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克服挫折

发布时间:2024-09-22 04:01:46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克服挫折

仁爱和平讲堂—如何克服挫折 净空法师、蔡诗萍先生、立法委员黄伟哲先生 (共一集) 2009/7/9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28-58-01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你再次收看仁爱和平讲堂,我是主持人蔡诗萍。今天很高兴能够在我们节目当中再次请到,净空老和尚,大家非常敬爱的一位长者跟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挫折。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就意味著其实人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那么顺遂,我想这是必然的。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话又说回来,就因为是一个人,所以有时候你要怎么样也还不能怎么样;反而是两个人以上、三个人以上的社会,就出现了你要什么有时候不一定。可是有时候你懂得怎么样去跟人家互动的话,有时候你还可以要到更多。所以有时候挫折套一句我们台湾话讲的,「吃苦当作吃补」,如果能够把挫折变成一种人生的动力的话,它其实也是非常好的一种人生智慧的体验。我们今天很高兴,我实在不能讲说我们请到一位挫折大师,但是我们真的请到一位,他的人生其实也满多他自己所经历过的挫折跟坎坷的立法委员黄伟哲先生,跟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挫折,怎么样去克服挫折,怎么样去适应挫折,怎么样超越挫折。我们来跟各位介绍黄伟哲委员,你好。

黄委员:老和尚、主持人蔡诗萍好。

主持人:好。

黄委员:诗萍哥。

主持人:我们跟往常一样好不好?其实你知道吗?很多人因为长期的听净空老和尚讲经,听他谈人生的智慧,听了听了,听多年也就习惯了,所以我相信很多人一定跟我心中想的一样,老和尚应该是没什么挫折,他心中应该是没有什么挫折。可是我们在节目当中,我清楚的记得老和尚曾经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在人生的困惑上,他去请教过当时佛教的大师章嘉大师,也请教过哲学的大师方东美教授,去谈人生,然后这些人都给他一些建议和指引,后来才有老和尚一生一路走来的一个方向。所以我在这边请教师父您,您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样,跟我们一样充满挫折感吗?

净空法师:挫折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任何人不能避免的,不但是现代,自古以来也是很平常的一桩事情。像释迦牟尼佛一生,他也不是一帆风顺,一帆风顺的人几乎在历史上看不到。不过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一生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如果向这个目标、向这个方向去迈进,纵然有挫折,如果他意志很坚定,必然都能够克服、都能够突破,而且还能够提升。

主持人:所以挫折难免,但是终究还是要去面对挫折。

净空法师:对!

主持人:伟哲兄,您如果从别人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您也满顺遂的,您看您高中念的是名校,大学也是念名校,然后到美国还连两个名校,哈佛、耶鲁您都念过,看起来都很顺遂。可是如果仔细的去看你人生求学的过程,或者人生在重振的过程来看,其实也满多并不尽如人意的。你怎么看待挫折?你觉得你这辈子到现在为止,如果说我请教你人生最大挫折是什么的话,你会告诉老和尚或告诉我们所有的观众,你经历最大的挫折会是什么?

黄委员:如果主持人问我说现在有没有挫折,当然现在我觉得满挫折的,当然在政坛上起起落落,或是看人进人出,甚至於对民进党来讲,选举也是一大挫折;就是说席次掉了,政权失去了,这当然是挫折。就我个人来讲,其实人家愿意把这个挫折当作一个试炼,但是对我来讲,坦白讲,我们是经历过挫折。但是要能够把这个挫折,怎么样跟这个挫折和平相处,甚至成为自己下一阶段努力的动力,这可能讲是知易行难,当然这道理我都知道。可是我总觉得其实以求学来讲,我们也经历过一些挫折,当然家里的因素。你说我念高中念的是好的高中,可是我重考,那重考就是一个挫折,第一次考的不如意,后来我妹妹考上北一女之后,我觉得不行,我要去重考,所以再去重考,然后再去念建中。我研究所去国外念书,但事实上我本来原先是想要在国内念研究所的,可是研究所没考上,大学毕业以后研究所没考上。

没考上的原因,我们当然可以归咎别人,但是我自己也有因素,我去考一个森林研究所。森林不是我本科,但是我听说森林研究所OK,去考考看,而且想要去做保育,我们想要做保育的工作,去考森林研究所。我前一天晚上才到达那个要考的学校的校园,结果第二天研究所的题目居然给我出一个说,请列举本校校园内十项大戟科的植物,我当场昏倒在那边,我就说哇!怎么搞的!他是借这个题目来筛检出哪些是本校的毕业生、哪些是外来的,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结果我果然是名落孙山。但是要归咎,或是要把责任归咎给别人当然很容易,有时候我一直想说,我如果别的科目或是别的题目答好一点,是不是就可以,搞不好可以挤进去。

你如果再转一个弯,人生再转一个弯就想说,如果那时候我研究所就这样念进去,就这样去念森林研究所,可能就没有日后再去国外念书的机缘也不一定。所以我觉得其实是不自觉的,也不是自己当初所愿意的,但是人生碰到一些挫折总是有碰到一些转弯,转弯就有时候会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候会碰到另外一个困境也不一定。有时候这可能是一个命运,但问题是自己的态度能够对命运来怎么样自处。我觉得有时候在当下,我往往不能够好好的自处,觉得很沮丧,说我这么努力,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满优秀的,为什么会这样?会难免怨天尤人。但是事后回顾起来,如果现在我已经要退休,或行将退休的时候,我想说,回首过去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我觉得莞尔一笑,就是这样子。

主持人:我们开玩笑,也许真正等到三十年、四十年后,委员说要退休,他就说他人生的挫折是竞选总统两次,当选一次,一次没当选是个挫折;竞选县长两次,当选一次,一次没选上是挫折。

黄委员:圣人不要讲,释迦牟尼都会有,那我们讲凡人,当帝王,当到帝王的人他有挫折,譬如说成吉思汗,他打日本打不下来,然后没有完成征服世界的这个梦,征服世界又如何!

净空法师:对!

黄委员:其实人的欲求是不满足的。

主持人:我刚才那样举例子开玩笑是说,其实很有意思,人生中你一定有起有落,可是我们常常起的部分就会忘记,如果你只在乎挫折的话,你老是说自己落的部分,起落嘛!我要请教师父,这就有趣了,在佛法上、在佛学上,从释迦牟尼开始,他没有在探讨挫折吗?佛家对於挫折,他们是怎么样看待?这跟我们中国人儒家的观念,或跟西方基督教的观念,会不会有什么样的不同?还是说其实宗教之间,对於挫折还有一个基本相通的看法?

净空法师:宗教里面或者是高等哲学里面,在挫折之外它有个概念,就是因果。尤其是印度的宗教,在宗教里面,印度宗教的确很特殊,他们修禅定,无论是宗教跟学术,在印度普遍重视禅定的修学。禅定,得定他就能突破空间维次,换句话说,他能看到过去,他能看到未来,所以这里面有很多事情他就平衡了。有没有挫折?挫折当然有。挫折是什么原因?是业力,本身的业力,再加个大众的共业。譬如今天世界的混乱,这是众生共业。

你挫折必须要有忍辱,忍辱就是对治环境的,不但逆境是挫折,顺境也靠不住。你看佛教导我们,处顺境的时候,环境很称心如意,接触的人都是善人、都是好朋友,这时候最怕的是什么?你生起贪恋,贪恋就是堕落。所以在顺境的时候,我们要小心谨慎,决定没有贪恋,保持你的清净心,这就对了,清净心它提升你的灵性,顺境里头也很可怕。逆境里面,在恶缘,人事环境都不好,都是冤家对头碰到了,这时候防止,决定不能有瞋恨。贪瞋痴都是往下堕落的,在这时候你就要有智慧,没有瞋恚心,那你就平安度过。总而言之,让你在一切境界里头都能保持著心平气和,心平气和他才能生智慧,他才不会生烦恼。如果起贪瞋痴,贪瞋痴来处理问题就造业了,那就麻烦大了,业力就变成果报。所以逆境、顺境都是帮助你断贪瞋痴,他对顺境是一切人感恩,逆境里头,对一切糟蹋的人、侮辱的人也感恩,为什么?不通过这个挫折,怎么知道你的境界已经提升。

所以释迦牟尼佛前生遇到最大的逆境,就是歌利王割截身体,经典里面记载得很详细。歌利是梵语,用中国话来讲就是残忍、暴虐,那个王我们中国叫暴君,碰到这么一个人,又不讲道理。他出去打猎,这个国王带很多宫女,这些宫女看到这个修行人向他请教。修行人就是忍辱仙人,给他们讲道,她们听了很欢喜。国王一看到很生气,你这个修行人怎么调戏我的宫女!所以就把他凌迟处死,这是非常凄惨的一桩事情。那时候忍辱仙人就告诉歌利王,他说你残害我,我没有一丝毫瞋恚心,不但没有瞋恚心,我死了以后,将来我成佛,我第一个来度你。为什么?他感恩。他说因为你这样,我这个忍辱波罗蜜才修圆满,毕业了,等於说最后一次考试,考试我及格了,我没有一丝毫瞋恚心。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前生。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就是歌利王的后生,真的是头一个学生证阿罗汉果的。他讲三世因果,无论顺境、逆境,佛都教我们用平常心来看待,在这里面断贪瞋痴,提升自己。

主持人:无论顺境或逆境,我觉得今天谈挫折,老和尚一开场其实替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起头,因为我们过去可能都著重在逆境,在顺境的时候就容易忘记了。可是我觉得老和尚今天告诉我们,无论是顺境和逆境都要平常心去看待,你面对挫折的能力自然就增强了。伟哲,您在立法院里面也服务好几年了,政治人物对於挫折会不会特别敏感?也就是说,他们其实对於掌声期待多了,也习惯了,一旦是嘘声的时候、叫倒好声的时候,或者是落选的时候,他们那种处境会不会更强烈?也就是说,老和尚虽然告诉我们,不管顺境也好、逆境也好,要平常心去看待,可是对政治人物来讲,这个平常心是不是真的很难?

黄委员:所谓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下台的智慧,下台的身影,走下舞台的身影是很重要。其实不仅是政治人物,只是因为政治人物多半是公众人物,他们的身影大家看得到。或者是演艺明星,歌星、影星,他们也不能担保日日都红,从小都红到大,从大红到老,就算到老,他也有退休的时候。所以说,当他们自己要步下自己事业舞台的身影,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姑且不论步下事业舞台,就是在事业舞台上,难免有些挫折。譬如说,我们推动的法案没有推动成功,我们帮忙人家助选没有能够成功,或者是譬如说站在政党的立场,席次的增或减其实都会有挫折。上台、下野,其实朝野都经历过,不管是蓝或绿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个轮替。所以我觉得其实大家对於这样的一个挫折都非常引以为意,上台的时候就是沾沾自喜,然后不可一世。

刚刚净空老和尚也说过,在顺境的时候不要贪,也就是顺境的时候贪,就变成埋下下一个逆境的开始,埋下下一个挫折的开始。或者说,骄傲自大难免就会露出一些缺点、缺陷,就变成下一次选举失败,或下一个人生挫折的引子。我们自己觉得这非常重要,尤其看到别人,或是想想自己,我们人生这样一路走来,我们觉得顺境的时候,人家看得到逆境,或是说在顺境中的挣扎,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难免有人性的贪婪,或是黑暗面就会增显、就会跑出来。当选举的时候,当你看你的对手他有很多人,资源也丰沛,我们就会觉得说怎么办,我们怎么样去打击他,怎么样去发新闻稿,或者找到他一个缺点。这样坦白讲,其实就是埋下一些不和谐,或是说埋下一些,如果在佛教可能是造一些业,口舌的业,或者是伤害到别人。因为必须争,只选一席或只有一个位子,难免就会为这样子来造成一些业。我觉得其实如果从这样看,一直在循环。

主持人:我们在过去讲到挫折的时候,其实很有意思,有时候常常是很相对的,也就是说,对一个始终都是充满挫折的人来说,有个赞美,一点点赞美、一点点好处,他就会很高兴了;可是对一个一直不断的在顺境中长大的小孩,他一直赢,一直都第一,很可能有天考个第二名他就觉到很挫折。可是对那些第十名的人、第十五名的人、最后一名的人来讲,说你真的是有一点奇怪,第一名掉到第二名你就这么挫折,那我们怎么办?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到挫折感其实它是相对的。可是也有些基本原则,比方说我们的老祖宗孟子也曾经说过,要「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贫贱是一个挫折,很多人认为富贵很好,可是也没想过富贵如果一旦失去的时候,你可能也认为是挫折。威武你会觉得是一个挫折,可是对某些不能不屈的人来讲,威武就不是挫折了。所以我想请教老和尚,就是我刚刚讲的这两个例子,一个就是相对,就是说,在不同处境的人会对挫折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挫折是不是一个相对感?第二个部分就是不管它怎么样变,你有一个基本原则去确立以后,你就不怕外面到底是什么。刚才老和尚其实一开始就已经点到了,那是个平常心。

净空法师:对。

主持人:所以老和尚可不可以再进一步告诉我们,就是尤其特别对自己充满期待的这些朋友来讲,怎么样才能够建立一个基本的原则?而那个原则是永远面对外在的世界,不管顺境逆境也好,他都能够去面对它。抽象来讲,一般讲是一个平常心,但如果更具体讲,这背后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样的价值来支撑他?

净空法师:古圣先贤几乎都是同意、肯定宇宙之间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就是说,是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没有绝对的。所以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智慧、要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挫折你如果处理得好,不但你不会有挫折感,你在挫折里头又产生新的境界出现,所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挫折的时候不能用悲观、不能用沮丧、不能用消极,那你就是真的失败了。所以人生,圣贤人的人生他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说一句很浅显的话,那就是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在任何一个行业上都可以做得到,不一定这条走通,也可以走那一条。《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这是五十三位善知识,那里面是什么?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菩萨,都是佛,不一定是出家成佛,任何一个行业他都能成佛。佛是什么?他把对众生的服务做到尽善尽美、做到圆圆满满,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为大家服务的!自己永远保守著清贫、清净,纵然富有,我富有是为别人、照顾别人。

在中国典型的人物是范仲淹,范仲淹做到宰相、做到元帅,国家的俸禄他拿去养他宗族里面清寒的人,养三百多家,自己吃的还是粗茶淡饭,成为圣人。我们印光大师对中国古圣先贤他最佩服的两个人,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范先生,真的是为人民服务。他也遭受很多挫折,从小念书,家境那么样清寒,在寺庙里头每天煮一锅粥,划成四块,一餐吃一块,过这种日子。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有次在寺庙院子里面,无意当中发现人家埋黄金在树底下,他看了之后把它又盖起来,没人知道。他一点贪心没有,家里穷到那个样子,得那么多黄金还得了!以后做宰相,寺庙里看到范先生做宰相,以前在我们庙里念书,现在寺庙破旧要翻修,请范先生来帮助。范先生很慷慨,已汇入是黄金多少两,喜欢得不得了,去他那里拿,没钱。范先生说,在你那个树底下哪里,你去挖,在那里面。才知道!这就是贫贱不能移,他有他的志向,他有他的目标,无论在哪个位子上,他都能够做出圆圆满满的贡献,这个人生就有意义。

他年轻的时候算命,算命的时候他就问算命先生,你看我能不能做宰相?算命先生说,你这个口气太大了,年轻人这么大的口气。他马上掉转头来,我能不能做医生?算命先生就感到很奇怪,怎么从宰相就掉到医生,这什么意思?他说唯有宰相跟医生能救人。这算命先生说你是真宰相,你不是为自己,你是为救人。他一生不改变他的志向,他的目的方向他不改变,他成功了。这些都是给后人做好榜样、好典型。佛法里面,我们刚才提到《华严经》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为众生、为社会、为人群做出贡献,个个都是典型,个个都是榜样,家庭妇女是家庭妇女的好样子。你在社会无论是经商办什么,统统都做出模范、做出好榜样,你对社会有贡献。特别是今天,这个世界是个乱世,我们需要什么?需要典型,就是需要好样子,无论哪个行业能够出几个好样子,让大家看到,让大家学习,可以能够造成世界真正消除冲突,能够帮助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

主持人:其实老和尚刚才那段谈话,真是充满智慧的提醒,因为在我们过去老祖宗很多的智慧里面,其实都跟老和尚所谈的是若合符节的。比方说,人如果有志向、有目标,的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看得很远,眼前的就不会阻挡你,任何的挫折都不会成为一个阻挡你的栅栏;可是如果你没有远见,你就每天都会为眼前的挫折在那忧心,担心这、担心那。所以我想有志向、有目标,往前看,这是跑不掉的。然后另外一部分就是特别提到政治人物,范仲淹的例子其实也等於告诉我们,政治也是一个两面的看法。

净空法师:对。

主持人:你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搞权力的、搞钱的、搞名位的、搞大家崇拜你的这条路,但是也可能你可以藉著政治真的做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我也听过有些人从政是从这个角度去看政治的,认为说,你一个人帮助也不过就那一点点力量,医生也不过就是一天能看几十个病人,几百个病人就不得了了。可是如果说一个好的政策,很可能就造福数十万、上百万,甚至全国的民众。

净空法师:对。

主持人:我这边就来请教一下伟哲,你从政呢?你觉得你从政有个什么样的念头跟想法吗?这个念头跟想法是不是也是支持著你在这个政治的舞台上,即使是被人家奚落、被人家嘲讽,或甚至有时候被同党人士不谅解,即使碰到这些挫折,它还在支持你,那你的政治信念是什么?

黄委员:当然大师所说的就是一个观念,就是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但在政治的参与中其实也是一样。我们当初在学校的时候,总是想说将来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坦白讲,我们投入政治这个圈子里面,不是我们当初的志业,就是说当初想像的。当初是因为在学校校园里面碰到一些事情,譬如说我们写文章,为什么人家来看我们的稿,来审我们的稿;为什么我们选举,我们学生的学生会不能够直选,慢慢的就是说,这不公平,社会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在此之前,我们当然觉得我们大家高中毕业念大学,大学毕业去留学,留学毕业回来找个好工作,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跟大家都一样;但是后来在大学的时候,就想这个社会上这里不公平、那里不公平。那时候我记得还发生过矿灾,矿灾我们就出去了解矿工的生活,原来矿工的生活是这样子;那时候发生过农民上来抗议,水果堆都倒到溪谷里面,都没有人要,我们想到农民的痛苦是怎么样;劳工抗议说他们年终奖金怎么样,所以我们了解了,其实是慢慢因为这样而投入在这个政治圈或公共事务的领域。

但是坦白讲,在政治圈就碰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有权力者怎么样谦卑的面对自己,就如同刚刚大师所说的,顺境的时候你不要有贪恋。我们有权力的时候,我们不要想说行使自己的权力得到一个满足感,或得到一个喜悦的感觉,我可以把一个人调来调去,我可以把人叫来这边骂,我可以讲一句话,他就会赶快去,怕得不得了。我们觉得不要这样子,应该是站在一个能够帮忙解决问题。我们现在担任政治人物碰到最多的问题,第一个最直接就是民众的痛苦,他来找你陈情,我的议员或是委员,我们这个案子怎么碰到的行政单位把我们曲解了,影响我们权利。那你去帮他解决问题,帮忙他去了解状况。而不是去帮忙他,譬如有些人他会想,我小孩子考试能不能请你帮忙关说一下,他可以过去。可是问题是你帮他,另一个人因为这样落榜,或是你帮忙他,另外一个人权利受影响,这坦白讲并不算服务。但是如果是他个人受到一些冤屈、委屈的事情,你帮忙,这是说得过去的。这是服务一个人,就像医生在治一个人病一样。

可是如果他牵涉到很多人,整个制度不合理,要怎么样才算合理,才能造福更多的人,这是在立法层面、在法案层面、在制度层面能够帮忙解决一些社会不合理的现象。就像医生,他如果去治一个人的病,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或是说能够继续存续下去,可是他知道这个病很多,介绍很多患者,然后他研究,研发出一种新的药可以造福更多的病人,那就是造福更多的群体。我觉得其实如果以这样来看,我觉得就印证一句话,公门里好修行,也许在公门里、在各行各业,甚至你当个医生。虽然大家觉得医生的社经条件好像不错,但是如果他真的是治好很多人的病,或是他甚至研发一个新的疗法、新的医药,能够治好更多、更广泛能造福全世界的病患、病友的话,我觉得他的贡献比政治人物都大。

主持人:我们刚刚这样一路聊下来,我不晓得我这样理解对不对,但是我想试著把这话题转到另一个方向去,就是什么?我们刚刚这样谈,感觉起来都是说我们要去认清楚人生中充满很多的挫折,不管你做什么样的事情,总是逆境、顺境都有。所以你要保持一个平常心,顺境来的时候你不要太骄傲,逆境来的时候也不要太沮丧,总是要能够跨过去。可是我们也看到有一种状况,就是刚才我在开场的时候讲的,我们台湾话讲的,「吃苦当作吃补」;有时候你是倒过来,自己去创造一些充满挫折的环境去激励自己。比方说,我们讲得严肃一点,当年春秋时代的越王句践,他是用卧薪尝胆的方式逼自己不要忘记被灭国的耻辱,要复国,所以他刻意的去卧薪,然后去尝很苦的胆。我们也看到,比如说好莱坞的电影洛基,讲那个拳王,席维斯史特龙演的电影,你看他是刻意的逼自己挑战自己的最极限,在雪地里面去训练自己打拳、跑步。

我们也看到很多奥运的金牌选手,今年我打破纪录,我已经是number one,可是我还是努力要破一个纪录。破纪录过程是非常辛苦的,还一直试一直失败,一直试一直失败,也许就进步那零点一秒,他下一次就打破一个世界纪录。我这边就要请教师父,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创造一个,应该给下一代创造一些有一点挫折的环境,去帮助他们真正从这里面去体会到人生,体会到自己的一些极限。我这样的问题其实也隐含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少子化,太注意小孩子的顺境,都希望他不要跌倒、不要受伤,希望他根本就不要跌倒最好,腿上给你绑一个护膝,摔倒不会痛。然后希望你学英文早一点学好,免得将来英文跟不上人;希望你才艺多一点,免得将来考大学会输给人家,你想得愈多,结果发现到孩子愈像草莓族。所以师父怎么样看待?我们怎么创造一些困境、创造一些逆境去帮助孩子早一点学习挫折?

净空法师:这桩事情,如果我们看古时候的家教,你就能看出来,真正爱护这个小孩,小的时候要让他吃苦头;不让他吃苦头,他将来不懂得做人,他也没有办法成长。我这一代生活得很艰苦,是在农村,而且遇到中日战争,那是很凄惨的时候,所以我们小时候,我记得我九岁,家里父母就训练我煮饭、烧菜、洗衣服,为什么?这是生活教育。万一一个战争把你家庭打散了,你怎么能活得下去!所以从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你自己能照顾自己,自己能够独立。在那时候,家家都是把这个教育摆在第一,你一定要学会,这是什么?这是防备,因为妻离子散的人太多了,那是很恐怖的事情。所以小孩样样都要学,样样都要会,我们那时候不但是缝补衣服,洗衣服、洗被子统统自己来,没有别人帮你忙的。就是培养你,让你懂得尊卑上下,懂得这些礼节,为什么?将来小孩散掉的时候,你会有人照顾;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养起来就是傲慢,处处仰赖人,你到那时候叫谁?所以这种生活教育是很重要的,你学得愈多,你将来自理的能力就愈强。

主持人:学得愈多,自理能力就愈强。

净空法师:对,自理能力就愈强。你在学校里面生活,你除了读书之外,你还能照顾同学,不但能照顾自己,还照顾同学。我那时候也照顾一帮,也差不多有七、八个小朋友,年龄比我小的,我比他大个二、三岁,就照顾他,把他们当小弟弟看待,也都天天教他们,样样教,这样才对。如果小孩娇生惯养,一切东西都把他照顾周到,这个很难,这麻烦就很大了,一旦没有人照顾他,他怎么办?所以这不能不重视,我们古时候从小就要教你洒扫应对,这很有道理!

主持人:我想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就在一个看起来规定得很严格的成长环境里头,其实也就等於提炼你、提升你在适应挫折的准备。

净空法师:对。

主持人:你什么看起来都别人帮你做好、安排好了,结果你发现到有一天没有人帮你安排的时候,你什么都不会,那时候强烈的挫折感就出来了。委员你呢?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晓得,做民意代表当然能够尽量的为选民服务是最好,可是有些事情你也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就是不能做。这时候你一旦这样讲,选民可能会抱怨,你政党的党中央或者是同志可能会抱怨,觉得你怎么搞的,你怎么变得不听我们的话?我们是同一党的,我们是一个政策,我们是一家人。在这时候你通常怎么处理?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当这种挫折来的时候,你会怎么让自己去调适?我们晓得,调适挫折没调适好的话,有可能自杀、有可能忧郁症,有可能人生就充满沮丧、挫折,就再也起不来了。所以碰到这种状况的时候,你怎么去调适?

黄委员:我看我最好是不要走到这个极端。沮丧是难免的,但是坦白讲,我碰到从个别的小案子,民众的、选民的要求往往是不尽合情理的时候,譬如说,大家往往有时候要找你,说我家的小孩被抓进去警察局,议员、委员能不能帮忙?我家小孩子很乖的,这是怎样,可是你就不能去影响司法。可是当你不去的时候,他会说你不够力,或是不尽心,甚至找个理由说你的态度很差,我们来跟你陈情,你还是爱理不理的。那怎么办?那有挫折,所以我们只好有时候也被逼著要出门去警察局。但我们去警察局就跟他说,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你跟家属说我有关心就好了,你该怎么做,不要影响到你们办案。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小事情是这样。大一点的事情,有时候政党或是同志他的要求,或是政党的立场你必须要这样的时候怎么办?反正大家一起做,那我们就躲到后面去一点就好,不要去跟人家硬拗,我觉得这样子就比较好。

刚刚您提到说从过去古代的句践,讲到近代的史特龙洛基,台湾就发生了,我觉得其实像毋忘在莒,蓝绿的解读我们不管,蓝的有蓝的解读,绿的有绿的解读,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初要写下这个东西就是提醒我们在逆境、我们在挫折,我们要怎么样去发愤图强,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以个别现在的方式来讲,现在由於少子化,由於家长对子女的溺爱,往往造就一些小霸王。那些小霸王如你刚刚所说是草莓族,是温室的花朵,他从来没有经历过人生的逆境,那真的很糟糕。我们当然不用像过去古代斯巴达式的教育,斯巴达人就是把他的小孩养到一定的年纪,就把他丢到森林的中央,让他自己能走出来,能学习在森林怎么样去能够生存下来,然后能走出森林,然后走回斯巴达;要不然的话,如果在森林被狮子、老虎吃掉就算了。

我们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小孩这样,但是现在的小孩的确是需要一些人生的历练、挫折,或家长教导他EQ上怎么走出挫折,在IQ上,怎么在技术上能克服挫折,我觉得这是很重要。要不然,其实没有习惯或是没有遭遇过挫折的小孩做为国家下一代的主人翁,那这个国家是很危险的。不管是在中国大陆,他们的父母亲都把小孩当作手掌心、最重要的,或是台湾因为物质生活优裕,所以小孩子不忍得,不要说吃苦,不要说挫折,连打扫、应对进退都不会,然后在家里养尊处优。结果念到大学毕业,甚至念到博士,出来在社会上的事情都不懂,他也不习惯挫折,不管在专业上或是人生上碰到逆境、挫折的时候,整个就垮掉了。我觉得其实对他自己或对他的家人,甚至对整个国家社会都是很大的损失。

主持人:其实伟哲兄刚刚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想也的确,面对挫折这件事情,其实跟你的学经历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印象很深刻的,台湾社会在多年前发生过一起,清华大学有个研究生,博士班的研究生,就因为感情,男朋友的感情发生三角恋的关系,最后她去杀对方,自己也换得牢狱之灾,结果三个人的幸福全部被破坏了。所以它其实跟学历是没有关系的,它真的跟一种人生的智慧,还有怎么样去面对挫折,其实是很有关系的。我这边要请教师父,这边还有一个问题,我自己也非常关心的,我们讲到挫折都说外在的,外在的挫折怎样,所以我们容易去克服,因为当我们主跟客有一个对立关系的时候,我们容易去克服,我们会激发自己去克服这个不好的环境,然后逼自己往上走。

可是我们也看过很多人,他最难克服的是他自己,比如说生老病死他就觉得很沮丧。我相信当年的秦始皇不可一世,可是他东游到泰山,看著东海的时候,他心中一定也是有一种挫折感,否则他不会有那种封禅的动作,找人到海外去求仙,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所以生老病死对人来讲也是一种生命中的挫折,而且愈有成就的人,他挫折感会愈大,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到七十岁、八十岁权力还在握。所以师父您怎么看待?对一个人,他怎么样去自己面对自己人生的生老病死,不要让这变成一种挫折,而让他是真的有种春夏秋冬的季节感,能够调适得很好?师父对这点上面可不可以给我们一点建议?

净空法师:这是大学问,这不是小事情,在中国儒释道三家都讲究这个,就是说,一定要把人生的价值观、人生的目标,要调适到灵性的上升。所以他并不重视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他不重视这些,那你对这方面的挫折感就大幅度的减少了。那讲什么?讲修养,如何能够把自己欲望降低。在佛法里面讲,贪瞋痴慢这是根本烦恼,疾病从哪里来的?疾病真正的因,佛家讲这叫三毒,就是病毒。最严重的病毒,人人都有,它发作要有缘,有缘它就发作。因没有缘不要紧,它不会结果,果就是病,这个病现前。因是什么?因一般讲是烦、恼、怨、恨、发怒。所以有人研究,病怎么生的?一个是上火,一个就是发脾气,喜欢发脾气的人、容易上火的人,他身体一定不好。所以在平常的时候、在修养的时候,就要把这些东西降低,欲望要降低。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学问,他从小就讲,第一个,你看「大学」里面教的「格物」,格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格是格杀,你自己跟你自己去打一仗,把物欲要打败。打败之后,你才能够「致知」,智慧才能现前。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是欲望把它障碍住了,利令智昏,欲望障碍住了。你欲望没有的时候,你心地就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智慧现前,意才能诚,心才能正;心正,决没有自私自利念头,决定没有对立的念头。在佛家讲,如果人能够把我忘掉,无我了,不跟任何人对立,你才能入佛门,这才真正入佛门。佛家讲「边见」,我们现在讲对立。今天世界上的冲突,冲突怎么发生的?冲突就是对立发生的,我不跟人对立,哪来的冲突?就没有冲突了。所以说,不能跟人对立,不能跟事对立,不能跟万物对立。这个化解,那心胸多自在!那多快乐!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讲修养身心,他是从这里讲起,这是真正的教育,然后才讲到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他是有一套程序的。如果前面没有这四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那底下就都做不到了。所以这个基础的东西在古时候统统都是在,我们现在讲未成年之前,也就是小学必须要学会的。他有这么好的一个修养,所以他人思想纯正,他没有邪思,这对於身心健康就带来很大的帮助。至於一生的际遇,这是讲缘分,古人也讲缘分,佛家更是讲缘分,随缘而不攀缘。随缘,缘就是今天讲的机会,有这个机会就做,没有这个机会不求。而且尤其告诉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事不如无事,你看,你过的是一种很清净的、宁静的生活,那就是神仙生活。

主持人:当然这个部分对一个立法委员来讲,大概很难。

净空法师:对,是。

主持人:大概很难了。可是我就要请教委员,刚才一方面听师父的一些开示,另外一方面,我知道您自己对於宗教也有一定程度的涉猎,您自己是怎么样让自己有一个比较清净心、平常心?你是靠宗教信仰在支撑吗?还是靠自己的阅读?还是靠生命中一种自我的坚持?就是您用什么方法,来让自己保持一个正面看待挫折的方式?

黄委员:我先来回应刚刚老和尚所说的,就是刚开始说印度的国王把僧人杀掉,僧人为什么会用一个比较欢喜的心理面?不要说欢喜,就是说比较能够不怀怨恨的心理面来处理掉他所受到的凌迟处死,因为他有信仰。

净空法师:对。

黄委员:他相信这样能让他修成正果,这是试炼的一部分,也算是挫折的部分。

净空法师:对!

黄委员:不过他必须要超脱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信仰是很重要的,这个信仰对我来讲不见得完全是宗教的信仰。因为世界上很多宗教,我们面对著选民,我必须要这样坦白的承认,我们面对基督徒,我们要让基督徒表示我们跟他信仰不见得,宗教不见得相同,但是心意是相通的;我们面对佛教徒,他们要觉得说,这个师兄应该不错,他应该是跟我们相像,应该是接近。我觉得我的信仰不是完全在,当然我们家是民间信仰,我们家也拿香拜拜。但是我们坦白讲,在最重要,支撑我的一个重要的,除了我们会常常求助一些,碰到一些挫折、不如意的时候,有时候会求助一下神明,拜神明,希望能够帮助弟子度过这个,给我信心度过这个难关之外,最重要是,我觉得另外一个信仰就是,你怎么样看待这个人生。

过去我自己一路这样,不管是求学,不管是事业、人生,也有一些挫折,我从美国念书回来的时候也找不到工作。那时候是二00一年的时候,那时候民进党执政,找不到工作,每天被老婆笑话,我就觉得很挫折。那时候我只能说自己也幸运,在於我处理这个挫折的方式没有大吵大闹,只是觉得很无奈,但也是让它过去。所以我大概是,过去一路走来是选择逆来顺受,我就说好,忘了它;或是回去看电视看一个晚上,然后呼呼大睡,睡觉,然后让自己的情绪能够调整,不是把这个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我觉得不要造成别人伤害,这是最少、起码可以做到,即使自己心里面再难过。我也许将来慢慢经过宗教,或经过其他人生的新体验,能够用更欢喜,至少更平和的态度来接受这个挫折。但至少我如果现在自己不能够欢欣、不能够平和,自己在心里面造成激荡的时候,我来选,至少我能够做到不要把这个不愉快带给别人,至少能够做到。

主持人:委员这样谈,我想我们今天这样一路谈下来,也慢慢的真的可以看得出来,其实不管你有没有宗教信仰,重要的就是,你还是要把挫折这件事情,当成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来面对它。老和尚刚才提供很多,不管是在佛教的义理上面,还是人生的智慧上面,都提供了他的一些建议;黄伟哲黄委员是从他自己从政的经验里面,也给大家一些提醒和建议。但是不管怎么说,挫折不要去逃避它,面对它,然后慢慢的处之泰然,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智慧。今天非常谢谢老和尚再次的跟我们在仁爱和平讲堂里面,来开示一个挫折的话题。也谢谢黄伟哲委员,正因为我们讨论的是挫折,所以我绝对不会说希望你以后没有挫折,但是我非常希望每次挫折来,你都能够安然的有智慧的能够化解它。

黄委员:谢谢。

主持人:好,非常谢谢委员,也谢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次同一时间再见。

净空法师:好,再见。

选自净空法师专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