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集 卷下
发布时间:2019-12-14 14:57:45作者:大众学佛网第四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依中国三藏法师,并此土大德等,皆共详审圣教,叹归净土,今以劝依。
第二、据此经宗,及余大乘诸部,凡圣修入,多明念佛三昧以为要门。
第三、问答解释,显念佛者得种种功能利益不可思议。
第一、依中国及以此土大德所行者。余五翳面墙,岂宁自辄!但以游历披勘,敬有师承。何者?谓中国大乘法师流支三藏;次有大德呵避名利,则有惠宠法师;次有大德寻常敷演,每感圣僧来听,则有道场法师;次有大德和光孤栖,二国慕仰,则有昙鸾法师;次有大德禅观独秀,则有大海禅师;次有大德聪慧守戒,则有齐朝上统。然前六大德,并是二谛神镜,斯乃佛法纲维。志行殊伦,古今实希。皆共详审大乘,叹归净土乃是无上要门也。
问曰:既云叹归净土乃是要门者,未知此等诸德,临终时皆有灵验已不?
答曰:皆有不虚。如昙鸾法师,康存之日常修净土。亦每有世俗君子来呵法师曰:「十方佛国,皆为净土;法师何乃独意注西,岂非偏见生也?」法师对曰:「吾既凡夫,智慧浅短,未入地位,念力须均。如似置草引牛,恒须系心槽枥,岂得纵放全无所归。」虽复难者纷纭,而法师独决。
是以无问一切道俗,但与法师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劝令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劝归净国。是故法师临命终时,寺傍左右道俗,皆见幡花映院,尽闻异香音乐,迎接遂往生也。余之大德,临命终时,皆有征祥。若欲具谈往生之相,并不可思议也。
第二、明此彼诸经多明念佛三昧为宗者,就中有八番。初二明一相三昧,后六就缘依相明念佛三昧。
第一、依《华首经》(卷一○意):「佛告坚意菩萨:三昧有二种:一者有一相三昧,二者有众相三昧。一相三昧者:有菩萨闻其世界有其如来现在说法,菩萨取是佛相,以现在前,若坐道场,若转法轮,大众围绕。取如是相,收摄诸根,心不驰散,专念一佛,不舍是缘。如是菩萨于如来相及世界相了达无相。常如是观,如是行,不离是缘。是时佛像即现在前而为说法。菩萨尔时深生恭敬,听受是法,若深若浅,转加尊重。菩萨住是三昧,闻说诸法皆可坏相。闻已受持,从三昧起,能为四众,演说是法。佛告坚意:是名菩萨入一相三昧门。」
第二、依《文殊般若》(卷下意)明一行三昧者:「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一行三昧?佛言:一行三昧者:若善男子、善女人,应在空闲处,舍诸乱意,随佛方所,端身正向,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念无休息。即是念中,能见过、现、未来三世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即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是名菩萨一行三昧。」
第三、依《涅槃经》佛言:若人但能至心常修念佛三昧者。十方诸佛恒见此人,如现在前。是故《涅槃经》(北本卷一八、南本卷一六意)云:「佛告迦叶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能至心专念佛者,若在山林,若在聚落,若昼若夜,若坐若卧,诸佛世尊,常见此人,如现目前,恒与此人,而住受施。」
第四、依《观经》及余诸部,所修万行,但能回愿,莫不皆生;然念佛一门,将为要路。何者?审量圣教,有「始终两益」。
若欲生善起行,则普该诸度;若灭恶消灾,则总治诸障。故下《经》(观经意)云:「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寿尽必生。」此名「始益」。
言「终益」者:依《观音受记经》(意)云:「阿弥陀佛住世长久,兆载永劫,亦有灭度。般涅槃时,唯有观音、势至,住持安乐,接引十方。其佛灭度,亦与住世时节等同。
然彼国众生,一切无有睹见佛者,唯有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者,常见弥陀现在不灭。」此即是其终时益也。
所修余行,回向皆生;世尊灭度,有睹不睹。劝后代审量,使沾远益也。
第五、依《般舟经》(卷上意)云:「时有跋陀和菩萨,于此国土,闻有阿弥陀佛,数数系念。因是念故,见阿弥陀佛。既见佛已,即从启问:当行何法,得生彼国?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当念佛身三十二相悉皆具足,光明彻照,端正无比。」
第六、依《大智度论》,有三番解释:「
第一、佛是无上法王,菩萨为法臣,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应当常念佛也。
第二、有诸菩萨自云:我从旷劫以来,得蒙世尊长养我等法身、智身、大慈悲身,禅定、智慧、无量行愿,由佛得成。为报恩故,常愿近佛。亦如大臣蒙王恩宠,常念其主。
第三、有诸菩萨复作是言:我于因地,遇恶知识,诽谤般若,堕于恶道,经无量劫;虽修余行,未能得出。后于一时,依善知识边,教我行念佛三昧,其时即能并遣诸障,方得解脱。有斯大益,故愿不离佛。」
第七、依《华严经》(晋译卷一四)云:「宁于无量劫,具受一切苦;终不远如来,不睹自在力」又云:「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见彼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又(晋译卷四六意)善财童子求善知识,诣功德云比丘所,白言:「大师!云何修菩萨道,归普贤行也?」是时,比丘告善财曰:「我于世尊智慧海中,唯知一法,谓念佛三昧门。何者?于此三昧门中,悉能睹见一切诸佛及其眷属、严净佛刹,能令众生,远离颠倒。念佛三昧门者,于微细境界中,见一切佛自在境界,得诸劫不颠倒。念佛三昧门者,能起一切佛刹,无能坏者,普见诸佛,得三世不颠倒。」
时功德云比丘告善财言:「佛法深海,广大无边;我所知者,唯得此一念佛三昧门。余妙境界,出过数量,我所未知也。」
第八、依《海龙王经》(卷八意):「时海龙王白佛言:世尊!弟子求生阿弥陀佛国,当修何行,得生彼土?佛告龙王:若欲生彼国者,当行八法。何等为八?一者常念诸佛。二者供养如来。三者咨嗟世尊。四者作佛形像,修诸功德。五者回愿往生。六者心不怯弱。七者一心精进。八者求佛正慧。佛告龙王:一切众生具斯八法,常不离佛也。」
问曰:不具八法,得生佛前,不离佛不?
答曰:得生不疑。何以得知?如佛说《宝云经》时,亦明十行具足,得生净土,常不离佛。时有除盖障菩萨白佛:「不具十行,得生已不?佛言:得生。但能十行之中,一行具足无缺,余之九行悉名清净,勿致疑也。」(卷六意)
又《大树紧那罗王经》(卷一意)云:「菩萨行四种法,常不离佛前。何等为四?一者自修善法,兼劝众生,皆作往生见如来意。二者自劝劝他,乐闻正法。三者自劝劝他,发菩提心。四者一向专志行念佛三昧。具此四行,一切生处,常在佛前,不离诸佛。」又《经》(大树紧那罗王经卷四意)云:「佛说菩萨行法,有三十二器。何者?布施是大富器,忍辱是端正器,持戒是圣身器,五逆不孝是刀山、剑树、镬汤器,发菩提心是成佛器,常能念佛往生净土是见佛器。」略举六门,余者不述。
圣教既尔,行者愿生,何不常念佛也!
又依《月灯三昧经》(卷一)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能使诸根不乱动。心无迷惑与法合,得闻得智如大海。智者住于是三昧,摄念行于经行所,能见千亿诸如来,亦值无量恒沙佛。」
第三、问答解释,显念佛三昧有种种利益,有其五番:
第一问曰:今云常修念佛三昧,仍不行余三昧也?
答曰:今言常念,亦不言不行余三昧;但行念佛三昧多故,故言常念,非谓全不行余三昧也。
第二问曰:若劝常修念佛三昧,与余三昧能有阶降以不?
答曰:念佛三昧,胜相不可思议。此云何知?如《摩诃衍》(智度论卷七意)中说云:「诸余三昧,非不三昧。何以故?或有三昧但能除贪,不能除嗔痴;或有三昧但能除嗔,不能除痴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贪嗔;或有三昧但能除现在障,不能除过去、未来一切诸障。若能常修念佛三昧,无问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
第三问曰:念佛三昧既能除障,得福功利大者,未审亦能资益行者使延年益寿以不?
答曰:必得。何者?如《惟无三昧经》云:「有兄弟二人,兄信因果,弟无信心,而能善解相法。因其镜中,自见面上,死相已现,不过七日。时有智者,教往问佛。佛时报言:七日不虚,若能一心念佛、修戒,或得度难。寻即依教系念。时至六日,即有二鬼来耳,闻其念佛之声,竟无能前进。还告阎罗王,阎罗王索符,符已注云:『由持戒念佛功德,生第三炎天。』」
又《譬喻经》中:「有一长者不信罪福,年已五十,忽夜梦见刹鬼索符,来欲取之,不过十日。其人眠觉,惶怖非常。至明求觅相师占梦,师作卦兆云:有刹鬼必欲相害,不过十日。其人惶怖倍常,诣佛求请。佛时报云:若欲攘此,从今已去,专意念佛、持戒、烧香、燃灯、悬缯幡盖、信向三宝,可免此死。即依此法,专心信向。刹鬼到门,见修功德,遂不能害,鬼即走去。其人缘斯功德,寿满百年,死得生天。复有一长者,名曰执持,退戒还佛,现被恶鬼打之。」
第四问曰:此念佛三昧,但能对治诸障,唯招世报;亦能远感出世无上菩提以不?
答曰:得。何者?如《华严经》(晋译二二~二七意)〈十地品〉云:始从初地,乃至十地,于一一地中,皆说入地加行道、地满功德利、已不住道,讫即皆结云:「是诸菩萨,虽修余行,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上妙乐具,供养三宝。」以斯文证,得知诸菩萨等,乃至上地,常学念佛、念法、念僧,方能成就无量行愿,满功德海,何况二乘、凡夫,求生净土,不学念佛也?何以故?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摄、六度,通行通伴故。
第五问曰:初地已上菩萨,与佛同证真如之理,名生佛家,自能作佛,济运众生,何须更学念佛三昧,愿见佛也?
答曰:论其真如,广大无边,与虚空等,其量难知。譬如一大暗室,若燃一灯二灯,其明虽遍,犹为暗也。渐至多灯,虽名大明,岂及日光?菩萨所证智,虽地地相望,自有阶降,岂得比佛如日明也?
第五大门中,有四番料简:
第一、泛明修道延促,欲令速获不退。
第二、此彼禅观比校劝往。
第三、此彼净秽二境,亦名漏无漏比校。
第四、引圣教证成,劝后代生信求往。
第一、泛明修道延促者,就中有二:一、明修道延促,二、问答解释。
一、明延促者,但一切众生,莫不厌苦求乐,畏缚求解,皆欲早证无上菩提者,先须发菩提心为首。此心难识难起,纵令发得此心,依经终须修十种行,谓信、进、念、戒、定、慧、舍、护法、发愿、回向、进诣菩提。然修道之身,相续不绝,迳一万劫,始证不退位。当今凡夫,现名信想轻毛,亦曰假名,亦名不定聚,亦名外凡夫,未出火宅。何以得知?据《菩萨璎珞经》,具辨入道行位法尔,故名难行道。又但以一劫之中,受身生死,尚不可数知;况一万劫中,徒受痛烧。若能明信佛经,愿生净土,随寿长短,一形即至,位阶不退;与此修道一万劫齐功。诸佛子等,何不思量,不舍难求易也!
如《俱舍论》中,亦明难行、易行二种之道。难行者,如《论》(俱舍释论卷九意)说云:「于三大阿僧祇劫,一一劫中,皆具福智资粮,六波罗密,一切诸行,一一行业。皆有百万难行之道,始充一位。」是难行道也。易行道者:即彼《论》(俱舍释论卷九意)云:「若由别有方便有解脱者,名易行道也。」今既劝归极乐,一切行业,悉回向彼,但能专至,寿尽必生。得生彼国,即究竟清凉,岂可不名易行之道?须知此意也。
二、问曰:既言愿往生净土,随此寿尽即得往生者,有圣教证不?
答曰:有七番,皆引经论证成:
一、依《大经》(卷下意)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即得往生。」故《大经赞》(赞弥陀偈)云:
「若闻阿弥陀德号 欢喜赞仰心归依
下至一念得大利 则为具足功德宝
设满大千世界火 亦应直过闻佛名
闻阿弥陀不复退 是故至心稽首礼」
二、依《观经》,九品之内,皆言临终正念,即得往生。
三、依《起信论》云:「教诸众生,劝观真如平等一实。亦有始发意菩萨,其心软弱,自谓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往生。以常见佛故,永离恶道。」
四、依《鼓音陀罗尼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精勤修习念佛三昧。若能令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皆得往生。」
五、依《法鼓经》(意)云:「若人临终之时,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作往生意,亦得往生。」
六、如《十方随愿往生经》(灌顶经卷一一意)云:「若有临终,及死堕地狱,家内眷属,为其亡者念佛,及转诵斋福,亡者即出地狱,往生净土。况其现在自能修念,何以不得往生者也。」是故彼《经》(灌顶经卷一一意)云:「现在眷属,为亡者追福,如饷远人,定得食也。」
第七、广引诸经证成:
如《大法鼓经》(卷下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常能系意,称念诸佛名号者,十方诸佛,一切贤圣,常见此人,如现目前。是故此经名大法鼓,当知此人十方净土随愿往生。」
又《大悲经》(卷二意)云:「何名为大悲?若专念佛相续不断者,随其命终,定生安乐。若能展转相劝行念佛者,当知此等悉名行大悲人也。」
是故《涅槃经》(北本卷一九、南本卷一七意)云:「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校量。」
又《增一阿含经》(卷三四意)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供养一阎浮提人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所得功德,宁为多不?阿难白佛言:世尊!甚多甚多,不可数量。佛告阿难:若有众生,善心相续,称佛名号,如一?牛乳顷,所得功德,过上不可量,无有能量者。」
《大品经》(摩诃般若经卷二一、智度论卷八四意)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若人散花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
故知念佛利大,不可思议也。《十往生经》、诸大乘经等,并有文证,不可具引也。
第二、次明此彼禅观比校劝往生者。但此方秽境,乱想难入;就令修得,唯获事定,多喜味染。又复但能伏业,报生上界,寿尽多退。是故《智度论》(卷一七)云:「多闻持戒禅,未得无漏法;虽有此功德,是事未可信。」若欲向西修习,事境光净,定观易成,除罪多劫,永定速进,究竟清凉,如《大经》广说。
问曰:若西方境界胜,可为禅定感;此界色天劣,不应为禅定招?
答曰:若论修定因,该通于彼此。然彼界位是不退,并有他力持,是故说为胜。此处虽复修定克,但有自分因,阙无他力摄,业尽不免退,就此说不如。
第三、据此彼净秽二境,亦名漏无漏者:
若论此处境界,唯有三途、丘坑、山涧、沙卤、棘刺、水旱、暴风、恶触、雷电、霹雳、虎狼、毒兽、恶贼、恶子、荒乱、破散、三灾、败坏。语论正报:三毒、八倒、忧悲、嫉妒、多病、短命、饥渴、寒热,常为司命害鬼之所追逐。深可秽恶,不可具说,故名有漏,深可厌也。
往生彼国胜者,据《大经》云:十方人天,但生彼国者,莫不皆获种种利益也。何者?一生彼国者: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躯,出则帝释在前,入则梵王从后;一切圣众与我亲朋,阿弥陀佛为我大师。宝树宝林之下,任意翱翔;八德池中,游神濯足。形则身同金色,寿则命与佛齐。学则众门并进,止则二谛虚融。十方济运,则乘大神通;晏安暂时,则坐三空门。游则入八正之路,至则到大涅槃。一切众生,但至彼国者,皆证此益。何不思量不速去也!
第四、引圣教证成,劝后代生信求往者。依《观佛三昧经》(卷九意)云:「尔时,会中有十方诸佛,各于华台中结跏趺坐,于空中现。东方善德如来为首,告大众言:汝等当知,我念过去无量世时,有佛名宝威德上王。彼佛出时,亦如今日说三乘法。彼佛灭后,末世之中,有一比丘,将弟子九人,往诣佛塔,礼拜佛像。见一宝像,严显可观。观已敬礼,目谛观之。各说一偈,用为赞叹。随寿修短,各自命终。既命终已,即生佛前。从此已后,恒得值遇无量诸佛。于诸佛所,广修梵行。得念佛三昧海。既得此已,诸佛现前即与授记,于十方面随意作佛。东方善德佛者,即我身是;自余九方诸佛者,即是本昔弟子九人是。十方佛世尊,因由礼塔一偈赞故,得成为佛。岂异人乎?我等十方佛是。是时十方诸佛,从空而下,放千光明,显现色身白毫相光。各各皆坐释迦佛床,告阿难言:汝知释迦文佛,无数精进,百千苦行,求佛智慧,报得是身。今为汝说,汝持佛语,为未来世天龙大众、四部弟子,说观佛相好及念佛三昧。说是语已,然后问讯释迦文佛。问讯讫已,各还本国。」
第六大门中,有三番料简:
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校。
第二、义推。
第三、辨经住灭。
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校者,有其三番:
一、如《随愿往生经》(灌顶经卷一一意)云:「十方佛国,皆悉严净,随愿并得往生。虽然,悉不如西方无量寿国。何意如此?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是故释迦处处叹归。」
二、据《大经》(卷上意):「法藏菩萨因中,于世饶王佛所,具发弘愿,取诸净土。时佛为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国土精粗,悉现与之。于时法藏菩萨,愿取西方成佛。今现在彼。」是二证也。
三、依此《观经》中:「韦提夫人复请净土,如来光台为现十方一切净土。韦提夫人白佛言:此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是其三证。
故知诸净土中,安乐世界最胜也。
第二、义推者。
问曰:何故要须面向西坐、礼、念、观者?
答曰:以阎浮提云,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是故法藏菩萨,愿成佛在西,悲接众生。由坐观礼念等面向佛者,是随世礼仪。若是圣人,得飞报自在,不辨方所。但凡夫之人,身心相随。若向余方,西往必难。是故《智度论》(卷九意)云:「有一比丘,康存之日,诵《阿弥陀经》,及念般若波罗密。临命终时,告弟子言: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今在我前。合掌归依,须臾舍命。于是弟子依火藏法,以火焚尸。一切烧尽,唯有舌根一种,与本不异。遂即收取,起塔供养。」龙树菩萨释(智度论卷九意)云:「诵《阿弥陀经》故,是以垂终佛自来迎;念《般若波罗密》故,所以舌根不尽。」以斯文证,故知一切行业,但能回向,无不往也。
故《须弥四域经》云:「天地初开之时,未有日月星辰;纵有天人来下,但用项光照用。尔时人民,多生苦恼。于是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娲是,此二菩萨,共相筹议,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宝,来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定其四时,春秋冬夏。时二菩萨,共相谓言:所以日月星辰二十八宿西行者,一切诸天人民,尽共稽首阿弥陀佛。是以日月星辰,皆悉倾心向彼,故西流也。」
第三、辨经住灭者。谓「释迦牟尼佛一代,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众生灭尽,诸经悉灭。如来悲哀,痛烧众生,特留此经,止住百年。」(大经卷下意)以斯文证,故知彼国虽是净土,然体通上下,知相无相,当生上位。凡夫火宅,一向乘相往生也。
第七大门中,有两番料简:
第一门中,此彼取相,料简缚脱。
第二、次明此彼修道用功轻重,而获报真伪,故劝向彼。
第一、此彼取相,料简缚脱者。若取西方净相,疾得解脱,纯受极乐,智眼开朗。若取此方秽相,唯有妄乐、痴盲,厄缚、忧怖。
问曰:依大乘诸经,皆云无相乃是出离要道;执相拘碍,不免尘累。今劝众生,舍秽忻净,是义云何?
答曰:此义不类。何者?凡相有二种:一者于五尘欲境,妄爱贪染,随境执著。此等是相,名之为缚。二者爱佛功德,愿生净土,虽言是相,名为解脱。何以得知?
如《十地经》(卷五意)云:「初地菩萨,尚自别观二谛,励心作意;先依相求,终则无相,以渐增进,体大菩提。尽七地终心,相心始息。入其八地,绝于相求,方名无功用也。」
是故《论》(十地经论卷一○意)云:「七地已还,恶贪为障,善贪为治;八地已上,善贪为障,无贪为治。」况今愿生净土,现是外凡,所修善根,皆从爱佛功德生,岂是缚也!
故《涅槃经》(北本一三、南本一二意)云:「一切众生有二种爱:一者善爱,二者不善爱。不善爱者,唯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
是故《净土论》(论注卷下意)云:「观佛国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乘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毕竟住持不虚作味。有如是等无量佛道味。」故虽是取相,非当执缚也。
又彼净土所言相者,即是无漏相,实相相也。
第二段中,明此彼修道,用功轻重,而获报真伪者。若欲发心归西者,单用少时礼观念等,随寿长短,临命终时,光台迎接,迅至彼方,位阶不退。是故《大经》(卷上意)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不毕至灭度,更有退转者,不取正觉。」此方多时具修施、戒、忍、进、定、慧,未满一万劫已来,恒未免火宅,颠倒坠堕;故名用功至重,获报伪也。
《大经》(卷下意)复云:「生我国者,横截五恶趣。」今此约对弥陀净刹,娑婆五道,齐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纯恶所归,名为恶趣;娑婆人天,杂业所向,亦名恶趣。若依此方修治断除,先断见惑,离三途因,灭三途果;后断修惑,离人天因,绝人天果。此皆渐次断除,不名横截。若得往生弥陀净国,娑婆五道,一时顿舍,故名横截。五恶趣者,截其果也;恶趣自然闭者,闭其因也;此明所离。升道无穷极者,彰其所得。若能作意回愿向西,上尽一形,下至十念,无不皆往。一到彼国,即入正定聚。与此修道一万劫齐功也。
第八大门中,有三番料简:
第一、略举诸经来证,劝舍此忻彼、
第二、弥陀释迦二佛比校。
第三、释往生意。
第一、略举诸大乘经来证,皆劝舍此忻彼者:一、谓耆?崛山说《大经》二卷。二、《观经》一部,王宫、耆?两会正说。三、《小卷无量寿经》,舍卫一说。四、复有《十方随愿往生经》明证。五、复有《无量清净觉经》二卷,一会正说。六、更有《十往生经》一卷。诸余大乘经论,指赞处多:如《请观音》、《大品经》等;又如龙树、天亲等论,叹劝非一。余方净土,皆不如此丁宁。
第二、弥陀释迦二佛比校者:谓此佛释迦如来,八十年住世,暂现即去,去而不返。比于忉利诸天,不至一日。又释迦在时,救缘亦弱,如毗舍离国救人现患等。何者?时毗舍离国人民,遭五种恶病:一者眼赤如血,二者两耳出脓,三者鼻中流血,四者舌噤无声,五者所食之物化为粗涩。六识闭塞,犹如醉人。有五夜叉,或名讫?迦罗,面黑如墨,而有五眼,狗牙上出,吸人精气。良医耆婆,尽其道术,所不能救。时有月?长者为首,部领病人,皆来归佛,叩头求哀。
尔时,世尊起无量悲愍,告病人曰:西方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汝等一心合掌求见。于是大众皆从佛劝,合掌求哀。尔时彼佛放大光明,观音、大势一时俱到。说大神咒,一切病苦,皆悉消除,平复如故。然二佛神力,应亦齐等。但释迦如来,不申己能,故显彼长,欲使一切众生,莫不齐归。是故释迦处处叹归,须知此意也。是故昙鸾法师正意归西,故傍《大经》奉赞云:
「安乐声闻菩萨众 人天智慧咸洞达
身相庄严无殊异 但顺他方故列名
颜容端正无可比 精微妙躯非人天
虚无之身无极体 是故顶礼平等力」
第三、释往生意者,就中有二:一释往生意,二问答解释。
第一问曰:今愿生净土,未知作何意也?
答曰:只欲疾成自利利他,利物深广。十信三贤,摄受正法,契会不二,见证佛性,明晓实相,观照晖心,有无二谛,因果先后,十地优劣,三忍三道,金刚无碍,证大涅槃。大乘宽运,欲无限时住,为尽无边生死海故。
问有三番:
问曰:愿生净土,拟欲利物者,若尔,所拔众生,今现在此。已能发得此心,只应在此拔苦众生;何因得此心竟,先愿生净土?似如舍众生,自求菩提乐也?
答曰:此义不类。何者?如《智度论》(卷七七意)云:「譬如二人,俱见父母眷属没在深渊。一人直往,尽力救之,力所不及,相与俱没。一人遥走,趣一舟船,乘来济接,并得出难。菩萨亦尔,若未发心时,生死流转,与众生无别。但已发菩提心时,先愿往生净土,取大悲船,乘无碍辩才,入生死海,济运众生。」
二、《大论》(卷三八意)复云:「菩萨生净土,具大神通,辩才无碍,教化众生时,尚不能令众生生善灭恶,增道进位,称菩萨意。若即在秽土拔济者,阙无此益。如似逼鸡入水,岂能不湿也。」
三、《大经赞》(赞弥陀偈)云:
「安乐佛国诸菩萨 夫可宣说随智慧
于已万物亡我所 净若莲花不受尘
往来进止若泛舟 利安为务舍适莫
彼已犹空断二想 燃智慧炬照长夜
三明六通皆已足 菩萨万行观心眼
如是广大无边量 是故至心愿生彼」
第九大门中,有两番料简:
第一、苦乐善恶相对,
第二、明彼此寿命长短比校。
就初段中有二:一苦乐善恶相对,二引大经为证。
初言苦乐善恶相对者:在此娑婆世界,虽有苦乐二报,恒以乐少苦多,重则三途痛烧,轻则人天刀兵疾病,相续连注,远劫已来,无有断时。纵有人天少乐,犹如泡沫电光,速起速灭。是故名为唯苦唯恶。弥陀净国,水鸟树林,常吐法音,明宣道教,具足清白,能令悟入。
二、引圣教为证者:《净土论》(意)云十:「十方人天生彼国者,即与净心菩萨无二。净心菩萨即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忍故,更不退转。」又引《大经》四十八愿中,有五番大益。第一《大经》(卷上意,下同)云:「有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二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三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宿命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四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天耳通,下至不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五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他心智,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欲论彼国利益之事,难可具陈。但当愿生,必不可思议。是故彼方唯善唯乐,无苦无恶也。
第二、明寿命长短者:此方寿命,大期不过百年。百年之内,少出多减。或生年夭丧,乃至童子身亡,或复胞胎伤堕。何意然者?良由众生,作因时杂,是以受报,亦不得齐同也。是故《涅槃经》(北本卷三七、南本卷三四意)云:「作业时黑,果报亦黑;作业时白,果报亦白。净杂亦尔。」
又据《净度菩萨经》云:「人寿百岁,夜消其半,即是减却五十年也。就五十年内,十五已来,未知善恶;八十已去,昏耄虚劣,故受老苦。自此之外,唯有十五年在。于中外则王官逼迫,长征远防,或系在牢狱;内则门户吉凶,众事牵缠,茕茕忪忪,常求不足。如斯推计,可有几时得修道业?如此思量,岂不哀哉!何得不厌!」又彼《经》(净度菩萨经)云:「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念。一念起恶,受一恶身;十念念恶,得十生恶身;百念念恶,受一百恶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恶,恶即遍满三千国土,受其恶身。恶法既尔,善法亦然。一念起善,受一善身;百念念善,受一百善身;计一众生,一形之中,百年念善,三千国土,善身亦满。」若得十年五年念阿弥陀佛,或至多年,后生无量寿国,即受净土法身,恒沙无尽,不可思议也。今既秽土短促,命报不远。若生阿弥陀净国,寿命长远不可思议。是故《无量寿经》(小经意)云:「佛告舍利弗: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十方人天,往生彼国者,寿命长远,亿百千劫,与佛同等,故号阿弥陀。」各宜量此利大,皆愿往生也。
又《善王皇帝尊经》云:「其有人学道,念欲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国者,忆念昼夜一日,若二日,或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至六日七日,若复于中欲还悔者,闻我说是善王功德,命欲尽时,有八菩萨,皆悉飞来,迎取此人,到西方阿弥陀佛国中,终不得止。」自此已下,又引《大经偈》为证。《赞》(赞弥陀偈意)云:
「其有众生生安乐 悉具三十有二相
智慧满足入深法 究畅道要无障碍
随根利钝成就忍 三忍乃至不可说
宿命五通常自在 至佛不更杂恶趣
除生他方五浊世 示现同如大牟尼
生安乐国成大利 是故至心愿生彼」
第十大门中,有两番料简:
第一、依大经引类证诚,
第二释回向义。
第一、依《大经》引类证诚者:十方诸佛,无不劝归西方;十方菩萨,无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齐归。故知不可思议事也。是故《大经赞》(赞弥陀偈意)云:
「神力无极阿弥陀 十方无量佛所赞
东方恒沙诸佛国 菩萨无数悉往觐
亦复供养安乐国 菩萨声闻诸大众
听受经法宣道化 自余九方亦如是」
第二、释回向义者:但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人人皆有愿成佛心。然依所修行业,未满一万劫已来,犹未出火界,不免轮回。是故圣者愍斯长苦,劝回向西,为成大益。然回向之功,不越于六。何等为六?一者、将所修诸业回向弥陀。既至彼国,还得六通,济运众生。此即不住道也。二、回因向果,三、回下向上,四、回迟向速,此即不住世间。五、回施众生悲念向善。六、回入去却分别之心。回向之功,只成斯六。是故《大经》(卷上意)云:「其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然胜进,超出常伦诸地之行,至成佛道,更无回复之难。」故《大经赞》(赞弥陀偈)云:
「安乐菩萨声闻辈 于此世界无比方
世界无碍大辩才 设诸假令示少分
最贱乞人并帝王 帝王复比金轮王
如是展转至六天 次第相类皆如始
以天色像喻于彼 千万亿倍非其类
皆是法藏愿力为 稽首顶礼大心力」
第十一大门中,略作两番料简:
第一、劝一切众生托善知识作向西意。
第二、死后辨生缘胜劣。
第一、劝托善知识者:依《法句经》,与众生作善知识:「有宝明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善知识也?佛言:善知识者,能说深法,谓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然于毕竟空中,炽燃建立一切诸法,是为善知识。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善知识者,是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汝?绳,能挽拔汝等出生死故也。」
又劝:「虽与众生作善知识,必须归西。」何以故?由住斯火界,违顺境多,多有退没,难出故也。是故舍利弗,于此发心,修菩萨行,已经六十劫;逢恶知识乞眼因缘,遂即退转。故知火界修道甚难,故劝归西方。一得往生,三学自然胜进,万行普备。故《大经》(卷下意)云:「弥陀净国无造恶之地如毛发许也。」
第二、此辨众生死后受生胜劣者:此界众生,寿尽命终,莫不皆乘善恶二业,恒为司命狱卒,妄爱烦恼,相与受生。乃从无数劫来,未能免离。若能生信,归向净土,策意专精,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音圣众,光台迎接。行者欢喜随从,合掌乘台,须臾即到,无不快意,乃至成佛。
又复一切众生,造业不同,有其三种,谓上中下,莫不皆诣阎罗取判。若能信佛因缘,愿生净土,所修行业,并皆回向,命欲终时,佛自来迎,不干死王也。
第十二大门中有一番,就《十往生经》为证,劝往生也。如佛说生阿弥陀佛国,为诸大众说观身、正念、解脱。
《十往生经》云:「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观身之法,其事云何?唯愿说之。
佛告阿难:夫观身之法者,不观东西,不观南北,不观四维上下,不观虚空;不观外缘,不观内缘;不观身色,不观色声,不观色像;唯观无缘,是为正真观身之法。除是观身,十方谛求,在在处处,更无别法而得解脱。
佛复告阿难:但自观身,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何以故?譬如有人,精进直心,得正解脱;如是之人,不求解脱,解脱自至。
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世间众生,若有如是正念解脱,应无一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也。
佛告阿难:世间众生,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实,无一正念。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少,譬如有人,于自父母,及以师僧,外现孝顺,内怀不孝,外现精进,内怀不实。如是恶人,报虽未至,三途不远。无有正念,不得解脱。
阿难复白佛言:若如是者,更修何善根,得正解脱?
佛告阿难:汝今善听,吾今为汝说。有十往生法,可得解脱。云何为十?一者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阿弥陀佛国。二者正念,以甘妙良药,施一病比丘,及一切众生,往生阿弥陀佛国。三者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于一切,往生阿弥陀佛国。四者正念,从师所受戒,净慧修梵行,心常怀欢喜,往生阿弥陀佛国。五者正念,孝顺于父母,敬奉于师长,不起?慢心,往生阿弥陀佛国。六者正念,往诣于僧房,恭敬于塔寺,闻法解一义,往生阿弥陀佛国。七者正念,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戒斋,不破一,往生阿弥陀佛国。八者正念,若能斋月斋日中,远离于房舍,常诣于善师,往生阿弥陀佛国。九者正念,常能持净戒,勤修于禅定,护法不恶口,若能如是行,往生阿弥陀佛国。十者正念,若于无上道,不起诽谤心,精进持净戒,复教无智者,流布是经法,教化无量众生,如是诸人等,悉皆得往生。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山海慧,白佛言:世尊!彼阿弥陀国,有何妙乐胜事,一切众生,皆愿往生彼?
佛告山海慧菩萨:汝今应当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观阿弥陀佛国,愿见阿弥陀佛。
尔时,一切大众,亦皆起立合掌,共观阿弥陀佛。
尔时,阿弥陀佛,现大神通,放大光明,照山海慧菩萨身。
尔时,山海慧菩萨等,即见阿弥陀佛国土,所有庄严妙好之事,皆悉七宝。七宝山,七宝国土。水鸟树林,常吐法音。彼国日日常转法轮。彼国人民,不习外事,正习内事,口说方等语,耳听方等声,心解方等义。
尔时,山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睹见彼国胜妙利益,不可思议。我今愿一切众生,悉皆往生;然后我等亦愿生彼国。
佛记之曰:正观正念,得正解脱,皆悉生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经,爱乐是经,劝导众生,说者听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佛国。若有如是等人,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卧,无问昼夜,常得安稳。
山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顶受尊教,不敢有疑。然世有众生,多有诽谤,不信是经。如是之人,于后云何?
佛告山海慧菩萨: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见有读诵是经者,或相嗔恚,心怀诽谤。由是谤正法故,是人现身之中,来致诸恶重病。身根不具,聋盲喑哑,水肿鬼魅,坐卧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久后得出,在牛马猪羊,为人所杀,受大极苦。后得为人,常生下处,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闻三宝名字,是故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也。」
撰集流通德 普施于一切
先发菩提心 同归向净国
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