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乡里 后代显贵
发布时间:2023-10-28 04:06:34作者:大众学佛网
救济乡里 后代显贵
明末的时候,桐城地方有一个张老员外,心存慈善,喜欢施舍。有一年,遇到荒收,米价上涨,一些狡猾奸诈的商人,看到这个情形,反而把米粮存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老百姓们没米吃,就起了大恐慌。政府官员向朝廷报告这个灾情,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和拨粮。
张老员外看了这个情形,很是忧急。于是,他就把家里的存米半价出售,为的是让百姓们有米吃。大家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快乐得不得了。但是,张老员外又想到一般贫苦的人,没有钱买米,仍然在挨饿,所以,他又办了一个施粥厂,受施的人隔天领餐券,统计了人数,煮着大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一日三餐,每餐白粥一大碗,咸菜一小碟,许多人空着肚子来,吃得饱饱的回去,大家都称颂张老员外是个活菩萨。而员外却很谦虚地说「荒年米价比较贵,半价出售是为了怕奸商乘机赚钱,害得大家没有米吃,至于施粥的费用也不多,只要大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张老员外不断地将米半价出售,又持续地施粥给穷人,家里的钱也渐渐用完了,但是,荒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因此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止,老员外心里十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业停止了,一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白费了吗?救人必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一部分家产,我应该把这些产业变卖了,继续救济乡里才是!」想定了主意,张老员外就去和夫人商量,他的夫人也是十分贤德的,听了他的话,非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子孙,如果不是积德,万一子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会用尽,如果积德给子孙,虽然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是将来如果子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田地房屋,就由你作主变卖,我也有许多珠宝首饰也一起卖了吧!」员外听了,一直称赞夫人。于是,两人卖了值钱的东西,继续做善事,直到饥荒的现象消除了,他们才停止。 张老员外过世后,到了第五代子孙张英,做到了宰相的职位,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继续着父亲的职位,以后的子孙,一代一代都有官职,家中也都有产业,这些都是员外救济乡里的人,所积的德啊!也是因为他的好心,才能让世代的子孙,享受祖先的福份,一代代都发达过好日子。 ——摘自《孝悌百喻故事》 历史是一面镜子。爱护后代的父母们,好的教导是我们以仁心、善行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父母所积累的德行才是留给孩子可靠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