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37集

发布时间:2024-08-15 04:01:03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37集

钞【道场树,即菩提树。如释迦佛,亦坐树下而成正觉,是也。十六亿由旬者,王氏大本云:一千六百由旬。夫行树尚及八千,佛树何得反劣。今所引,宝积本也。即行树摄者,以道场树,亦复根茎枝叶华果,行行相次,故行树足以摄之也。】

这一段是解释《疏》里面所讲的『道场树』,我们正好也读到《无量寿经》这一段,两个经合看,这个境界就更能清晰明了。黄念祖居士在注解里面说得很清楚,西方世界是一个真实称性的世界,不但佛菩萨不可思议,那个世界里面没有一样东西是可思可议的,确确实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绝对不能用我们凡夫心理去猜测、推测,那是推测不到的。因为他那边是法性土,是真如本性所现的相,跟我们这边不一样;我们这边,十方诸佛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相彷佛,我们这边物相是阿赖耶的相分,他们那边是真如本性的相分。换句话说,能变的不同,所变的境界当然不一样。

经里面讲的,几种本子所讲的树的高度都不一样,我们不必执著,只明白这个树非常高大就可以了,不必执著一定有多少由旬这个数字,那我们就死在字里行间了。佛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我们明白这个意思,语言记录下来这些文字,这个无关紧要,像这些地方没有太大关系。

莲池大师这一段说得很明白,道场树就是『菩提树』。我们这个世界的菩提树是印度的毕钵罗树,因为释迦牟尼佛在这个树底下示现成佛的,我们就叫它作菩提树。他成无上正等菩提,在这个树下,就叫它作菩提树。十方诸佛示现成佛不一定都是坐在毕钵罗树之下,他坐在哪一棵树下,我们就称那棵树为菩提树。所以菩提树的种类就很多,每个世界不一定相同。西方极乐世界的菩提树是宝树。

树高『十六亿由旬』,这是大本所说的。他又引『王氏大本』,就是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说的是『一千六百由旬』,一千六百比十六亿那差太多了。当然龙舒居士这个会集也是有根据的,他所会集的是根据四种原译本,唐译的《大宝积经》他没有见到。现在我们的《五经读本》已经印出来了,这个本子里面,五种原译本与四种节会本都齐全了,所以《无量寿经》一共有九种本子,大家在这一本书里面全部都看到,这实在是我们这一代的人福报非常之大。像这样整齐完备的经本,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都没有办法完全见到,王龙舒还有一种没看到,他要看到他一定依据五种本子会集,不会依据四种。这个本子印出来之后,希望能大量流通,有助於建立对於净土的信心。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只要信心建立,我想都会有成就,这是功德利益无量无边。

下面大师就有一点议论,他说『行树尚及八千』,前面讲行树高都八千由旬,道场树一千六百由旬,道场树矮了、低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道场树决定比一般树要高要庄严。「行树尚及八千」,这是根据《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所以大师在此地说明,这个讲法一定会叫我们起怀疑。『今所引,宝积本也』,就是《大宝积经》的「如来会」,是唐朝时候翻译的。换句话说,也就是王龙舒居士没有见到的本子。十六亿由旬是《宝积经》上所说的。《宝积经》里面,有很多内容是其余四种译本所没有的,所以它也非常的重要。

『即行树摄者』,这是与行树一样的,性质作用或者功德是相同的。道场树也是有根茎枝叶华果,也是『行行相次,也是叶叶相当,跟前面所讲的是一样的,所以它是行树一类的。

钞【功德草者。】

论中讲:功德草,亦树中摄;大本其树有香,这个香是宝中摄。后头就解释这两句:

钞【论云: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胜』是殊胜,『胜乐』就是殊胜的快乐。

钞【今不言者,以木摄草故。】

经上没有提这个,讲到西方世界的树木,花草都包括进去了,这是省略,在大经、论文里面,这有补充的,看到更为详细了。

『迦旃邻陀』是梵语,它是一种很细的棉织品,这是衣服的料子,在印度是很高级的,但是它不是丝织品,它是棉织品。虽是棉织品,非常柔软,印度人非常喜欢。用这个来比喻草的柔软就像细的棉布一样。甚至於讲,这里当然是超过我们这个世界这些物质,西方极乐世界那是非常的殊胜。

钞【树香者,大本法藏愿云。】

这是在四十八愿里面。

钞【我作佛时,国中华树,俱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今不言者,异宝必有奇香,以宝摄香故。】

这都是给我们做补充说明,这个经简略,有许多地方都没有说到,我们看其他的本子说得比较详细。所以大师注解《弥陀经》,把《弥陀经》里面所没有讲到的,其他经论上所说到的,统统都在注子里面给我们补充出来。实在讲,读这一部《弥陀经疏钞》就等於读净土所有的经论,它统统都摘录在其中。特别是这经上讲的『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这是以妙香而作佛事,这个意思前面讲过,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同时我们要将佛的香光辗转发扬光大,这才是一个真正修净土的学人。辗转发扬的方法,一个是自己依教修行,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境界来修行。

「修行」这两个字非常的重要,希望大家要特别的留意。「行」,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见解、思想,就是平常我们所想的、所见的,有了错误要把它修正过来。说老实话,我们所有的思想见解统统是错的,只是看错的大小有差别,统统是错的。为什么?从八识生的,这八识就是错的!严格的讲,到什么时候才不错?八地菩萨,八地菩萨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这是真正不错了,那才叫做差不多是高级的正等正觉。因为正等正觉从圆教初住菩萨就可以称正等正觉,正等正觉一直到等觉菩萨。八地、九地、十地、等觉,你看看与等觉菩萨非常接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承认,自己的看法、想法是错误的,这才有救!

一般人,我的见解没错,这就没法子,为什么?他就不会改,不会把它修正。如果知道自己错了,这就有修正的机会了。如果坚持我的没错,你们说错了,这永远不会修正了。所以要从见解思想上去修正。怎么修正法?从哪里修起?跟诸位说,读经。说老实话,读经就是修正我们的见解思想。读经要不要解义呢?不要。你要解义,那读经的效果没有了。正确的思想见解是没有思想、没有见解,这才是正确的,六祖说得很清楚,「本来无一物」。你有一个念头就是有一物了,有一物就错了,本来无一物!所以,这个经只管念下去。念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叫真正修行。

念什么经?我们修净土的,我们的期望是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读经最好读《净土五经》,五经之中,你喜欢念哪一部都行,功德都是一样的。读经的受用就是在读的时候,我们所有一切妄想杂念统统都没有了,这就是修正我们思想见解,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念经从头到尾念下去,这一段时间一念不生。读经,我们还是觉得古老的方法是正确的,这个古老方法用了几千年!多少祖师大德都是这个方法出来的,我们决定不能疏忽,他那个方法就是读一种。

五经里面选一种,不要统统都念。因为你念一种,你心是定的、是专的;念五种,每个经有每个经讲法,一面念一面会疑惑,怎么这个经上这么说,那个经上那么说,你反而会起疑惑,这不好,所以选一种。这一种经念到心清净了,我们不讲念到开悟,念到得定。所谓念到得定就是念到一心不乱,最低限度你要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成片?妄想的确没有了,不能完全没有,已经很少很少了,这个就有效果了。一面念经一面还在打妄想,甚至愈念佛经妄想愈多,那是反效果,那是你这个功夫完全不得力,换句话说,你念的不得法。

你真正念的得法,这个经念下去妄想一定会少,妄想愈来愈少,心愈来愈清净,心清净就生智慧,智慧愈来愈进步,会有这个现象。到这个时候,那就可以多看一些经典,不拘束在一门了。古德通常就是一部经要念三年到五年,念这么久,他用意在哪里?心定了,我三年五年当中不想看第二部经,心就定了。定能生慧,佛在经上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五年就是把心控制在一个处所,一处就是定,世出世间一切事情你一接触就明了,你不会把事情处理错误,你有定功,也就是说你有智慧。可见佛法训练人,它的确是有一套善巧的方便。我们要明了、要接受,你自然就得这个利益。

你要不相信,运用现代西方人这种科学方法,那很糟糕!西方人,诸位要是到国外去住时间长久一点,你就会晓得,西方那个教育教出那个人愈来愈笨,那个聪明人有,极少数的天才,大概百分之九十都很笨。我们跟他在一块相处的时候,的确看到很可怜,比我们台湾同胞差太远了,我们台湾最笨的人到他那里最聪明。所以我们的华侨子弟学生,考试都是前几名。他们外国人也是看到眼红,佩服得不得了。可是前几名的学生,考第一名的学生,到台湾来考学校考不取,这是真的,跟不上台湾程度。如果采取佛法这个方法,那我们的人更聪明,更有智慧,更了不起。这是我们不读佛法的人不知道,读了佛法,你不妨试试看,你能够制心一处,读一部经读三年,你看看你智慧增不增长,三年之后完全是两个人。

这是说「西方世界香光为佛事」,所以我们扩大,把佛法的香光发扬光大就用这个方法,真正依教修行,真正弘扬这个法门,这是佛的光明!尤其是我们现在《五经读本》印出来了,希望能大量的流通,这是阿弥陀佛的香光庄严。实在也是三宝加持,非常可喜的现象。下面这一句经文是总结:

经【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疏【结前例后。】

钞【结前者,繇此栏网行树,清净庄严,所以珍域别於泥沙。】

『珍域』是说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区域统统是珍宝显现的,别於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到处是『泥沙』。人家那个地面上是七宝,我们处处是泥沙。

钞【琼树异於荆棘。】

我们这里荒山都是荆棘,一不小心,身上总要受伤。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都是宝树,你所闻的是宝香,六根所接触的境界都叫你身心清净。所以不要说见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见性了,为什么?全是法性变现的。

今天下午有两个出家的比丘尼到这里来看我,从阳明山来的,来向我请教。她修禅,我说:你目的何在?她要明心见性。我就老老实实告诉她,我说:我看你这一生不可能。我就举一个例子告诉她,参禅明心见性,那真是亿万人当中才有一个,你像吗?我们所知道的,近代虚云老和尚以后就没有听说再有一个见性的,可见得这个东西太难了。她要听我的《圆觉经》、《楞严经》录音带,我劝她不要听了,何必浪费时间。我句句讲的老实话,不可能,做不到的。我说:你就碰到最好的老师,你遇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你也见不了性。为什么?能大师当年会下跟他参禅的有几万人,见性的多少人?四十三个。他那时候在曹溪教化三十七年,几万人跟他学,成就的四十三个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殊胜的一会;其余的这些祖师大德会下,一生当中有一、二个就不得了。五祖在黄梅教化,也是一生,有几个见性的?就是惠能大师一个,神秀都没见性。他那个道场几千人,就一个!所以不容易,走这个路子太难太难了。你自己要真正去想一想,有没有这个能耐?你还得遇到真正高手,善知识。你遇不到善知识,以盲引盲,哪里会有成就?

讲到念佛往生,我们台湾这四十年来,确确实实知道,念佛预知时至有瑞相而往生的,差不多三、四百人,这个地方叫宝岛是有原因的。你看看世界上哪一个地区,四十年当中有这么多往生的人?没有!密宗,你看黄念祖老居士在《华严念佛三昧论》里面所讲的,把这实相念佛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最难讲的了,他就提到大陆上学密的,大陆上十亿人,四十年学密的只有六个成就,一亿人当中都没有一个,你看看这个多难。所以他不传密,极力的弘扬净土。

大陆上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的也有不少,但是没有台湾多,他的人口比我们多得太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不多。所以在这个时代,从台湾学佛往生的人数比例上最多,这个殊胜。净土教到今天,可以说从台湾传到了全世界,最完整的典籍统统具备在台湾,台湾人有福报不是偶然的。我们晓得自己有福,还要努力来种福,希望这个福报增长,这是三宝加持,龙天保佑。这社会当然造恶业的人有,但是真正积功累德的人也有,所以这个世间相才能够稳住。如果这个地方没有人积功累德,这个地区的前途就不堪设想。大陆上还是有少数真正修行人,所以还是有佛菩萨护持。如果连这些人都没有了,那不得了!那情况真是不堪设想。这些事情我们自己心里明白就好,遇到真正的同参道友劝勉他。虽然业报有共业、有别业,但是我们的别业可以影响共业,尤其是学佛人多,真修的人多,决定影响共业。这是比喻这两个世界之不相同。

钞【无一切苦,有一切乐,名极乐也。】

这是极乐世界的来由之一。不但没有苦,连苦恼的名字都没有,何况有实?这是结前。

钞【例后者,后文功德庄严下,虽无名为极乐之句,义则有之。此中名为极乐下,虽无功德庄严之句,义亦有之,文互见也。】

这个意思很好,佛经里面经文往往有这些情形,文句有简略,但是意思是完整的。《弥陀经》文字虽然少,无异《无量寿经》,莲池大师说《无量寿经》是大本,广说,只可以说文字有多少不同,意思没有两样。不但与《无量寿经》没有两样,实在它的义理不仅包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超不过《阿弥陀经》;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一切众生所说之法,也超不过这部《阿弥陀经》,这个经不可思议。不仅不能超越《阿弥陀经》,实在讲总不能超越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

所以你不能往生则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诸位说,就是见性成佛,你见到西方世界这些树木花草就是见性,禅家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见性、就成佛,比参禅好多了,又快速、又稳当。所以禅宗的大德觉悟了之后,赶紧念佛。永明延寿大师就做了一个榜样,他是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回过头来专念阿弥陀佛,专弘阿弥陀佛,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

你要真正搞通、搞明白了,原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无异於参禅。夏莲居居士的《净修捷要》,他讲得清楚,不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禅,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无上的密咒。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禅也修了,密也修了,教也修了,所有一切法门统统都修了,一个法门都没漏。你修别的法门是挂一漏万,这个法门是统统都包括了。实在讲这个意思,蕅益大师在念佛开示里头也讲得很清楚,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的人都是有福之人。

疏【称理。】

称理就是见性,《疏钞》每一节经文注解的后面,都跟你讲见性的话,这是莲池大师的苦心。因为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当时禅风非常盛,他提倡净土不容易,受别人排斥,受别人打击。所以《疏钞》里面处处引用《华严》,处处引用宗门来解释,使大家真正觉悟到念佛法门无异於《华严》、《法华》,《华严》、《法华》是大家公认的一乘圆教。无异於参禅,实在讲不但无异,比那些还要殊胜;因为那些法门必须有特殊的根性才能学,不是一般人都能学的。这个法门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学,成就绝不亚於宗门教下,所以真正是畅佛度生本怀。

疏【称理,则自性万德纵横,是栏楯义。自性包罗法界,是宝网义。自性长养众善,是行树义。】

实在这些文章都是从《华严经》上变现出来的,全是讲的华严境界。《华严经》处处讲求表法,看到『栏楯』就是『自性万德纵横』,纵的是楯,横的是栏,要会这个意思。所以它是自性的德能变现出来的,栏楯是性德,见到栏楯就是见性。罗网,『自性包罗法界』,它的罗网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用铜丝这些东西做的,他那个罗网是以邻陀、珍宝、璎珞而做的,这些东西做成的『宝网』,也是性德变现的。『行树』,宝树一行一行整整齐齐排列,这是『自性长养众善』。树从地上生的,渐渐长大、茂盛、开花结果,所以有长养的意思。

在此地,把大经合起来看,我们才了解极乐世界的形相,极乐世界一切法,不管是有情无情一切法,跟诸位说,不生不灭,没有渐渐长的。我们生到那个地方,那个相一现的时候就是那个样的相;如果要有像小孩慢慢在长大的话,跟诸位说,那就有生住异灭,就有生老病死了。所以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形相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不生不灭,永远也不会衰老。西方极乐世界一切的物质,不像我们这地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没有这个气候的变化,永远长春,它是这么一个世界。你们不要以为说,我们到莲华化生,大概现在是小孩,慢慢长大,那就有生有灭了。那个世界非常奇妙!

而且个个都是无量寿,这个无量寿是真正的无量寿,绝对不是那个有量的无量,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过,那是真正的无量;不像他方世界,他方世界虽然讲人寿无量,是有量的无量。这些我们统统要搞清楚。

钞【纵横者,六度万行,不离自性。如自性本无悭贪,是名布施,以施为纵,施无染心,则横成戒度;施无傲心,则横成忍度;施无倦心,则横成进度。禅定智慧,亦复如是。】

这个意思很重要,实在讲六度每一度里面都容摄其余的五度,这才真正叫波罗蜜多。不是说『布施』只有布施,布施里头没有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这个只叫布施,不能叫布施度,不能叫布施波罗蜜。如果称为布施波罗蜜,里头一定是圆摄其余的五度。任何一度都摄其余五度,这是性德,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文里面所讲,用一个「布施」来说明,六度举一个。布施有三种: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告诉同修们,印经布施,这是三种布施同时具足。印经要钱,这财布施;经典是法,法布施;人家念了之后就破迷开悟,他远离一切颠倒恐怖,这是无畏布施。

布施『不离自性』,自性里面一法不立,六祖讲本来无一物,所以说『自性本无悭贪』。悭贪是烦恼,这烦恼从哪来的?从妄想执著里头来的。佛在《华严》上给我们把病根说出来了,妄想执著里头来的。离开妄想执著,一切法都没有了。没有悭贪,这才叫究竟圆满的布施波罗蜜。

所以我们修布施的时候,教下讲求「三轮体空」,不要想到有能布施的我,不要想到有接受我布施的人,不要想到我布施的这些物,叫三轮体空。我这个布施心才清净,才没有染污。心没有染污就是戒律,有染污那就是恶,戒律是度恶业的。我心里不染,戒圆满,戒品具足了;布施里面没有贡高我慢,忍辱度也修了,也在其中;布施里面没有倦没有厌,永远不疲不厌,常行布施,这就是精进;布施的时候心不乱,不散乱就是禅定;布施的时候你心不迷、不愚痴,那就是般若。可见得一度圆摄六度,六度就在一度里头圆满了,不管哪一度都是圆满六度。『禅定智慧,亦复如是』。

钞【余之五度,例上可知。】

就不要一条一条的说了。下面讲:

钞【众妙毕具,是即美观,诸妄不干,是即防损。】

栏杆有美观、防止损害这两个用意。从称性上说,美观就是『众妙毕具』,这是讲称性的德能,没有一样不具足。正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你自性里面一样都不少,一样都不缺。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性德整个的显现。我们人人都有自性,我们的性德今天为什么不能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统统自在的显现出来?就是我们自己有障碍,把自己的性德障碍住了,它透不出来。这个障碍,佛经上常讲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障把我们障住了,所以虽有如来一样的性德,透不出来,这是我们真正要惭愧的地方。为什么他没有障碍,我有障碍?如果障碍是真的,那也没话说,情有可原。障碍不是真的,障碍就是一念迷。一念迷,你还不懂,什么叫一念迷?再告诉你,一念分别,一念执著,这个你好懂了。就是因为你有一念执著、一念分别,所以你的性德不能现前。如果你一切法里面离开了分别、执著,你的性德就现前了。

这个地方,听经要会听,不要把意思听错了,这不分别、不执著是从你内心,外表怎么样?外表还是要分别,还是要执著。如果外表不分别、不执著,那你马上就变成白痴了。我问你这是什么?不晓得,那变成白痴了。内心里面确实没有分别、执著,外面怎么样?你分别,我随你分别,你执著,我随顺你的执著,这个叫随缘。里面怎么样?不变,里面决无分别、执著。所以凡夫跟佛不相同地方,凡夫是里外统统分别、执著;佛菩萨是里面没有分别、执著,外面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所以他也讲经说法!如果随他自己的话,他经也不要讲了,法也不要说了。所以他是外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里面如如不动、常住真心,佛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这是讲性德之美。『诸妄不干』,一个妄念他也不会起来,这就是防止损坏的意思。这显示栏杆是性德。

钞【包罗者,自性弥满清净,包法界故。】

这是真的,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有多大?太大了,没法子说,没有法子想像。《楞严经》上有个很好的比喻,佛把太虚空比喻作一片云彩,把我们的心量比喻作太虚空,你说哪个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本来的心。现在你想想看我们多可怜,两个人在一起都不能容纳,这是妄心。这什么心?分别心、执著心。你要是离开一切分别、执著,那你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尽虚空遍法界,在哪里?在我们心里面。佛法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法统统是在自心之内。所以没有远近,十万亿佛国土算什么?一念就到了,为什么?没有离开,不是在心外,在自己心里面,心怎么想就到了。想西方极乐世界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想琉璃世界就到琉璃世界;想哪一尊佛国土就到哪个佛国土。所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念之间,不但一个一个都遍到,同时都到,他没有离开自性,这是事实的真相。这是华严境界,也是本经所说的境界。

钞【长养众善者,如华严离世间品云:菩萨妙法树,生於直心地,信种慈悲根,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五度为繁密,定叶神通华,一切智为果。】

这是《华严经》上的几句话。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得非常的精辟,这是华藏世界的境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的境界。我们今天是博地凡夫,如果明白这个境界,就我们眼前这个景观当中,六根接触境界时候能作如是观,对我们有很大的利益,为什么?能够开发自性功德。同时我们也明白,西方世界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今天一般人都讲科学,追根究柢,这个世界从哪来的?这一切万物从哪来的?怎么追究也找不到根本,也找不到它的源头。真正它的源头统统在《华严经》上,变现出来的。佛菩萨殊胜的境界是从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我们娑婆世界是从染污心变现出来的。所以经上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世间,一切污染,到处是杂乱,这是我们自己心不清净,心净则土净,这大家不知道!世间人不晓得那个病真正的根源在哪里?真正的根源在一切众生心地上。确实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比前一代差很多。我们读古书看到古人一生虽然知识见闻不广,但是他的生活好像都在诗情画意里面,文学、诗歌都是写实的作品,所写的都是那个时候一般人生活的写照。从前人生活多美,现代人生活好可怜。懂得佛法的人明白,他那个时候生活为什么那么好?心清净。所以古德说:「知事少时烦恼少」,你不要晓得事情太多,知道多了烦恼就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必,用不著!才能常常保持你的清净心。你今天真正想保持清净心,换句话说,你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不要看报纸,心清净。今天一天,什么事都没有,天下太平,心很清净,很自在。如果你一看那些,这个世界太乱、太肮脏了,你这些分别执著妄想统统都生起来了,内有烦恼,外面是缘,这些东西都是缘,这个缘勾引著你里面的烦恼,内外统统都乱了。

所以学佛的人,念佛的确不容易成就,为什么念这么多年,还不能到功夫成片?不要说一心不乱了。你要追究原因,就是因为你知道的事情太多,你认识的人太多,所以你念佛,你没有办法念到功夫成片,你没有办法念到一心不乱,道理就在此地。你才晓得我们这个活动的圈子愈小愈清净,才真正能达到我们理想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

『菩萨妙法树,生於直心地』,这是说明佛菩萨净土里面,这些东西从哪来的?大家要知道,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是菩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所说的。虽然经上讲有阿罗汉、有天人,《无量寿经》后面有经文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那是比照他方世界所说的,并不是真的。古德注解有两个说法,一个比照他方世界断惑的品数,他统统是菩萨,也就是说,从初信位菩萨到等觉菩萨五十一个阶级;这五十一个阶级从断惑上分。譬如见思烦恼,初信位断见惑,思惑要到七信位的菩萨才断尽。极乐世界讲阿罗汉,等同他方世界七信位的菩萨;讲天人,等同他方世界未断见思惑的天人,是这个说法。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三恶道,三善道也没有,它没有六道轮回,它是纯一菩萨世界,而且是普贤菩萨的世界。

那些宝树从哪来的?从菩萨直心里面生的。到那个地方,每一个人都是「直心正念真如」,这《大乘起信论》上说的。直心正念真如,怎么念法?我们今天是一心,一心就是这个心里决定没有一个妄念,我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直心正念真如。其他宗的说法、做法很难,很不容易;净土宗容易,真的是易行道。古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这一句佛号是本觉,念佛的时候始觉合本觉,这就是究竟觉。我们以古德这句话来解释《起信论》上讲的「直心正念真如」,我们一心执持名号,就是直心正念真如,就是始觉合本觉,跟诸位说,这个在禅宗里头是上上禅,在密宗里面这是大圆满,普通法门不能跟这个法门相比的。所以这个法门之殊胜,不是真实的善根福德遇不到,这是真的。所以这个树是「生於直心地」。

『信种慈悲根』,种是种子,种子是什么?是信。「信」为根本,特别是这个法门。不仅是这个法门,大乘法门都是以信为第一个条件,《华严经》上所讲「信为道元功德母」,是道之源,根源,是功德之母,母是能生的意思。所以「信」是种子,「慈悲」是根。

如果没有慈悲,纵然有神通、有三昧,跟诸位说,都是魔。你要能辨别什么是魔、什么是佛。现在这个世间有神通的人很多,中国、外国,身上放光,离地三尺,这不是假的,确实有这个事情。他没有慈悲心,那就不是佛。佛菩萨念念利益一切众生,决不会欺骗一切众生的。妖魔鬼怪对众生没有利益,他那个利益是有一些特殊的对象,那个特殊对象实在讲,那是他的工具!他要利用你了,用得上你了,他就给你一点利益,到哪一天用不著了,他就把你丢掉,这是《楞严经》上所讲的。诸位要晓得,现通,现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都是妖魔鬼怪附在身上,不是他自己的能力,他喜欢这个来骗人的,魔利用他,他利用魔,两个彼此互相利用,利用完了,魔走了,他所有能力都失掉了,所以他这个能力不是他修得的。佛菩萨有慈悲心,决定不害人。

『智慧以为身,方便为枝干』,智慧是根本智,《般若经》所讲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时候叫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无所不知?到一切无知了,才会无所不知。我们今天拼命去求知,这个求知就把你自己的智慧门塞住了,所以你就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永远学不完。

你要想能真正证得一切智,那有一个方法,先学无知,无知以后一起作用就无所不知,这是真的。为什么?本性显露出来了。因为一切法自性变现的,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我们的本能,这应该的,你应当有的。现在我们把这个能力丧失了,这个丧失是迷失了。如果我们不迷,一觉悟了,这个能力马上就恢复。所以这不是真正失掉的,因为自性本具的,永远不会失掉,只是一时迷了,迷了不起作用。你看这个身,身是主,教给我们般若。『方便为枝干』,方便这起作用了。

『五度为繁密』,前面「智慧、方便」都是般若,「智慧」是根本智,「方便」是后得智。起作用就是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学这个。你能够常常用这些提醒自己,我们现在叫提醒,在佛门叫观照,那你的生活就是菩萨的生活,你从凡夫一变就变成菩萨。生活的确没有两样,在意识形态上不相同。所以你在生活当中有真乐,为什么?你不迷了,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破了,苦就没有了,一觉悟了,乐就来了,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真乐。这真乐就像极乐世界那个极乐,真乐。你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明了。

『定叶神通华』,树有叶,叶是定,华是神通,「通」是通达无碍,「神」是神奇莫测,超越一般人的常识。『一切智为果』,果是果报,无上菩提。所以你晓得它那些物质怎么来的,这是举一棵树。为什么你见树,触到树的光影、闻到树的香、尝到树的果,你都会开悟,你都会明心见性,这有道理!

我们不读佛法,的确不晓得一切万物从哪儿来的。佛法真念通达,大而世界、小而微尘,知道它怎么来的,知道它怎么有的,知道它的真实相,这才真正得自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