随着信众的精神需求,佛演变为不同的偶像形象,并发展成将本民族的神仙或是祖先形象渗入到造像中。在中国古代不同社会阶层的功德主中,佛的造像形式会随着出资人的需求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有明一代,人们对长生成仙极为推崇,佛教信徒对极乐世界尤心向往之。阿弥陀佛因代表西方极乐世界,成为信徒最爱祈福的对象,一如前述。水陆庵诸圣水陆殿中央佛坛处阿弥陀佛背光上呈现的即是风景旖旎的净土世界,背光外圈是火焰纹,绕着火焰纹的一圈花带上共有九位女性护法神奏乐,从左下往右分别为鼓琴、吹笙、长笛、排箫等乐器,右侧四位护法神手持民间传统打击乐器,有锣、铜擦等,她们的上方为“八吉祥”图案悬塑,紧邻花带的上方置有六位手捧供品的护法神,背光顶端的火焰纹上两位世俗装扮的成年男女携一孩儿跪拜佛陀,左右端各有一位护法力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加素念居士共修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