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千真万确,但是要如理如法的求才有求必应
发布时间:2024-10-23 04:35:33作者:大众学佛网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留意到,是观世音菩萨果地上的境界;换句话说,也是我们因地上要效法的。佛在《法华经》里面说,无量众生受种种苦恼的时候,闻观世音菩萨,或者闻其他佛菩萨的名号,这个地方特别是指观音菩萨,在苦难的时候听到佛的名号、听到菩萨的名号,尤其是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可以与这个地方的一段经文来参看,那是《普门品》里面的经文。『由我不自观音』,自得解脱,又能够观世间能念观音的那个人,而以慈力加持他,所以可以叫『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这样的话我们能相信吗?我们遇到苦难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怎么念也不灵,观音菩萨没来救我。你把这个经文多念几遍,你就了解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来救你?你那个念不合理、又不如法,所以没有法子感应道交。好像我们求月亮现影子给我们看,我们端的不是一盆水,端的是一盆沙,怎么在月光底下照,月亮影子现不出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千真万确,但是要如理如法的求才有求必应;违背理论、法则,这个求不应,过错在自己这边。你看看这个地方所讲的,「观其音声」、「以观观者」,著重在观其音声,观是观慧。我们几时提起过观照?
此地的观其音声就是用观照。不会观照,念观世音菩萨名也行、也有可能,那是什么?极其虔诚。俗话也说诚则灵,诚就有感应,为什么?因为诚心就是佛心。佛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菩提心,菩提心第一个是至诚心。如果你不明白理论与方法,你用至诚心念就有感应,心到至诚一定清净、一定慈悲。所以你的至诚、清净、慈悲,与观世音菩萨完全相合,这个时候你的灾难就解除。我们自己以为「我已经很诚心!」那不行,你已经很诚心,你心里还有个「很诚心」,你的心就不诚。为什么?至诚心里面没有一个妄念,像六祖大师所说「本来无一物」,这是至诚心的样子;里面还有个「我很虔诚」,这就是有一物,有一物,你的心不诚,所以得不到感应。这里所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称念,就是持名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时候要一心不乱,这是用至诚心、是用清净心。如果再懂得这些理论与方法,由这一心再观其音声,从境界里面所谓是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是文字般若,再能够提起观照般若,实相就现前,那怎么不解脱!
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在念佛有事有理,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也有事有理,也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心里面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句名号历历分明、念念相续,这是事一心,二六时中都不中断;如果真正要是照见,彻底通达音声、名号唯心所现,能念所念从体上讲就是法界,能所虽然宛然存在,当下能所双亡,这就是理一心。事一心能脱一切境界上的苦难,理一心能够破除无明烦恼。所以求生西方净土的人,念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功德是一样的,重要的就是你得会念,你得懂这个道理。这才真正是佛法当中,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平等、无有高下。所以说「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法华经》里面说称名,本经里头没有说;《法华经》里说「观其音声」,用意是在应,感应道交在应;本文的「观其音声」,这个意思是在感。《法华经》偏重在菩萨度众生的功德,而本经菩萨自己叙说他修行证果的功德,所以这两部经我们要合起来看。我们图书馆过去曾经把观世音菩萨三经合印成一本,便利诸位去研究、去修学。另外一种就是《华严经》里面「观自在菩萨」这一章,这是观音三经。所以此经的重点,是菩萨勉励我们,应当要效法他的修学,希望我们也能够证得耳根圆通,他的用意在此地。
摘自 楞严经 (第一一五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