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24集

发布时间:2024-08-15 04:04:41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24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二六九页:

钞【十种土者,枣柏所分十种权实,虽极乐是权非实,然是且据权实对待分别言耳。若论随机,权实无定,所以者何?彼云弥陀佛土,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实理,以专忆念,其心分净,得生净土,是权非实。则知就取相者,非就入理者,若理一心,即权即实,故云无定。】

这一段是《华严经合论》上,李长者的说法。李长者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虽然是个在家居士,他的修学造诣非常之深。他注解《华严经》,我们晓得《大方广佛华严经》从翻译以来只有两种注解:一种是清凉国师的《疏钞》,另外一种就是李长者的《合论》。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老人家,他想给《华严经》作注解,想找一个清净的环境。在路上就遇到一只老虎,我们一般人看到老虎都赶快跑了,他没有。他遇到老虎就跟老虎说:我现在要注《华严经》,找不到清净环境,你替我去找找。那只老虎很听话,就带他走,走到一个深山里面,环境的确是很好,老虎窝,许多老虎在那里,住在一个石洞里面,洞很大很宽敞。老虎搬家,把那个地方让给他。这种感应实在是不可思议!

他住到那边之后,年岁也很大了,没有人照顾,每天早晨就有两个女孩子来给他送吃的,笔墨纸张所需要用的东西统统给他准备好,晚上就离开了。一直到他《华严经》写完,他从来没有跟这两个女孩子说一句话,说:「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没说过话。他就一心注他的经,反正一切都是那两个人伺候。经注完之后,这两个女孩子也不见了,他就走到附近村庄去打听。伺候我这么久了,给她们道个谢,到村庄怎么找也找不到。他说的这个面貌,村里人都不知道。这是真实的感应,传记上记载的,决定不是假的。所以我们晓得李长者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他在《华严经》上讲净土法门,跟一般人主张的有一点不一样。他说西方净土是权不是实,他这样主张法,后来有许多祖师大德驳斥他,像莲池大师这个驳斥就相当有道理。他分的十种净土有权有实,他说极乐世界『是权非实』。《华严合论》里面讲:《阿弥陀经》所讲的净土,《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净土,这都是权不是实;《维摩经》上所讲的净土、《梵网经》上讲的净土,这是真实的,虽然是实,不广;摩醯首罗天净土,《涅盘经》讲的净土,《法华经》讲的净土,是权未实;灵山会所指净土,是实不是权。到底究竟怎么才是真正净土?他老人家讲,「唯心净土」是真实的净土,「毗卢遮那佛所居住的净土」是真实的净土。权实,他说了这些。

莲池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的,就很有道理,『然是且据权实对待分别言耳』,这是讲李长者,他在《华严合论》里面完全从相对的角度上来看权实。『若论随机,权实无定』,这是莲池大师驳斥他的话,换句话说,莲池大师的看法跟他的看法不一样。『所以者何』,为什么?『彼云』,「彼」是指李长者,就是枣柏大师。李长者说,『弥陀净土,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实理,以专忆念,其心分净,得生净土,是权非实』。他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是一般通途而论,用在十方诸佛净土里面,这个意思讲得通;用在西方极乐世界,讲不通,西方世界是个非常特别的世界。所以,在理上讲,就是一般常理上讲,讲得通。我们一般念佛求往生,带业往生,生的净土当然是权不是实,我们执持名号是著相去的。

西方净土有没有真实?有!实报庄严土、常寂光,那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是权非实,这是一般常理的说法。可是我们用一般常理来看西方极乐世界,那就错了。西方极乐世界很特别,特别在哪里?依常理来说,十方诸佛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有!我们这个世界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能不能天天跟观世音菩萨,跟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这晓得住在我们这个世界,能不能天天跟他见面?能不能天天跟他生活在一起?这不可能!西方极乐世界这些等觉菩萨天天在一块,生活在一起。所以这个决定不能拿十方诸佛这些常理常事来看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

这些了不起的祖师大德们,他们那个注子,我们很欣赏,他们注的我们没话说,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里面也有一些地方,他没有见到。所以佛在入灭之前告诉我们几句话,要我们后人牢牢记住,「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李长者是人,这些注解提供我们参考,与经典讲的相应,我们可以取;如果与经典讲的不相应,我们宁可舍掉它。所以他讲的,与一般经论相应,讲一般大乘经典可以;西方净土他那个讲法是有问题。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净土法门这个说法,并不是莲池大师一个人说,古来这些大德们对於净土有一致的看法,就是它这个土叫法性土,决定与十方诸佛世界不相同。换句话说,它是真如本性的相分造成那个净土;十方诸佛世界是阿赖耶的相分变现出来的,这个不相同。所以西方世界四土都是纯净之土,都是真实不虚。果然像李长者这个说法,是权非实,换句话说,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哪能证三不退呢?我们不讲别的,如果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是三不退,那个净土就不是权。为什么?权教菩萨不可能住真实净土。他虽然带业,但是他证三不退!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看到的。阿弥陀佛这一愿要不满,他决定不成佛!他现在已经成佛十劫了,换句话说,他四十八愿愿愿都达到,都圆满了。

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无论经典也好,祖师大德的注疏也好,决定不能与四十八愿相违背。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说的,释迦牟尼佛是重复阿弥陀佛的话告诉我们。所以要以四十八愿为根本的依据;与四十八愿相违背的,我们决定不采信它。像枣柏禅师这个讲法,是与四十八愿相违背。我们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所说的句句真实。所以它那是特别殊胜的法门,决定不能拿十方诸佛净土去跟它相提并论。

我们是取相凡夫往生,也很特别,也超越,出乎李长者意料之外,他没能想到!莲池大师说的也很有道理,他说『则知就取相者,非就入理者』,我们念佛功夫有取相、有入理的。功夫成片是取相,事一心不乱是取相,理一心不乱是不著相,入理!从这一方面来说,理一心不乱,他生的净土是实不是权。『若理一心,即权即实,故云无定』,这是莲池大师批评他的话,也不能一定那样说法。我们再看底下这几句,这是莲池大师对我们的开导:

钞【又上四土,亦法尔具足,不可但执寂光。若证寂光,於下三土,随心寄托,自不拨无;未证寂光,拨无下三,则无复所居之土,错之甚矣。】

大师这个地方才正式的来批评,指出《华严经合论》这一段话,於理於机都不契。『四土』是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西方四土。西方四土『法尔具足』,法尔是自自然然的,真如本性的相分,本来就如是!对於四土都不必执著。『不可但执寂光』,这是怕人听到寂光是实,前三土是权,唯执寂光,拨无三土,这个执著就错了。阿弥陀佛明明跟我们讲的四土!不但真如本性里头四土具足,真如本性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具足。《坛经》,六祖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此地所讲的法尔具足;法尔具足,就是六祖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既然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本来具足,西方四土那有什么希奇?说个实在话,权实不在境,权实在人心!你心不清净,这叫权;你心清净,哪个地方不是实报庄严土!如果分这一块是实报土,那一块是方便土,就不是《楞严经》所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也不能说法尔具足。这个地方有,那个地方没有,怎能叫法尔具足?法尔具足,一是一切是,这才是真实的法尔具足。

而是众生他有妄想执著浅深不同,他看的不一样。譬如我们人间看到是水,鬼道里面他看到就是火,同样一个东西,我们看法就不一样,水族看到那就像空气一样,它在里面来去自在。由此可知,外面境界的确是一,叫一真法界,而是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把它变成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大分,细分每一个众生是一个法界,你们两个人在一起,当然对宇宙人生看法有些相同,有些就不相同,没有说看法完全一样的,没有。到什么时候才完全一样?成佛!佛佛道同,佛与佛看这个法界是相同。由此可知,两个都是等觉菩萨,看法还有不一样。这在此地就显示出来,如果我们说莲池大师是等觉菩萨再来的,李长者也是等觉菩萨再来的,他们两个看西方净土就不相同。为什么?因为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所以他们看东西大同小异,而不是绝对相同,绝对相同只有成佛。由此可知,在十法界的地位愈低,看事、看这个境界差别就愈大,不一样!所以这个理我们要明了,不至於读这些大经受他们的影响。

我们修这个法门起了怀疑,我念一辈子佛,将来往生净土是权不是实。你有这种怀疑的话,问题就大了,受伤害的不是别人,是自己。因为你带著有怀疑的心去往生,能不能往生?能!《无量寿经》讲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在边地里面要过五百岁之后才能花开见佛,才能够入品位,边地没有品位的。这是《无量寿经》里头有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断疑生信。莲池大师这一段话就是怕看《华严经》受到李长者的影响,自己对於这样殊胜的法门起了疑惑,这个损失就很大。这是他老人家大慈大悲告诉我们。正如同天台家所讲的「百界千如,三千性相」,没有不具足的。

『若证寂光,於下三土,随心寄托,自不拨无』,这是说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分证寂光,对於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他随心寄托,这句话怎么说?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菩萨以三十二应身」,哪个地方众生缘熟,他就现身去度。如果这个人分破无明,证几分法身了,住在实报土,菩萨就在实报土现身去度化他。如果这个人只断见思烦恼没见性,他住方便土,菩萨也就在方便土现身度化他。这就是说应当用什么身分示现,他就示现什么样身分,住哪一种净土。他要是示现人天的身分,那就住凡圣同居土。

当年释迦牟尼佛降生在我们这个世界,出现在印度,现的身分跟我们世间人没有两样,寿命跟我们世间人也彷佛,他世寿八十岁。佛出世的时候,他应当住世是一百年,要活一百岁。八十岁那一年,魔王来请他入般涅盘,跟释迦牟尼佛说:「你度化众生这么多年了,四十九年了,也够了,可以入般涅盘了。」佛很慈悲,既然有人请他,他就答应了,少住世二十年,这个在经典上都说过。换句话说,佛还有二十年的福报,他没享!留在这个世间。佛说,他这二十年的福报供养后世出家弟子。现在这些出家弟子不相信,不相信怎么办?自谋生活,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如果出家弟子真能相信,一心为道,自然有供养。这个供养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二十年余福,一直照顾到法灭尽。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当中,出家弟子享用不尽。所以你真正信佛了,这个才行。

这就是说,佛与大菩萨,底下三土随时应现,哪里有缘,他就示现住哪一种净土。所以往生到寂光土,那就得大自在。这个讲法也是个通途讲法。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经上告诉我们,祖师大德也跟我们说,我们这里去往生是横超三界,不是竖出。一切大小乘经论,要想出三界都是竖出。你要是修禅定,由初禅修到二禅,二禅修到三禅,三禅修到四禅,再修四空定,四禅八定,到第九定超越了。阿罗汉所修的叫九次第定,这个超越了。统统都是这个办法!念佛法门,它什么定都不要,也不要初禅,也不要二禅,它从我们人间就超越,连欲界天都不要去,从旁边走了,叫横超三界!这个很特别。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里头,说横超的,只有这一门,除这一门之外,没有横超的。

十方诸佛净土也不是横生,是竖生,它也一层一层的。我们以通途的比喻来说,见思烦恼没断,决定是凡圣同居土;见思烦恼已经断了,尘沙无明没破,那是方便有余土;无明破一品,证一分法身,决定是实报庄严土。这是有阶级的。可是西方极乐世界是横生四土,一生一切生,同时得到;你现在往生凡圣同居土,等於你同时生方便土、生实报土、生寂光土,这个很奇怪!

我刚才跟大家讲过,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会同时生?我们去,我们今天烦恼习气没断,真的是凡圣同居土。可是西方世界,经上讲有这些阿罗汉,他们是方便有余土,我们天天跟他在一起,他又跟我们在一起,这就等於方便有余土我们也生了,没有障碍了,没有隔阂!天天跟这些菩萨在一起,菩萨住实报土,所以实报土也在一起。如果不在一起的话,这些罗汉、菩萨怎能跟我们聚集在一堂,天天在一起共同生活。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古德讲,往生西方横生四土!

像我们这个世间,很多同修念过「慈悲三昧水忏」,那是悟达国师遇到迦诺迦尊者。迦诺迦尊者是阿罗汉,他住的是方便有余土,不是跟他有特别因缘,你怎能见得到?见不到!法照禅师朝五台山见到文殊、普贤菩萨,这两位菩萨住的是实报庄严土,他也是特别因缘,不是普通人都能见得到的,也不是天天能见到的。偶尔这么一个机会就看一次,离开的时候沿途还作记号,准备下一次来的时候好认识路,才做了两个记号,回头一看,房子、寺院统统没有了,荒山一片,第二次再见不到了。

由此可知,十方诸佛的世界都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唯独西方世界特别,它的四土在一起。由此可知,这四土对我们讲是不重要,它在一起,有什么重要?不重要!理论上讲,有这么回事情,在事相上讲,没有障碍。莲池大师处处用《华严经》来解释《弥陀经》,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特别提到李长者他这看法有偏差,他是一般的看法,而不是真正了解净土的看法。

『未证寂光,拨无下三土,则无复所居之土,错之甚矣』。像我们现在没证到寂光,如果没证到寂光,我们就不承认底下三种土,那我们住哪里?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这问题严重,错得更离谱了。

钞【故不信他方有金色世界,楞严所深呵也。】

这是引《楞严经》经文。《楞严》破想阴文云: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有这么四句话,这是责备知见错误。我们的见量太窄小,只看到眼前。当然,西方净土连佛自己都说是难信之法,太不可思议了。这个境界,正如同蕅益大师《要解》所说的,十方世界没有的,一切经论里头也没有说到的。那些菩萨们,他们要不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那个不相信是很合理的;只有从西方极乐世界回来的,那没话说,他相信。我们看《无量寿经》,这里面与会的大众们,十六正士及无量无边这些菩萨们,他们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倒驾慈航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没去过西方极乐世界,你跟他讲,很难相信;去过的人,这是没话说的。

钞【佛无土者,十四科净土钞云:八地以上,永脱色累,照体独立,神无方所,用土何为?况复诸佛。佛实无土,而言有者,以众生解微惑重,故以福乐引之行善,盖圣人接物之近迹耳,故曰不妨说土。】

这几句话是解释《疏》里面「佛虽无土,为化众生,不妨说土」。『八地以上,永脱色累』,八地菩萨是不动地。我们常讲,「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什么时候才转?八地菩萨才转,圆教八地,不是别教,这个地位多高!阿赖耶是三细相:无明业相、转相、现相(境界相)。「八地转现相,得色自在。九地转转相,得心自在。十地转业相,究竟成佛。」所以转阿赖耶,八地菩萨开始转,这个境界太高了。这个境界一转,那他住什么地方?我们常讲「常寂光土」,他住常寂光。常寂光,给诸位说,身土一如,性相不二!说土,这是随顺我们众生说的;如果在他的境界里,一法都不立,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

本来无一物,还是跟我们说的,如果我们执著了,他还有「本来无一物」,他还有一物,有一个「本来无一物」,还是不清净!「本来无一物」也没有,才是真正的清净。这也是符合李长者的话,「心净则土净」,这是真实的净土。所以说:唯佛一人居净土,这是讲真实的净土。『照体独立,神无方所,用土何为?况复诸佛。』这时候身土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何况诸佛!佛的境界比八地菩萨高多了,当然更是如此。

但是佛在因地曾经发了弘誓大愿,他要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好了,你证八地、九地、十地、等觉,成了佛,试问问你以前说的话还算不算话?如果说的话不算话,那你是大妄语;如果你说的话算话,那好,九法界的众生你得要去帮他忙!帮他忙,那就得随类现身,也得随类现土。

『众生解微惑重』,「解」就是知见,知见少,不深不广,迷惑很重!所以佛才以『福乐』来引导他断恶修善。这是真的事实,佛也不是骗人。你烦恼习气太重,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你修福就生三善道,你造恶就堕三恶道,个人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今天世界这样混乱,用什么方法能挽救这个世界?跟诸位说,没有办法。这个世界上不管他是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想解决当前的问题,没法子!唯独佛有方法,现在大家不相信,那有什么办法!佛用什么方法?把六道轮回事实真相告诉你,你心自然定了。我贫穷,我前世没有修布施,没种因!我这一生贫穷,活该!他心定了。所以富贵人能安於富贵,贫贱人能安於贫贱,天下太平。贫穷人晓得,他富贵,过去世他种福,我贫穷,前生没种福;我要想富贵,我现在种福,我来生享福,他知道因果,他不胡作妄为!不是贫人看到富人就嫉妒,想办法去共他的产,这个造的罪业愈造愈重!这不是解决问题,这是制造混乱。唯独佛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想想前清,我们对於清朝这些帝王不能不佩服!前清宫廷里面天天请法师念《无量寿经》,让大家都知道因果报应,所以朝野相安。每个人都能守分,都知道修福,都知道积德,所以国家强盛,人民安乐。富贵人能帮助贫穷的人,能布施他人,贫穷的人知道因果,自己也肯修福,不怨天尤人。非常可惜,那么好的一个制度被慈禧太后废除了。我们在《无量寿经》序文里看得清清楚楚的。清朝皇宫里的万寿宫,就是天天早晨念这个经,这种做法那是聪明绝顶,大家真是心服口服,学佛都遵守佛的教训,还有什么话说?大公无私!所以佛法劝善规过,它是真的,绝对不是拿这个来吓唬人的,事实真相。这是『圣人接物之近迹』,看这个表层。『故曰不妨说土』,我们讲净土并不妨碍,尤其是《华严》讲的事事无碍。

疏【偏指西方者,定趋向故。西方偏指极乐者,如后文无苦有乐,及往生经中说。】

莲池大师讲『西方』偏偏指极乐世界,这里头含有两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纯是乐故」,那个世界真的没苦,三苦、八苦这些名字都听不到,哪里还会有事实?所以称之为『极乐』。十方诸佛所赞叹的,真实不虚。这个解在后文,「如后文无苦有乐」。第二个意思是「因缘皆殊胜故」,如《往生经》中所说的,缘胜。也就是说阿弥陀佛与我们娑婆世界这缘非常殊胜,缘胜,到那边去就方便,就容易了。

我们拿我们现前环境来说,有些国家对我们这个缘不太胜的,我们要去观光旅游,那个签证非常的麻烦。有些地区我们去玩不必办签证,那缘很殊胜,他欢迎你去,像我们到新加坡,你只要中华民国的护照,买了飞机票就去,不必签证,这个方便。西方极乐世界与我们娑婆世界缘殊胜,不需要任何条件,只要你信愿行就行了。所以说,万修万人去!只要你发愿,你肯念佛,临命终时佛决定来接引你。

钞【恐有难言。】

故意来问难。

钞【十方世界皆有净土,何为独示西方,教生彼国。】

这个问也问得好,十方世界很多,每一尊佛都有净土,为什么偏偏教我们往生西方?东方也很好,南方也很好,何必一定要到西方?像这些故意问难的,多!古今都有,我们也常常遇到。下面答覆得很好:

钞【良繇道以多歧亡羊,射以专注中鹄,心无二用,功戒杂施。上都仪云:归命三宝,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况离相耶。】

这段答覆答得很好,这就说明为什么要专注在一方。这是举《列子》里面一桩典故,在佛法来讲就是公案。「歧途亡羊」,岔路太多,那个牧羊人,羊跑到哪里找不到了。这就跟学佛一样,法门很多,经典很多,你要是同时学很多法门,同时去研究很多经论,到最后找不到路子走,你这一生修学很难有成就。这是举这一个比喻来说。『射』是讲射箭,『鹄』是箭靶的中心点,我们射箭要专注,这个箭才能射中。这就是说明,「专」能够中目标,散就没有法子,自己无法控制。这是举世间法两个比喻,说明『心无二用』,要专。无论世出世间法,要专,才能成就;要是杂了,那就非常的难。

『上都仪云,归命三宝,要指方立相』,这都是教给我们,特别是教给我们修净土的,「指方」,方是方向,「立相」就是有相,这是从有门入,不是从空门入。西方极乐世界是相,西方三圣是相,依正庄严是相,《十六观经》是立相,让我们好观想!指示西方,这是方所,我们心里头有所系念!这叫『住心取境』,这是对什么?对凡夫来说的。除这个法门,要教凡夫入门,那太难!西方净土,就是「指方立相,住心取境」,采取这个方法。因此人人能够修,真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方法好就好在这个地方,方法妙就妙在这个地方,值得赞叹也在这个地方。

黄念祖居士注解《无量寿经》,他就举了一个比喻,现代人玩照相机的人很多,都喜欢照相,他就拿这个做比喻。他说其余的诸宗法门,像那种专业的照相机,要有技术。我们普通人拿那个照相机,照十张不一定有一张照得清楚,照得成功;有专门高等技术,他们用,那照的张张是好。净土法门像傻瓜照相机,全自动,拿来对著一按就好了,张张好!你们不能说这个照相机不好,谁都会用,张张都漂亮。净土法门就像这样子,万修万人去,不需要技术!你不能说它不好,人人会照,人人会用。

底下就说明原因,『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况离相耶』,这是真的,今天给你立了方向,叫你住心取境,你还做不到;如果叫你离相,那简直就没指望。禅离相,所以难!净土是取相,住心取境来修行。所以四种念佛,持名是第一妙行,这个要知道。

我过去在台中也曾经向李老师请教过这个问题,我说:《观无量寿佛经》好,怎么不好呢?他摇摇头,他说:没有持名好。我说:为什么?他说:你要晓得,那个观很不容易观成!这是真的,观成之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离相,还要把那个相拿掉。你在这里好不容易观成,那个印象深刻,到以后再把那很深的印象去掉,难上加难,你要不把执著的这个相舍掉,你不能生实报庄严土,不能生常寂光净土。我想是对!这一句名号容易拿掉,名字是假名,我另外换个名字容易,相不容易拿掉。所以他说这四种念佛,持名接近实相。因为大家观念当中都晓得名是假名,我随便改个名字、换个名字都可以,无所谓。现在大家对姓比较执著,那我不能改姓,名字可以随便改,一天改几个都不妨碍,姓不能改,对姓的执著深,对相的执著更深!所以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名是假名,容易丢掉。你要是依《十六观经》去想,想成功之后再把那个印象抹掉,这太不容易了,比修观还难,何必自找麻烦?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还是取持名念佛。

可是他那时候劝我,他说《十六观经》还是可以看看,里面的道理很好。现在我们明白了,净土的理论在《十六观经》,尤其是九品因果,这个我们要知道。上品怎么修的,中品怎么修的,我们自己明白之后,我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修的,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样的品位相应,这个自己清楚明白。所以理论与九品因果,《观无量寿佛经》讲得详细。

钞【若夫遍供十方诸佛,还国犹在食时,是生西方以后事,所谓见卵而求时夜,何太早计乎。】

这几句话莲池大师用意都很深,怕有人提出疑难,既然指方立向、住心取境,为什么经上又说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提出这个问题的,这个人也的确很聪明。你不是讲专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人天天遍供他方十万亿佛?既然这个经上讲要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那我们现在就供养十万亿佛不是也很好吗?我们天天拜《万佛忏》,天天念《万佛名经》,不必专注西方,十方诸佛都拜!十方诸佛我都缘,都观想,行不行?这个符合《弥陀经》上说的,提出这个问题,说起来也满有道理。这些都聪明过了头,似是而非!所以莲池大师在此地,他解释得很好,很有道理。『遍供十方诸佛』,这是说西方世界的众生,并不是指我们娑婆世界众生。『遍供十方诸佛,还国犹在食时』,这是往生西方世界以后的事情,不是现在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见到阿弥陀佛,闻阿弥陀佛说法,得无生法忍,这是决定得到的,我们在这《无量寿经》里面所看到的。而四十八愿里面也有,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古大德注子里头说第三忍就是无生法忍。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哪怕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圆证三不退。能证三不退,当然是无生法忍的菩萨,所以他有能力遍供十方诸佛。

『见卵而求时夜』,时夜是鸡,这个典故出在《庄子》,意思是见到蛋就想到蛋马上长成大公鸡,就天天早晨报晓,你想得太早、太快了。这个意思告诉你,供养十方诸佛这个事情,是咱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的事情,不是现在的事情,现在你就来做,这太早了一点,与教义不符合。现在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要一定发心专念,《无量寿经》所主张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指方立相,住心取境。我们要用这个方法达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供养十方诸佛是那个时候的事情,不是现在。『何太早计乎』,你计划得太早了。

钞【又问:然则华严何以普礼刹尘如来。】

本宗本经与《华严》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所以古大德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称《弥陀经》为小本《华严》,为什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本经是《华严》的归宿。可见得这个经在整个佛法的地位是无比的崇高,真正是诸佛度众生第一法门,在《华严》之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我们今天为什么单单礼拜一尊阿弥陀佛?莲池大师答覆得很妙:

钞【答:华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若知此义,或普或偏,常异常同,无足疑也。】

《华严经》上说:「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似乎说的不是往生西方以后的事情,因为《弥陀经》上讲供养十方佛,那是往生西方以后的事情,《华严经》上这几句话好像不是往生以后的事情,为什么不住心取境?不取十方刹尘佛这个境?大师答得妙,以十玄门的原则来答覆,「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他用这个理论来答覆。这是《华严》教义,就是「一多相即自在门」,「以一无体全法界为体,法界之外,无有余法,故一即多」,「以多望一」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多即是一」。古德这种诠释,意思很难明了。我们拿现代的比喻来说,我们把电视萤光幕比作一,里面现的相多!再多的相有没有离开萤幕,没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讲那个「一」是讲真如本性,能现相的,能现是一,所现是多,能所不二,所以说「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不二。这都是《华严》一多相即自在门,这是很深的理论。但是确确实实是事实,这个事实明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觉察,更得不到受用,原因在哪里?我们迷失了这个境界,在本来境界里起虚妄的分别执著,所以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迷失了。《华严经》跟我们讲的真实相,诸法实相,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或普或偏,常异常同』,遍礼刹尘,这叫「普」,我只念一尊佛,这叫「偏」。「或偏或普,曰常异;一多相即,曰常同。」何况经论上常说:「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又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么十方世界依正庄严是不是也是共同一法身呢?给诸位说,是的,一点都没错。如果不是共同一法身,佛在《华严》、《圆觉》上就不能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尤其是《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根据什么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变现之物。不仅诸佛共同一法身,十法界依正庄严共同一个法性。所以讲一就是讲法性,讲多是讲法相,相多!

古德讲开示为了叫人容易明了起见,用金与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法性,把器比作法相,统统是黄金,一种质料可以做成千千万万种不同的样子,所有那些不同的样子统统都是金,一样的分量,一样的价值。用这个比喻叫你体会到一点彷佛。我们凡夫分异分同,总是分别执著,见不到事实的真相。你真正了解,就不怀疑了,『无足疑也』。『无苦有乐,详见后文』,这是经后文有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