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超越生死的局限呢?
如何超越生死的局限呢?其实我们要懂得六个字:无我律、 因果律,这是佛法的精髓。本体界的是无我律;现象界的是因果律。 无我律是指什么呢?从本体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
如法修学、劝勉他人是供养法宝
第一个是如法修学,这是真正的供养。不是叫你把法宝用黄绸子包起来,供在佛台上天天礼拜,这个种一个将来的解脱因,今生今世开智慧就难了,要如法修学。第二个是自己如法修学得到真...
-
妇人之礼——五善三恶
母妇从外层义来讲是婚姻状态。“爱念夫主,如母爱子”。母亲爱儿子是出于天性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是广大包容的爱。如果儿子生病发狂打母亲的时候,母亲不但不怪罪,反而是更...
-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
学佛不要刻意去求感应。只要能够运用佛法转变凡夫的生灭心、妄想心,将之转化为佛陀的智慧与慈悲,学会转念的功夫,心与法相应,那么自然我们的心清净了,自然就会有瓜熟蒂落、...
-
寅时是肺经当令之时宜静
我们懂得了气血流注,就一个一个时辰来说好了。先说寅时,寅肺,“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寅时是肺经当令的时候,《黄帝内经——素问》上面说:“肺者,相傅...
-
将修行与生活融为我们的生命
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来做早课,或者做晚课就行了,其他时间不是修行的时间。其实你搞错了,任何时间都是你修行的时间,任何地方都是你修行的地...
-
忏悔烦恼障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就是报,因缘果报就都生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息灭烦恼,精修戒行,痛耻恶业,那么修行成就就容易。 经典上面有很多的比方...
-
忆母亲
母亲往生迄今已逾二十九载,每当忆及母亲的慈容,不禁潸然泪下。母亲的早逝,笔者有无限的不舍与缅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时时充塞心中。母亲何时生日?笔者未曾问过父亲。母亲节未...
-
息心就是息灾
息心就是息灾我们过去的心态不好就形成今生的业障,今生的心态不好就形成烦恼障、所知障,我们要能够随时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明朝有位大德说修行的纲要是四句话:...
-
怎样才能够让小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现在,母亲或者很忙,根本上也就没有时间去带小孩子,小孩子生下来,就给他请一个保姆,那个保姆的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学到的全部都是保姆的习气。还有就是,或者说夫妻关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