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30集
发布时间:2024-08-15 04:02:50作者:大众学佛网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二八四页,这一段是讲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报的庄严:
经【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无有众苦』的意思上一次介绍过了,今天这一段讲西方极乐世界。
钞【而彼国莲华化生,则无生苦。】
这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
钞【寒暑不迁,则无老苦。】
这是讲我们这个世界有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才有老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那个世界是个光明的世界,每个人身体都放光明,一切万物统统都有光明,所以那个世界没有白天晚上。我们这个地方,地球对著太阳就是白天,背著太阳就是晚上,在这里自转。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日月,因此那个地方没有昼夜、没有寒暑,所有一切气候变化都是随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愿,它就能适合,完完全全做到境随心转。不但所有的环境能够随心转,身体也随心转。身体能随心转,就不老了。如果你愿意老,就现老的相,你不愿意老,永远没有老相出现。实在讲,生老病死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名词都听不到,因为那个世界没这些事情,像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在西方极乐世界找不到,决定没有,没有这个事,所以名词也都没有。
钞【身离分段,则无病苦。】
分段生死是我们这个世界才有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没有生病的。
钞【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
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所以没有父母家亲眷属,没有这些,那么你就没有『爱别离苦』,没有这些恩爱。
钞【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冤憎会苦。】
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上善之人,换句话说,决定不会有冤家的。纵然你过去生中或者是今世的冤家,如果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过去生中一切冤业都一笔勾消,这心清净了。心不净不生净土!这一点很要紧。我们在这个世间再不能够迷惑颠倒了,更应当要明了我们学佛为什么?如果真的是为了生死,真的是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个世间眼前一切事物就要看破一些,要冷淡一些,不要太认真,太认真那就是你了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障碍。我目的是要求生西方,结果是去不了,这就可惜了。所以真正发愿往生,必须把这世间的人事、物质环境都不要去计较,得过且过,随缘度日,不要去跟人家计较。
除了自己一向专念之外,我们必须尽心尽力将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这是我们唯一报佛恩的途径。除此之外,佛之大恩大德我们没有办法报答。这个恩德之大,诸位如果细细想想,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我们无始劫以来在这六道里面生死轮回,多苦!没有方法出离,没有因缘解脱,这一生好不容易得到了,不但能解决生死的问题,而且是得到究竟成佛的利益,这是十方世界那些菩萨们,声闻、缘觉、菩萨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我们今天遇到了,我们得到了。这个经正如同大本所说的,大本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跟这个经是同部,一个说得详细,一个说得简单,佛给我们讲的「真实之利」,真实当中的真实。所谓「真实之利」就是成佛利益,如果不是成究竟圆满的佛,都不能算是真实。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善圆满具足,一切恶会断得干干净净。不往生,这断恶修善不容易。无始劫以来阿赖耶识里面恶习种子不是一下都能断得了的,唯独到西方世界才能断尽,为什么?因为西方境界没有恶缘,你虽有恶习种子,没有缘,它不会起现行,不会结果,所以到那里才真正断尽。一切善法在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善缘都具足,所以善的种子统统能起现行,就是一切善法具足圆满。这的确是他方世界的菩萨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我们生生世世也在求,也是求不到的,这一生当中碰上了。这个碰到,说实在话绝非偶然,大经上说「若非往昔修福慧,於此大法不能闻」,这是我们过去生中所修的福慧,这时候现前了,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我们能不能成就,这就是我们过去世福慧善根厚薄的问题。如果过去善根真正深厚,你一听之后,决定认真修学而不敢放弃、不敢懈怠、不敢放逸,会认真的修学,这一生决定成就。所以这个因缘得来实在是不容易。
钞【所欲自至,则无求不得苦。】
在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受用随心所欲,没有求不得。倓老法师所说的,「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么,那个东西就现前了,不必去经营,不必去造作,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所以那个地方没有求不得的,心里面一念,境界就能现前。
钞【观照空寂,则无五阴盛苦。】
从这一句,我们在此地就能体会得到,西方极乐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八苦的前面七种,那是那边人福报大,也仗著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使这七种苦没有。这种苦,『五阴盛苦』要是没有的话,那得要靠自己的功夫了。什么样功夫?大家念过《心经》,你看《心经》上所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个境界,这是观照般若。《心经》的境界是观世音菩萨的境界,等觉菩萨的境界。如果我们把它降低,降到最低的程度,也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才相应。换句话说,不要说得太高,「位齐等觉」,我们不能相信,最低限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的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
明明是个凡夫,一下就升级升到那么高,这的确一切经典里面没有这个说法的,十方诸佛世界里也没有这种事实,唯独西方世界特别。明明是个凡夫,而且这个凡夫甚至是造五逆十恶的凡夫,弥陀大愿里面说过,第十八愿「十念必生」的这一愿里头就讲,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他也能往生。这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只说了一个条件,如果你不能信受奉行,那就不能往生,说「唯除毁谤」,那就不能往生。如果能信受奉行,五逆十恶临终真正忏悔都能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所得的受用就跟此地所讲的一样。明明是个地狱众生,一下子就能升级,升到别教初地菩萨,这是不可思议。
经文注疏,我们看到这些地方要特别留意,要细心去体会,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才知道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而我们自己感觉得特别的庆幸,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学佛了,怎么会遇到这样的法门,真正好像中奖中了第一特奖,怎么能不喜欢?第一特奖中了,我们要好好的保持到,不要把它丢掉,要是丢掉了,就太可惜,决定不能丢掉。从今以后老老实实去念佛,依教修行。前面讲八苦,下面解释十苦:
钞【十苦者,菩萨藏经,谓一生苦,二老苦,乃至十生死流转苦。百一十苦者,瑜伽论,一无差别流转苦,二欲苦痴苦,乃至五十五苦;次九种苦,於九种中,又次第叠开成五十五,合之为百一十苦。今彼国皆无也。】
这一段我们可以把它省略,这是解释《疏》所讲的三苦、八苦、十苦、百一十苦。诸位如果要详细了解,你就看《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有一百卷,这一段是在四十四卷,《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讲得很详细,给你讲一百一十种苦。实在讲,苦太多了,这是归纳分类分为一百一十类,苦太多了,说不尽!有八万四千苦。这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没有。
不过诸位记住一个原则,讲十苦也好,讲一百一十苦也好,讲八万四千苦,或者无量无边苦,归纳起来就是三苦跟八苦,决定不出此范围。总纲就是三苦,欲界苦、色界苦、无色界苦;讲八苦是讲欲界的苦苦,苦苦又分这八类,所以三苦、八苦我们详细的说,其余都可以省略。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没有。
钞【然约之不出三苦八苦,摄种种苦。】
约就是归纳,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三苦八苦。
钞【二种生死者,谓分段、变易。分段者,四大所成,有分齐段落,如上八苦中说。变易,则二乘菩萨,虽离分段,未免四相迁流,因移果易,亦名为苦。】
『分段』就是分分段段,从大的分段来说,像我们这个世间,我们从生到死这是一段,这一世是一段。死了之后,你看《地藏经》上给我们讲,不出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他在投胎之后到死亡又是一段落,这种生死就是六道轮回里面生死,叫分段生死,这是从粗而说。如果从细而讲,就是刹那刹那的在分段生死,这现代人懂得,我们这身体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新陈代谢,刹那刹那有很多细胞死亡,有很多新的细胞形成。经上讲的很科学,经上说我们这个身体,物质的身体,七年一个循环,换句话说,七年前跟七年后的现在,旧细胞一个都没有了。七年是一个循环的周期,逐渐的好像换零件一样,它在慢慢的换,统统换光了,全都换成新的。这些新的细胞,有些组织不如旧的,所以它衰老;有些比旧的要好。我们喜欢零件统统换新的,还是换人家旧的不要的?换旧的,愈换愈糟糕,这就是愈到年岁大,老病都来了,你所换的零件就换很差的,年轻身体力壮换的都是新的。给诸位说,跟我们自己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
心情,情绪好的人,年岁虽然大了,他不显得老,他人老,他心不老!他心不老,人也就不老,身体随著心转!人虽然没有老,他自己已经觉得我年岁大了,我快要死了,他这个身体自然就老化了。确实!身体是正报,随著我们心理、情绪在变化。老年人的心情跟青年、壮年它不一样!如果老年人也能保持著青少年那个心态,这个人就不老!所以佛法的确讲得很科学。细说这分段生死也是刹那刹那间在生死,这讲我们身体细胞组织上的新陈代谢,这是一种。有分段生死的人,必定有变易生死;有变易生死的人,不一定有分段生死。
变易是什么?变易实在讲没有生死,确实没有生死,生死是苦的意思,虽没生死,他有苦,所以把它比喻做生死。变易是在修行果证上的提升,譬如小乘初果,他要经过相当功夫的修行,才能证得二果,证得二果之后,再要修行才能证得三果。这个修行也苦,他不吃这个苦头,他不能升级,这种叫做变易。他从初果升到二果,这是一个变化,是说这个意思。好比我们学生在学校念书一样,他是一年级,他要好好的去念一年才能升到二年级,这一年念得很辛苦,他才能升到二年级;二年级辛辛苦苦再念一年,这才能升到三年级,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变化。他并不是真正有生死,不像前面讲的分段生死那么明显,这个不是的。这是讲修行证果也要受一番折磨才能有成就,这是声闻、缘觉、菩萨;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有变易,等觉菩萨再经一次变易,他就成佛了。严格讲起来,什么人没有变易生死?成佛才没有。等觉菩萨还有一次变易生死,我们讲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他还有一次变易生死。
钞【彼国莲华化生,一生不退,何虑二种苦也。】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地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他不但没有分段生死,前面讲了,他没有生老病死,这变易生死他也不在乎了。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以外的,声闻、缘觉、菩萨都很在乎变易生死,为什么?他有隔阴之迷,他有退转,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修行要经历长劫。为什么会退转?里面的烦恼没有断干净,外面要是遇到缘又起现行,这个事情就麻烦,会退转的。一退转,有些退得很厉害,一退退好多步,不是退一步!退转之后一世不如一世。
譬如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所看到的,禅宗五祖戒禅师,他当年修持得相当不错,看到到寺庙里面来的护法斋主,有些做大官的,他看了之后心里羡慕,动了这一念,麻烦了,来世就做官去了,就退转了。来世什么人?苏东坡,五祖戒禅师的后身是苏东坡。苏东坡被贬谪南行,唯带阿弥陀佛的像一轴,说「此轼生西方公据也」,西方公据是苏东坡说出来的。苏东坡死了以后,他也是一生学佛,也是一生念佛,可惜他的习气太深,没能往生,他要往生就没事。他的后身历史上有,有名有姓做了个很小的官,像现在县政府的科长、科员。一世不如一世,这是大幅度的往后退!再底下一世,我们就不晓得了,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戒禅师退了两次。甚至於菩萨都有隔阴之迷!所以不往生西方都有这个难处。
我们对於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稍稍有一点动心就变成障碍,苏东坡也是个念佛的人都不能往生。我那个时候刚刚学佛见李老师,李老师就劝我,因为那时候我还没出家,还是居士身分跟李老师学,他就告诉我:「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跟我讲解这两个人都是大佛学家,都是不能成就,依然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要把世间一切习气淘汰得干干净净,一心就向佛道,一心就取净土,我们这样子努力一生才会有成就。世缘要看淡,不要去计较,无论哪个地方都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不需要去选择,要紧的是保持身心清净。这句佛号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要功夫深了,自然预知时至,这样一生就没有空过了。
钞【大本云:彼国不闻苦名,何况实苦。故云无有众苦。】
《无量寿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连这些苦的名称都没有,哪里还会有这些事情?此地为我们详细解释,统统都是叫我们断疑生信,他那个世界跟十方诸佛的世界确确实实不一样。十方世界里面所有的苦事,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所以才称之为极乐世界。
钞【二种清净者,论明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即依正二报,功德庄严,如下文中,及大本观经详辩。】
西方极乐有二种清净,这二种就是依报与正报,『器世间』与『众生世间』,两种都清净,就是依正庄严。『下文』,本经以下会讲到,大本《无量寿经》,《观经》是《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大本跟《观无量寿佛经》讲得详细。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假设一个问答:
钞【问:净名云,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则一切国土即极乐相,何更有乐。今开苦乐,似违彼经?】
『净名』是《维摩诘经》。用《维摩诘经》上一段的经义合这一段对看,好像这经里的说法和《维摩经》相违背,所以提出这么一个疑问。这个问的意思是说,『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这是就《维摩经》上讲「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是一不是二。如果依这个原理,九法界众生,九法界这一切有情众生生死是修恶,修恶就是性恶,性恶融通,任运摄持佛法界的修善,所以说「生死即涅盘相」,不须更灭生死证涅盘,换句话说,就在生死上去证涅盘。这是先从《维摩经》上建立一个大前提,然后再合本经这个意思来说,『则一切国土即极乐相』,还有什么极乐世界?『今开苦乐,似违彼经』,这是问难来的,《维摩经》上讲苦乐不二,苦乐一如,我们这个经里面讲苦乐相对的、对立的,苦乐迢然,跟《维摩经》上讲的不一样,有没有违背?下面答得很好:
钞【答:贤首大师释彼经意,谓是但以迷倒,妄见生死,名在此岸;悟生死空,本来圆寂,即名彼岸。】
《维摩经》上讲的没错,本经讲的也不错。《维摩经》上所说的全是称性之谈,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不但不是凡夫境界,二乘、权教菩萨都见不到,为什么?没见性。没有见性就叫迷,见性才叫悟。这一段答覆引用贤首大师的话,贤首是清凉的老师,华严宗第三代祖师。华严宗真正成立是在贤首大师手中,所以华严也称为贤首宗。初祖是杜顺和尚,二祖是云华大师,贤首是第三代,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贤首国师在的时候,《八十华严》还没翻出来,贤首以前这三位祖师他们用的是晋译的《六十华严》。
贤首国师给《华严经》作一部注解,《华严经探玄记》。清凉则是师承贤首,《华严》到清凉的确是发扬光大到了极处。『贤首大师释彼经意』,解释《维摩经》,他老人家说『但以迷倒,妄见生死,名在此岸』,迷惑颠倒!这个意思是说「生死本空,元无自性」,如果要细说,一部《楞严经》就是讲这桩事情。最初起了无明,由无明引三细相,从境界相又现六粗相,造业受报往来六道,就这么回事情。实实在在是:无生死当中妄见生死。就好比一个人作梦一样,心地清净根本就没有梦,但是迷了他就会作梦,虽然作梦,梦也不是真的。我们今天这个六道轮回,说老实话不是真的,是你当真,不是真的。永嘉禅师说得很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意思跟《维摩经》的意思相通。
可是我们要想想,梦虽然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一个人天天做恶梦,那也很难受!我们没有出离六道轮回就是在做大梦,佛菩萨看起来,冤枉!什么事也没有,可是在梦里把梦当作真的,不晓得自己是在作梦,这个梦愈做愈坏,因缘果报愈演愈惨烈。最惨的相无过於杀生,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这是讲人宰羊,羊被杀之后投胎作人,杀羊吃羊肉的人死了之后又变成羊,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每一次报复都超过分量,於是仇恨愈结愈深。这个事情实在讲佛给我们说破了,如果我们自己细细看看这历史,自古以来这些战争一次比一次惨烈。古时候,诸位读历史都明了,近代,像第一次世界大战跟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比第一次惨烈得多!会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给诸位说,决定有,三次世界大战远胜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这些国家都知道,第三次大战真正爆发没有赢家,同归於尽了。
同归於尽,为什么还会有这些事情?众生的杀业太重,业报!没有办法避免的。佛教给我们,要想世间没有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如果全世界众生觉悟了,我们都不吃众生肉,再不杀害一切众生,也许刀兵劫可以免除。我们看看二次大战之后,这个世界上众生杀生吃肉远超过二次大战以前的那个社会,超过太多了。在这样的恶因之下,怎能免得了恶果?因果报应,这是真理,没有办法改变的。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二次大战之后那个情形,那时候社会人心跟今天比一比完全变了。民国四十年前后,人心还相当纯朴,都还很老实很忠厚!现在人不一样了。三十八、九年,四十年间,我们迷路,路上随便问一个人,他不但很热心的指路,还带你去,怕你迷路。现在你迷路,你问人,都不理会!
外国也是一样,过去方东美先生说,五十年前的美国人非常可爱,换句话说,五十年后的美国人就不可爱了。现在美国年轻人问题非常的严重,教育自由,年轻人普遍的堕落,不肯念书,吸毒。美国是全世界毒品销售第一个大国,百分之九十的毒品都是美国人享受的,这还得了!这个问题严重了。对於这个世界上现实环境明了的人,确实没有不忧虑的,灾难无法避免。
虽然是假的,虽然不是真的,可是你把它当真,这个苦你还是要受,你不能说这是假的,我就不受了,你还得要受,受起来还非常的痛苦。这就是「无生死中,昏迷颠倒,妄见生死,名在生死此岸」。『悟生死空,本来圆寂,即名彼岸』,如果你真正开悟了,「生死本空,本来涅盘,即生死此岸便名彼岸」,彼此当中并没有界限。此岸与彼岸,生死与涅盘,这当中没有界限,只是迷悟之别,迷了叫生死,悟了叫涅盘。换句话说,娑婆跟极乐也是如此,迷了叫娑婆,娑婆是极苦的世界;悟了就叫极乐,这都是从果上讲。如果在因上讲,迷了就是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悟了不叫烦恼就叫菩提,真的是一不是二。
可是几个人觉悟?有力量觉悟,好!没事了;没能力觉悟的,那还得要求生西方,还得要讲极苦与极乐。这个讲法不能说错,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悟;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迷!我们今天讲老实话,破迷开悟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真正的开悟了。你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在这个世间开悟,不容易,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人,那个不简单!纵然在这个地方真的开悟了,你烦恼习气没有断尽,还在六道轮回,绝对不是说一悟一切悟,一悟就究竟悟!没那么容易的事情。这才真正有一点明白了,要求得究竟圆满的大彻大悟,原来还是发愿到西方世界去。
所以蕅益大师才说,发愿往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想想他这个话有道理。虽然这个讲法,一切经论里、一切古来祖师大德没这个说法,第一个说出来的是蕅益大师,可是仔细想想不错,愈想愈有道理,他没说错。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这个心不但是无上菩提心,是大彻大悟的心,是真正的觉悟、圆满的觉悟、彻底的觉悟。所以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真正了不起的人。你这个心一发,十方诸佛赞叹,龙天善神都恭敬,这个事实我们能体会得到。因此,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深深得到这个利益,无比殊胜的利益。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利益与一切众生共享,这样才能报佛恩,才对得起阿弥陀佛,对得起本师释迦牟尼佛,才将回向偈里面所说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真正做到了,而不是天天在喊口号,天天在唱高调!我们要真正把它做到,尽心尽力的去做。
钞【今谓亦以迷倒,妄见五浊,名住娑婆;悟五浊空,本来清净,即名极乐。国土常净,众生自迷,迷多悟寡,示苦示乐,不容已也。】
这一段是「结答」,根据前面所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明了,国土实实在在讲「常净」,所以世界原本是一真,一真法界,《华严》是一真法界,本经也是一真法界,迷了以后才有十法界。迷中十法界那个佛法界还不是一真法界,不要以为迷了之后我们讲佛法界大概就是一真法界,不是的。天台四教里面讲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这是佛法界,但是在圆教的地位并不高。别教的佛在圆教也不过是二行位的菩萨,十住十行,十行位的第二行位的菩萨,可见得他地位并不高,别教!藏教、通教就更不必说了,连初住菩萨都比不上。
法界本来是一真,我们本性本来是清净的,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清净!所以,清净是真相、实相。原来清净,现在不清净,给诸位说,不清净是假的,清净是真的。本来是清净,清净会变成不清净,那真如本性就有了问题,就真的有染污了。佛常用比喻,把我们真如本性比作太阳,我们的迷情、染污比作云彩,云彩遮了太阳,染污了本性,我们想想云彩有没有遮太阳?遮不到!云彩遮到什么?遮到我们眼睛,并没遮太阳,实际情形就是如此的。
所以《楞严》、《圆觉》上讲得好,迷本来是假的、本来空的,不是真的,悟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也说得非常明白,「本觉本有」,本觉就是悟,就是本性,就是一真法界,本有!「不觉本无」,不觉就是迷,迷本来无!好像我们一个人作梦一样,我们能做梦的心是本有,梦境是本无!但是这个梦境很短暂,梦境碍不碍真性?不碍。你只要觉悟了,它本来就不相妨碍,所谓真妄不二,性相一如。《华严》上建立四无碍法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没有障碍!所有一切障碍都是你迷失了自性,迷失了一真,产生无量无边的障碍。由此可知,四无碍的法界就是一真法界,有障碍的法界就是十法界,从哪里生的?迷悟而生的。十法界是假的,一真法界是真的。一法界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所以叫一真!
众生自己迷惑颠倒,到底怎么迷的?《楞严经》第四卷,富楼那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他请教无明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无明?无明几时生的?成佛,无明断了,几时再会起无明?问了好几个问题。佛讲无明的来源,「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佛八个字回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明从哪儿来的?你自己以为知道,这就是无明。「知见」是正知正见、佛知佛见,你在正知正见里头再立一个知见,这就错了,这就是无明。如果不再立一个知见,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见?分别执著妄想,你所立的决定是这三样东西。
譬如,禅家常用这方法,举起来,你们见到了,你们看得清清楚楚,这叫什么?这叫书签,这是你立的知见,这就是无明。它本来没有名字,你给它加上一个名字,你叫它书签,那个人叫它做纸片,每个人给它加上的名字不一样,你们只好打架,就起争执了,这就是无明的根本。我们眼能见、耳能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这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是佛知佛见,《法华经》里面讲「入佛知见」,这是你本有的知见,正知正见!才起一点分别执著,就把这知见一转变,变成了无明、分别妄想执著,这就变成生死轮回,把一真法界立刻变成十法界。《楞严》里面给我们说出这个道理。
交光大师主张真正修行人「舍识用根」,用根就是用六根的根性,我们眼见,我们不要用第六意识见,不要用第七识,不要用第八识,这个好!用什么见?见性见。我刚才给诸位举的这个例子,你现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你见性见,你在上面建立一个知见,那就变成你第六识见、第七识见,你执著这是个书签,这是第六识,一定是个书签不是别的,这是第七识。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执著,第八识落印象,差别就在这里。
如何能叫我们见色闻声心里面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六根根性起作用,而不用八识,那你就是佛菩萨,你就是真正觉悟的人。这样的人,我们想想那变成什么都无知了,人家举出一个东西,问你这是什么?不晓得,不晓得也是无明!你也起了分别执著。你说我知道,知道是邪见,邪知邪见;不知道,不知道是无明,这个问题大了,这问题马上就出来。我们问什么事情,问佛佛也说!所以智慧有两种:一种叫根本智,实智,真实的智慧,见性见的,真实的智慧,心里干干净净的的确确本来无一物。第二个智慧,从第一个真智慧里面生起,叫后得智,他受用智,不是自己受用。人家问你:这是什么?这是书签,不是我执著书签,你们大家执著叫书签,我随你们的分别而分别,随你们的执著而执著,我自己确实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叫他受用智。
所以佛为我们讲经说法,讲了四十九年,他说他一句话没说,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他所说的都是随顺我们说的,就他自己来说,他一句话没说。说他一句话没说,是从他自己这一面来说的;说法四十九年,是从对众生来说的。我们要学的就学这一点,如何能在境界里面保持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就是决定没有分别妄想执著。对外面境界比什么都清楚,为什么?你这镜子是亮的,没有染污的,不但眼前境界你清楚,过去你知道,未来你也知道。一切众生来请教你,随机随缘,你指示他决定不错,能令众生开悟。
『今谓亦以迷倒』,就是迷惑颠倒,『妄见五浊,名住娑婆;悟五浊空,本来清净,即名极乐。国土常净,众生自迷,迷多悟寡』,迷的人太多,觉悟的人太少,凤毛麟角一样,『示苦示乐,不容已也』。实在讲何必分苦分乐,劝导一切众生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实在是因为这个世界钝根的众生多、迷的人太多,这才不得已随顺众生来说明两个世界的不相同,两个世界的苦乐,使他有所选择,能够厌苦、能够欣乐,帮助他入一真法界,帮助他真正彻底的觉悟。所以,这是不得已的一种方便法。佛度众生,如果没有方便度不了众生,所谓「大开方便之门」,这个法门是方便中的方便,第一方便门!无论什么人如果依这个门决定得度,决定觉悟,决定成佛。
这个方便法功德利益很大,非常有价值,不能说这个方法不好,对於已经觉悟的人用不著,对於没有彻底觉悟的人,这个法门用得上。不但对我们凡夫用得上,你看在华严会上,对於那些大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用得上,为什么?他们虽然觉悟,没有彻底觉悟,没有究竟圆满觉悟,还是要叫他厌苦欣乐,求生西方极乐证究竟圆满无上菩提。连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今天在六道、在凡夫地。所以这个问问得太高了,虽然问得高,要不圆满的把它讲清楚,那总是一个疑问,疑问对修行人就产生障碍。今天我们就念到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