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极乐世界依报环境的美好

发布时间:2024-08-27 04:03:21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极乐世界依报环境的美好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七八集) 2011/4/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7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六十二面第二行,从「三明风之妙触」,从这看起:

「德风触体,自然安乐和谐,调心适意,故曰安和调适。其乐譬如比丘得灭尽定。灭尽定,又名灭尽三昧,乃灭尽六识心心所之禅定,不还果以上之圣者入於此定。此亦(第三十愿)乐如漏尽愿所摄」。

上面这段经文,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依报环境的美好。首先说明耳得妙音,接著又告诉我们鼻得妙香,身得妙触,这段是讲身得妙触。

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是染污六尘,而是得自性之妙,不能叫六尘了,明心见性,自性的妙德。

这是第三段,风得妙触,这是身体所接触的,德风触体。风上加德字就是圆明具德,一一法无不是具自性圆满的功德,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自然安乐和谐,不是阿弥陀佛设计的,也没有人工在那个地方服务,完全是自然的。

前面我们能体会到的,这种性德自然的流露,它的因是本具的,自性本来就有的,没有生灭的现象,只有隐现不同,有缘它就现,没有缘它就隐。极乐世界这个缘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弥陀在因地当中愿行功德的成就这是缘,引发自性本具的德相。

《华严经》上,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可见得我们人人都有。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个世界是弥陀愿行功德所成就的。

我们前面学过,《往生论》里所说的二十九种成就,里面十七种依报成就、八种正报成就。

「调心适意」,总的来说,极乐世界自性的妙德能帮助我们消业障。

在实报庄严土里面,能帮助法身菩萨消除无始无明的习气;在我们凡夫身上,它能帮助我们消业障,帮助我们消除烦恼习气,启发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

这种功能自然的,只要你契入这个境界它自然现前,所以修行真的是很重要。修行这两个字,概念一定要清楚,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造作是身的行为,叫身口意三业。行为有了错误、有了过失,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这个名词不能把意思错会了,如果我们认为念经是修行,拜佛是修行,坐禅是修行,这个话是不是真的?不能说是真的,也不能说是假的,为什么?

如果你做这些动作,心行没有转过来就是假的,心行能够转过来就是真的。标准是佛在经典上所说的这些道理、方法,包括境界。

如果经上讲的,与经上讲的理论相应、方法相应、境界相应,真修行人;如果完全都不相应,表面上样子做得再好看,假修行人,他不是真的。

古德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净宗这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如果一天十万声佛号,很精进,可是还是胡思乱想、还是贪瞋痴慢,那假的不是真的,一丝毫功德都没有,不但功德没有,福德也没有,这叫做冤枉。

所以学佛不能不明理,理要不明你怎么个修法?你不熟读经典,你不明理,你不知道标准在什么地方,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修行、自以为功夫不错,到最后都不能往生,还在搞轮回。

那个时候就怪佛菩萨了:我照你这样做了,为什么不灵?说佛菩萨的话不灵,谤佛、谤法、谤僧,这个罪上加罪你就堕无间地狱,毁谤三宝是无间地狱的果报。

「其乐」,是说性德,在六根上,真的帮助你破迷开悟,破迷开悟就离苦得乐,这个乐就像「比丘得灭尽定」,灭尽定是什么?「又名灭尽三昧」,就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都灭尽、都断掉了。

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统统断干净了,这就叫阿罗汉,在小乘你就证四果罗汉。

这里说「不还果以上之圣者」,不还果是三果阿那含,阿那含上面那一层「入於此定」,他得到这个定是灭尽定。

他把贪瞋痴慢疑灭掉、没有了,这是思惑;恶见就是见惑,恶见开出来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在经论上通常称为十使。

这是世尊为教学方便起见,八十一、八十八,八十一品思惑、八十八品见惑。见惑断尽就证须陀洹果,也就证得位不退。

贪瞋痴慢疑分配在三界九地,每一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统统断尽,六道的缘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

六道从哪里来的?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所以见思惑断尽,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现在你面前的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

这个四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染土、秽土,染污的;四圣是净土,四圣法界里面善恶都没有,这清净。

《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这个清净,他真的得到,阿罗汉得到是清净,在无上正等正觉里面他就成正觉,清净就成正觉;向上提升是正等正觉,那是菩萨。清净向上提升是平等,平等是菩萨,清净是阿罗汉、辟支佛。觉是佛,法身大士这称觉,无始无明断了。

后面这一句,为我们交代出极乐世界这种殊胜庄严之由来,是弥陀四十八愿第三十愿「乐如漏尽愿」这个愿的成就,可见得四十八愿愿愿不落空、愿愿都兑现。

下文这是讲底下一段,「下文风吹花聚,而显妙色」,这是眼得妙色。

你看前面,我们记得,第一段讲的是耳,耳得妙音;第二段讲鼻,鼻得妙香;第三段讲的是风,风吹著身体得妙触。接著底下,眼得妙色,六根接触外头境界没有不妙。

不像我们现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染污、都起烦恼、都起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是染污,是迷而不觉。

极乐世界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能帮助你觉而不迷,所以你离苦得乐。

「风吹花聚,而显妙色。飞花如雨,故称花雨」,雨是从上面落下来。底下这段「明花雨功德」,请看经文:

【复吹七宝林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遍满佛土。】

这个佛土就是极乐世界。

【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洁。如兜罗棉。】

花落在地上就像地毯一样,就像编织的地毯一样,它花不散乱,颜色花聚排成图案,整整齐齐,这是功德。如果这个花从空中落下来的时候很零乱,那就不好看。排成非常美观的图案,不杂乱。柔软光洁,如兜罗棉。兜罗棉,后面有解释。

【足履其上。】

如兜罗棉。

【没深四指。】

它有弹性,脚踩在上面它下陷四指。

【随足举已。还复如初。】

弹性非常好,我们脚提起来它恢复正常了。

【过食时后。其华自没。大地清净。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极乐世界没有昏暗,一片光明。实在讲他们没有时间观念,这都是随顺娑婆世界众生的习气来说的。我们这个世间人有时间观念,现在到底是上午、是下午、是几点钟?极乐世界他又不要吃饭、他又不要睡觉,所以实在讲他们没有时间观念。

释迦牟尼佛这些说法,统统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娑婆世界要问,西方世界三餐饭怎么吃的?晚上怎么休息?住宅这些东西都很关心,全部都给你介绍。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有这个念头它就有这现象,这些现象肯定跟经上讲的是一样的,佛没有说错。如果你在极乐世界得清净心,心地清净平等没有一个念头生起,这些现象就都没有了。於是我们就很清楚的能够体会到,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的,他们有这个现象,肯定有。

请看注解,「彼国德风有诸妙用」,这个诸是多,很多种的妙用。

「首曰」,开端给我们讲,「吹物出音,演说妙法」。这前面说的,风吹花草树木,花草树木都是众宝所成,风一吹树叶跟树叶相撞的时候,就像风铃一样;草也是如此,风吹草动碰撞的音声美妙极了,就像在奏交响乐。

不但有音乐的音声,它还说法,说四谛、说十二因缘、说六度、说三学,什么法都说,你想听什么你就能听到什么。西方世界想看什么你都能够看到,十方世界就像我们现在电视传真一样,比电视逼真,我们电视是平面的,它是立体的,显示的画面西方极乐世界人能进入其中,我们今天电视做不到,屏幕打开我们进不去。由此可知,他们科技比我们高明,跟它相比差太远了。

「次曰随风散香,闻者清净」,这都靠风。「三曰德风触身,乐同灭尽。四曰随风送花,遍满国土。」你看这个风妙,妙不可言。

「风吹宝树,依花色光,自然会聚。青黄赤白,遍满其国」。这个五句我们用一句话来说,风吹著花,花落在地面上自自然然编成地毯,非常美妙的花毯,遍满其国,西方极乐世界地面的庄严。

「故经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这经文上说的,你看这世界多美!

「又《吴译》曰:吹七宝树皆作五音声」,五音声是我们中国,中国古音五个是主音,宫商角徵羽,现在的音乐基本是七个音,中国也有,有变宫、变商加起来,加五个音也是七个音,这句话就是今天所讲的交响乐,集不同的这些乐器在一起演奏,「以七宝树华悉覆其国中,皆散佛及诸菩萨、阿罗汉上」。

这是自然的,没有人在操作,风吹树花,这个花会飘到佛的头顶、菩萨头顶、阿罗汉的头顶。但是落下来之后就不见了,不会染污你的身体、染污你的衣服,不会,落下来就不见了。

「树华因风从空散扬,供养圣众如天雨华,遍布佛土。《往生论》谓宝华布地有二殊胜」,两种殊胜,「一为妙色殊胜,飘华有序」,它有秩序,它不乱,「依色成聚。青黄赤白皆随其类」,白色的跟白色的聚在一起,黄色跟黄色聚在一起它不乱,自然排成图案,「故曰随色次第而不杂乱」。

「宝花布地,如图如锦」,好比图案、好比织锦,中国古代丝绸的工业就非常发达,对外贸易那是大量出口,西方人都非常欢喜,喜欢中国的丝绸。丝绸是人工设计、人工操作织成的;极乐世界的雨花没人操作、没人设计,自然成就,比人工设计的还要美。这些地方,都叫我们想到自性功德不可思议,是自性的性德,是弥陀的愿力成就。

弥陀愿力是缘,自性功德是因,因缘相应果报就现前,这些境界统统是果,在极乐世界感得的果报。

「种种色光遍满佛土,是为色妙也」。

再看第二,「二者妙触殊胜」。「经云:柔软光洁。光,指上述之色光无量;洁,指花质洁净;柔软,指妙触」,你去接触它,它柔软。

「兜罗棉」,这个緜跟棉花的棉是相同,同棉,「梵语。道宣律师曰:草木花絮也」,这里举了个例子,「蒲台花、柳花(柳絮)、白杨花、白叠花等絮是也」,印度有,是一种植物,像中国棉花一样干净、柔软,「取细软义」。

「履者,蹈也」,我们足踩在底下,它软它就下沉,「没者,下沉。足蹈花上,其触柔软,如蹈兜罗棉。足入花中,下深四指」。你看有这么软,踩下去它陷四指头。

「举足出花,花即平整如初」,它的弹性非常之好。「故曰:随足举已,还复如初」。

「下明六反雨花,亦即《阿弥陀经》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之义」,《弥陀经》上也有这个意思,这也有。

「六时者」,这是古印度,古印度把一天昼夜分为六时,昼三时、夜三时。

我们中国古时候把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这个来标示十二个时辰。

现在呢?现在世界上通行的,是把昼夜分为二十四时,我们叫它小时,它比中国的时候小,中国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这称它作小时。

印度时辰比我们大,我们中国两个时辰是印度的一时,印度昼夜只分六时。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时间分法不一样,现在交通便捷,知道有时差。古时候没有听说过时差这个名词,只有在天文学里有讲到,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感觉到有时差,现在有时差。

「六时者,晨朝」,这早晨,「日中、日没」,《戒经》里面称为晨朝是初日时,日初、日中、日没三时,夜晚是初夜、中夜、后夜。白天也称为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有这种说法的,晚上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

世尊当年在世晚上休息只是中夜,中夜是什么时候?用现代的话来讲,印度一个小时是四小时,休息的时间一天是一时就四个小时,晚上十点钟休息,两点钟就起来,中夜是休息的时候。

中日,白天是进食的时候中日分,吃饭是在中日,日中一食。

「晨朝雨花,过食时后其花自没,大地清净,更雨新华」。

这个花它有时间的,每一个时花落一次,到第二个时辰,落的花完全没有了,大地干干净净,又落新花了。

换句话说,西方世界好像是花落下来六次,就好像我们这一天六个时辰,昼三时、夜三时,就看雨花的次数。

实际上除这个之外看不到有时辰,它不需要日月,依报、正报皆放光明,西方世界没有阴暗,光明世界。它那边人不要饮食,又不需要睡眠,闻法就能吸取能量,不需要从饮食当中摄取。从佛说法的音声,见到佛的光明,他就摄取能量,所以法喜充满。从禅定当中摄取能量,它的方法很多,不需要饮食,摄取能量不费事,行住坐卧都在摄取。

能量来自自性,是性德,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生不灭,这才真正叫得大自在。

「食时者,正食之时,即日中之午时」。我们中国人讲午时,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这两个小时,食时在什么时候?在日中,中午日中,中午之后就不吃了。所以比丘吃饭在什么时候?在十一点,大概到十一点半不会超过日中,日中决定不再进食了。

《戒经》里有规定,用意在哪里?帮助这些凡夫放下贪心、放下欲望,摄取饮食适可而止,不起贪念,这对初学的;对老修的,不起分别、不起执著,一切都随意。这个地方引的,「《沙弥十戒仪则经》曰:若受斋食时不得过中午。」

斋,现在人都把这个字用错,认为吃素叫斋,不是的,斋是过午不食,与吃荤、吃素不相干,与这个不相干,过午不食叫斋,所以素食不能称为斋。现在人叫斋菜馆是素食馆,用斋这个字不妥当。

「是表晨朝所散之花,当日过中,则於地上自然化去」,自然就没有了。

「大地清净如初」,地上什么东西都没有,干干净净。

「於是空中更雨新花。如是随此六时,花降花化,循还往复,故云随其时节,还复周遍。还复者,循还与反复也。周遍者,遍满其国也。与前无异,如是六反。六反者,六度也」,《弥陀经》上说「六时雨花」,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需要饮食,饮食维持我们的生命,但是饮食也会严重的损害我们的生命,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佛法说六道众生只有苦没有乐,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佛法里面讲真假它有个标准,会变的是假的,不变是真的。

譬如饮食非常合你的口味,你非常爱好,你吃的时候很快乐,这是乐。吃一碗很快乐,吃两碗也很快乐,连续叫你吃二十碗、三十碗,你就要求饶命,为什么?变成苦了。乐会变成苦,假的不是真的。

苦不会变成乐,譬如说挨饿,饿一餐很苦,饿两餐更苦,饿三餐就苦不堪言,不会变成乐。打你一鞭子这很苦、很痛,打两鞭更痛,打上一百鞭的时候,不会打成快乐出来。

你说这个乐,你看有人唱歌跳舞乐,你叫他连续唱个一天,他一定跪在地下求你饶命。你叫他跳舞,你叫他跳个七天七夜,就完了,乐会变成苦,苦不会变成乐。

佛告诉我们,六道凡夫是苦暂停他就以为是乐,譬如饮食,你一天要吃三餐,少一餐就感觉到苦了;换句话说,像六时雨花一样,到时候你就服药。饮食是什么?是药治你饿的苦,饿病,你看生下来就得这个病,到死都没办法治好。

佛的心细,看得很清楚;我们粗心大意,没有感觉到。佛给我们说穿了,我们想一想的确合理,这真的不是假的。

佛给我们讲六道众生的苦有三类,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三种苦,下面这是名词,上面是动词。

苦苦,哪些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一般人不知道,可是你一说,他马上知道,他有,什么东西?

最明显的妄念,想停停不下来。我很想念佛,怎么念几句杂念就来了,怎么去也去不掉,这是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物质、精神苦不堪言!

为什么会这么苦?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你以为它是真的。

你要是有观世音菩萨那个本事,照见五蕴皆空,五阴炽盛就没有了。五阴炽盛一没有了,给诸位说,苦苦就没有了。

因为它是苦苦的根,生老病死的根,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的根,你把那个根拔掉,苦苦就没有了。

用什么方法拔?第一妙法无过於念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乐!我们现在人讲,精神的压力、物质的压力全没有了。

可是眼前的麻烦就是什么?它不让你念佛,你想念佛它就进来打闲岔、它就来扰乱,你就愈苦恼,愈苦恼你就愈不能成就。怎么办?

这桩事情不是你一个人有,自古以来哪个修行人没有?我们看看古人用什么方法来对治,这就是经验。

古大德教导我们,你要好好念佛,杂念起来不要去管它,随它去。

杂念可以跟念佛同时,同时起,我们的注意力注意佛号,别注意它,自然就没有了。就别理它,它自然感觉得没兴趣就跑掉;你要是常常照顾它、理它,它起作用,它永远不会离开你。这是古人的经验,不去理它,没事!

所以,念佛堂、禅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照顾话头」,我们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叫话头,你去照顾它,别照顾妄念。

大概需要多久?需要两年到三年,你完全照顾你的佛号,妄念自然减少。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告诉我们,一支香,在古时候寺庙里没有钟表,那个钟是很名贵的,不是普通人可以买得起的。

寺庙里算时间是什么?就烧香,长香一个半小时,一般的香、普通的香一个小时,念佛堂多半都烧长香,一支香一个半小时。

一支香里面还有三、五个妄念,印祖说功夫不错了,这真的。所以我们念佛有妄念不怕。

我对付妄念的方法,我不是用念佛,念佛妄念很多,我用读经,读经不能有妄念,有妄念念错了。

而且我念得很仔细,我念的速度很慢,一字一句的念,这个方法对我很有效,所以几十年当中妄念很少,我靠这个。

放下经本,那个没有法子。讲经不会有妄念进来,不可能;读经、准备功课很少妄念进来,用这种方法。

到妄念少了再念佛就没事了,念佛妄念也很少了。

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式,你自己觉得哪个方式适合你,你就用它;不必说别人用这方式,我跟他用,没有这个必要。

一定要用自己感觉得很受用,感觉得用这种方法很舒适,没有麻烦,还很有效果,学习很欢喜,你就用这个方法。

方法愈久愈好,叫长时薰修,效果就出来了,什么效果?三昧出现。我们不用佛学名词,我们用简单,清净心现前。

经题上这个「清净平等觉」,好,清净心现前,证明你功夫得力,再提升就平等心现前,那是更高一层功夫。

如果我们说清净心是小悟,平等心就是大悟,后面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可是你得一门,你常常换法门就做不到了。

我们今天的人,说老实话,聪明智慧绝不输给古人,但是我们修行功夫远远不如古人,错在哪里?错在方法上,他们能够严守方法,我们常常喜欢换。

这个受世间法的影响,现在世间的教学都是很多科目一起学,不是一样一样的学。在古代的印度跟中国,修学方法不是这样的,一门一门,决定不许可同时学两样东西。为什么?

你的心是杂乱的,杂乱心得不到效果,这个话我讲了几十年,没人相信。

我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也是广学多闻。遇到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我看破、放下,教我一门深入,学释迦牟尼佛,先认识释迦牟尼佛、了解释迦牟尼佛,然后再向释迦牟尼佛学教。

年轻的时候喜欢的是大经大论,遇到李老师这才知道门道,就是一门深入,决定不能同时学两样东西。在李老师的会下,你想同时学两样东西,他不教你,他直截了当告诉你:你不是上上根人,你没有这个能力。

我们就乖乖听话。可是他也很好,也是恒顺众生,你这一门学会了可以学第二门,第二门学会了可以学第三门,同时决定不能学两门。

譬如学一部经、一部论,什么标准叫学会了?你能够上台去讲,他在台下听,他听得满意点头:可以了。你才能选第二部,是这样教法的。

这是什么?教初学,教小学可以,教大学不行。小学是扎根,多学几样,多半都是小乘经,小乘经里面多半都是讲伦理、道德,讲戒律的地方多,讲定慧的很少。

基础奠定之后,你慎重去选一门,这一部经要长时薰修,多长的时间?

中国古人,诸位看《礼记.学记》,学记里面说「七年小成,九年大成」,也就是说你学一门东西至少是七年,最好是九年,古人常讲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有道理。为什么?

这样长的时间在一部经上,他得定、他开智慧。

所以中国人学东西不是知识,是求智慧,智慧一定从戒定当中求得,而戒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诚敬,真诚、恭敬。

印光老法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没有诚敬怎么修,佛菩萨来教你都得不到。为什么?

智慧是从真心流出来的,诚敬是真心,真跟真感应,真跟妄不感应。

你没有真诚、没有恭敬,凡是真诚心流出来的东西,你都得不到,你去学所得到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

所以现代这个世界大家所学的知识,知识对今天的社会问题不能解决,对地球灾变那更是一筹莫展。

如果你有智慧,你就懂得解决的方法,你有能力解决、你有方法解决,因为你知道它怎么来的,你才有能力把这结解开。

知识做不到,科学属於知识。他很专心,你看科学家用心很专、很细,细心、专心他才能发现,他不是三昧,他是接近三昧。

用我们佛法来讲,科学家做到佛家所讲的「观行即」,我们净宗常讲功夫成片,科学家能做到这点,精神意志集中,他就研究一样东西,他能有发现,他没有得定、没有得三昧。

三昧是什么?三昧把烦恼断了。小乘须陀洹,他有能力把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他证位不退;科学家没有得到位不退,科学家还是要搞六道轮回。

须陀洹虽然在六道里头,他只有人天两道,决定不堕三恶道,他也不会变成阿修罗、罗刹,不会,人天两道安安稳稳的修行,不一样。真正修行人要疏忽戒定慧,你就走错路了。

戒从哪里做起?这些年来我跟大家报告的,戒从《弟子规》做起、从《感应篇》做起。为什么?

如果不从这做起,你就得从小乘经下手,小乘经太多太杂,很不容易。

我跟李老师学小乘经,差不多学了二十多部,大概有二、三十部的样子。你要把小乘经所学东西归纳起来,确实就是《弟子规》跟《感应篇》,它分量少,简单,小乘经里面的精华、精要。

所以中国这大乘佛法,从唐朝中叶以后就放弃小乘,用儒跟道来代替,这一千五百年佛门那些大德,包括居士,没有不通儒、通道的,都精通,所以才能成就,用儒跟道来奠定自己的基础,很重要!

我们疏忽了这点,儒跟道疏忽了。儒是什么?儒就念《弟子规》,把《弟子规》落实,道把《感应篇》落实,你的十善业就没有问题。

有这个基础,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你都能做到。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没有这种坚实的基础不行,你还是用轮回心,学佛法也在造轮回业,轮回里面的善业。

善业到哪里去受报?人间、天上,一般天上也是在欲界天。为什么?

你欲望没放下,你还有七情五欲,色界天没分。

如果七情五欲还相当浓,大概夜摩天以上都没有分,充其量你能够生四王天、忉利天,这个事情不能不清楚。

遇到净宗法门,遇到《无量寿经》,尤其是会集本,真搞清楚、搞明白,不再怀疑了,不再改变,真放下一心念佛,那就恭喜你,你决定往生,你决定一生成佛,这个缘稀有难逢。

这个世间有灾难,有没有灾难都不要管它,与我不相干,我只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遇到有缘人,就用这个方法劝他,自行化他,无量功德。

我知道这个东西好,你不知道,我介绍你,把我知道最好的介绍给你;我不会我自己享受一等的,我把次一等的介绍别人,对不起人。他信不信没关系,记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在他阿赖耶识里种了善根,种了阿弥陀佛的善根,这对得起他了。

他能不能成就?那就在乎他能不能真信?他能不能理解?

注解他看懂了,我们这个《演义》他听明白了,这个人不可思议,他肯定真信,他就发愿,他就得生。

人在世间总得要像个人,这句话很重要,人有人格,格是什么?做人的资格,做人的一个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我把它简略的归纳十二个字做人的标准,这十二个字一定要学、一定要做到,我们就像一个人。

像一个人,你怎么会堕三途?你怎么会有灾难?不可能。这十二个字就是四维跟八德,四维四个字,八德八个字,这十二个字圆满了。

头一个是孝,我们有没有做到?孝这个字是会意,在六书里面这个原理,中国造字的原理有六种,这一类属於会意,让你看到这个形相,你就明白这意思。

你看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这什么意思?上一代跟这一代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说明佛家讲的「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跟自己是一体,我们佛法讲,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一体。

我们学过两次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讲得清清楚楚,这是伦理的关系,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不但是一家人,是一体,多亲切!这是孝这个字的理论。

孝的形相是什么?是亲爱,父子有亲是亲爱。要把父子有亲这种亲爱发扬光大,一成不变亲爱一切众生,我们的心目对待一切众生就像对待父母一样,这叫孝。

表现在事相上,你就知道了,关怀、照顾、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父母有事,自己时时刻刻想著要替他做。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都是父母、都是佛菩萨,这佛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佛法的伦理是这个说法,真讲到究竟圆满。

你不懂,你没做到,这情有可原,不怪你,没人教你;你真懂得、明白了,你做不到是错误。

应该要关怀、应该要照顾,他有困难要想著。

现在一切众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不知道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全在大乘佛法里,大乘佛法就是跟我们讲宇宙人生事实真相,佛经上的名词叫诸法实相,它就讲这个。

真相了解了晓得,自自然然晓得,我应该怎样对人、应该怎样对一切万物,我晓得我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

真正觉了的人,肯定像佛菩萨一样,「学不倦,教不厌」,孔子一生,孔孟一生亦如是。

这在布施里面,是最大的布施,最圆满的布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就是帮助他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来的。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你帮助他破迷就是帮助他离苦,你帮助他觉悟就是帮助他得乐。用我们的身体、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精神、用我们的时间,为一切大众做这个事情。

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手段?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就用这个方法、就用这个手段。

现在高科技还在从当中帮忙,我们用网路、我们用卫星,这个地球上每个角落都能收看得到,用这个方法,一心一意在做,其他万缘放下。

为什么?你不专心你做不好、你做不圆满。真正要做圆满的时候,万缘放下,心里面只有一部经,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其余什么?随缘。

无论在什么地方是极乐世界,无论在什么时候没离开阿弥陀佛。有这么一个小道场,不要大,印光大师老人家说的,道场住二十个人够了。我们这个小道场,大概二十人还不到,我们这出家人不到二十个人。真的天天学习《大经解》,天天念阿弥陀佛,不但自度也度他了。这个道场所在之处,这个地方叫福地,真正修行人是有福之人,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社会和谐安宁,灾变就化解、就减少了。

我们看下面,下面讲的,慢慢要讲极乐世界真实的状况,四六四第二行最后这一句,「至於极乐国土而言昼夜者,只是顺此方之习俗」。这个一定要懂得,极乐世界哪有昼夜?没有。

「如《要解》云: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不需要日月,「安分昼夜?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

所以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那里六时,一天六时,世尊当年在世,印度人一天分为六时,所以也说极乐世界一天六时。

释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国,就一天十二个时辰,要是生在现在一定讲二十四小时,时间不是确定的、不定的。

不但时间不是一定的,空间也不是一定的,我们的空间分分秒秒都在生变化,知不知道?不知道。怎么知道分分秒秒在变化?你看太阳系在太空当中运行,动的,它不是停在那里的,而且速度很快。

科学家非常清楚,我们的空间不确定,太阳系太阳带著这么多星球围绕银河系一周,银河系又绕著一个更大的星系,你找一个确定的空间找不到,假的。

佛知道,三千年前他就知道,所以佛把空间跟时间,列入不相应行法里面的两种,不相应行法,就是现在人讲的抽象概念,没有事实,只是抽象概念。

所以现代学佛,科学帮了我们很多忙,很多很深的这个道理,很不容易体会,科学一证明就很容易懂得。

「又《疏钞》曰」,莲池大师的,「彼土既无须弥」,没有须弥山,「又无日月,常明不昏,昼夜无辨」。

什么时候是昼、什么时候是夜分不开,它没有昏暗的时候,常明不昏,「唯以华开鸟鸣而为昼,华合鸟栖而为夜也」。

用这个办法来说,花开花合是七宝莲池里头,鸟鸣、鸟栖也不一定,为什么?那个地方的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阿弥陀佛的化身哪有昼夜!全是感应。

众生喜欢听鸟说法、喜欢听风吹树说法、喜欢听流水说法,没有一样不满愿。

为什么不到讲堂听?讲堂太严肃了,一定都规规矩矩坐在那里。

听鸟说法、听风树说法、听水说法,可以悠闲自由自在,这众生的习气。确确实实满一切众生的愿,让你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不离佛法,这一招太妙了。

极乐世界大,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你没有离开修行,你的修行决定没有中断,所以成就才那么快。不像十方世界,十方世界没有这么好的缘分,我们这里上课讲经有一定的时候,电视重播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你也没有办法二十四小时守在电视面前,你还有你的工作要去做。

不像极乐世界除了学习,学习就是看破、放下,经教帮助你看破,看破之后你把你那些烦恼习气,无始无明的习气自然放下,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自然放下。

「又慈恩」,窥基大师,「《弥陀通赞》曰:华开金沼,化生(指莲池化生之人)为天曙之情。鸟宿琼林,菩萨作时昏之想。」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分分秒秒没中断,来自遍法界虚空界。

因为一切诸佛都讲《无量寿经》、都讲《阿弥陀经》,都劝人到西方极乐世界来,所以西方世界非常热闹。

你看到这个莲花池里的花,这个开了、那个又开了,开了人就来了,花没有开人没到,人一到花就开了,这就好比是早晨天亮了、花开了。

鸟宿琼林,菩萨就是休息一下,这些菩萨都是同居土下辈往生的菩萨,为什么?他还有这个习气,听久了休息一下,他那个休息一下鸟就不叫了,树的声音也就没有了,让他休息一下,作时昏之想。在极乐世界住久的人没这个习气,他就没这个现象,一切法从心想生。

「诸说皆同旨」,这些祖师大德所说的同一个宗旨。

「又《圆中钞》更进一解曰」,幽溪大师,他解得更好,「以花开鸟鸣为晓,莲合鸟栖为夜,窃恐犹是凡圣同居净土气分,与秽土将忘未忘之间。以众生生者,多带业往生故。若上之三土,则无此相也。」

跟我们想的是一样的,他这个地方讲的上三土,上三土指什么?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当然更没有这个现象。

我讲的是什么?我讲的全是凡圣同居土,同居土什么?同居土它三辈,上辈、中辈、下辈。

同居土里面上上品往生,上中品、上下品,这是上三品,虽然没有证得一心不乱,他们是功夫成片里最高的,这三种人可以自在往生,想走就走,只要想求往生,阿弥陀佛就来接他,有这等功夫。

中辈往生就差一点,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这是中辈的,到极乐世界也不应该有这些现象。若有这些现象,偶然的,因为带业往生,烦恼习气还会现行,只要有一念,这个境界就看到;没有这个念头,这个境界没有了。

在下辈,下辈上生、下辈中生、下辈下生,这个现象非常可能,为什么?他们伏烦恼的功夫浅,不深。为什么会往生?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多半是助念帮助他的,自己在临命终时有人提醒,善根发现,一念之间他就往生。但是他有很浓厚的娑婆世界的习气,这些习气我们相信时时会现行。

虽然他们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真的,三种不退转他都得到了,习气偶然带起这些现象。

佛随顺娑婆世界众生,把这些事情都说清楚,可见得这些事情在极乐世界不是没有。

没有,佛不说,有,碍不碍事?不碍事,一觉悟他就没有了。理清楚了,我们对於这个经就不怀疑,大概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偶尔习气现行,这个现象都看到。如果一觉悟,「我现在在极乐世界,不是在娑婆世界」,这现象就没有了,妙不可言!

娑婆,要常常想到娑婆苦,蕅益大师当年在世编了一部书《净土十要》,这部书可以读。

第一部就是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很能够启发道心。

我们对於极乐世界,了解得愈多,了解得愈详细,我们求生的愿望愈恳切,至诚恳切求生,没有一个不往生。

经上讲得好,你在这一生当中,造作五逆十恶这个罪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头讲的。但是里面有一条,除毁谤佛法,毁谤佛法的人当然不能往生,为什么?他不相信。

他要相信他怎么会毁谤?毁谤佛法的人、障碍佛法的人,他障碍是他自私自利没放下,对於这个世间有贪恋,一丝毫贪恋都障碍你往生。

所以彻底放下,有没有事?没事了,就一桩事情念阿弥陀佛,除念阿弥陀佛之外没事了,这种人决定得生。

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见面头一天就教我放下,我学了六十年,愈学愈感觉得这句话重要,愈学愈感觉得这句话真实。

什么是真话?这句真话,这句话最重要。好,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