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人生的一点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4-11-14 04:35:38作者:大众学佛网这是人生篇的复习课主题:如何用佛法智慧审视与解决生命问题?调整了哪些观念和心态,我对自我、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
分享前,我再次学习了八步骤三种禅修。结合《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运用“观察修”的方法对法义中三处感受颇深的内容进行我的分享。
一是乐观还是悲观。悲观往往来自生命的追问,这也是我在无力中体验过的无解之题。乐观是什么呢,是我们一直鄙视却又说生活中应该有点的阿Q精神吗?阿Q无论遇到什么,都选择看乐观的一面,这有什么不妥吗?但如果这是乐观,会不会使我放弃对结果的要求,放弃应有的努力呢?
从法义来看,“真正意义上的乐观,是了知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在此基础上,选择从正向的角度看问题。
这是属于有智慧的乐观。”阿Q的问题在哪里?在于仅在结果出现的时候,选择自己易于接受的一面,只做了被动接受,未在因上做任何努力。而正确的做法是,当结果出现的时候,不耽于结果,接纳结果,认清事物的两面性,选择从正向角度去看待,不活在过去、未来,在当下积极努力,为来日种因。二是中观的智慧。最近关注的《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章,提到一个观点:一个亲切友好、彬彬有礼、善解人意的管理者以为情绪智力是其特长,但只关注到了社交能力、敏感意识和可爱之处,忽略了如给员工负面反馈的能力、为推行改革而得罪别人的勇气,以及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创造力。这正是我最近的焦虑,近期工作量增多、难度加大无法维持原有的人设,正在考虑应回归到情绪管理稳定时的乖巧柔顺、聪明圆滑。看到这篇文章非常有感触,如同为我而书,这才能成为更有魄力、更高效的领导者。
忽然在古琴质朴、平静的音色中,生起了佛法的智慧。这是佛法早已告诉过我们的啊,“金刚怒目,菩萨慈悲”,菩萨肯定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而呈现不同的状态。而是随顺因缘,依缘起法从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需求出发,自利且利他。那么我该如何处理情绪问题?应从事物本身的规律和需求出发,如推动工作时不因畏于得罪少数人而放弃强力快速的推动,也不应耽于表达自己的观念而生起对事物发展无意义的情绪,抓住事物本身的规律而向真正自利利他的目标推进,这才是真正的随顺因缘。有这样究竟的认识,也不需再购买《哈佛商业评论》了。
三是关于生死、爱恨的问题。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我对于生命中的爱恨执著甚深,如《大话西游》主题曲所吟唱的“苦海掀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我对生死也是堪不破,仓央嘉措言“人生除死无大事”。随着对因缘因果的学习,我深信往世因、今生果,生命如何结束、何时结束都是因缘成熟;更深信今生因、来世果,于是稍微放下了一些对于生死的恐惧,将精力重点放在今生的努力上。利用有限的人生,珍惜自己利益他人的契机,多琢磨如何更好地利益他人。相信未来的人生结果会给我答案。
运用观察修得出的正确认识,不仅限于工作和生活,它能够影响我人生中很多重要时刻的重大选择和决定。
接下来谈一下我的认识问题。我在修学路上进进退退,如同跳探戈。浅析原因,两个方面:一是主观上,“真诚、认真、老实”中的“认真”二字做得不够,观察修不足,安住修自然难以做到。二是客观上,修学要打的怪物会越来越多,会面对更大的对境。我在新的对境里,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身语意。为什么过去做得还不错的,现在经不起审视和考验呢?也许过去就遇到今日的因缘,过去也是做得不够好,我们要在每一种境遇中重新认识自己。这就是无常,连“我”都是不恒常的,还有什么不是无常的。
如今我还有巨大的贪著和爱恨无法断除,需要继续修行努力。非常感恩师兄们的扶持,让我在学习状态不佳时能继续精进。就如行进的火车可能不知自己的偏移,而师兄们就是扳道岔的,及时帮我将轨道扳向正方,督促、引导我正向而行,非常感恩。正如净杨师兄所说:“一个人修学可能走得快,但是走不远;大家一块学,相互扶持,才能走得更远。”感恩携手同行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