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家七宗

五家七宗——南宗禅各派的总称

五家七宗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惠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而传衍出五家七宗诸派。

五家七宗是南宗的总称,禅宗是现在很多的人开始去修行,在修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心和坚持,千万不随意的放弃,这样是可以对自己比较好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禅宗之五家七宗的介绍吧!

禅宗之五家七宗

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惠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而传衍出五家七宗诸派。

禅宗六祖惠能禅师把正法眼藏的如来慧命,传付给怀让和青原以后,禅宗的法派就从这二支发展起来.正应菩提达摩大师所预先嘱付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偈语的道理。

南岳怀让禅师(西元677——744年),金州安康(今属陕西)人,俗姓杜。从嵩山来曹溪宝林寺参拜惠能禅师。六祖问曰:‘那里来’。答曰:‘嵩山来’。祖再曰:‘凭么物凭么来’?就是说这个东西那里来?答曰:‘唤作一物即不中’。祖师进一步问:‘还有修证也无?’答曰:‘修证即不无,可是染污即不得。’六祖当下就应许说:‘只此不染污是十方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我也如是’。六祖大师就把正法眼藏付与南岳怀让大师。怀师开悟以后,又到湖南衡阳南岳居住,在那里大阐宗风。

又青原行思禅师(西元?——740年)来参礼六祖,恭敬虔诚的问曰:‘当何所务不落阶级。’祖开示说:‘汝曾作什么来’。就是说汝来这里做什么呢?答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就是说,圣谛第一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汝看究竟落什么阶级呢!答曰:‘圣谛尚不为,还有什么阶级’。六祖知道他是佛门法器,又传法印与青原行思。他从六祖会下得法之后,就到吉州青原山般若寺安住精修,弘扬禅宗。

南岳怀让禅师再传与马祖道一禅师(西元709——788年).

五家七宗发展

中国禅宗的禅法至晚唐五代出现五家宗派,进入了兴盛时期,高度的发展必然造成宗派分歧的情况。其时,南岳怀让一系就出现有临济宗、沩仰宗两家,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了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三家。唐宋时期尤以临济宗和曹洞宗为盛,有“临天下,洞一隅“之说(洞,指曹洞宗。禅宗五宗七派只有这两宗还比较完整,其他的都渐渐失传了)。初祖达摩在传法二祖慧可的偈语中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偈中的一花五叶,所指就是六祖惠能的南宗顿教禅法这一枝花,发出了后来的五家之叶。尔后临济宗下又衍生出黄龙派和杨歧派,会同前面的五宗合称五家七宗。各家宗派的门风各有特色,接引学人的手法各自不同,传承自成完备的体系。其中沩仰、法眼二宗在宋元时代相继断绝衰微,临济、曹洞与云门三宗则延续至今。尤以临济宗的杨歧派门庭繁茂,于宋代五祖法演以后几乎囊括了临济宗之全部道场,至今后嗣仍灿若繁星,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主流。

希运简介

希运(?-857),少时在家乡福建福清县随师出家。之后,参谒名师,得奉新百丈山怀海禅师(720-814)正传,唐开成年间(836-840)到宜丰黄檗山驻锡,宣讲自己所悟得的禅宗新法,四方僧侣趋往问法者甚众。僧徒义玄(?-867)从希运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广为弘扬希运所倡启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黄檗禅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

与希运同时,另一高僧常观也在宜丰五峰山开法堂。常观与希运同出百丈怀海门下,两人在宜丰互倡禅学。常观虽未创宗派,然而门裔繁衍不衰,五峰山也成为禅门祖庭之一。

发端于宜丰黄檗山而兴盛于镇州正定的临济宗,传至高僧楚圆(986-1039)门下,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黄龙开宗者为慧南(1002-1069)。慧南初学云门,后从临济,住持黄檗后,有法嗣83人,其中以祖心(1025-1100)、克文(1025-1102)、常总(1025-1091)三僧为上首,他们都在黄檗山从慧南参禅。克文在慧南圆寂后,又移洞山开堂,法嗣36人,而以德洪(即惠洪1071-1128,宜丰人)为上首。德洪不仅以诗名闻海内,而且精禅学,曾着《临济宗旨》。祖心先后3次到黄檗山参禅,后往修水黄龙寺,六传至灵源维清(12世纪末期黄龙嫡传汉嗣)。日本僧人荣西将黄龙宗派引入日本,使临济宗在日本得到极大发展。13世纪初,日本僧人俊仍又将杨岐宗派传入日本。日本镰仓时代禅宗24派中,有20派出于杨岐法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临济宗信徒已逾500万人。

五派的思想

五派的思想,一般说来相差无几,都属于南宗,只是由于门庭设施不同,特别由于接引学者的方式上各有一套,形成为不同的门风而已。关于这些不同之点,在五派已经形成之后的文益曾作《宗门十规论》(规即纠正。当时派多,弊病也多,文益此作,意在纠正其弊。)指了出来。此作篇幅不长,共分十段,文字很好,可以参考。其中第四段是∶“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认为当时的禅宗在对答时不看情况,同时又不能保持自派的特点(宗眼),因而形成弊端。这说明各派是存在着自己的宗眼的。

关于各家的宗眼,文益指出∶“曹洞则敲唱为用,临济则互换为机,韶阳则函盖截流,沩仰则方圆默契。“因为他本人是法眼宗所以没有谈及法眼,文益本人与其余四派在时间上相去不远(四派成立都在九世纪末,他是十世纪中叶以前的人,相去仅几十年),很能了解当时的实况,加上他自己又是一大家,所以他说的是确切可信,也很扼要。后人也时常引用他这些说法,不过在理解上往往不够恰当,都把这些视为师资间的应对配合,这是错误的。

文益对于禅学还有自己的看法,他原出于青原系统,对于教(禅宗后来也重视佛经)很有研究,但侧重于《华严》。因此,他讲的禅完全建立在理事圆融的基础上,这就构成他的宗眼。在《十规论》的第五段,说禅宗历代以来的宗旨都是如此,因而他认为各派宗眼都不能出乎这一共同宗旨。以此来理解他对所余四派的概括,也就是以理事圆融为中心。但是各派以何种形式来表现这一中心,则是各有不同。因此,即以理事圆融及其表现形式成为他概括四派说法的依据。上面那几句话,正是立足于这种思想而说的。

曹洞宗

青原行思禅师再传与石头希迁禅师(西元700——790年)。

曹洞宗派

青原行思—— 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洞山良价(师传瑞州洞山)——曹山本寂(住抚州曹山)这是曹洞宗。

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属“青原“大系。创始人为唐代良价禅师(807-869)和本寂禅师(840-901)师徒二人。因良价住江西宜丰的洞山,本寂住曹山,故称“曹洞宗“。该宗门风不象临济宗那样峻烈,而似精耕细作的老农,温和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物,就语接人。其门庭设施为五位之说,分为偏正五位和功勋五位,各以君臣、父子关系说之。每一对都以互相配合而构成五种形式,其中以偏正五位为基础,辨明体用,扫荡情尘,使其物我双忘,人法俱泯。在禅宗五家之中,其门叶虽不及临济宗之繁盛,但法脉绵延不断,直至当今。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湖北汉阳归元寺都是曹洞宗寺院。

学说

以曹洞来说,他们讲禅法的语句是偏正回互──他们有五位之说,即以偏正来讲。偏代表事,正代表理,互相配合而构成五种形式,即五位。因此所谓“敲唱为用“即是说明他的五位之间的相互配合,诸如偏中正、正中偏等各不相同,因而有唱有敲,于中听出他们的偏正来。其次,临济则以宾主来代表理事,宾即事,主即理。不过宾主在说话中可以互换位置,如宾中主、主中宾,地位可以互换,问题在于听者能否知道这种情形。再次,韶阳(云门)把函盖喻之为理,截流为事,他们有三句话∶“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有关系的是首二句。作为理是普遍的,合天盖地;从每一事上看,即如截流只是一个断面,因此,理就是整体,事就是断面。最后,沩仰以方圆代表理事,圆即理,方即事。仰山未入沩山之门之前曾在耽源(慧忠门下)处传得九十七种圆相,就是在讲话时用手划一个圆圈,然后在圈中写一个字或画一个图案(如或),这就是圆中有方。仰山继用圆相来表示理事,所以说,以方圆默契,作为他们的门风。以上就是文益所见到的四家的门风,四家的宗眼,他提出各家宗眼的目的,是要各家不应随便改动,否则就无法区别他们了。

沩仰宗

沩仰宗: 百丈传灵佑禅师,师传潭州伪山,沩山传慧寂禅师,师住袁州仰山,这是沩仰宗。

沩仰宗派

百丈怀海——沩山灵祐(师传潭州伪山)——仰山慧寂,师住袁州仰山,这是沩仰宗。

第三十七世、禅宗第十代、 沩仰宗初祖 沩山灵祐禅师

第三十八世、禅宗第十一代、沩仰宗第二代 仰山慧寂禅师

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属“南辙“大系。创始人为唐代灵佑禅师(771-853)和慧寂禅师(814-890)师徒俩,因灵佑住湖南沩山,慧寂住江西仰山,故称为沩仰宗。本宗禅风为方圆默契,接机多用明似争夺而实则默契之交谈,看似平衍,实则深邃奥密,事理并行。常用96种圆相接引后学。其修行理论认为万物有情,皆具佛性,所谓“父慈子孝,上令下从;隔山见烟知是火,隔墙见角知是牛。“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在禅宗五家中,沩仰宗兴起最早,衰亡也最早。传承六代以下,史籍不载,湮没无闻。其法脉延续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唐代下半叶至北宋初年)。

云门宗

云门宗: 石头传天皇,天皇传龙潭,龙潭传德山,德山传雪峰,雪峰传文偃禅师,师住韶州云门,这是云门宗。

云门宗派

石头希迁——天皇道悟——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云门文偃(师住韶州云门),这是云门宗。

第四十世、禅宗第十三代、云门宗初祖 云门文偃禅师

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属“青原“大系。创始人为晚唐五代的文偃禅师(864-949),因其住广东韶关云门山,故称作“云门宗”。该宗以“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流)“一字禅“等施设接引学人,孤危耸峻,简洁明快,只言片语,无尽锋芒,随机拈示。常出人意料,无从理解,云门宗在五代、北宋十分兴盛,至南宋逐渐衰微。然其法脉仍能延续至今。广东乳源县云门寺就属此系。

法眼宗

法眼宗: 雪峰传玄沙,玄沙传罗汉,罗汉传文益禅师,师住金陵(南京)清凉院,南唐中主李璟谥师为法眼火禅师,这是法眼宗。

法眼宗派

虚公继演本宗字派56字

良虚本寂体无量,法界通融广含藏。遍印森罗圆自在,塞空情器总真常。

惟斯胜德昭日月,慧灯普照洞阴阳。传宗法眼大相义,光辉地久固天长。

法眼宗法脉表:雪峰义存——玄沙师备——地藏桂琛(罗汉桂琛)——第一世、法眼文益——第二世、天台德韶——第三世、永明延寿——第四世、圆照宗本——第五世、智者嗣如——第六世、宝林文慧——第七世、祥符良庆——第八世、虚云古岩——第九世、本湛青持——第十世 寂照慧瑛——体澄光觉

第四十二世、禅宗第十五代、法眼宗初祖 法眼文益禅师

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属“青原“大系。创始人为五代文益禅师(885-958)。文益逝世后,南唐中主李曾赐谥号“大法眼禅师“,故此宗称为“法眼宗“。该宗的门风详明似云门宗,隐秘似曹洞宗,讲求理事圆融,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物,往往随顺学人根器,量体裁衣,对病施药。注重学习古教,主张引华严法门融入禅宗,后来又以禅来融摄净土法门,开后世禅净合一之风。尤为中国佛教从教禅竞弘转入诸宗融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禅宗五家中,该宗创立最晚,衰微也较早,宋代中叶,法脉断绝,立宗共一百年左右。

临济宗

临济宗: 马祖传百丈,百丈传黄檗,黄檗传临济义玄禅师,师住镇州沱河侧,这是临济宗。

临济宗派

南岳马祖百丈运,临兴南穴首山汾。

慈明南会开一续,心出新清端演勤。

这首偈语就是说得的临济宗的传承。

南岳怀让——马祖道一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临济义玄,师住镇州沱河侧,这是临济宗。

第三十八世、禅宗第十一代、临济宗初祖 临济义玄禅师

第三十九世、禅宗第十二代、临济宗二祖 兴化存奖禅师

第四十世、 禅宗第十三代、临济宗三祖 南院慧颙禅师

第四十一世、禅宗第十四代、临济宗四祖 风穴延沼禅师

第四十二世、禅宗第十五代、临济宗五祖 首山省念禅师

第四十三世、禅宗第十六代、临济宗六祖 汾阳善昭禅师

第四十四世、禅宗第十七代、临济宗七祖 石霜慈明(石霜楚圆)禅师

黄龙派

临济宗之黄龙派

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慈明(石霜楚圆)——黄龙慧南创黄龙派。

分出的杨歧方会和黄龙慧南禅师,最后一句是介绍杨歧派的代表人物。

黄龙寺黄龙宗87代世袭表

慧南普能—祖心道瑄—惟清了洁—韶阳悟新—祖意正海—瞿成像明—可遗因相—慧通智慥—光凌晓安—明觉妙良—显清惠游—慧宗德修—光湛绍祖—宗澄慈清—复明永佑—锦明庆致—元尽真饮—宗龙嗣续—翠苏宏文—鉴心希才—烛朗普光—心空道简—养元了实—澄光悟修—献玉正涤—元甫缘华—月潭因贤—一菩智美—汝文晓通—时春妙果—相甫惠赞—子云德汉—自如绍夫—以智慈慧—元美永华—必能庆良—本明真文—复中嗣敬—德宏仁—文兴希旺—一祥普庆—园明道镜—慧灯了然—盛奄悟胜—继菴正法—景翠缘吉—朗然因澄—月轩智满—慈慧膛启—盛吉妙成—永宗惠荣—惟庆德吉—文理绍虎—隐淮慈惠—惺德永福—参如庆良—党海真传—悟微嗣禧—微庵宏惠—毓宗希传—祥明普慧—星亮道成—松颖了龙—演清悟连—界然正潮—密宏缘机—碧空远兴—觉聪永性—秋声佛谷—辉谷祖耀—融朗印春—遇宽本启—若能演会—习传续岳—万法心—脱尘宗乘—西岳华封—妙元严遵—自逍方来—月淮澄波—爽怀净里—醒迷果通。

第四十五世、禅宗第十八代、临济宗第八代、黄龙派初祖 黄龙慧南禅师

为临济宗之支派,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黄龙宗。创始人为慧南(1002-1069)禅师,因其住江西修水黄龙山,盛弘教化,而称黄龙派。慧南为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门下,石霜接化手段一向峻严泼辣,慧南得其骨髓,亦有严厉之风,人称其宗风如龙。慧南常设“生缘、佛手、驴脚“三转语勘辨学者,三十余年无人能契会其要旨,称黄龙三关。门下大慧宗杲火烧杨歧派圆悟克勤编的《碧岩录》,对于南宋时临济宗一统南方禅宗起了很大的作用,宋版《大藏经》的成功黄龙派出力最多。宋淳熙十三年(1186),日本僧人明庵荣西来华,受学于此派,归国后开日本临济宗建仁寺一派,成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的黄龙派。入元之后,黄龙派受到压制,并入了杨歧派。

杨歧派

临济宗之杨岐派

石霜慈明(石霜楚圆)——杨岐方会创杨岐派

第四十五世、禅宗第十八代、临济宗第八代、杨岐派初祖 杨岐方会禅师

为临济宗之支派,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弟子杨歧方会禅师(992-1049)为开宗者。方会住江西萍乡市上栗县杨歧山,举扬临济、云门两家宗风,接化学人,门庭繁茂,蔚成一派,人称其宗风如虎,与同门慧南禅师之黄龙派同时并立。门下有十三人,以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足。白云守端下有五祖法演,住黄梅五祖寺,名振全国,人称五祖再世。其门下俊秀辈出,如人称“三佛“的佛眼清远、佛果(圆悟)克勤、佛鉴(太平)慧,又有五祖表白及天目齐、云顶才良等。清远三传至蒙庵元聪,有日本僧人俊茄来其门下受学,回国后,开日本杨歧禅之首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扬岐法系。克勤编有《碧岩录》闻名于世,法嗣75人。元以后,杨歧派几乎囊括临济宗之全部道场,成为中国禅宗的代表。毋庸讳言,五家的禅风与惠能的禅风已有很大变化。惠能之禅朴质无华,不加文饰,径直倡导“明心见性“,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五家宗风不同,门庭各异,以“机锋“、“棒喝“等手段,取代了惠能朴质的“直指人心“,禅风于是为之一变。南宗经过南、青原一二传以后,便将禅意渗透在日常生活里,构成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本来南宗主张定慧等学,不分先后,又说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这样早已较原始禅学扩大了禅定范围。而南岳怀让启发马祖,以磨砖不能成镜来形容坐禅无从作佛,就更不能拘泥平常所说的静坐习禅的功夫了。但是禅宗一切行为的动机,始终探求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并且不肯去走迂回曲折的道路,而要直截了当把握到成佛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人的本心。说心则有嫌空灵,于是从本心所表现的具体方面如言语举动上来讲禅。由于对体现这种禅境存在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于是在后来就由此发展成为五宗的宗风。五家宗风虽然不同,但其之差别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传授的方法的不同。门庭设施的不同,在本质上,五家皆直接继承惠能南宗顿悟禅而来,而“事理圆融“就是五家禅门共通的宗旨。五家宗派的主要特点,天隐修祖概括为下面五句话:

临济是‘怒雷掩耳’

沩仰是‘光含秋月’

曹洞是‘万派朝宗’

云门是‘乾坤坐断’

法眼是‘千山独露’

评价

至于文益自己后来构成的法眼一派,他自己未说,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的特点的。他的《十规论》第五段中说∶“大凡佛祖之宗,具理具事……【应该】理事相资,还同目足。“也是与其余宗派相同主张理事圆融的,认为二者如同目与足的关系,应该互相协同。从他的门庭设施来看,可以说是“一切现成“,也就是说,理事圆融并非人为安排,而本来就是如此,所以他们的宗眼就是“现成“。为什么说他们的宗眼就是现成呢?他原是得法于地藏桂琛的,据传有这样一段公案∶文益曾约两个同伴去桂琛处参学,第二天就辞行,桂琛觉得他还可以深造,又不便明白挽留,就指门前一块石头对他说,你是懂得唯识的(因他所学《华严》其中就说“三界唯心“),试问这石头是在你的心外还是心内呢?他当然回答在心内。桂琛就说,你是行脚的人应该轻装,如何安块石头在心内去到处走动呢?文益无词可对,便又留住月余,仍不得其解,桂琛这才告诉他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就是说,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存在,心里有块石头,也是自然存在的,并不加重你的负担。于是他得到很大启发,后来到处传播此说。他门下德韶曾写了一偈呈与他看,偈说“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他看了很为称赏,认为“当起吾宗“。就此偈内容看,也是“一切现成“的意思∶学禅达到顶峰,与人间当然不同,但由于心外无法,则随处都可以见到青山(禅境)。也就是说,处处皆是禅,并不须离开人间去找。因此也就是不待安排,随处都是。由此看来,文益对于他门人的印可也就是“一切现成“。以后德韶还明确地说∶“佛法现成,一切具足,还同太虚,无欠无余。“

五宗门庭的不同

五宗门庭的不同,也可由其全体精神上来考察。后人对于他们的精神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像元代中峰明本(1263~1323)在其《广录》卷十一里面,认为禅宗的实际传承是在基本精神一致上传衍下来的。他说∶“达磨单传直指之道,为何分为五家宗派?所谓五家宗派者,五家其人,非五其道。“所以只是人不同而非道不同。此外他还说∶“亦非宗旨不同,特大同而小异。“大同者,同在“少室(指达磨)之一灯“,小异者,在“语言机境(如何说法应根据机境以安排)之偶异“。这些“偶异“即是“如沩仰之谨严,曹洞之细密,临济之痛快(他们常大喝一声,直截了当),云门之高古(常用一个字对答,称一字禅,高不可攀),法眼之简明“。这些是“各出其天性“偶然有所不同,“而父子之间不失故步,语言机境似相蹈袭,要皆不期然而然也。“也就是说,五家由于性格之不同,代代相传,不改成规,自然而然产生了门风的差异。

五家无大的差异

禅宗之五家七宗

中峰这些说法重在说明五家无大的差异,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也不尽然。就在《十规论》中,文益在将四大家看成是在理事圆融上的统一的同时,也指出有两种不同的施设。因为当时南北四家的流行,看起来好像势均力敌,但《十规论》也由此看到临济、曹洞之间甚有区别,所以在他讲到理事圆融的一段话中,特别以两家为例来说∶“欲其不二(理事不二),贵在圆融,且如曹洞家风则有偏有正,有明有暗,临济有主有宾,有体有用。然建化(教化)之不类,且血脉而相通。“继之他加以评论说∶“偏正滞于回互,体用混于自然。“这是说,讲偏正就会在回互中打圈子,讲体用就会混同于自然之说,这是二家对于理事认识的缺点,可见二家是有不同的。这两家代表了南岳、青原二系,在根本思想上原来就有出入。现在为他们作一区别,强为之解,可以这样说∶由临济传下来的南岳一系的特点,是他们逐渐发挥出来的“触目是道”;而由曹洞传下来的青原一系,其特点则发挥为“即事而真“。临济比较重视从主观方面来体会理事的关系,由理的方面体现到事,也就是说,以理为根据来见事,所以所见者无不是道。曹洞的“即事而真“重点则摆在事上,注重客观,在个别的事上体会出理来。因此这两家虽都讲理事关系,结果也都得出理事圆融的结论,但临济则从体用上着眼,体是主,用是宾,见事为理之用,理为见事之体。曹洞主张由事上见理,这是由本末上讲,事是末,理是本。关于临济的思想,宗密对洪州宗的解释(即对触目是道)大体还相去不远,可以参考。这样看来五家在度生方便,随机接物的风格上,略有不同,而归根到底,同出一源,本无差别,这真是‘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圆瑛大师有一首诗。揭示了曹溪门下的禅风。‘轰轰烈烈似雷霆,捧喝交驰不暂停,迫得顶门开正眼,相逢原是本来人。’此外临济宗的行棒喝。沩仰宗的示圆相。曹洞宗的传宝镜。云门宗的一字关。法眼宗的明六相等玄妙机锋,这里不再一一枚举,只要我们老老实实蓦直参去,自然会有破颜含笑的一天。  沩仰宗自从仰山禅师开始,只传到第四代。到了宋朝初期这个宗派,就已经不大闻名了。法眼宗,自从永明延寿大师以后,也只再传了二代,无人问津了。最兴盛的可算临济宗。自从临济义玄禅师的最初法脉长沙楚圆大师以后,又分传出二个法系,一是传与南昌黄龙山的慧南大师。一是传与宜春杨岐山的方会大师。这二位大师都是禅门的宗匠,大弘法化,力阐宗风,盛极一时。因此黄龙和杨岐二家又成为二个小宗派。这样连原来的五家宗派,曾有五家七派的说法。特别是临济宗法系的杨岐一派,最为兴盛。所以库房里有‘杨岐灯盏明千古’的佳话,流传至今;而临济一宗,真是灯灯续焰,源远流长。到现在中国有许多名山古刹,多属于这个法派。再说云门宗。在宋代初期净慈寺出了一个宗本禅师,此派也是非常旺盛。这个法统高僧大德人才很多,特别在中国北方更加得势。就是传承方面也比较长。到了南宋时期,这个宗才开始逐步地趋于衰微。最后就烟消云散了。曹洞宗这个法系本来是由洞山良介禅师与曹山本寂禅师,他们师徒两位联合创立,所以叫做曹洞宗。可是在南宋时代。才开始兴旺起来,道风远播,盛极一时。它对于法脉传承,是仅次于临济宗。

六祖的门下

六祖的门下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南阳慧忠、菏泽神会等人,其中南岳和青原的法系最盛。南岳怀让的门下马祖道一(707~786)活跃于江西;其弟子百丈怀海(720~814)制定“百丈清规“,奠立禅院的基础;百丈的弟子沩山灵佑(771~853)与仰山慧寂(804~890)成立沩仰宗。而百丈的另一弟子黄檗希运(?~850),传法予临济义玄(?~867),义玄创立以大机大用为禅风的临济宗。

青原行思的系统,有石头希迁(700~790)、药山惟俨(751~834)、云岩昙晟(782~841)等人相承。云岩之后的洞山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曹山本寂(840~900),创立以兀坐及五位为禅风的曹洞宗。石头希迁另一弟子天皇道悟,经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传至云门文偃(864~949),而创立云门宗。又,雪峰义存之后,经玄沙师备、罗汉桂琛,而有法眼文益(885~958)创立法眼宗。法眼文益尝作《宗门十规论》一书。该书分别叙述其他四家的特色,是最早区分五家的典籍。

宋代

概述

在宋代,此五家之中以临济宗最为繁盛。临济义玄之后,经兴化存奖、南院(宝应)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传至石霜楚圆。楚圆门下有杨岐方会(992~1049)与黄龙慧南(1002~1069)分别创立杨岐、黄龙两派。其中,黄龙派人才辈出,而促成北宋禅宗语录的盛行,《马祖四家录》及《黄龙四家录》为其代表,但此派衰退较早。杨岐派则因北宋士大夫的护持,至明末清初犹盛。兹略列五家七宗系图如下∶

禅宗之五家七宗


┌沩山─仰山……………………………沩仰宗

┌南岳─马祖─百丈┤ ┌…………………………临济宗 ┌黄龙…黄龙派

│ └黄檗─临济┘─兴化─南院─风穴─首山─汾阳─石霜┤

│ └杨岐…杨岐派

惠能┤ ┌玄沙─罗汉─法眼…法眼宗

│ ┌天皇─龙潭─德山─雪峰┤

└青原─石头┤ └云门…云门宗

└药山 ─云岩─洞山─曹山……………………曹洞宗

┌沩山─仰山……………………………沩仰宗┌南岳─马祖─百丈┤ ┌………………………………临济宗│ └黄檗─临济─兴化─南院─风穴┐│ ┌──────────────┘│ │ ┌黄龙……………黄龙派惠能┤ └首山─汾阳─石霜┤│ └杨岐……………杨岐派│ ┌天皇─龙潭─德山─雪峰┐│ │ ┌────────┘│ │ │┌云门…………………………………云门宗└青原─石头┤ └┤│ └玄沙─罗汉─法眼…………………法眼宗└药山─云岩─洞山─曹山……………………曹洞宗此外,有关青原下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相承传法,因对传承法统的道悟禅师的看法不同,各家说法有异。(1)据《宋高僧传》卷十、《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联灯会要》卷十九、《佛祖统纪》卷二十九等所载,石头希迁之下有天皇道悟、药山惟俨二师,天皇的法系创云门宗及法眼宗,药山之下创曹洞宗;即上记所述。(2)据《祖庭事苑》卷一、《释氏稽古略》卷三、《教外别传》等所载,道悟有二人,一是天皇道悟,为石头的法嗣,但经慧真、幽闲至文贲,其法统绝。另一是马祖之下的天王道悟,有龙潭、德山、雪峰等相承,而出云门、法眼二宗,即如第一说。此说系根据相传唐·丘玄素所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禅师碑铭〉而立。(3)据《一源五派辨》、《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等所说,也认为道悟有二人,其中天王道悟为马祖的法嗣,其下出云门、法眼二宗,同于第二说。而药山惟俨也是马祖的弟子,从马祖之下出曹洞宗。因此,日僧虎关于《济北集》卷九所载五家辨中,谓五家皆出自南岳怀让。然而,致佑于〈人天眼目后序〉云(大正48·333b)∶“近世有人假托丘玄素之名,伪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禅师碑,(中略)按荆州新旧图志并无城西天王寺。其伪碑妄天王因缘语句,尽是城西白马寺昙照禅师事实,此昙照事实具述荆州旧图志及景德传灯录可考。“因此认为“道悟“只有石头的法嗣天皇道悟一人而已。唐末以后,临济宗风大盛,一般乃以南岳为曹溪之正统,导致云门法系与临济宗徒之间有曹溪正统之争,或许因此而生上述诸种异说。总而言之,五家的分派,在于宗风不同,而非宗旨或思想有异。◎附∶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章(摘录)进入五代时期,南北政治分裂,由于禅宗在南方盛行,南方统治者也还利用禅宗,更有利于禅宗的发展,因而也就加速促成它的分裂。仅仅数十年间,在南岳青原两大系统之下就出现了五个支派。它们传承的关系如下∶

南岳一系

南岳一系,在百丈怀海门下有沩山灵佑(771~853),再传仰山慧寂(807~883),这一传承构成了沩仰宗。百丈另一门人黄檗(山名)希运(?~850)再传临济(寺院)义玄(?~867),这一传承为临济宗。

青原一系

青原一系自石头开始,他的门下有天皇(寺,在荆州)道悟(748~807),再传德山宣鉴(765~828),雪峰义存(822~908)。雪峰徒众满天下,听讲的据说经常有千五百人。其中有云门文偃(864~949),由此传承构成了云门宗。石头的另一支为药山惟俨(生卒年不详),传云岩昙晟(782~841),再传洞山良价(807~869),再传曹山本寂(840~901),这就构成了曹洞宗。──以上即是由百丈、石头传承下来的著名人物,由于他们在传承上有各种不同的门风,自然又形成不同的派别。以上总说为前四派。其后雪峰另一门人玄沙师备(835~908)传地藏(院)桂琛(867~928),再传清凉文益(885~958),谥号“法眼“,被称为法眼宗。这样,前后共构成了五派。五派中,只有临济流行于北方,其余都在南方(江南及岭南一带)。经五代到宋初,南方的云门首先传于北方,一时与临济并盛,因而彼此竞争得很厉害。临济的后人为了同云门争夺势力,还歪曲云门的传承,说他们是出自南岳系的天王道悟,而不是出于青原门下的天皇道悟。为什么会有两个道悟呢?据他们说还有根据∶丘玄素撰〈天王道悟碑〉中说得清楚,它说天王道悟也住在荆州,州城东为天皇寺,城西为天王寺,而两个道悟的生平、传法却各各不同。换言之,他们想以碑文为证,说明云门实是天王道悟门下,到云门时是天王的第四传,显然是南岳系的晚辈。此种说法,实际只是临济后人为了故意贬低云门而设造的,并无这样一个天王道悟,碑文也是假的。这一公案在禅宗内部引起长期的争论,互相攻击,经过宋明直至清代,还是纠缠不清。学者们认为,云门宗出自石头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据以反驳的证据是经不住考证的,特别是雪峰本人就十分明确地自称出自德山一系。

禅宗之五家七宗

以上就是对禅宗之五家七宗的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禅宗中的分派是比较多的,不管师兄学习那一派,就是要坚持和用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得到开悟,让师兄可以获得更多,让师兄可以更好的去生活。

...查看更多

禅宗在现在也是非常流行的,因为现在有不少的人开始去修行,让师兄可以更好生活,让自己的变的更加轻松。就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还要多去了解它的发展和形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

禅宗是在中国流传久远并且产生深远影响的佛教派别。中国禅宗自菩提达摩来中土传法之后,禅宗自初祖菩提达磨,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南宗的禅法到六祖慧能之后,分别衍生出了“五家七宗”,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出现了禅宗各派并弘的繁盛局面,禅宗的发展进入了兴盛期。

在六祖慧能门下,最早分出了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系。南岳怀让一系出现有沩仰宗、临济宗两家。其中,南岳怀让的门下马祖道一(707-786)活跃于江西;其弟子百丈怀海(720-814)制定“百丈清规”,奠立禅院的基础;百丈的弟子沩山灵佑(771-853)与仰山慧寂(804-890)成立沩仰宗。而百丈的另一弟子黄檗希运(?-850),传法予临济义玄(?-867),义玄创立以大机大用为禅风的临济宗。

青原行思的系统,有石头希迁(700-790)、药山惟俨(751-834)、云岩昙晟(782-841)等人相承。云岩之后的洞山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曹山本寂(840-900),创立以兀坐及五位为禅风的曹洞宗。石头希迁另一弟子天皇道悟,经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传至云门文偃(864-949),而创立云门宗。又,雪峰义存之后,经玄沙师备、罗汉桂琛,而有法眼文益(885-958)创立法眼宗。

在宋代,此五家之中以临济宗最为繁盛。临济义玄之后,经兴化存奖、南院(宝应)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传至石霜楚圆。楚圆门下有杨岐方会(992-1049)与黄龙慧南(1002-1069)分别创立杨岐、黄龙两派。

禅宗各家宗派的门风各有特色,接引学人的手法各自不同,传承自成完备的体系。唐宋时期尤以临济宗和曹洞宗为盛,有“临(临济)天下,洞(曹洞)一隅”之说。其中沩仰、法眼二宗在宋元时代相继断绝衰微,临济、曹洞与云门三宗则延续至今。尤以临济宗的杨岐派门庭繁茂,于宋代五祖法演以后几乎囊括了临济宗之全部道场,至今后嗣仍灿若繁星,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主流。本文现对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发展作简要介绍。

一、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创始人为唐代沩山灵祐禅师(771-853)和仰山慧寂禅师(814-890)师徒两人。因灵祐住湖南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慧寂住江西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故称他们创立的宗派为沩仰宗。

灵祐禅师是福州人,俗姓赵,十五岁出家,二十三岁游江西,参礼百丈怀海禅师,因百丈“炉中有火否”的问对,而豁然有悟。悟道之后,被百丈禅师选拔为沩山住持。灵祐禅师到沩山之后,披荆斩棘,营宇立像,开法传禅,一时禅风大盛。

在亲近灵祐的弟子中,以仰山慧寂禅师成就最高。慧寂禅师是韶州怀化人,俗姓叶。十五岁出家,家人不许。后二载,师断手二指,跪父母前,誓求正法,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父母乃许。遂依南华寺通禅师落发,未受具足戒即游方。初参耽源,已悟玄旨。后参沩山,遂升堂奥。

当慧寂禅师参礼灵祐禅师时,沩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曰:“主在什么处?”师从西过东立,沩知是异人,便垂开示。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禅师于言下顿悟。自此执侍前后,盘桓十五载,不久往江陵受具足戒,住夏探究律藏。

沩仰宗的家风审细密切,师资唱和,事理并行。体用语似争而默契。沩仰宗接引学人时,经常以各种圆相来作暗示,以使学人深解其意。《人天眼目》说:“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你欲吃饭,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知是火,隔墙见角知是牛。”

其修行理论认为万物有情,皆具佛性。对于沩仰宗接引学人的方法,《五家宗旨纂要》说:“沩仰宗风,父子一家,师资唱和。语默不露,体用双彰,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这说明,沩仰宗教化学徒时,所采用的是温和的暗示或劝诫手法,使弟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明了心智的目的。

在禅宗五家中,沩仰宗兴起最早,衰亡也最早。传承六代以下,史籍不载,湮没无闻。其法脉延续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

二、临济宗

临济宗是禅宗“五家”中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创者义玄禅师,在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临济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临济宗。

临济义玄禅师是曹州(今山东荷泽)南华人,俗姓邢,幼怀出家之志,出家受戒之后,深慕禅宗。曾先后参礼睦州陈尊宿,大愚禅师和黄檗希运禅师,深得禅法精髓。义玄禅师后住临济院,学徒云集。义玄常以棒喝接引学人,他说:“有时一喝如金刚宝王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在接引学人方法上,临济宗经常以“四宾主”、“四料简”、“三玄三要”和“四照用”作为本宗经常使用的传教方法,单刀直入,机锋峻烈,卷舒纵擒,活泼自在。其宗风如铁锤击石,现火光闪闪之机用,似五雷轰顶,震裂心胆,犹若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或语言,行棒行喝,呵佛骂祖,剿绝情识,猛烈痛快,照用并行。使学者忽然省悟,为其独具之特色。自古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称。据《五家宗旨纂要》说:“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纵擒,杀活自在。扫除情见,窘脱廉纤。以无位真人为宗,或棒或喝,或竖拂明之。”五祖法演禅师说:“五逆五雷之喝”,即指一喝之下,头脑破裂,如五逆罪人,为五雷所裂。其禅法之竣烈可知。在接引学人方法上,凡有僧问,即喝破,或擒住,拓开等。其接化之热烈辛辣,五家中罕见其比。如《归心录》说:临济家风,白拈手段,势如山崩,机似电卷。

总起来说,临济宗接人的方法,单刀直入,机锋竣烈,对学人剿情绝见,使其省悟。此宗流传最广,是同它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分不开的。

在禅宗所有宗派中,临济宗可谓枝繁叶茂,到北宋时期,又分出黄龙、杨歧二派,其法脉延续直至当代仍不绝如缕。

三、曹洞宗

曹洞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因本宗的创始人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本寂(840-901)先后在江西高安县洞山、吉水县曹山弘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曹洞宗。

良价禅师是浙江绍兴人。幼年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说:“我有眼耳鼻舌身意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五泄山礼胜默禅师披剃。二十一岁受具足戒于嵩山后,即游方参学。曾先后参礼南泉普愿、云岩禅师,因过水睹影而开悟。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

良价禅师悟道后,曾广为接引弟子,在其门下最有名的弟子是曹山本寂禅师。本寂禅师是福建莆田人,俗姓黄,少业儒学,十九岁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不久即参礼洞山良价禅师。得到洞山良价禅师秘授宗旨,师拜受而辞。后参礼曹溪慧能六祖塔。后还止江西吉水,大众请开法,因追念六祖塔。后还止于江西吉水,大众请开法。因追念六祖遗风,便把所住吉水改名为曹山,后又居荷玉山。二处法席,学者云集。

曹洞宗门风不象临济宗那样峻烈,而似精耕细作的老农,温和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应物,就语接人。其门庭设施为五位之说,分为偏正五位和功勋五位,各以君臣、父子关系说之。每一对都以互相配合而构成五种形式,其中以偏正五位为基础,辨明体用,扫荡情尘,使其物我双忘,人法俱泯。对于曹洞宗,《五家参详要路门》说为“究心地”,即丁宁绵密。《十规论》说“敲唱为用”,即师徒常相交接,以回互不回互之妙用,使弟子悟本性真面目,是极其亲切之手段,宗风可称绵密。丛林有“临济将军,曹洞市民”之说,意思是说,曹洞宗接化学人,似是精耕细作田土的农夫,绵密回互,妙用亲切,这也是曹洞宗接化学人的一种特色。

在禅宗五家之中,其门庭虽不及临济宗之繁盛,但法脉绵延不断,直至当今仍不绝如缕。

四、云门宗

云门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属青原行思一系。由于此宗的创始者文偃禅师(864-949)在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今名大觉禅寺),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之为云门宗。

据《五灯会元》卷十五记载: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文偃禅师,嘉兴人,俗姓张。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尽心探究律部经典。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于睦州和尚门下开悟。在睦州和尚的指引下,文偃又往参雪峰禅师,雪峰见文偃是可造之法器,遂秘授宗印。

文偃后来广参多学,曾历访洞岩、疏山、曹山、天童、归宗、灌溪等处,最后往曹溪礼拜六祖塔,后到灵树如敏禅师处参礼。如敏器重,请为首座。后继承如敏法席,晚年移居云门光泰禅院。恢宏法化。有《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卷,法嗣有香林澄远,德山缘密等六十一人。

云门宗旨有“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流)、“一字关”及“顾、鉴、咦”三字旨。文偃禅师重视一切现成、“即事而真”的石头希迁思想。其中,顾、鉴、咦三字是云门核心宗旨,必须亲切参究才能体会。

云门宗“一字关”等施设接引学人,孤危耸峻,简洁明快,只言片语,无尽锋芒,随机拈示。常出人意料,无从理解。《五家参详要路门》评价云门为“择言句”。法演禅师评云门下之事为“红旗闪烁”。都是说云门宗言悟顿机的作用、宗旨、家风。总起来说,此宗家风,孤危险峻,简洁明快。其接化学人,不用多语饶舌,于片言只句之间,超脱意言,不留情见。以无伴为宗,或一字或多语,随机拈示明之。

云门宗在五代、北宋十分兴盛,至南宋逐渐衰微。虽然云门宗并不兴盛,然其法脉仍能延续至今。

五、法眼宗

法眼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因本宗开创者五代文益禅师(885-958)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曾赐谥号“大法眼禅师”的称号,故此宗称为“法眼宗”。

文益禅师是青原下第八世,余杭人,俗姓鲁。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出家,于越州开元寺受具足戒后,到明州鄮山育王寺从律师希觉学律,复旁探儒家典籍。后往福州参礼长庆禅师,无所契入,便又游方参学,路过漳州,暂住地藏院,参礼罗汉桂琛禅师,于桂琛禅师座下悟道。后至临川崇寿院开堂接众。

法眼宗的门风详明似云门宗,隐秘似曹洞宗,讲求理事圆融,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物,往往随顺学人根器,量体裁衣,对病施药。《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剑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说:“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这就是先利济的意思。法眼宗注重学习古教,主张引华严法门融入禅宗,后来又以禅来融摄净土法门,开后世禅净合一之风。

文益禅师的法嗣有徳韶(吴越国师)、文遂、慧炬(高丽国师)等十三人,各化一方。有《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一卷及文益自撰《宗门十规论》等行世。

法眼宗为中国佛教从教禅竞弘转入诸宗融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禅宗五家中,该宗创立最晚,衰微也较早,宋代中叶,法脉断绝,立宗共一百年左右。

六、杨岐派

杨岐派为临济宗之支派,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由于此派的创始人杨歧方会禅师(992-1046)在袁州杨歧山(今江西萍乡县北)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其为杨岐派。

杨歧方会禅师是袁州宜春人,俗姓冷,是临济下第八世。二十岁时,到筠州(今江西高安)九峰山投师剃发出家。阅读经典,心领神会,又能折节参学。曾参礼慈明、石霜禅师,得石霜真传。

方会后住江西袁州杨歧山,举扬临济、云门两家宗风,接化学人,门庭繁茂,蔚成一派,人称其宗风如虎,与同门慧南禅师之黄龙派同时并立。杨歧方会有《杨歧方会和尚语录》、《杨歧方会和尚后录》各一卷。

杨岐派的根本思想,是临济正宗,重在一切现成。所以《续传灯录》说他接化学人,提纲振领和云门文偃相类似;又说他勘验学者的机锋类似南院慧颙,他兼具临济、云门两家的风格。当时称他兼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得马祖的大机大用,谓其宗如龙。

方会门下有十三人,以白云守端、保宁仁勇为上足。白云守端下有五祖法演,住黄梅五祖寺,名振全国,人称五祖再世。其门下俊秀辈出,如人称“三佛”的佛眼清远、佛果(圆悟)克勤、佛鉴(太平)慧懃,又有五祖表白及天目齐、云顶才良等。

清远三传至蒙庵元聪,有日本僧人俊茄来其门下受学,回国后,开日本杨歧禅之首端。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流源自扬岐法系。佛果克勤编有《碧岩录》闻名于世,法嗣75人。门下以大慧宗杲、虎丘绍隆最为著名。佛果克勤的门下,有黄梅籍僧人应庵昙华禅师,大振杨歧宗风于苏浙,是临济正脉宗统第十七代宗师。宋以后,恢复临济宗之旧称,几乎囊括临济宗之全部道场,成为中国禅宗的代表。

七、黄龙派

黄龙派为临济宗之支派,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称黄龙宗。创始人为慧南(1002-1069)禅师,因其住江西隆兴黄龙山,盛弘教化,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为黄龙派。慧南为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门下,石霜接化手段一向峻严泼辣,慧南得其骨髓,亦有严厉之风,人称其宗风如龙。

黄龙慧南是临济下八世,信州玉山人,俗姓章,童年不吃荤、不嬉戏。十一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依泐潭怀澄禅师学云门禅,受泐潭印证,令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后参礼福严贤,贤命掌书记。贤圆寂后,石霜楚圆继承法席,慧南亲礼石霜楚圆,得到楚圆的印证。慧南接法后,曾游方各地弘法,宋景祐三年(1036),住隆兴黄龙山振兴禅宗,自言:“黄龙出世,时当末运,击将颓之法鼓,整已坠之玄纲。”法席盛极一时。

慧南常设“生缘、佛手、驴脚”三转语勘辨学者,三十余年无人能契会其要旨,人称“黄龙三关”。黄龙慧南曾作颂说:“生缘继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黄龙慧南有《黄龙禅师语录》等行世。嗣法弟子有八十三人,其中黄龙祖心、宝峰克文、东林常总等,门叶繁茂,形成了黄龙一派。

黄龙派在接引学人方法上,还是参用云门宗风。因此,门庭严峻,人喻之如虎。如南州居士潘兴尝问师设三关所以?慧南说:“已过关者,掉臂径去,安知有关吏;从关问可否,此未过关者也。”可见,其设三关的机用,是要学人触机即悟,而不应死于句下。

入宋之后,黄龙派日渐衰微。宋淳熙十三年(1186),日本僧人明庵荣西来华,受学于此派,归国后开日本临济宗建仁寺一派,成为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的黄龙派。黄龙派的流传时间并不长,除传入日本的黄龙派之外,国内黄龙派的兴起衰歇,前后仅一百年而已。

“五家七宗”的思想,一般来说相差并不大,都属于南宗,只是由于门庭设施不同,特别由于接引学者的方式上各有其特色,形成为不同的门风而已。从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禅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教化方法和接引手段的变化。这些不同的接引学徒的方式,都是根据当时学徒的不同根基而采取的善巧方便之法而已。由于时代的变化,部分禅宗派别的教化方法没有做到适应时代的变通,导致这些宗派在成立不久就衰落了。

不论禅宗各宗派的兴衰如何,我们通过“五家七宗”的形成与变化过程,还是能够对这些宗派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从其兴衰的过程中得到诸多启示。

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

以上就是对禅宗五家七宗的形成与传播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禅宗种的智慧是许多的,所以我们好好的坚持去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耐心,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时间和地方的限制的,我们要坚持去修行。

...查看更多

佛法现在有很多的师兄开始去修行,佛法是无穷的。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坚持和用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不少好处,解脱自己的内心,让师兄可以更好的去生活。那师兄你知道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来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来

法眼宗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法眼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最后产生的一个宗派。它历经文益(885—958)、德韶(891—972)、延寿(904—975)三祖,活跃于唐末宋初的五代时期。作为宗派,法眼宗的传承历史不长,但是,它的几位祖师都是吴越地区学修并重的高僧。法眼宗祖庭为南京清凉寺。

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盛于宋初。

法眼宗法眼是一位神秘论者,不过他的神秘不是在于自然和宇宙的不可知;而是在于其生生不已。虽然他对华严的造诣颇深,尤其精于六相的原理和解释,但他却不认为现象界和实体界是同一的,因为实体是离一切相的。

在他眼中实体是空的,他和学生永明道潜的一段对话中便特别说明了这点。某次他问道潜曾看什么经,道潜告诉他曾看《华严经》,于是他便说:“总、别、同、异、成、坏等六相,在华严经中是属于那个部分”?

道潜回答说:“是在该经的十地品中,照理说:出世和世间的一切法都具有六相”。

法眼又问:“空是否还有六相呢”?

这话问得道潜懵然不知所对。接着法眼又说:“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你”。

道潜便依照他的话问:“空是否也具有六相呢”?

法眼立刻回答说:“是空”。听了这话,道潜恍然大悟。高兴得不禁雀跃,向法眼行礼道谢。于是法眼又问:“你是怎样了解”?道潜立刻回答说:“空”。法眼便大为赞许。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来

“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般若无知”、“一切现成”的法眼宗风。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

《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

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症施药,垂机顺利,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来

以上就是对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来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佛门中分派是比较多的,不管是那种都是对自己是非常好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和用心去修行,同时我们还要深入佛经中去。千万不要随便的放弃。

...查看更多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云门宗

禅宗中已经存在我们国家很重要的,因为对我们的思想文化有很大影响,在生活中给我们的帮助是非...
https://m.hzcmc.com/topic/wjqz/49877.html

佛教禅宗五家七宗指哪些

佛门中是有很多的分派的,佛门中的智慧和经典也是非常多的,因此师兄要坚持不断的去修行。在修...
https://m.hzcmc.com/topic/wjqz/49878.html

佛教的五家七宗指的是什么?

禅宗也是佛门中很重要的,它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和智慧,修行时要用心,内心不要杂念,这...
https://m.hzcmc.com/topic/wjqz/49879.html

五家七派宗风详解

五家七派宗是禅宗中的总称,禅宗中的经典和知识都是值得我们去修行的,因为多加修行是对自己有...
https://m.hzcmc.com/topic/wjqz/49880.html

五家七宗的禅风

禅宗在我们国家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禅宗中是有许多的经典和有着大智慧的,因此需要我们坚持...
https://m.hzcmc.com/topic/wjqz/49881.html

五家七宗的五派的思想

五家七宗在禅宗中南禅宗的总的名称,如今有许多的师兄开始去修行,选择对了方法去修行这样是对...
https://m.hzcmc.com/topic/wjqz/49882.html

五家七宗发展

禅宗是非常好的,现在有很多的师兄去修行的,有不少的师兄已经从中获得了不少的好处和智慧。五...
https://m.hzcmc.com/topic/wjqz/49883.html

结语

五家七宗各家宗派的门风各有特色,接引学人的手法各自不同,传承自成完备的体系。其中沩仰、法眼二宗在宋元时代相继断绝衰微,临济、曹洞与云门三宗则延续至今。尤以临济宗的杨歧派门庭繁茂,于宋代五祖法演以后几乎囊括了临济宗之全部道场,至今后嗣仍灿若繁星,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主流。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