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43集
发布时间:2024-08-06 04:01:03作者:大众学佛网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十三页:
疏【良繇世出世间,无一法出於心外,净土所有依报正报,一一皆是本觉妙明。譬之瓶环钗钏,器器唯金,溪涧江河,流流入海。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从这段看起,这段的大意上次说过,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能够细讲,这同修们要我在这一次说得详细一点,所以我们还从这地方看起。这段的旨趣跟《华严经》没有两样,同学今天听了《华严经》的开题,听了五重玄义里面的前面两段,「显体、明宗、论用」明天才能讨论到,意思已经能够看得出来了。这些全是佛与大菩萨在果地上亲证的境界,这才叫真实的法界。往往像这类的境界,我们初接触的时候,总感觉到有疑惑,那是与我们的常识、与我们的见闻完全不一样。我们是习惯在虚妄的境界当中,这是久远劫以来就养成了习惯,现在佛给我们讲真实的,反而很不容易接受。希望学佛的同修在佛法里面薰习长了,渐渐可以能够契入,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我们亲证得这个境界,这才是真实的受用。
首先我们要相信,所以大经上常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首先要相信,佛决定不欺骗我们,佛制定的根本大戒:不妄语。佛怎么会欺骗我们呢?也有人说:也许佛是善意的妄语,希望我们能够得到安慰。善意的,你这样想法也错了!佛就是善意也不用妄语。因为我们在佛法当中,如果发现佛曾经说过一次妄语,我们对佛的信心就打折扣。为什么?佛曾经有过一次妄语,这一次话大概也靠不住!像这种情形,在世间我们中国所讲:是君子尚且不肯为,何况佛菩萨!所以这个信心的建立非常之重要。佛是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说什么样的法门,决定没有一个字的妄语,正如同他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这是给我们莫大的信心,所以首先要相信。
佛法的信不是迷信,信了之后一定要求解。换句话说,我们信这个事,事有道理,有理论的依据;理明了之后,还不行,还要把它证实。如果不是亲自证实的,这个信不是真正的信。这就是佛法与其他宗教不相同的地方,佛法是要求证,把你所信的,一定要自己亲自证得。西方世界确有其事,也确实有这个地方,也是确实可以能够证得的。过去,不是在印度,在我们中国,诸位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记载的,确确实实有人往生的时候证得了。
第一个给我们说明的,就是东晋的慧远大师,他出生的年代跟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陶渊明、谢灵运同时代。那个时候,鸠摩罗什大师也是在那个时候到中国,他们都很熟悉的。他在庐山建莲社与同修们志同道合的一起念佛,所以净土宗就是由他老人家最初建立,在中国第一个莲社,这是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他在往生的时候就跟同修大众说明,他在念佛的时候(在一生念佛的时候),曾经见到三次西方世界,现在他面前,他不是做梦,就是念佛在止静的时候。
他这个也不是像禅宗里面的参禅,不是的,就是念佛念到心清净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他一生看过三次。他所见到的境界与《无量寿》、《观经》里面讲的完全一样。走的时候,他告诉大众: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与诸上善人来迎接他,而且里面还有一些他认识的,就是莲社大家在一块共修的先往生的,都跟阿弥陀佛来一同接他去。这个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往往我们是肉眼见不到,而在他能见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那么不念佛的人,给你说临命终时也有境界现前,我们见不到。你们如果要求证,可以到荣民医院、三军医院,你到那里面去求证去,那里面的医生护士都知道。病人快要死之前一两天,他又看到这个人、又看到那个人,他看到好多人,给大家说:这个人在我面前,那个人站在哪个地方。我们看没有,他看到的完全是真实的,一点都不假。所以见到的多半是恶相,凶恶之相。
我们也有一个同修,他的父亲在病重的时候,也是见到很凶恶的人。他们带他出来在病房之外,推著轮椅在走廊上带他散散步,回到房门时,他不敢进去,他说那里有好多人在那里,态度容貌都非常恐怖,吓得他不敢进去,别人去看房间什么也没有,他就是不肯进去。那天没有办法,只好把他带回家来。这就是恶境界现前!好在他家里的儿女、媳妇都是念佛的。听他讲那个境界,绝对也不是假的,所以就劝他念佛。
念了几天佛,他就告诉家人,这个境界没有了,看不见了!又念了几天,他看到阿弥陀佛,不但他看到,他的儿子也看到。但是两个人所看的可能不一样,他的儿子看到的是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金色的),这个佛像好像就在窗子上,窗户是玻璃透明的,看到这个佛像就好像在窗子上,看了很久,差不多有十分钟的样子,像没有消失,都在那里。到以后是愈看像愈小,小小像就没有了。所以这是真实的境界,绝对不是眼看花了。所以这个境界是真有的,境界都是唯心所现的,所以说是不出一心,不出心外。我们看《演义》这个注解:
演【世出世间,不出心外者。】
我们看这段:
演【世间染法。】
首先我们解释什么叫『法』,这个字在佛门里面用得最广,所以叫佛法,佛法无边。「法」这个字在佛门里面的解释是一个总代名词,把宇宙之间一切的理论、一切的现象、一切的事物,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大,虚空世界,小,一草一木、一粒微尘,可以说是太烦琐了,太多太多了!我们要一桩一桩的说,说不尽!所以佛就用一个字作总代名词,这个字就叫「法」。所以法是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物的总代名词。
法没有染净,法哪里会有染净?说不上染,也说不上净。染净在心,染净在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自己心对於这个法要著了相,执著它,起了念头,这就染了,就是染污了!实在讲是「不染而染,染而不染」。那个清净心要真的有染污了,那还能去得掉吗?去不掉!为什么说不染而染呢?譬如这两天阴天,我们看到很多云彩,云彩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云彩染污了,云彩能遮得到太阳吗?不可能!这一片云彩太小了。现在科学家知道,太阳比我们地球要大一百三十多万倍,我们地球送到太阳那里,一点点,不就融化了?云彩怎么能遮住太阳呢?这种情形就是无染而染,好像是染了,其实没有染。所以清净心是真实的,染污心是假的,是不得已而说的,是一时之迷,并不是真正的把我们的清净心丧失掉了。所以对染说一个净,染净是相对的。这都是为了说法方便起见而建立的名相,就是名词术语。
所谓『染』,就是起贪、瞋,起这个念头。我们在境界里面常常一接触,很顺自己意思就起了贪心。贪是染,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没有贪。贪是烦恼,没这个烦恼。这不合自己意思就起瞋恚,瞋恚是从逆境当中产生的,贪爱是顺境里面产生的。这都是染污了清净心,染污了你本有的智慧光明,这个叫「染」。我举出这两个例子,这是染法里面的大根大本,要细说,那说不尽的。所以这个都叫「烦恼」。
佛法里面讲无量无边的烦恼,四弘誓愿说「烦恼无尽誓愿断」,贪瞋是根本,是大根大本。天亲菩萨在作《百法明门论》的时候,把无量的烦恼归纳成二十六类,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这很多同修都曾经读过的,就是《百法明门论》里头所讲的。通常我们在经论里面所说的,都讲见思烦恼,其实就是《百法》里面讲的「根本烦恼」。见惑有五类,思惑有五类。见惑就是见解上的错误,从这个错误见解里面所发生的;思惑是错误思想里面变现出来的。这都是唯识所变,变出来的,其实不是真有,是假有。
你要不晓得这事实的真相,它会起作用,你要受它的拘束,你要受苦,有苦的感受。如果你要觉察了,你把它看穿了,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在这个烦恼里面就可以解脱,可以能够超越,甚至於可以转变,所谓是转烦恼为菩提。其实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迷了的时候就是无量无边的烦恼,悟了的时候,是无量无边的智慧。它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烦恼我不要了,好了,智慧也没有了,它的本体是一个。贵在会变,你自己要会转变,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体是一不是二。
有染法存在,我们就叫『世间』,要是没有染法,我们就叫做『出世间』。其实世间也没有出入,这「出世」、「入世」也就是一个名词在那里变化而已!文字的术语,哪有什么世间、出世间?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所以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决不是说我这边悟了,那边迷了,没有这个道理!这是一不是二。如果说我们自己要是开悟了,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自以为开悟了,而且还有一些人给他证明,证明他开悟了,我在洛杉矶就遇到。
我在讲经的时候,里面听众他们告诉我,有五个人开悟了,有某某上师来给他摩顶授记,说他五个人开悟了。其中也有两个到我这儿来拜访,我一看,没悟!怎么晓得没悟呢?他到我这儿来拜访,向我请教几个问题,我就答覆他:如果你要开悟了,你不会来看我,也没有问题来问我。你要来问我,到我这儿来请教,可见得你没有开悟。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为什么?我没有开悟!你开了悟还有问题来问我这个不开悟的,那你不叫颠倒了吗?哪有这种事情?骗外行可以。
他就问我:那开悟的人是一个什么样子?我说:开悟的人一切通达。你们看《坛经》,六祖开悟了,六祖向谁请教过?只有人请教他。他一悟一切悟,六祖没有读过经,任何人提出经典里面东西去问他。六祖不识字,你念给他听,他一听了之后,他就把道理讲给你听,讲得圆圆满满,一点没错,这是开悟。你今天开悟了,拿到经典还看不懂,还来问我,这证明你没有开悟!给他印证说他开悟的,那是骗人的。
因为现在一些年轻人好高骛远,好奇骛怪,所以这些人就故意作怪来欺骗你,你自己上了当还不知道,真可怜!他把你授记,说你开悟。你走了,他在背后笑你:这个傻瓜!糊涂蛋!骗了他还不知道,他自己以为真开悟了。所以悟与不悟,自己的确晓得。悟的心清净,迷的心就起烦恼,心不平静,这个妄念很多,这都是迷的现象。
演【染净虽殊,不离自心。】
『染净』虽然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境界,就是『不离自心』。一个是心悟,一个是心迷。心要是悟就是「净」,就叫出世间;心要是迷就叫「染」,就叫世间。通通是心!心之觉迷。
演【以离心无六道。】
这是迷悟所现的境界不相同。迷的时候,把一真法界就变成了六道轮回的境界。所以六道轮回哪里来的?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变出来自己受用,自己去受去,这个苦!譬如自己制造脚镣手铐,制好了干什么?被自己栓起来。迷惑的人就干这个事情,像蚕一样作茧自缚,把自己关起来,迷人干这个事情。悟了之后,这是三乘:
演【离心无三乘故。】
『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这是超越六道的。所以说,悟了就变六道为三乘,迷了就变三乘为六道,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佛给我们这个指点,实在来说真正是莫大的恩惠。因为从这个启示,我们的确有破迷开悟的机缘,有这个机会了。因为我们从来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他这说给我们了。原来真正事实真相是境界随心转的,这境界随心转,人自在!心随境界转非常痛苦。有一点点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去问神,去问问那个算命的,去问问风水先生,这个苦,苦极了!一举一动都受拘束,这是心被境转。
如果是境随心转,那你自在了,根本就不用理会这一套。无论你在哪里一坐,那个不好的风水,只要你一坐,风水就转过来了,转成好风水,这个多自在!完全在於你自己的清净心。你能够相信自己,境界就随你转;你不相信自己,你相信风水、相信命运,那你就被境界转了。所以说转命运这事情很简单,问题就是你有没有自信心?你有没有清净心?你有清净心、自信心,决定转命运,这是我在此地告诉诸位。自己一定要能做得了主宰,十法界都不出一心,这个三乘,菩萨到究竟圆满就叫做佛,所以说三乘里头包括了佛,菩萨跟佛是一类的,同生性,是一类的。再看下面:
演【净土依正,皆是本觉者。】
西方世界为什么那么样庄严呢?道理在哪里?佛告诉我们,西方世界的清净庄严是那一边众生清净心所现的。由此可知,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是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染污心里面所现的。因此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山河国土,实在讲,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都要负责任,经里面说得很明白,这是「共业所感」,是众生的共业。这一个国家人人都守法,人人都守礼,这个社会自自然然呈现出一片祥和。如果每一个人都不守法,每一个人都投机取巧,这个社会必定动乱,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古人说,《左传》里就有:「国之将兴,听於民;国之将亡,听於神」。一切被外面境界所转,这国家一定要亡;如果说听大家的意见来办事,这国家一定兴,听於人,这国家要兴。
我们拿清朝做一个例子就太明显了!清朝人不是不读书,但书读了没用处,他做事情糊涂了。我们看看清朝历史,当满清入关的时候,他们那一代的人的确听於民,尊重群众的意见,所以能够得到中国的民心。中国老百姓拥护他,他能够保护老百姓,他能够处处为老百姓的利益著想,那我们就拥护他。他要不得到大多数老百姓拥护,他怎么能够立国将近三百年?这不是容易事情!清朝将亡的时候,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他与清朝王室有密切的关系,慈禧太后就是章嘉大师的皈依弟子。他那是前一代的章嘉,前一世的,不是这一世的。
我曾经有一次向他老人家请教这扶乩的事情。这事情我小时候,念小学的时候在福建见过,见过扶乩的。来到台湾之后也见过,但是见的扶乩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很怀疑,我就请教他老人家。在大陆那种扶乩,我相信,因为他不是一个人,而且不是职业的乩童。请神扶乩多半找拉黄包车的、挑水的、卖柴的,都是不识字的,随便找来的,街上随便请来的。扶完之后,包一个红包送给他,是这样的。随便请来的,绝对请做粗活不认识字的。两个人扶,在沙盘上写字,那个字写得规规矩矩,写正楷,我们在旁边看都认得。一次大概是一个小时的样子,可以能写出三四十个字,不多!因为他都不识字的人,随著神的力量在那里动,所以我觉得那是真的,那不是骗人的。
但是到台湾来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里头欺骗人的味道很浓厚,他是职业的,换了人就不行了。只有他一个人,而且那个动得太快了,我很注意在那边看,看了很久,一个字也不认识,只看他乱画乱画,嘴里头就是一面念,快得不得了,旁边一个人在那里记,两、三个人记,一个人记不下来,不到半个小时已经写了几千字,非常怀疑,我不相信!所以我就向章嘉大师提出这个问题,他就告诉我,他说:这个不是真的,凡是乩坛上说什么佛菩萨、什么神仙降临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但事是真的,鬼神假藉佛菩萨神仙的名义,他也来做一点好事,所以他有灵。小事他知道,说得很准,大事胡说八道,胡造谣言,他不负责任。所以讲到这个就讲到清朝亡国。
清朝在末年的时候,从慈禧太后本人,王公大臣国家大事,自己都不能做主,都是请乩,完全听鬼神的话,结果一败涂地国破家亡。所以这些鬼神不负责任。你问个人小事,他说得很灵,问国家大事就胡说八道。所以章嘉大师告诉我,这个决定不能相信。知道那是灵鬼在作祟,不是佛菩萨降坛,这是我们应当要认识的。他确实有这个事情,决定不是佛菩萨。
『净土依正』也是自己清净心、觉心里面变现出来的。
演【依即宝池行树等。】
依报是讲我们生活环境,『宝池行树』,像《弥陀经》里面所讲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七重行树,七重罗网」,经文里面的语句很简单,其实这个庄严真正不可思议。用「七」,「七」是代表圆满的意思,它不是一个数字。如果你要看到样样都是七,好像都是制式的,那这有什么意思?一看就完了!有什么好看的?「七」代表圆满。怎么样才叫圆满?随自己的意思就圆满。我喜欢什么样子,它就变现什么样子,这个叫圆满。你喜欢什么样子,那就变现你的样子,这个才叫圆满。所以个个圆满,念念圆满,从圆满叫七。七它代表的就是四方、上下、当中,这是圆满了!所以它表这个意思,不是数目字。
《华严经》里面用「十」,也是代表圆满,所以都不能把它当做数目字来看,当做数目字来看,那意思就错了!所以从这一点,你就了解佛经不容易翻,难翻。难怪外国人翻的把「二足尊」翻成「两条腿里头最尊贵的」,这个是笑话!所以如果翻七重罗纲、七重行树,把它当做数目字来翻的时候,那大错特错了!所以要晓得,这是表法,它是代表圆满。
七宝池,就是宝池是圆满的,一点欠缺都没有,非常的完美。七重行树,讲树木的圆满,没有欠缺,尽善尽美,是表这个意思。所以样样都是用七,换句话说,没有一样有欠缺,样样都圆满。所以密宗里面有修大圆满,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大圆满,无有一法不圆满,你一定要懂这个意思。这是讲依报环境的圆满、清净。
演【正即佛及菩萨三辈九品等。】
『正』是正报,正报是讲有情众生。依报是讲无情的,是环境,我们拿今天来说,就是植物、矿物,这个叫依报,动物叫正报。教主是阿弥陀佛,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这是教化主。像学校的校长一样,只有一个,其余是菩萨,他方世界的佛到西方极乐世界都要用菩萨的身分,现菩萨的身分。比如说,你这个学校,学校只有一个校长,其他学校校长也可以到你这个学校来兼课来上课。但是他到你这个学校来上课,就不能用校长的身分,不能出了两个校长,,他一定是以教授的身分(指导教授的身分)到这个学校来。所以十方诸佛到西方世界都现等觉菩萨的身分,其实我们所讲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早都成佛了,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以等觉菩萨出现,这个就说明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
『三辈九品』,这是往生的人,就是十方世界念佛往生净土的,是指这些人。那个菩萨那都是倒驾慈航的,那个不是普通人,是早已经成佛的,退到菩萨位置上到西方世界协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的,可见得那个世界庄严。我们在这个世界找一个善知识、正知正见的人都找不到,都不容易!找到一个阿罗汉、菩萨,那更不容易了。可是到西方世界就太多太多了,所以那个地方是修学的好环境。
「三辈九品」,这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不同,就好像念书,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程度不一样。西方世界有四土,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就好比学校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土里面都有三辈九品。「三辈」是上、中、下,「九品」就是三辈里面分出来的:上品里面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品里面有中上、中中、中下;下品里面有下上、下中、下下。所以一共有九品。四土三辈九品,每一土都有三辈九品。
说到这个地方,在这一、两年发生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人提出新的主张:求生西方净土不能带业。这个传说传到了海内外,传得很普遍,於是有很多念佛的同修被这个一打扰就人心惶惶,不知道怎么办。念佛念得这么久,这不能往生,不是糟糕了!这不是白念了!起了很大的波浪。有几年了?我是前年到纽约,沈家桢居士跟我见面的时候,就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我在洛杉矶,周宣德老居士一见面就跟我提出这个问题,他现在念佛无所适从,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周宣德居士,大概你们有不少人认识他,他是《慧炬》创办人,现在是慧炬基金会的董事长。
查经的这些人,说这个的这些人说:「带业往生」在经典上找不到依据。经上没有这个字样,有「消业」这个字样,所以他就主张消业不能带业。那么我就倒问他,我说: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这个经文上有没有?他说:这个有。那不就得了!要不带业的话,哪有四土三辈九品?那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诸位读经不要死在文字上。佛有很多东西没有说出来的,没有说到的,但是意思都有了。
要是不带业,是消业,业消掉之后,诸位想想还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不要!为什么不要?业消掉就成佛了,不带业就成佛了!等觉菩萨还带一品生相无明,这是一切大乘经里查得到的,有!经上有的。换句话说,等觉菩萨都带业。只有佛不带业,什么佛?圆教的佛。别教、通教、藏教都带业,只有圆教佛不带业。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人能往生,要圆教佛才有资格往生。谁去?讲不通!因为带业,所以才有四土三辈九品。他带得多的品位低,带得少的品位高。所以你看等觉菩萨只带一品,带得最少的。像初住菩萨,他带四十品无明,他带得多。
消业这个说法有没有过失呢?也没有过失,消得多就带得少,消得少就带得多。所以,是一不是二。执著消业不准带业,执著带业不准消业,都是不通,都是错误!我给他这样一解释,他听听觉得也有道理,这心就放了心了,老实念佛了。
佛法是讲理的,此地三辈九品,凡圣同居土往生的,我们拿「消」与「带」来说,消见思现行烦恼,带著见思的习气种子,他有消有带,这是生凡圣同居土,我们讲功夫成片。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可以说消见思烦恼,带尘沙无明,这是生方便有余土。再往上升一级就是理一心不乱,他消的就比较多了!他消见思、尘沙,部分的无明,无明没消完,至少要消一品,四十一品无明,他要断一品,生实报庄严土。可见得真的消得多带得少,消得少带得多,这才有三辈九品的现象。这是在净土三经以及许多大乘经典里面讲到西方净土,都说得很清楚。此地注子说:
演【如后文所明。】
后面还要谈到。现在我们主要要讨论的,就是说明「净土依正,皆是本觉」所现,这下面说:
演【宝池即自性之汪洋冲融。】
七宝池从哪里来的?这么来的,是自性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
演【行树即自性之出生众善。】
『树』长得挺高挺直的,有超出的意思,代表这个意义。我们要晓得经典里面表法的义趣,其实在我们眼前,我们看到大海、看到池塘,你也能够回光返照,那是自性的一分功德显现出来的影像,十方世界无有一法不是如是。所以在佛门里用表法做为教学的工具。
像花,见到花,马上能够回想到我们要修因,要修善因。花很美,能够令我们喜悦,这是善法。所以见到,我们要修善因,修善因才能够结善果。所以花代表菩萨的因行。我们供佛要供水果,果代表菩提涅盘之果。所以见到果,我们就想到我们修行的目的,我们将来有了结果。看到花,我们代表赶快修因。所以供的这些东西,不是供给佛菩萨享受的,佛菩萨不要这个东西,供给谁的?供给自己的,就是提醒自己的警觉。它是教学的工具。所以佛门的教学,几千年前,真正达到了教学的艺术化,这个要懂得。
我们供养的灯,代表自性光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太阳、见到月亮、见到星星,见到一切的灯火,你一接触马上要想到我自己自性心地要正大光明,这叫修行。你知道花代表因行,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花,都是代表因行。绝对不是这佛堂供的花才代表,出了佛堂外面就不是的了,那你就错了!佛堂是教室,教室里面所教的,你要拿到教室之外会应用,你要是能如是观,这个世间一切法,无有一法不是佛法,无有一法不给你莫大的启示,无有一法不是《华严经》。
所以《华严经》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统统是《华严经》,没有一法不是《华严经》!真正明了了,你才晓得六尘说法,《华严经》没有中断过,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什么?见色闻声统统都是表华严境界,都是在讲《华严经》,问题就是你会不会看,会不会听,你晓不晓得这个事实!这个在大经,尤其是清凉国师《疏钞》,就是注解里面说得非常详细。见到树木,我们也一样能够独立,能够超出。所谓超出三界,『出生众善』。
演【声闻即自性真。】
这是讲三谛,真谛。真谛是偏在理体上说的,因为二乘人他的修学著重在自己的清净心,所以二乘人不发心帮助众生,为什么?大家要念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晓得了。佛跟菩萨都说:阎浮提众生(这讲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世界众生)刚强难化。所以阿罗汉聪明:算了!我不度众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我自己一个人多清净、多自在!自了汉,他只求自了,不愿意帮助别人,所以修他清净心证偏真涅盘。
所以阿罗汉他的成就,成就大定,心清净,成就大定,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心清净了还没有智慧?是的,心清净了,照理说有根本智,但是他没有发大悲心,清净心里头不生智慧,这连根本智也没有了。可是他念头一转,他的根本智马上现前,他有这个本钱,就是没有转过来就是了。没有转过来,他真有这个本钱。所以他要是回小向大,他的根本智立刻就现前。所以他叫真,就是『自性真』,自性的理体,也就是自性所现的相分,唯心所现,里头没有变化,没起变化,所现的这个境界,这是自性真。
演【菩萨即自性俗。】
菩萨他起变化了,他要变现自己的智慧福德因缘为他受用,所以菩萨慈悲心特别重,他要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服务一切众生,菩萨不怕辛苦,不怕辛劳,舍己为人,这是『俗』。所以菩萨为众生叫「不请之友」,你不请他,他找你,这是菩萨。阿罗汉不行!要你去求他,他还未必肯答应,他还要看看你有没有缘分,与他有缘分,他才肯教你,没有缘分他不肯教你。不像菩萨,菩萨真的是大慈大悲。所以他代表俗谛,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这是菩萨。
演【佛即自性中等。】
『佛』代表中道,真俗不二,真俗一如,即真即俗,这是「佛」。所以中道才是真正的圆满。由此可知,三乘也是自性当中所现的相,也不离自性。再要把这个境界展开来说:
演【又复一念具足三千,而三千中,生阴二千为正,国土一千属依,国土依正既居一心,一心岂分能所,故曰一一皆是。】
这一段是属於天台教义。天台里面讲「一念三千」,『一念』圆圆满满『具足三千』,这个「三千」实在讲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因缘果报。为什么说「三千」?「三千」这个数字从哪里来的?这从经典上来的。佛给我们说:迷失了自性,就迷失了一真法界,这就变成十法界。十法界从上面说;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叫四圣法界,这三界之外的。觉悟的众生,因为觉悟程度有浅深不一样,所以有四大类,佛是圆满的觉悟。六凡是完全迷而不觉(全迷不觉),可是迷的程度也有浅深不相同,所以有天、修罗、人、饿鬼、地狱、畜生,这合起来四圣六凡叫十法界,这就有了数字,「十」。
每一界里头又有十法界,比如人,有人中之佛,有人中之菩萨,有人中之声闻,人中之缘觉;人里头有人中之天,那个福报大的,他的生活如同天人;有人中之人。有人中的修罗,修罗的福报很大,很凶恶,很残忍。有人中之鬼,饿鬼,你看看现在非洲,很多饥饿的,美国人可爱的地方非常好,他们自己虽然很节省,看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捐助,东西送到那边怎么样呢?食物送到那边,他不能吃,他饿的时间太久了,这个东西吃的时候,他不能接受,不能吸收,人中之饿鬼,人中之地狱,人中之畜生。所以一法界里头又有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一百个法界了,一百界了。而每一个法界里头又有「十如是」,这是出在《法华经》上,从如是体、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因缘果报到如是本末究竟。一百再乘十就是一千,数字从这么来的。
「三千」从哪里来呢?「名字一千」,我们讲佛、菩萨、地狱,这名字、名号,假名一千,名是假名。这是我们中国人古人晓得,「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假名,名字一千。有名当然有事实,名字有一千,那也有一千事实,有一个名就有一个实体,「实体有一千」,就是实在上的事,事体有一千。再有说「国土有一千」,国土讲依报,就是环境,境随心转!所以环境有一千,此地讲的「三千」。
三千当中,『生阴二千为正』,「生阴」就是假名跟实体。比如讲佛,佛是有个名词,有个假名,但是真的像释迦牟尼佛,他真有个人,那是他的实体。我们讲人,人是一个假名,但是确实有这个实体存在,所以这叫「生阴」。「阴」是讲五阴,我们这个身体是色、受、想、行、识,五阴聚集的,和合而有这个身相。所以「生阴二千」是从这里来的,这是正报。
『国土一千』,这是依报,「国土」也从这个假名上建立的,佛法界、人法界、天法界,这是讲依报。乃至於饿鬼法界、地狱法界、畜生法界,讲依报。
「三千」在《法华》里面讲有「性具三千」,有「事造三千」。性具就是我们讲的「唯心所现」,现出这个境界,也叫做理具,从理上讲它具足,具足这个功能,这是一念,一念是讲理具。随念,那就是事造的,这事造我们自己一个人在这一天当中就有十法界。你看你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佛法界;一念观世音菩萨,菩萨法界;一下想我要贪什么东西,饿鬼法界;一发脾气,地狱法界;事理搞不清楚,糊里糊涂,畜生法界。所以你起心动念就是一个法界,这叫什么?这叫随念。
随念就是事造。因此我们十法界这因与缘都具足,现在你要到哪个法界去,你就要控制哪一个缘。我现在想成佛,那么你就把佛这个法界,你把它掌握住,不要把它失掉,念念当中与佛法界相应,相应久了,自然就成佛了。所以念佛成佛就是这么个道理,它都有个理论存在的,《楞严经》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是成佛,不成佛不会见佛的。这是把三千跟诸位交代出来了,三千怎么来的,怎么回事情。天台讲三千就是讲整个宇宙人生。
这些统统是一心变现的,所以『一心岂分能所』,「一心」里头可以分「能」、「所」。但是能、所是一,能也是一心,所也是一心;能变的是一心,所变的还是一心。因此佛法不是哲学!诸位懂这个意思吗?哲学里面,能不是所,所不是能,能所是对立的。佛法讲能所,能所不对立,它是一不是二。能变是自心,所变还是自心。特别是唯识,唯识的经论,《华严经》也是属於唯识六经之一。就是唯识它依据六部经、十一部论,这个六部经里有《华严经》。这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中山大学发表一篇讲演,说明佛法非宗教非哲学,里面说得很清楚。为什么不是哲学?就是哲学它能所对立,佛法里头没有对立,自始自终没有对立的,都是一个整体。自己说自己,自己分析自己,这个是佛法。所以说『一一皆是』。下面讲:
演【器器唯金,是全妄全真义。】
这个好懂。
演【流流入海,是会妄归真义。】
不管是大水、小水都向大海当中流,流到海里面去就分不出来了,归为一体,叫『会妄归真』,取这个意思。下面说:
演【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者,法界谓一真法界。】
这个『法界』就是讲『一真法界』,这是本体。所以《弥陀经》跟《华严经》是一不是二。《华严经》里面讲「一真法界」是所证,《弥陀经》里面讲「一心不乱」是能证。我们修到一心不乱了,一真法界就现前了。所以如果讲入的话,一心是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能所不二。能所不二就是一心与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那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将来入什么?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弥陀经》里面所讲的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就是《华严》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这个注子里面说:
演【即起信心真如门。】
『起信』是《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所作的,我们过去此地也曾经讲过。《起信论》的注解当中,近人的注解注得很好,深入浅出很便利於初学的是慈舟法师的《大乘起信论述记》,就是他的讲记,深入浅出,注得非常之好,便利於初学。《起信论》里面,心分成两门,第一个就是『真如门』。
演【流有流出义,谓从平等法界,一念不觉,流出三细六粗种种境界。】
这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起信论》里头有说明。其实《华严经》里面有,《楞严经》上也有,《圆觉经》上也有,可以互相参考。才能够了解现在许许多多哲学家、科学家在那里探讨宇宙的起源,人类最原始怎么演变出来的,都没有佛经上说得这么圆融。很可惜的外国这些哲学家、科学家没有看过佛经,而现在看佛经,还非看中文不可,因为梵文的经典几乎丧失殆尽。纵然有少部分留传下来的,残缺不齐,找不到完整的本子。所以今天在世界上要想学佛,唯一能够真正靠得住的是中文的译本。
但是这些外国人不懂中文,他也没办法看。那些人实在都是很聪明的人,他要真正能闻佛法,我相信他们悟解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强、比一般人要高。这就是佛法所讲的,他有善根有福德,没有因缘,没这个缘分,看不到佛法。所以这样丰富的宝藏,他没有法子受用,非常非常可惜!佛经里面对这个说得非常的圆满。
『平等法界』就是清净心,从清净心『一念不觉』,这就是无明。《起信论》里面讲的「一念不觉」,一念是正念,不觉就是迷了这一念,这一句话是这样解释的。你将一念迷了,换句话说,你在境界起了念头。不起念头的时候叫一念,起了念头的时候,因为这一念这个「一」不是数目字,是实实在在不得已说不出来,只好用这个「一」做代表。实际上一念是无念,一念不生的时候这个叫一念;起一个念头了,就不是一念了!所以一念是本觉,迷失了本觉就叫不觉。所以迷了一念就变成不觉了。所以这个不觉,是从迷一念才有的。一念当中决定没有迷,起心动念的时候就是迷。
这一起心动念,那一迷就一切迷,所以就变现出『三细六粗种种境界』。这个「境界」在理论上讲是有程序的、有次第的,在事相上说,决定看不出来。譬如说:我们用镜子照外面的境界,在理论上讲,这近的物体应当先照进去,远的再照进去,再远的。可是你一照是一刹那统统一起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这个真心现相也是如此。像境子一样,「三细六粗」是刹那之间一次现出来的,理论上是有次第,事相上找不出!它的速度太快了,没有办法能够觉察得出它有先后次第。所以宇宙人生的起源是一刹那之间同时完成的,决定没有先后的。这是真相,事实真相,这里面有很深很深的道理,你要去研究也非常有趣味。
「三细」是阿赖耶的三细相:无明业相、转相、境界相。转相也叫做见分,境界相也叫做相分,无明业相也叫做自证分。如果从三分上来说,是自证分、见分、相分,四分再加一个证自证分,证自证分跟自证分是一不是二,这个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从三细相再一发展就有「六粗相」,这个六粗相就形成了世出世间依正庄严,就是我们现在讲宇宙人生森罗万象。这是说明这个宇宙来源,也说明了迷悟的根源。
这是解释第一句,「无不从此法界流」,都是一真法界变现出来,一真法界就是一心,统统是从一心所现。『无不还归此法界者』:
演【还有还转义,谓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心念』是什么?就是分别执著。如果你离了一切分别执著,在一切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境界相就没有了。所以永嘉大师说:觉后空空无大千。那我们要问:当我在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不是外面境界都没有了呢?不是的,外面境界还在。那么「无大千」是无什么呢?你心里面无有分别大千、执著大千,在大千起心动念,没有这个了,不是说大千世界没有了,大千世界还在。换句话说,大千世界里面一切烦恼生死,这个确实没有了,一切迷惑业障没有了,是没有了这些东西。「觉后空空无大千」,你在大千世界里身心清净,这个时候得大自在,像《心经》里面讲「观自在」,在大千世界得大自在了!这是讲『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演【而一切境界全是妙明。】
全是妙明真心所现之物,既是妙明真心所现之物,是样样就是妙明真心,这个我们可以从梦境当中体会。当我们作梦,你今天晚上作梦,梦醒了之后,别爬起来,好好的再想一想,我刚才作了一个梦,全梦即心,梦中一一境界都是我的心,都是自心,梦是自心变现的,所以梦中哪一样不是自心呢?统统都是,没有一样不是。所以觉悟了之后,你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全是自心相,离心之外无有一物,正如前面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没有一样不是金,这叫做明心见性。
心光明了,见到外面不管什么都是自性,本体是自性,相虽然现的千差万别,性是一个。所以在有情众生叫佛性,在无情众生叫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性,一性无二性。这是说明这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个一段不长,上一次是略略的说,今天我们用一个半小时细细给诸位说出来。这也是说明净土理论的依据,与《华严》是一不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