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肥东竟有两处甘露寺

发布时间:2023-05-03 07:13:10作者:大众学佛网
肥东竟有两处甘露寺

原标题:肥东竟有两处甘露寺

○重修之前的甘露寺

○撮镇的甘露寺

当听说一个县竟有两处甘露寺时,我们的胃口立马被吊起来了。收拾行装,一干人马向肥东浮槎山和撮镇华光村出发。

一、听京剧畅聊千年古刹

听说我们是去采访甘露寺,司机老余师傅特意放了京剧《甘露寺》给我们听: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

这是著名老生于魁智的唱段,虽然这里唱的甘露寺并不是肥东的,而是坐落在长江之滨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因为有三国孙刘联姻的故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多少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不过,肥东的两处甘露寺也不输他处。

我们首先来到了浮槎山。俗话说 天下名山僧占多 ,这座大别山的余脉是合肥地区最高峰,主峰周围计有九座山峰相连,绵延二十余里,山峰清奇,密布植被,云雾缭绕,素以 巧石、清浊双泉、大庙 闻名。

浮槎山千百年来,始终有佛门子弟在此建寺清修,在最兴盛时有寺庙十余处,其中尤以甘露寺和浮槎寺最为有名。

浮槎寺今已无存。而甘露寺又称大山庙,据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是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为求雨而建的。

据陪我们一同采访的石塘乡徐元忠主任介绍,甘露寺本也无存,是前些年由一位在此清修的法师积十几年之力方才修建而成,平日十分清静,而到了每年正月十五、二月十九,四方香客,近至山下乡邻,远至海外客人,到山中进香祈福者,络绎不绝。

另一处同名的甘露寺则位于撮镇的华光村,相传它同样也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寺庙。

据撮镇当地的老文史工作者刘奇安说,当时有一位千金小姐正在花园里赏花的时候,因为衣衫被露水打湿而受孕,后经包公神断为龙津所致。但小姐为保名节,而决意终身不嫁。她的儿子为官以后,为尽孝道,特地修建这间寺庙,供母亲修身养性。

这间寺庙虽然不大,但却十分的灵验,因此,多年以来香火一直都十分旺盛。

家住撮镇的淮军名将郑克义,在失意时便曾经来到庙里烧香许愿。后来功成名就之后,他还特地写了 绝地宏开 四字匾额前来还愿。

司机老余师傅是撮镇当地人,他介绍说,华光村的甘露寺香火历来旺盛。2011年底,香客们自愿捐款扩建,至今已将近4年时间。规模从原来的两层小楼发展到如今占地近百亩的建筑群,计有9个殿堂以及各种配套设施。

我们从山门殿往里走,经过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来到了大雄宝殿前。这里是甘露寺礼佛朝拜的中心,里面供奉的三宝佛、十八罗汉等,栩栩若生,庄重典雅,令人肃然起敬。

二、访古寺怀风流人物

在偶然的一次交谈之中,我们又从庙里的义工口中获知了甘露寺得名的另一个有趣的说法。原来,在合肥的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位名人也和甘露寺结下了深深的缘分。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庐阳三贤之一,元朝的余阙。

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时局动荡,偏偏合肥地区却又久旱未雨,百姓们更是叫苦连天。当时正好担任淮西宣慰副使的余阙忧心不已,决定亲自来到这里求雨。没过多久的工夫,天上果然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

正因为如此,余阙便将此庙命名为甘露寺,以示 苦尽甘来,甘霖普降 之意。

不过,说到余阙和合肥的故事,那可不止于这一次为民求雨的事迹而已。

和这里的甘露寺一样,余阙的家乡青阳村也位于南淝河的东岸地带。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余阙便进士及第,先是授泗州同知,后来又改任刑部主事。因为他为人刚直不阿,上书批评上司却被宰相无视,遂愤而弃官回乡,归隐于青阳山麓的家中,距离撮镇不远。

然而,余阙毕竟也是人中龙凤,绝对不可能就这样籍籍无名地终老于山中。

公元1343年,余阙奉命参与主编辽、宋、金三朝史。公元1352年,江淮事起。余阙临危受命,代理淮西宣慰副使的职务,苦守安庆城六载而城破,余家男女老少皆殉国身亡。

就连率军攻打安庆城的义军将领陈友谅也不禁感叹道: 儒者之勇如此,使天下皆余公,何患城守之不固哉。 合肥人感念其忠义,将余阙和包拯、周玺并称为庐阳三贤。

幸运的是,根据后世流传的《余氏宗谱》记载来看,当时余阙其实还留下了一个幼子余渊,后来又经过了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其后代已经从安徽绵延到了浙江。著名作家余秋雨便正是这些后人中的一分子。

余阙的祖先乃是世居武威地区的西夏人,他的父亲因在庐州为官而迁居于此。从遥远的西部边疆,到沿海的东部地区,余阙家族的血脉,得到了来之不易的传承。千百年之后,当这些后人想起余阙的英雄事迹,依旧会感到与有荣焉。

如今,余阙居住过的青阳山房依旧曲径通幽,甘露寺也依旧香火鼎盛。站在这里,我们仿佛仍然能够触摸到古人的气息。回想起先贤保家卫国的壮烈气概,我们不禁感动不已。

一个县有两个甘露寺自然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缘分。历史造就了甘露寺厚重的底蕴。而甘露寺的故事,也有待我们去继续书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