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荷泽神会禅师悟道因缘

发布时间:2020-03-06 10:33:37作者:大众学佛网

  荷泽神会禅师悟道因缘

  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自幼学习五经,后读老庄,深受启发。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途却日渐淡然。年稍长,他便辞别双亲,投襄阳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学习佛教经典。他的记忆力极好,“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后来,他又投当阳玉泉寺神秀禅师座下,学法三年。武后久视元年(700),神秀禅师应诏入洛阳宫中弘法,神会禅师于是离开了玉泉寺,“效善财参问”,“裂裳裹足”,南下曹溪,从六祖学习南宗顿悟法门。当时神会禅师年仅三十,为六祖座下十大弟子之一,因为年龄较小,被称为“神会小僧”。

  关于他的悟道因缘,《六祖坛经》、《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等,均有记载。但细节有所不同。《宋高僧传》卷八是这样记载的--

  神会禅师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曹溪,礼拜六祖。

  六祖问:“从何所来?”

  神会禅师道:“无所从来。”

  六祖道:“汝不归去(你难道不回去)?”

  神会禅师道:“一无所归。”

  六祖道:“汝太茫茫(这样你不是太茫茫无据了吗)?”

  神会禅师道:“身缘在路。”

  六祖道:“犹自未到(既然身还在路上,那你尚未到曹溪)。”

  神会禅师道:“今已得到,且无滞留(我现在已经到了曹溪,而且心无滞留)。”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神会禅师认为他已经证得了空性,路途与家舍已泯然无别。在途中不离家舍,既不在途中,又不在家舍。六祖当时对他可否,僧传中未曾提及,只是说他“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

  相对而言,《坛经》和《传灯录》中的记载要详细得多--

  当时,神会禅师才十三岁,还是个沙弥,从玉泉寺前来礼谒六祖。

  六祖道:“知识远来大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知识远来,很辛苦。你把根本带来了吗?如果带来了,应当知道你的主人公。请你说说看)。”

  神会禅师回答道:“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六祖诃斥他说:“这沙弥争合(岂可、怎敢)取次(随便、草草)语(说话)!”

  说完便打。

  神会禅师挨棒后,私下想:“大善知识,历劫难逢。今既得遇,岂惜身命!”于是他决定留在曹溪,侍奉六祖。

  神会禅师继续问六祖:“和尚坐禅,是见还是不见?”

  六祖用拄杖打了神会禅师三下,问道:“吾打汝,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禅师道:“亦痛亦不痛。”

\

  六祖道:“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禅师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六祖道:“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敢这样糊弄人)?”

  神会禅师听了,连忙礼拜,忏悔谢罪。

  六祖继续开示道:“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禅师再次谢罪,顶礼百余拜。从此殷勤执侍六祖,不离左右。

  有一天,六祖上堂,告诉大众说:“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禅师从大众中走出来,回答道:“是诸法之本源,乃神会之佛性。”

  六祖诃斥道:“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

  神会禅师于是礼拜而退。

  六祖道:“此子向后,设有把茆盖头,也只成得个知解宗徒(这小子今后,即便住庵苦修,也只是个玩弄语言文字的知解宗徒)。”

  在曹溪学法期间,神会禅师曾一度北上西京(长安)受戒。唐景龙年中,又回到曹溪,阅读大藏经。在阅藏的过程中,他曾就六处疑问,请问六祖,六祖一一为他作了解答:

  第一问,关于“戒定慧”:“所用戒何物?定从何处修?慧因何处起?所见不通流。”

  六祖答道:“定即定其心,将戒戒其行,性中常慧照,自见自知深。”

  第二问:“本无今有有何物?本有今无无何物?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六祖答道:“前念恶业本无,后念善生今有。念念常行善行,后代人天不久。汝今正听吾言,吾即本无今有。”

  第三问:“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不了生灭义,所见似聋盲。”

  六祖答道:“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未即离二边,自除生灭病。”

  第四问:“先顿而后渐,先渐而后顿?不悟顿渐人,心里常迷闷。”

  六祖答道:“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

  第五问:“先定后慧,先慧后定?定慧后初,何生为正?”

  六祖答道:“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定慧等无先,双修自心正。”

  第六问:“先佛而后法,先法而后佛?佛法本根源,起从何处出?”

  六祖答道:“说即先佛而后法,听即先法而后佛。若论佛法本根源,一切众生心里出。”

  这六个问题是当时乃至后世经常引起人们争论的话题,同时也涉及到禅宗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六祖对这六个问题的回答,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料,值得我们仔细地品味。

  据《宋高僧传》记载,六祖入寂后,神会禅师离开了曹溪,前往京洛弘扬南宗顿教法门。后在河南滑台(今滑县)与北宗宗徒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使慧能大师的顿悟法门在北方大兴,而神秀渐修法门由是走向衰落。禅宗顿悟法门能够在北方广泛弘扬,神会禅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神会禅师后因助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勅住荷泽寺。乾元元年(758),神会禅师寂于荆州开元寺,春秋七十五岁(亦说九十三岁),著有《显宗记》传世,人称荷泽禅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