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26集)
发布时间:2024-09-06 04:01:46作者:大众学佛网
老法师:今天有几个?
主持人:只有六位。开始。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德,大家好。弟子陈云南参加《科注》学习班,学习心得体会向尊敬的师父上人,和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德,做个简单的汇报。首先弟子感恩师父上人慈悲开办这次学习班,大家在一起学习,对我帮助非常之大。我这次学习《科注》,体会主要是落实行门,学佛没有行门就不是真正佛法。佛出现世间是为了了脱众生生死一大事因缘,才出现在世间。佛告诉众生「唯证方知」,自己证得了,才能得到佛法的真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和真实受用。佛讲信解行证,行证非常的重要,有行、有证佛法在世间才能延续下去。佛菩萨慈悲,在世间都是用身体力行,默默无闻的表演,没有豪言壮语,演出来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表现佛菩萨的慈悲到了极处。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佛佛道同,要想把佛法发扬光大,必须表演出来,才能感动众生相信佛法,才能叫众生信字坚固,真正解决了脱生死大事。
我看了六祖惠能大师的传记,他老人家对人用真诚心、恭敬心,在猎人队里受尽了凌辱,在这种环境之下成就更深的禅定。贤公老和尚和我们的师父上人都是舍身命为苦难众生,这些佛菩萨示现在世间都是落实行门,他们都是修忍辱,在行门成就自己的菩提大道。言语讲不清佛法真实之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法是心灵相应,通过心才能感受佛菩萨们的慈悲,感受佛菩萨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菩萨不管我们犯什么样的过错,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冥冥当中加持我们、摄受我们,只要我们有感,佛菩萨一定有应,冥感冥应,显感显应。
惠能大师有四句偈,我看了非常感动。惠能大师说,「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由是之故,知道善恶一切皆是由於自己的心,所以心是根本。如果想求解脱,首先必须认清根本,要是不能通达这个道理,必定是徒劳无功,著相外求,无有是处。
我们末法众生目前就是这种情形,学佛向外求的人数多,向内求的人数少。看了惠能大师这一段,我深受感动,祖师大德们才是真正学佛人,是佛门的最好榜样,像祖师大德那样行持,才能把佛法传承下去,佛法才能正法久住,法轮常转。通过此次学习,弟子深深知道了落实行门是多么的重要。师父上人第一次见章嘉大师,大师就告诉师父上人,「看得破,放得下」。读书千遍是看破,其义自见是放下,如果没有看破、放下,带著烦恼妄想去读经,还是不能开悟。我本是在家居士,有家亲眷属,各种凡事束缚自己,是很难放下。佛讲破迷开悟,众生没有悟之前,在世间被因果缠绕,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众生苦不堪言。师父上人讲惠能大师舂米破柴都是修禅,我今后对待家人,也可以历事炼心当作修禅,放下见思烦恼,都摄六根念佛,佛号绵绵不断,念得功夫成片。在生活中落实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平等心,跟一切众生不对立,要守住这句佛号总持住,不能空过分分秒秒。佛经说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就像贤公老和尚说,念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我要学会放下。学佛目的是解决自己生死大事,要做到制心一处,了脱生死,不要空过了这一世。空过了,我真是对不起师父上人苦口婆心的教诲,佛菩萨和祖师大德们的用心。师父上人讲净业三福,孝亲尊师,最大的孝就是成佛,报佛恩、报师恩、报祖师恩、报父母恩,这才是大孝。要想普度众生只有成佛,成佛了,才能彻底的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
弟子陈云南通过这次学习《科注》,深深体会到学习讲经,只有自己做到,才能教化众生,自利利他,不然不能把佛法的真谛、宇宙真相讲清楚、讲透彻。要想把佛法传承下去,只有老实、听话、真干,佛法注重的是开悟的人、证果的人。要能把佛法讲清楚、讲明白,只有向师父上人他老人家学习,证得自性流露,才能把佛法讲圆满。我们遇到了这么好善知识,师父上人,遇到了阿弥陀佛大慈父,用五劫时间修行建立庄严极乐世界,遇到这么殊胜净土念佛法门,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我要真的听老人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精进不懈,总有一天会成就自己的菩提大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就究竟圆满的佛。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要学习普贤十愿的行持,与同参道友互相学习、互相赞叹,做出学佛人的好榜样,把佛法发扬光大,继承弥陀慈悲大愿,广度众生。弟子陈云南粗浅的心得体会,敬呈师父上人和诸位法师、大德,有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批评给予指正。阿弥陀佛,惭愧弟子陈云南顶礼敬呈,二0一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老法师:陈居士他的学习报告我们刚才听到了,他有相当深刻的领悟。如果真能依照六祖能大师的这个四句话,我想我们大家都能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善果。能大师说「圣人求心不求佛」,为什么?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求佛向外了,求心是向内的,心本来是佛,不是心外有一个佛。所以求心是求真佛,求外面佛往往著相了,是妄想当中去立了一个佛,未必是真的。所以下面这句话说得好,「愚人求佛不求心」。我们今天到底是求佛,还是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这个云字,现在很多地方都把它搞错了,要注意把它修正过来,这是简体跟正体的混淆,混淆不清了。
这一段是我们眼前修行重要的开示,我们大家,我不说外人,真的疏忽了。我们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努力,为什么效果不彰,原因到底在哪里?这都是感应。云南同学在《坛经》里面看到这四句,供养我们大家。经教里头像这些话世尊真的常常说,大乘经里头到处都能看到,可见得这是佛陀重要的开示。佛法就是心法,离开心没有佛法,哪来的佛法。佛是觉悟,大彻大悟,觉悟是心。六道凡夫迷在妄想颠倒之中。妄想,大乘经又称它作无始无明,迷了。要知道心本来是觉悟的,心是真的,真的永远不会变,它怎么会迷。佛对愚人说迷,不说迷他不懂。怎么迷的?一念不觉。佛说得很多,但是一念不觉不容易懂。佛没有说错,只是我们听不懂,什么叫一念,这个概念我们没有。
我跟大家一样,几十年时间没搞清楚,什么叫一念。我是在《法苑珠林》里头,看到一段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世尊向弥勒菩萨提出一个问题,说「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个问题里面问了三桩事情,凡夫起个念头,不管念头是善是恶,起这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多少细念,这个我们不知道,我们从来没想到。这一个念,心有所念,还有几念、几相,几念是念头,几相是物质现象,几识,识是心理现象,你看问这三桩事情。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这一弹指时间非常短,一弹指里面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怎么会知道?百千念,一百个千,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微细念头。
在一弹指当中我们能不能觉察?觉察不到。现在科学用秒做为时间的单位,一秒钟,一秒钟能弹几次?我通常讲五次。有人告诉我可以弹七次,我相信;换句话说,一秒钟的七分之一是一弹指。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的细念,微细念头,那一秒钟呢?乘七,二千一百兆。要是乘五,一千六百兆;乘七,二千一百兆。诸位想想,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谁能知道?这就是经教里常讲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简单的说无法想像,在哪里?就在面前。近的,我们的身体,是在这个频率,高频率波动之下产生的幻相。向外包括整个宇宙,我六根能接触到的,眼可以看到,耳可以听到,鼻能闻到,身能接触到,起心动念能想到,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对外面的六尘境界,六根六尘都是在这个高频率波动之下产生的幻相。这现相有没有?现相没有。所以《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没有一样是你能够得到的,真相是不可得。能现相的心,心是能现,不可得。为什么?心里头没有这个现相。心没有物质现象,它不是物质;没有现在人讲的心理现象,那就是思想,它没有思想;也没有所谓的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它都没有。但是它起作用能现这三种现象,现了怎么样?现了全是这讲刹那生灭。刹那是形容词,极短暂的时间,刚才讲的,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所以相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现的这个相虚妄的,不可得,能现的心也不可得。
我们的功夫要用在哪里?用在相上,这叫事修。在事上修很困难,很不容易成就,要从心上著手,这从理上讲的,能现相的心,心也是空的。所以佛给我们讲,成佛从理上讲、从事上讲都不难,为什么?你本来是佛,本来是佛现在想成佛,那有什么困难?当然没有困难。难在哪里?难在放不下。放不下的是什么?你被虚妄境界误以为真,这就是迷惑。虚妄境界误以为真,你执著它,以为这个身是我,不知道身刹那生灭。一秒钟它已经生灭二千一百兆次,哪一次的身体是你?这我们要问,一秒钟里头有二千一百兆个幻相,就这个现相,哪一个相是我?如果每一个相都是我,那一秒钟里头有二千一百兆个我,我何其多。佛早告诉我们,能现所现统统不可得。如果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这叫诸法实相,大乘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能现所现都不可得。能现的如如不动,所以说它是真的,所现的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假的。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恍然大悟,悟个什么?人无我,法无我,有为法不可得,自性清净,本无动摇。能现的自性真有,但是你得不到,得是个妄念,实在讲根本没这回事情。
二十四个不相应,第一个就是得。排列顺序有关系,世尊高明,二十四个不相应,最重要的一个排在第一。世间人哪一个不想得?哪一个不追求得?希望都得到。殊不知一样都得不到,而自以为得到,这个里面就产生烦恼痛苦。事实真相统统了解了,放下了,万缘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得失,没有得也没有失,你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人接物跟自性都相应了。自性没有得失,那就像菩萨一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海贤老和尚这个光碟,里面的内容就是说的这些,细心去看,遍数要多,你会把这些道理统统看到了。真看明白、看清楚了,恭喜你,你就成佛了,我跟你说的话是真的。我们一般人缺乏的就是这个耐心,看个几遍不懂不看了,看十遍、二十遍、三十遍还不懂,算了,不看了。像挖井,挖得不深没水。一直往下挖,挖到一百尺、二百尺、三百尺、四百尺、五百尺,水出来了。深度不够!所以古人教给我们读书千遍,这个千不是数字,它是代表无量的,代表圆满的。什么时候读发现开悟了,那叫千遍圆满了;没有开悟,继续读下去。有,古人的例子很多。三、五年开悟的,利根;七、八年开悟的,中根;二、三十年开悟的,下根,上中下三根。下根不怕,有恒心,二十年、三十年开悟了。
根性为什么不同?妄想、杂念、贪瞋痴慢的习气不一样。习气重的人就是下根,习气很轻的人就是上根。换句话说,很容易放下的,上根;想放,真想放就是放不下去,放不下的,这是下根。下根很容易被外面境界干扰,眼见色起妄想分别执著,耳闻声也起妄想分别执著,这个麻烦。如何见色闻声,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被外面境界干扰,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不被外面干扰这是禅定,这就是真心。六道凡夫无量劫来,被境界薰习时间太久了,习气太深了,所以他放不下,他何尝不想放下!他是真心想放下,就是放不下。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净土定散两门,是在《十六观经》里头说的。十六种观法,前面十三种都是从心上下手,心要定。实在定不了,后面有三个,最后的三种叫散善,前面叫定善。散善是什么?断恶修善,修福能往生。净宗殊胜殊胜在最后,特别是最后,最后的一个最后,就是第十六观。十六观是什么?信愿持名,人人做得到,五逆十恶都能成就。
自己一个人,习气太重,懒散,不能成就。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不要多,觉明妙行菩萨他们只有八个人共修,个个成就;庐山远公大师东林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那不算多,个个成就。这是什么?依众靠众。早晨三点钟丛林里头打板,叫大家起床,漱洗完毕马上就上殿,你不能偷懒。印光大师教我们,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乱世。什么叫乱世?妄念特多,杂念特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叫你起妄想、分别、执著,你静不下来,你想专一你专不了,扰乱你的太多了。
古时候得一本经书谈何容易,所以有人得一本他就一门深入了,他没有第二种。现在印刷术这么发达、这么方便,每个人都可以书架上摆一套《大藏经》。那一套《大藏经》叫你眼花缭乱,你的心不能专。我们得尽量收,收小,收到这一部经。这一部经真搞清楚、真搞明白,当然需要注解,需要参考资料。念老的注解真正了不起,给我们搜集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我们把这个缩到这么小的范围。这些参考资料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我们也查参考资料编成两册,上、下两册,《无量寿经》集注的参考资料。这一共四册,不能再搞多了,再搞多了,得三昧、开悟没指望了。往生极乐世界还行,为什么?他有散善,我们定善没有分,散善有分。散善里头最重要的还是放下,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它障碍你往生。我们能有一个小环境,有几个真正同参道友在一块学习,互相勉励,依众靠众,那我们想都能成就。团体,我觉得《西方确指》所说的觉明妙行菩萨,那是扶鸾里面得来的。印光大师肯定,告诉我们,从扶鸾里面得的信息只有这一样是真的,其他的靠不住。这是真的,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跟三经一论完全相应,这就不是假的。
所以我们要从心地上下功夫,忏悔也从心地。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戒律。现在人学佛为什么这么困难?学佛人多,太多了,成就的人太少了,没有按照规矩。戒律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我做了一个节本,便利於初学,好像我这个节本只有六百多字,不长,用这个就行了。好像我的节本在《世界宗教是一家》里面有。这是入门,落实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没有这一福就没有第二,就没有第三,重要,太重要了!不从这里下手,天天造罪业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你犯过失没有人愿意讲你,讲你会得罪你。自己一生都不知道,天天造罪业还以为我天天修得不错。
这三样东西分量不多,《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里面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感应篇》讲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一共讲了一百九十多条,文字不多;《十善业道经》,我们这个节本只有六百多字,不难。这三样东西都要把它念背过,用三个月时间把它念熟,遍数要多,每天读个十遍、二十遍,读上三个月就念熟了。熟了之后,你可以时时刻刻回光返照,照见自己的过失,这就是智慧。照见自己的过失,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我们把心调好了,身体就健康了,什么毛病都消失了。六祖这两句话说得好,调心不调身是有智慧的人,调身不调心是愚人;求心不求佛是圣人,就是佛,真佛,求佛不求心,永远是凡夫。戒定慧在哪里学?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头无论从事哪个行业,要会。
下面还有。
主持人:华严讲堂义清法师。
老法师:好。
主持人: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这是惭愧弟子前段时间听经的心得报告,题目是「只有不想回家的,没有回不了家的」,恳请师父及大众同修批评指正。
念佛谁不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信心不足。刘素青老菩萨往生前就有个同修请教说,自己业障很重怎么办?老菩萨回答,一切唯心造,换心!把心念转换,我能往生。其实我自己就是这样,总认为自己业障很重,知道这个念头不好,心念就是转不过来。可是今天听到一位同修说,只有不想回家的,没有回不了家的,终於下决心放下这个负面的念头,换成正念,我能往生。为什么?昨天听师父讲经,才意识到这个念头的厉害,不容轻视。
我不行,我念佛就是不能专注,没信心,这就完了。俗话说「哀莫大於心死」,这是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我业障很重,这个负面的念头一天起一次,一生起多少次。何况一天不止一次,而是很持续的住在我们的心里,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临命终时,这个念头想成功了,六道轮回。师父指出,这是对业障有信心,对六道有信心,所以才生生世世六道轮回。师父一针见血,给我们指出这个念头的性质及危害,难道我们还抱著不放吗?反过来,我行,我一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老家。我一天做不到,两天,一年做不到,两年,努力去做,佛菩萨加持,我会成功的!多么坚定的信念。天天这么想,这个念头累积多了有力量了,终於把阿弥陀佛想来了,我们就成佛了。
《中庸》里面古圣先贤勉励我们,「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不正说明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力量和效果吗?何况天天读诵《无量寿经》,世间自在王佛教导他的学生法藏比丘,「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多么肯定的答覆。终於法藏比丘在老师的鼓励下,修成了我们的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多么鲜明的例证。其实世间自在王如来,教导法藏比丘也就是教导我们。所以只有不想回家的,没有回不了家的。想确实很重要,因为真想的话,任何艰难险阻都障碍不了我们回家的路。惭愧弟子义清顶礼,感恩师父上人和诸位法师、大德同修,华严讲堂,二0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老法师:义清同学的心得报告,题目就很好。净宗法门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三资粮,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信、愿、行,具足这三个条件没有不往生的。古人跟我们现在人不一样,善根不一样,福德不一样,因缘不一样,所以遇到这部经典成就的人特多。现前这个社会,大乘佛法学习的人很多,尤其知识分子,都是向往大乘经论,把佛法变成了佛学、变成哲学。大学里面可以用佛经开课,我在年轻的时候还教了四年,以后我发现了,不对,这是搞学术,不是学佛。所以以后不但学校我放弃了,佛学院也放弃了,走向像现在这个路子,用远程的办法,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学习。今年我们更进一步,利用这些先进的科技,我们每天选一段时间,跟各地区同学在网路上交流,我这里可以看到大家,大家也能看到我。这种方式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现在能做得到。
遇到净宗,为什么现在比古时候难?难在善根、福德、因缘。原因很复杂。古人对父母、对祖先、对圣贤人都有信心,没有怀疑,好学,他有信心。现在人信心没有了,这属於善根,对自己没有信心。像义清法师刚才讲的,不相信自己能往生,不相信自己能成佛,把目标降下来了,来生还得人身就不错了,希望来生得人身,还出家当大法师,很多人是这个念头。这个念头能不能做到?要修上品十善才能做到,没有上品十善不一定得人身。换句话说,希望来生得人身比往生难,往生极乐世界比来生得人身容易。六道轮回,三善道要凭持戒,要讲究这个,持戒修善修福累功才可以做到。净土法门,只要你真信真愿,老实念佛,他就成就,而且很快,三年成功的人我们看到真不少,所以要坚定信心。
刘素青居士她还有十年寿命,她不要了,发心为我们表法,现身表法,欢欢喜喜自在往生。我们看到碟片,她往生给我们表演的。往生前八天,刘素云居士听到空中传来的信息,「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这么一组数目字,她把它记下来了,心里想著,可能是她姐姐往生的信息。二0一二是年,一一是月,二一是日,二十一号,一二是时间,十二点钟,中午。她把这个数字写下来给她姐姐,她姐姐看了一看笑一笑,收起来了,没说话。真的就是这一天,一分钟都不差。这个时候很多佛友在她家里,跟她姐姐有说有笑,欢欢喜喜。时间一到,她姐姐向大家宣布,阿弥陀佛来了(别人看不见,她看见,佛来接引她),向大家告别,她走了。真走了,为我们作证转。
她为什么能往生?就是同学们今天所提到的信心,她有圆满具足的信心,一点都不怀疑,所以感应到阿弥陀佛把信息传给她,预知时至是这么来的。没有圆满具足的信心,跟佛菩萨没有感应。圆满具足的信心跟佛菩萨有感应,就是大势至菩萨楞严会上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语气非常肯定,会感动佛菩萨来,佛菩萨来告诉你,来帮助你坚定你的信愿,让你法喜充满。她这个往生是表演给大家看,念佛往生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学了,从今天起,坚定信心,从心地上下功夫。
还有没有?还有。
主持人:明静法师请发言。
听不到。
主持人:明静法师请发言。
学生:阿弥陀佛,老法师早上好。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们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网上听老法师开示,像我们前面听到很多同修大德的感受、心得,真的是非常欢喜。老法师在开示当中很多次都告诉我们,恭敬心这真正是修学佛法的秘诀。我们在以往的讲席当中,也不小心被别人问到一个问题,问过好几次,因为很多的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就问我们说,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什么样的生命特质是最重要的生命特质。我们根据老法师的教诲跟大家交流,告诉大家说,不要说是孩子,其实所有人,一切众生最重要的生命特质就是恭敬心,有恭敬心才会有成就。我们看历史上高僧大德,不管是佛法还是儒家,这历代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恭敬心,那是有足够的恭敬心,才会有成就。
就我们所知道,慧可禅师当年要在达摩祖师座下接法之前,慧可禅师在达摩祖师的山洞门口立,积雪过膝,断臂求法,这是他的真诚感动,至诚恭敬得到达摩祖师的真传。宋朝儒家杨时和游酢这两个大儒,当年在程颐座下求学的时候,有一天两个人求见程老夫子,程老夫子偶然间可能在闭目养神休息,时间稍长,他们两个站在那个地方恭恭敬敬,没有离开,也没有动静,所以老师睁开眼睛一看,门外的大雪纷飞,已经积得很厚,所谓程门立雪,这是他们的恭敬心。
我们在读《了凡四训》的时候,《了凡四训》当中,了凡先生在三十五岁的时候见云谷禅师,了凡先生十五岁遇到孔先生,三十五岁遇到云谷禅师,这二十年当中他被孔先生算定,所以他的心无所求,他的心很平静。当他见云谷禅师的时候,云谷禅师是嘉善县人,了凡他也是嘉善县人,所以当他到南京见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的禅风,接引大众,给他一个蒲团,大家打坐,静坐三天三夜,云谷禅师对他很赞叹。其实我们感觉,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了凡的恭敬、真诚,让他得到云谷禅师的真传,所以他改变命运,写下《了凡四训》,影响后人这么多。
我们又听到老法师在讲席当中很多次讲到,老和尚当年跟章嘉大师见面的时候,向大师请教,在方教授那边得到佛法,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理念、这个认识,他求教大师如何进入佛法。所以老和尚常常告诉我们,当时大师看著您,您也看著大师,这样一看看了半个小时,而后有一个字,有,再过五分钟,看得破,放得下。这个故事我们听了很多遍。老和尚在最近的开示当中常常说,说您的恭敬心跟古人相比,古人有百分之百、百分之七、八十的恭敬心,而老法师您说自己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恭敬心,所以这个百分之二、三十的恭敬心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所以学生就体会,慧可禅师得达摩祖师的真传,是因为他的恭敬心;程门立雪,杨时他的学生的学生,就是朱熹,编《四书》的朱熹朱老夫子;了凡先生在云谷禅师座下,能够对坐三日,他的恭敬所以成就了《了凡四训》,成就了改变命运这么大的成就;老法师在章嘉大师座下,当年能够恭恭敬敬接受,面对章嘉大师,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们体会到,尤其我们今年二0一四《科注》的学习,重在力行。但力行这个话很大,这个著眼点在什么地方?从什么地方下手?学生体会就是恭敬心的培养上,恭敬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没有恭敬心那肯定没有成就。所以我们就体会到,这历代大成就的人,他们对於老师、对於父母、对於佛菩萨的恭敬心,有足够的恭敬心那就肯定能够成就。所以学生体会,力行的著眼点、力行的立足点,应该就在恭敬心的培养上。
我们又想到一点,老法师给净宗学人立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个就是恭敬心,六和敬又是恭敬心,后面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还是恭敬心。所以不杀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我们就体会到,在儒家、在佛法,在在处处所提倡的、所倡导的都是恭敬心。
我们往年在新加坡净宗学会,楼道里边挂著老法师的书法,写著印祖的教诲,佛法修学之秘诀为诚敬而已矣。所以我们真的愈来愈感受到,老法师今天的成就,这个百分之二、三十的恭敬心,能够有今天这样子的成就,这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感觉也是我们今年这个二0一四科注学习班力行的著眼点,立足点。这是学生的一点肤浅的体会,请老法师批评指正,谢谢,阿弥陀佛。
老法师:明静法师的报告非常重要。印光大师教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不但是对父母、对老师,父母跟老师是应该要诚敬的,不能不诚敬,对父母不诚敬就是不孝,对老师不诚敬就是不敬,孝跟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发扬光大是对一切众生,《礼记》里头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这是真正的诚敬心,对人、对事、对物不敢不恭敬,为什么?恭敬是性德。我们常常提醒,提醒自己、提醒大家,要用真心待人接物,要用真心工作,要用真心生活。真心表现在外面就是恭敬,表现在事相上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把对父母的孝顺、对老师的恭敬发扬光大,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那就叫普贤行。普贤行跟一般菩萨行不一样,差别是在心量。普贤菩萨起心动念,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他礼敬诸佛,诸佛里头是讲过去、现在、未来。那谁是未来佛?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对一个人不恭敬,就是对未来佛不恭敬。可以说菩萨行到普贤境界就是圆满,普贤十愿真正的意义在此地,他的境界是遍法界虚空界。
普贤行是净宗所依的。你看《无量寿经》第二品「德遵普贤」,所以我们晓得极乐世界修行修什么?就是修普贤行,而且就是修的十大愿王。所以弘一大师,这个老人在世他修净土。他根据哪一部经?根据《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别行这一卷,《四十华严》最后的一卷,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卷大师能够背诵,这是他的早晚功课。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求与行愿品所说的相应,这叫修普贤行。往生到极乐世界,个个在极乐世界统统修的普贤行,了不起,是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看作真的是佛陀,未来佛,怎么敢不恭敬?怎么敢不奉事?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净宗法门的不可思议,净宗法门的无比殊胜。弥陀弟子所以受一切诸佛如来的礼遇,是因为他们统统是修普贤大行的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所以孝这个字跟敬是我们修学的核心,孝是根,敬是本。中国传统的教学,大乘佛法建立在这个根基上。这个根基不牢固,大乘就很难有成就;这个根本坚固,修学大乘就不难,取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信心,这个信愿要坚定。决定不要取人天福报,人天福报里面最殊胜的是摩醯首罗天王,四禅天的天王,娑婆世界福报最大的,他还是有寿命,寿命到了的时候还是要堕落,为什么?他上不去了,上面没有了。所以一定要记住,要放下世间人天福报去作佛去,最好到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佛度众生,得大自在。放下,要从现在就放下,绝对没有名闻利养,要放下七情五欲,把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找回来,这就对了。弥陀弟子自受用是清净平等觉,他受用是三福、六和、六度、十愿,是对他的,要认真努力去做到,要修忍辱波罗蜜,要修持戒、布施波罗蜜。明静法师所提的,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还有没有?有没有同学?看看。
看一看还有没有同学?有。
主持人:华藏净宗学会。
老法师:华藏。
主持人:请发言。
学生:庄闲向和尚请安。请问能听得清楚吗?
主持人:听得清楚。
学生:好,这里庄闲有一个问题跟一个体会,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先说问题,如果没有时间,这个体会就往后再提出来。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科注》学到的「所被根机」这一块,就是有提到关於三辈往生,我们如果依据《观经》所说的下品下生,就是要十二大劫才能够花开见佛。我们在《无量寿经》当中,还有另外提出边地疑城,边地疑城是有五百年,这个时间过后才能够听经闻法。在学习这两段的时候,会有一个地方没有办法融会贯通的,就是在我们来看,十二大劫是比五百年更久,为什么下品下生要十二大劫,但是边地疑城只要五百年?就是这个问题向和尚请教。
老法师:这个时间不是定法。佛在这个世间为我们说法都是随机施教。佛当年把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介绍给大家,古大德看法,这个法门是世尊多次宣讲的,肯定不是在一个地方。换句话说,讲经的处所不一样,时间不相同,听众也不一样,听众的根性个个都不相同。佛说法有两个原则遵守,所以佛依二谛而说法,依俗谛,就是恒顺众生,应机施教;随真谛,那是他所证得的境界,那个不一样。俗谛里头有时间、有空间,真谛里头没有。我们首先要问,极乐世界有没有时间,这是先决问题。极乐世界没有时间,为什么?没有年月日。跟我们这个世间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有时间观念,是地球绕著太阳旋转一周叫一年,自转一周叫一天;月亮绕地球转,绕著地球转一周这一个月。极乐世界有没有这个现象?没有。为什么没有?经上讲得很清楚,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人得的身到西方极乐世界全是法性身。四十八愿第二十愿说得很清楚,一切要以愿文做第一个依据,愿文上说得很清楚,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萨。
我们从这些地方就了解,极乐世界有没有四土、三辈、九品?不能说没有,为什么?一切众生从十方世界去往生的,根性不相同,有菩萨往生的,有声闻缘觉往生的,有天人往生的,有人道往生的,还有三恶道往生的,品类不齐。可是到极乐世界之后,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那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看到经文上说有差别的,平等的。实际上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我们看第一愿,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的身,身相是跟阿弥陀佛的报身完全相同。
弥陀的报身,《观经》里面说得很清楚,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随形好放八万四千光明,这经上有。所以花开见佛,自己的身跟阿弥陀佛的身是完全一样的。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真正平等法界,完全跟阿弥陀佛相同。不但相相同,这里面还有智慧、神通、道力也相同,为什么?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阿弥陀佛加持你,让你自性里面这些能力,还没有完全透出来的时候,阿弥陀佛加给你。也是因为你自己有,你自己没有他加不上,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学佛的人千差万别,所以好教的两种人,一种上上根人,一种下下愚人,这两种人好教。为什么?他没有问题,他没有这些妄念,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就念到底。你看海贤法师,一句弥陀能念九十二年,愈念愈欢喜。海贤一生肯定没这些问题。我们这个问题很多,这是什么?知识分子,是占最大多数,最难教的。所以佛对於这个阶段的众生,他教的东西有千差万别,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哪些是随顺真谛说的,哪些是随顺俗谛说的。都没有说错,真的都没有说错,但是要记住一个原则,都不可取、都不可著,不能取相,不能著相。记住一个大的原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现、所现都不可得,能现的是真如本性,所现的是各种的现相。
十方刹土依正庄严,无量无边际,都是从自己一个念头生的,那就是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无明,无始无明,一念不觉就是阿赖耶。从一念不觉变现出三细六粗,三细相是阿赖耶,阿赖耶是体,从体起用有物质现象,就是阿赖耶的相分;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阿赖耶的见分,这是一切佛土里头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根源。十法界里面包括六道轮回,从哪来的?从识变现出来的。一真法界是心现,十法界识变,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体,这个一定要知道。如果不是一体,那一切法不能说为佛法。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就一体,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体,所以法法皆是。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真里头有妄,妄里头有真,真妄和合,真妄融在一体里头,都不能执著。妄的不要执著,真的,真的也不能执著,为什么?它没有相。真妄都不能执著,这叫中道。中道能不能执著?不能。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你才真正回归自性,才真正成为大觉,大彻大悟。
众生著相,总要找个执著,没有执著他感觉到空虚。所以在方便阶段当中,佛给你一个执著,像净宗给我们一句佛号,这在所有法门里头无比殊胜。我们执著有一尊阿弥陀佛,我们执著有一个极乐世界,我念念向往回老家,老家极乐世界,念念向往见阿弥陀佛,这是我们的老师。所以这个法门叫指方立相,指定西方极乐世界,指方立相,凡夫得利益。大乘菩萨知道这个事情,知道真相,所以他不著相,不著相叫实相念佛。著相的,那就是《十六观经》里面的方法。《十六观经》,善导大师给我们说有定、有散,定是前面十三种观想念佛,那是修定;后面三种,你没有办法修定,教你修福,叫散善。持戒念佛,人人有分,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你只要依照这个方法做,决定有成就。不是小成就,从小成就到大成就,那都在遇缘不同。
所以它的根本要求的条件,我们要知道,在善根上说,老实、听话、真干,这善根就有了;从福德上说,要真诚、要清净、要恭敬,这是德,这福德。只要有这个条件,下面就是遇缘,你遇到这些善友,善知识,他指点你,因为你听话。真正具足善根、福德,像来佛寺的这三位,善根、福德具足,缘也具足。他们的师父不是普通人,对於这样好的善根福德的人,愈简单愈好,就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谛闲法师的徒弟锅漏匠,遇到谛闲法师,谛闲法师也是教他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昼夜,他念了三年成功了。如果不是这样的根性,你教他他不会接受,他不肯干,他每天想这个、想那个,他妄念多、杂念多,他修这个修不成功,一句佛号念久了枯燥无味,他就舍弃了。所以上上根不容易,下下根也不是人能学得到的,你没有这个善根福德,人家不教你,教你没用。所以具足这个条件,没有一个不成就。
从这些例子让我们得到一个总结、一个结论,那就是专精就成就,要专、要精,精是不夹杂,纯而不杂,专,专一。真的,古人这个教学的理念、方法我们掌握到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二十六集)主讲人:净空法师、学习班学生 2014/4/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