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发布时间:2020-02-23 17:24:29作者:大众学佛网

  我们的教育怎么啦

  文/释本性

  我很敬佩王石,这不因他是有成就的企业家,而是因为,他60岁时,还重新步入大学,拿起书本,与青少年们一起,进修、充电。从老总到学生,他这一学,就是两年。有人采访,问他,既已功成名就,又这么大岁数了,还到这哈佛进修,为了什么?他的回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为,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这让我想到两个字:教育。

  佛教界有句流行语:佛教是一种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

  这里,暂不说佛教的教育。先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

  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已在日本5年的23岁留学生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突然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对于行凶原因,汪某称:因为母亲表示不会再给他钱。

  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某,驾车撞人后又将被撞者连刺八刀,致其死亡,然后逃逸。药某伤人后又杀人,就因为伤者记住了其车牌号,他担心因此要负法律责任。

  这两例悲哀的事件,是人性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

  佛陀早说过,人人有佛性,人人可成佛。因此,人性,本质是光明的,起码,是良善的。

  因此,遗憾,必定出在我们的社会教育上。

  我总认为,人,确实不是顶着皇冠的驴子,要有文化才对。文化,要来自教育。但是,如果教育偏颇了,学到掌握作为的是不圆满的文化,那就会事与愿违。

  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教育,首先,先天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战线克隆苏联模式,重能力技术轻品德修为,重理科轻文科,加之后来的屡破几大旧,中华文脉几被截断,中华文明的载体失血,因此,传统伦理与道德,便无地生长无处安立了。

  改革开放后,有识之士呼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同时,强调以德治国,在学校加大力度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教育的后天补充了一些营养,但在实践中,经济被提到了决定性压倒性的地位,经济效益成了成功或失败的重要标准,全民皆为经济狂。在狂经济的大环境中,本就先天抵抗力不足,加上后天免疫力又有限,如此情形下,部分同胞,自然心中脑中胸中就缺失了共同伦理共同道德,也就不知不管慈爱、悲悯、仁义、诚信为何物,终至肆无忌惮,为已欲为了。

\

  据此,一直以来,我们的社会教育,是生病的教育啊!

  今天的社会,对此多有清醒的认识——社会缺失基本的道德与伦理,那辛辛苦苦创造的经济成果也将失去,因为,社会的各项成本,将由此而耗费太大。

  古人对此,早有预见,更有实证。为此,才强调,人生要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在这,德是为先的,而功则排于次,这就很能说明他们的见解。

  为修德为明德,历史上,有许多感人的典故:

  汉文帝刘恒,侍奉母亲殷勤。母亲卧病三年,他亲自侍候;母亲所服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其主政的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梨树,行人纷纷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你不摘梨呢?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不久前,我应邀到广州中山图书馆作一场禅宗文化的讲座,期间,于市区不时可见广东精神的标语,谓: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这令我很欣慰。老祖宗的宝物,终于有人敢于堂而皇之地搬出来用于大庭广众之下了。这是中华民族之幸啊。

  当然,老祖宗的东西,未必都好,去其糟粕与取其精华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必须的。不仅如此,祖宗东西再好,也不会在何时何地皆显得好。因为,还有对机应机对时应时的问题。为此,对祖宗的东西,还要给予创新加以创意,让老的变青,让青的变少,增加活力,激发青春。而这,需要我们的社会教育从苏联模式中摆脱出来,从改革开放后实践中那种过于偏重直接为经济目的之教育状况中更正过来,保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在社会天平中的真正平衡。尤其,要全方位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特别是伦理道德教育。并且,在体制上在制度上给予保证。

  在这方面,佛教,作为中华文明舞台的优秀活跃主角之一,其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愿我们的教育,不再生病。否则,日久生病,我们教育,就会病入膏肓,无药可治,坐以待毙啊。这关乎祖国之命脉,更关乎民族之未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