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次六妙门而辨十六特胜者

十六特胜指的是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行心、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

修行佛学是很重要的,只有认真去修行,那么才能领悟到佛学中的道理。而且在修佛学时,师兄也要对十六特胜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知道它的意思。只是何谓十六特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何谓十六特胜

《选佛谱·卷第四》十六特胜 -谱曰:十六特胜者,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此十六法,亦名阿那波那念。言特胜者,从因缘得名;如外道等,并能修得四禅四空,而无对治观行,则不出生死。此十六法,有定有观,具足诸禅,能发无漏,故名特胜也。

何谓十六特胜

次六妙门而辨十六特胜者。此二种禅定。大意虽同。而六妙门。一往竖浅横广。十六特胜。则竖长横局。长则位远难穷。次后而明也。皆称特胜者。解释别有因缘事。具出(云云)。但此禅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而无厌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诸师多以此十六对四念处观。若作此释。则进退约位。但与六妙门齐。分别二种。对特胜之相。竖横不同。略如下辨。适取意用之。

何谓十六特胜

上述就是何谓十六特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十六特胜时一定要认真,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关于它的内容,这样自身会有更多的收获。

...查看更多

在学习佛学时,师兄需要认真,用心,这样学习佛学的过程才会顺利。其实在学习佛学时,师兄也可以根据十六特胜禅法去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也不错。 只是简单易行的十六特胜禅法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易行的十六特胜禅法

一、了知气息进入身体

二、 善知气息从身中流出

三、了知呼吸的长短

四、了知气息遍满全身

我们可以一心观照,出入息遍诸毛孔,也能知道气息的长短。这时候,我们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方法所在,是要一心观察气息的出入现象、气息的长短现象、气息的遍身现象,因此这时候我们的心念不必刻意想象,而是仔细观察即可。

因为这时我们的呼吸已经十分细密,气息自然遍身出入身体,我们只要如实地观察即可,刻意想像,反而造成对细微气息的干扰。

五、 除去粗糙的气息身行

当我们“觉息遍身”之后,这时我们的心眼常能开明,可以见到身体内外的所有器官。而当我们直接感受到内脏器官及分泌时,我们会觉得十分臭秽,也可能会引发不净观等禅观。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十六特胜这种随息观,比数息观更容易破除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执著。

六、感受禅定之喜

在深入禅定时,由于我们的禅观智慧明利,因此自己身心之中自然出现喜悦的境界。这种喜悦,自然从心中涌出,绵绵密密,就像山中的清泉一样,汩汩不停,而且没有一般世俗快乐之后所带来的疲惫或怅然若失的负担,只是不断自然涌出的喜悦,与禅定的力量相照应。

七、感受禅定之乐

禅定中快乐的感受比喜悦更深入一层。

当喜悦逐渐生起时,就汩汩像泉水绵密流注,但是这种喜悦是从心中汩汩流出的,并不遍满。最后泉源愈来愈流畅,喜悦的力量愈来愈大,成为大喜。

然而,由于我们的禅定力量十分稳固,这种大喜,我们能调和、纳受,而不致冲决我们的定心,使感受喜的稳定力量消失。因此喜悦愈来扩大,愈来愈遍满、深沉、调和,就像泉水最后汇成了清静的湖池一样,无处不喜悦。无处不快乐。这就是感受乐的境界了。

受纳禅观的快乐时,我们也要了知快乐的本质是变化无常的,是空知幻化的。因此我们能在快乐中不产生执著,如果能如此,才能常受快乐,而不会害怕失去快乐或产生快乐的负担,也就不会有乐的过患了。

简单易行的十六特胜禅法

八、感受禅定所生的各种微妙心行

当我们在修习十六特胜禅门证人一心禅定的境界时,要让我们的心在定境之中,明朗自在,没有任何需要依止处,这才是真正的殊胜禅定,如果是心生染着,依止在一处,而使心沉没的话,那就不是理想的禅定了。

九、心自在生起法喜

定境无所从来,因为是无生,也是如幻的,因为是空,所生的喜也是虚誑的。所以我们不生喜的觉受,也不生染着,这种真实的境界是法尔生起,不需任何依止,也不在中间想像作意,所以不生觉受的执著。如同真实的体知,如同真实的智慧,如同真实的知见,这时自然会生起法喜,这时心作喜的境界。

十、 心能收摄

在禅定中喜生起来之后,我们更进一步观察,感觉心还是太过于涌动不定。所以开始反观我们欢喜的体性,当欢喜出现的时候,心作喜了。现在喜从何来?我们反观我们自心。此时会观见欢喜是空寂的,体性空寂如幻,本来就是定心不乱,因此无所生起,无生无灭,本然空寂的,我们的心因此不会随着大喜而涌动,所以称为心收摄。

十一、心能够解脱

当我们进入不同的禅观阶次时,都会产生各种胜妙的喜乐觉受。就如二禅,定生喜乐,并产生大喜涌动。而三禅是离喜大乐。

二禅很强烈地冲出涌动的大喜,现在这个大喜均匀了,遍满一切,所以有遍身之乐,因此产生三禅绵绵密密之乐,被称为世间第一大乐。

十二、善观呼吸的无常

一般人达到禅定的妙乐时,心里会产生贪爱执取,希望能长住在这个定境。现在我们要观察这个定境,将发现它还是在不断变化当中,不可能永久不变,所以是无常的。只是现在我们把时间的变化,用定力来拉长,就像将影片放慢十倍、百倍、千倍,因此才误以为没有变化而已,并不是真的恒常不变。

十三、观察呼吸出身外散灭

当我们证得更深的禅定时,由于自己的心已得寂静的定境,觉知一切诸法众相的生灭变化,自然心中不生爱着,出离对一切现象的执著,而出散自在。

十四、观察呼吸而远离欲望

以禅观的智慧,断除一切心知欲望,也能不爱着心知所达到的深定,称为观离欲。

十五、观察呼吸的出灭

当我们进入到这个阶段时,会感到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其实,当我们“感到好像什么都没有”的 念头,只是非常微细,我们无法觉察而已。而当这个意识出现,我们感觉到什么都没有的同时,我们要能起现观,察觉到:“我有感觉什么都没有?”在感觉什么都没有之时,不是另外生起一个意念,而是感觉什么都没有的这种照见,同时反照回来。这时始能远离一切烦恼,了达观灭的境界。

十六、观察呼吸的虚幻而舍弃执著

这时连“什么都没有”与反照“什么都没有”的心,都弃舍,使心舍弃一切,完全没有染着,才能证得真正的智慧。

这时心就像大圆镜一样,具有明照一切的智慧,却没有任何的执著。生命达到圆满超脱,才能达到永远没有烦恼的至乐境界。

简单易行的十六特胜禅法

上述就是简单易行的十六特胜禅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十六特胜时要认真,这样对这方面才能有更多的了解。

...查看更多

十六特胜在佛教中的影响力很大,不少著名人物都在讲述它,其中就有南怀瑾。 为了能对十六特胜有更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怀瑾讲十六特胜的相关内容吧!


修行修禅定,想即生证果,先要转变“心法、色法”。刚才我大概讲了所谓小乘修“有”的方法,先把色法、色身转变。色法何以要转变?《楞严经》最后,佛有几句重要的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生因识有”是说我们的生命,是由第八阿赖耶识先来投胎的;“灭从色除”,想了生死,先把色法四大了了。“理则顿悟”,禅宗讲顿悟,道理可以顿悟,工夫是一步一步有次序的,“乘悟并销”,你悟到了,就空了。“事非顿除”,可是生命业报,不是你悟到了空就空得了,还是要修的;“因次第尽”,就是悟后起修,一步一步工夫修来的。我们大家都是佛弟子,千万记住他老人家的话,不要狂妄。记住哦!背来没有?(众念: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对了,修行千万把握,记住!刚才我们讲“六妙门”,你们真下决心,修安那般那,这是一条最快成就的捷径。但是,很难的,你忍不住的。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老前辈也好,嫩前辈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为什么出家修道,永远不上路?就因为他忍不住。

所以我在书上经常讲,我有十二个字的咒语:“看的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这十二个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过。这一忍好难哪!想得到,理论上懂,做不来。不管佛学道理讲得怎么好,都没有用,所以重点在修行。刚才大概讲了六妙门,以后有机缘,我们再详细讨论。

真正修安那般那,重点你们千万注意,“十六特胜”都要背得来,十六个专案叫特胜,特别特别最容易成功的路线。(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这个你们都没有达到,想都不能想,真的到了“知息遍身”,你那个武功不练就到了;除非不出手,一出手都是高手。(五)“除诸身行”。身体空了,身上五阴的行阴空灵了,这个里头秘密很多,到了除诸身行的时候,如果你练武功,可以练到踏雪无痕,走路不在地面,而在地上飘了。(六)“受喜”,得初禅,初禅是离生喜乐。(七)“受乐”,身上内部每个细胞发出快乐的感受,那是无比的舒服,不能形容的。所以得到初禅是“心一境性,离生喜乐”,有和世间脱离之感,无比的喜乐。

(八)“受诸心行”,转回来,又感觉不同了,这个很深了;心里一起心动念,这个身体四大已经整个变了。再下来,这个时候,(九)“心作喜”,由初禅真到了二禅“定生喜乐”。(十)“心作摄”,一切杂念妄想没有了,要用就有,不用完全空;摄是统统把握了。(十一)“心作解脱”,修行到这里,才不冤枉出家,的解脱道了。解脱就是证道,不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也至少证到初果罗汉的“预流向”。到了心作解脱,是修安那般那来的,这是一部分,完全和色法地水火风四大之身有关。

下面完全是心法了。(十二)“观无常”,工夫修到有神通,飞得起来,又有什么了不起呢!观无常,诸法皆非究竟,可是你没有做到不要随便吹。(十三)“观出散”,所以做到了,转观这个心的法门,你可以像密宗那些有成就的活佛一样,将来要走的时候,一弹指之间,整个身体三昧真火起来化成光明,什么都没有留,化一片光走了。所以,我们平常做工夫,你要注意这个,大家都在身体上做工夫,都忘记了“观出散”,要把所有工夫、身体都丢开,放出去,连放的都要丢掉。

(十四)“观离欲”,这个时候,才做到真正的 “离欲尊”;这个离欲,《金刚经》上佛叫须菩提离欲阿罗汉,真的离欲了。然后,证灭尽定。(十五)“观灭尽“,要走就走,我们也可以做到邓隐峰祖师一样吧!(隐峰禅师,邓氏子,相传皆呼为邓隐峰。临化时,先问众曰: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曰:有。师曰:还有倒立者否?曰:未尝见有!师乃倒立而化。亭亭然衣皆顺体。时众议舁就荼毗(火化),屹然不动,远近瞻视,惊叹无已。师有妹为尼,时亦在彼。乃拊而咄曰: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于是以手推之,偾然而踣。遂就阇维(火化),收舍利建塔。资料补充,鸟巢)

在这个时候到“灭尽定”,所谓涅槃境界,还不算数。(十六)“观弃舍”,还要丢掉放开,转到大乘去了。修习这十六特胜要注意,不要被六妙门困住,六妙门是初步,不算什么,重点在十六特胜。这样都听懂了吧?都抄了没有?记得哦,能记得我才给你讲,记不得不讲。现在就要背来,全体背来,才给你讲;全体不背来,不给你讲。古道师带领,大声的背(众背十六特胜)。再来一次(众再背)。

刚才讲了六妙门,真修安那般那,我想乙师啊,你们师徒回到武夷,好好修,也许明年来看我就不同了,也许不需要买飞机票,一步就跨过来。嘿嘿!

所以修安那般那,刚才我们讨论过的重点,就是这一“知”,你们都知道嘛!这个知性不在气息,也不在地水火风,也不在空,无所在无所不在。所以,禅宗祖师一句话:“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一“知”哪里来?来无所从来,去无所从去。《金刚经》上佛也告诉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这个“知”不要你去找的,本来存在。我们大家平常在用它吧!当然在用,这个不要再追问你们了,再问太看不起人了,你们当然知道。我们茶来知道喝茶,饭来知道吃饭,累了知道累,睡觉知道睡觉,舒服不舒服都知道。这一“知”本来在这里,不要你去修的,如果我们变牛变马变狗,也知道变牛变马变狗了。只不过,不知道自性来源在哪里。(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惓。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捨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上述就是南怀瑾讲十六特胜的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时一定要认真,这样会有不可思议的收获。

...查看更多

如何达到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在佛教中的威力很大,对修行是有很大帮助的。师兄若想修行变得更好,那师兄需要达到十...
https://m.hzcmc.com/topic/slts/53221.html

什么是十六特胜

在学习佛学的时候,师兄应该听过十六特胜这个名称,它其实在佛学中的威力很大,而且它对学习佛...
https://m.hzcmc.com/topic/slts/53222.html

十六特胜的解释

修持佛学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想要修持的过程变得顺利,那师兄可以看看十六特胜这种方法。其实十...
https://m.hzcmc.com/topic/slts/53223.html

十六特胜的详细介绍

在佛教修行的师兄对十六特胜应该有一定了解,它是一种特别的修行方法,而这种方法对修行是帮助...
https://m.hzcmc.com/topic/slts/53225.html

十六特胜的修法是什么

在修持佛学的时候,为了修持的过程顺利,有些师兄就选择了十六特胜的修法。虽然十六特胜的修法...
https://m.hzcmc.com/topic/slts/53227.html

十六特胜的意思是什么

十六特胜的影响力很深,而且在佛教中的威力也是很大的,师兄在了解十六特胜的时候,一定要知道...
https://m.hzcmc.com/topic/slts/53229.html

怎样修习十六特胜

修习佛学的师兄对十六特胜应该不会陌生,它是佛教中的一种修习方法,通过修习十六特胜,会让自...
https://m.hzcmc.com/topic/slts/53231.html

结语

十六特胜观是以四禅八定为其修行次第品位的一种系统性强的禅定方法。按佛家禅定理论,先止而后观,观中必然有止,虽以观命名,但仍属止观双运禅定方法。这种禅定方法,在修持过程中可以使修持者身心领受喜乐,并可令修持者虽入正定而不染着于诸禅的智慧,且次第分明,步步可证,易于坚定信心,直至菩提。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
加素念居士共修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