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黄柏霖警官:为养生杀生无数犯天怒减去寿算

发布时间:2022-07-27 14:05:49作者:大众学佛网
黄柏霖警官:为养生杀生无数犯天怒减去寿算

那么这一段讲「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这一段里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发生在清朝的一个杀生减算的故事。在清朝末年,翰林院编修钟文佐,钟文佐他们世居在山东济南。钟文佐他本性很慈悲善良,而且他很喜欢讲因果报应的故事跟大家弘扬,他讲的这个故事就他自己本身他亲弟弟的故事,当时他在担任知府的时候,他就把他弟弟钟凤飞被夺纪夺算的故事来跟大家分享。他的弟弟钟凤飞出生的时候,他们家里就很富贵了,所以钟凤飞他是出生在富贵的家族。娶妻陈氏。年少的时候很聪明,他的文章诗词非常地精通,有七步成章的才华,在济南地区被称为才子。他生平也很孝顺,交友很忠诚,而且也跟他哥哥钟文佐一样喜欢乐善好施,比如说也创办了孤儿院,创办了养老院,而且创办了私塾,从事教育的工作。如果以他们这个家庭来讲,算是良善的家庭。如果以他从出生到死亡这段期间里面,他其实也做了这些善事,就是创设孤儿院、养老院跟私塾。如果以因果报应的理论来说,他照理讲应该是多福多寿。

但是我们知道因果报应有现报、有生报、有后报。现在做,现在报。现在做,下一世才报。现在做,隔了好几世,两世、三世,甚至十世才报。那但是钟凤飞算是现世报了,他做这些善行,照理讲应该是多福多寿,但是其实不然,他一出生身体就多病,这个就是他定业了,他过去生所造的业。他也有福报,我们都不是纯善无恶,也不是纯恶无善,我们都是善恶夹杂,像他过去生,他也应该有行善,所以这一世到人间来,你看他过去生行善的阿赖耶里面这个种子,他还是喜欢做善事,所以他办孤儿院、养老院,他行善也是有这个福报。

所以他的福报在哪里呢?他投生在富贵之家。但是他在过去生行善的时候,他所造的善是有漏善,什么叫有漏善?有漏善是有烦恼的善,有妄想、分别、执着的善,就是没有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他是修有漏善。

有漏善,老法师说,都是在三界享受,没有离开三界。所以这个钟凤飞他身体一直都是多病的,三十岁的时候,就死掉了。

所以地方的父老兄弟就觉得很惋惜。大家众生都有隔阴之迷,我们众生都是没有正法眼,什么叫正法眼?正法眼就是智慧眼。只有正法眼的菩萨法身大士,他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他就现前,他就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了,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神足通、有天眼通、天耳通。所以这些地方民众,他们只看到眼前这个善行,他们不了解过去,所以他们认为说做善无报,做善无善报。事实上因果通三世,其实是不然的,你只看这一世,以管窥豹,只知道善,不知道过。我们《太上感应篇》的经文里面,「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怎么可能没有报应呢?人生在世,苟非圣贤,有善亦有过,谁能够纯善无过呢?《文昌帝君》里面有功过格。钟凤飞生平乐善有功,但也有过。

所以佛家它有制杀生之戒,所以我们要受三皈五戒。净业三福里面,第一福就,告诉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教你不要造杀业。所以佛有制杀生之戒,儒家有「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道家有胎卵湿化,受气成形,餐之莫补,暗己丧心。所以在我们《太上感应篇》的经文里面讲,「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杀生害命,罪过大矣。

那么钟凤飞他出生的时候,他父母亲很高兴,他喜获麟儿。一月之中,鸡美酒香,日伤数命,大开杀戒,宴请亲友。所以钟凤飞一出生的时候,就自幼多病。弱冠就是成年的时候,到成年的时候他身体还是不好。所以他的父母爱子心切,常常以活的鸽子、鳗鱼、鳝鱼、鱼、鳖和药调羹。数年之间,杀几万生灵,以致于冒犯天怒,减去寿算,造成痨疾,就是生了重病,三十岁就过世了,他的父母痛不欲生。

那么有一天,钟凤飞的妻子陈氏就作了一个梦,梦见钟凤飞来给他妻子托梦,他告诉他妻子说了,他说,我的福报、我的寿算照理讲是还没到,我的寿命还没到,但是我是被减寿的。那为什么被减寿呢?因为我从出生到成年这段期间,父母为了补我的身体造了太多的杀业了,杀生太多了,以致于我被减去寿算,遭受减算之报。但是因为我生平有行善,这些善行也对地方有帮助,所以承蒙我们本境的城隍神保举,城隍神给他保举,玉帝封他为地方土地祠的福神,我们现在讲就是土地神,土地公,他可以享受地方的香火,免于受地狱之苦。那告诉他妻子陈氏说,妳不用悲伤。

第二天早上,陈氏就告诉她的翁姑,那当时钟文佐也在旁边。所以钟凤飞滥伤物命,受减算之报,但是因为他平常在生前就孝顺父母,朋友有信,行善利人,所以天赐神职,享受人间香火,一赏一罚,报应分明。我们怎么可以视而不见呢?可以忽略呢?这一段我用发生在清末的这个杀生减算的真实故事来做这样的一个补充。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十六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因果教育弘化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