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89集

发布时间:2024-08-03 04:03:32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89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五三页:

◎【二、明释】

这一段要介绍的是注解,释就是解释。

玄义【次明释此经者,论则有天亲菩萨无量寿经论,解则有慈恩通赞、海东疏、孤山疏,乃至大佑略解等。】

这个地方介绍的都是古注,因为莲池大师是明朝人,他所看到的注解当然都是他以前的。

疏【天亲菩萨者,常入日光定,升兜率天宫内院,亲觐慈氏,造无量寿经优婆提舍。优婆提舍者,此云分别义。】

『优婆提舍』,中国人翻作「论」。

『天亲菩萨』注解的不是《弥陀经》,而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无量寿经》跟这个经是同一部,可以说是一部经,不是两部经;《无量寿经》文字多,讲得详细一点,《弥陀经》文字少,说得简略一点,这两本经只有详略的差别,其他完全是一样的。天亲菩萨有注解,就叫做《无量寿经论》,这个在《大藏经》里面有。『解』就是指《弥陀经》的注解。《弥陀经》注解,最古的当然也有,但是没传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看到最古的本子就是唐朝窥基法师的《通赞疏》。

天亲菩萨在佛门里面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他是无著菩萨的弟弟。这位菩萨在世的时候,常常到『兜率天宫』。天亲也叫做世亲,亲近弥勒菩萨,『慈氏』就是弥勒菩萨,他有这种能力。在我们中国近代,亲近弥勒菩萨的,只有虚云老和尚一个人,我们在他的《年谱》里面看到,兜率天宫,他曾经在定中去过一次。但是虚老和尚,当然程度比不上天亲菩萨,天亲菩萨是来去自如,常常去。他虽然常亲近弥勒菩萨,并不求生弥勒内院,还是求生西方净土,所以他给《无量寿经》作注解。《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有天亲菩萨的传记。

疏【慈恩法师者,讳窥基,姓尉迟氏,敬德犹子也。】

『慈恩』是寺庙的名称,就是慈恩寺,唐朝时候长安的慈恩寺。后人敬称他称为「慈恩法师」,他的法名叫『窥基』。『讳』也是敬称,就是避讳,不敢直接称名,所以以后用上下,就是上「窥」下「基」。他俗家『姓尉迟氏』,他是复姓尉迟。尉迟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将,唐太宗开国尉迟公就是他。『犹子』,是他的侄子,尉迟敬德的侄子,虽然不是自己的儿子,是他兄弟的儿子。这个人也是非常的聪明。在传记里面讲,玄奘大师到印度去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和尚,大概有一百多岁,在入定,这个老和尚是读经证果了。玄奘大师看到他之后,觉得两人很有缘分,就叫他赶紧到中国去投胎,他说:我到西方取经,将来回来之后,我来度你。这是初地菩萨,他就来投胎,投到尉迟敬德家里作王孙公子。

疏【奘师度之出家。】

玄奘大师回来之后就找他,度他出家。

疏【学通大小。】

他是世出世间法都通达,人非常的聪明。

疏【造疏计可百卷。】

『疏』就是注解。在唯识方面他造的注解最多,例如《成唯识论述记》。所以他是中国唯识法相宗的开山祖师,第一代的祖师。

疏【释弥勒下生经,笔锋得舍利二七粒。】

他注解《弥勒下生经》的时候,毛笔笔锋留下二十七颗舍利,这是不可思议的感应。

疏【复示西方要义。】

他对於弥陀净土非常的赞叹。

疏【有弥陀经通赞一卷。】

窥基大师注的《弥陀经》注解,叫《通赞疏》。

疏【海东法师者,讳元晓。】

元晓法师是韩国人,当时在中国留学也很有成就,他也有《弥陀经》注解。

疏【其疏此经,大率依论为主。】

他注《弥陀经》,主要是依据天亲菩萨的《无量寿经论》。

疏【孤山圆法师者。】

『孤山』是地名,『圆法师』,他的法号叫智圆,就是智圆法师。

疏【十疏流通,此疏居一。】

古大德对於经教研究多半都是专攻,专攻才会有成就;涉猎的太多,心力也分散了,时间、精力都达不到。像智圆法师就很了不起,他在一切经论里头选了十部,一生就专攻这十种,十种里面有《弥陀经》。这十种是:《文殊般若经》、《遗教经》、《心经》、《瑞应经》、《四十二章经》、《不思议法门经》、《无量义经》、《普贤观经》、《阿弥陀经》、《楞严经》。这位法师一生就选这十种,毕生精力就用在这十部经上面,为这十部经都做了注解,后人称为十疏法师。

疏【义渊、净觉、越溪等历代诸师种种解释率多散没。】

这是他听说的,古人还有这几位法师注《弥陀经》,但是莲池大师已经见不到了。

疏【至元大佑师者,乃有略解。】

元朝大佑法师有一部《阿弥陀经略解》,现在收在《卍续藏》里面。

疏【今唯海东越溪大佑所解仅存而已,世远人亡,经残教弛,遂令如是广大深远法门,不得人人晓了,宁不悲夫。】

这一段也是莲池大师叙述他为什么要给《弥陀经》作一本注解的道理,就是作这个《疏钞》。这个经实实在在太重要了,可是知道的人不多。纵然我们今天念佛的人很多,真正懂得念佛道理的人不多,懂得念佛方法诀窍的人不多,这都是由於宣传的力量不够,在过去宣传唯一的办法就是流通注疏。大师能发这个大心,给这部经作一个非常详细的注解。我们念了他这部注解之后,可以说古来这些注子不念也没有关系。为什么?他注得太详细,全都包括尽了。

我们今天把《通赞疏》印到经的后面,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大家起信,玄奘跟窥基大师给我们作了证明,这部经翻得没错,注得没错,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决定没错,我们的用意是在此地。因为现在实在讲是末法时期,法弱魔强,甚至於有许多出家人,出家人在末法也就是佛经里头常讲的「犹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是不是真正出家人?不是的,魔王波旬的子孙,在末法时期统统出了家,也剃头受戒披上袈裟,他是魔子魔孙,他不是真正出家人。这是魔灭佛的唯一的一个手段,经典上都有记载。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魔王说要灭佛法。佛笑笑,他说:我这个法没有人能灭得了。魔王就说:当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子孙统统出家去受戒,披上袈裟来灭你的法。佛听了流眼泪,没有法子。怎么灭法?首先就说《弥陀经》是假的,说阿弥陀佛就是所谓太阳神,这是胡造谣言,这怎么得了?幸亏玄奘大师跟窥基大师给我们作了证明,如果今天没有《通赞疏》摆在面前,我们没有办法跟人辩驳。有这本书摆在面前,我们就相信那真正是胡造谣言,绝非事实,恶意的来破坏这个法门。

玄义【若夫远承佛旨,弘阐秘宗,为论为文,为集为录,为传为偈,为赋为诗,交赞互扬,其丽不亿。莫不叮咛恳告,感慨悲歌,普劝迷流,同归觉路,一曾过目,可弗铭心。】

前面一段是讲的注解,这一段所讲的,是自古以来对这个法门的赞叹。像近代印光大师的《文钞》,完全是称赞净土。『若夫』是语助词。『远承佛旨』,佛灭度之后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时代已经久远,我们能承受佛的意旨,就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叫我们弘扬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弘阐秘宗』,秘宗就是指念佛求生净土。自古以来四众弟子对这个法门称赞,『为论为文』,有论有文,倓虚法师的《念佛论》就属於这一类的文字。印光法师《文钞》里面,称赞西方净土之论有六、七篇,文有几百篇。『为集为录,为传为偈』,有《净土集》、《净土圣贤录》、《往生传》。有偈颂、有赋、有诗,像白云法师的《净土词》就做得非常之美,我们上一次印了三千张,那是宋朝末年赵孟俯写的字,相当有艺术价值,词也好,字也好。

『交赞互扬』,交互的赞叹,宣扬这个法门。『其丽不亿』,亿就是无尽的意思。『莫不叮咛恳告』,恳切的告诫当世之人,告诫后世的学者,劝大家要认真的修学这个法门。『感慨悲歌,普劝迷流,同归觉路』,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正的觉路,正觉之路。其他的法门虽然都是佛说的,都好,可惜不契机。我们依照别的法门,还是迷而不觉,怎么迷?迷在法门里面。学贤首的迷在《华严经》里面,学天台的迷在《法华经》里面,学唯识的迷在《成唯识论》里面,没有一个不迷。跟诸位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不迷,你要能迷在一句阿弥陀佛也能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迷。所以这个不一样,别的法门迷不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念佛这个法门迷,可以带业往生,好处在此地。所以真正正觉之路,说老实话只有这一条。末后这两句是大师特别叮咛嘱咐,『一曾过目』,就是你曾经遇到这个法门,曾经见到过,读到过这个文字,听到过别人劝告,你应当要刻骨铭心,不能忘记。

疏【上文专指注释此经。】

前面一段是讲的注解,这部经自古以来的注解。

疏【今谓其余赞咏净土。】

其余赞叹歌咏净土。

疏【所有言辞不可胜纪。】

没法子统计,太多太多了。

疏【为论,如十疑宝王等。】

《十疑论》是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所作,《念佛三昧宝王论》是飞锡法师所作,完全是赞扬净土的,蕅益大师把这两本都收进《净土十要》。这是讲『论』,举出两个例子。

疏【为文,如龙舒无尽等。】

『龙舒』,王日休居士作《龙舒净土文》,这个在台湾流通很广。我们现在所流通的《净土十要》,是后人又补充了不少东西进去,像《彻悟禅师语录》、《龙舒净土文》也都编在里面。专修净土的同修,过去曾经有人请印光老法师编一部《净土丛书》,老和尚讲没有必要,有一部《净土十要》已经足够了。台湾也有不少同修发心编出一套《净土丛书》,那个反而太多太杂,真正修行确实《十要》足够了。『无尽』是张无尽居士,就是张商英,是宋朝的一位宰相,他也作《净土文》。

疏【为集,如决疑指归等。】

王古作《直指净土决疑集》,吴郡有一位出家法师大佑作《净土指归集》。清末民初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过《净土十三种》,这些东西全都收集在其中。

疏【为录,如净土自信等。】

无功居士王阗,作《净土自信录》。

疏【为传,如净土略传等。】

就是传记,慈云忏主作《净土略传》。这都是举几个例子,实在每一个朝代出家在家的这些大德们,他们的注疏太多太多了。《净土丛书》,这些注疏搜集得相当完整。

疏【为偈,如径路修行等。为赋,如神栖安养等。为诗,如诸家怀净土等。】

太多了,所以就略说。偈颂,善导大师所作的《净土偈》就非常的有名,他警戒世人,「渐渐鸡皮鹤发」,人渐渐衰老,皮肤皱了,头发白了,这个时候就要想到来日不多,「看看行步龙钟」,背驼了,腰没力气了,走路扶著拐杖,老态龙钟。「唯有径路修行」,径路是最近,这个时候你要觉悟,你要修行要找一条近路。什么近路?不要浪费很多的时间。为什么?自己时间不够用,来不及了,哪有那么长的时间?要找一条近路,要找一条靠得住的路,要找一条简单稳稳当当的路,那就是「但念阿弥陀佛」,但念,「但」就是只念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这是善导大师教给我们的,他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

永明延寿大师,作《神栖安养赋》。至於各家怀净土诗,《净土十要》里头有。《西斋净土诗》是楚石禅师作的,中峰禅师作《怀净土诗》也作得非常之好,都是勉励后人要一心修净土。

疏【告而曰恳,真诚之语。】

真心诚恳的告诉我们。

疏【冀其信受而奉行也。】

『冀』是希望,真诚告诉我们,希望我们能相信、能接受、能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

疏【歌而曰悲,凄楚之辞,或能感发而兴起也。】

感慨悲歌,『悲』是希望能触动我们的觉悟,警觉到世事无常,来日不多,使我们自己警觉兴起念佛的念头。

疏【丽,数也。不亿者,亿不足以尽之,言多也。】

『亿』是个大的数目字,万万为亿,这个数目字都没有办法包括得尽,这就极力形容数目之多。

疏【此皆净土圣贤千言万语,不厌繁重。】

《净土丛书》三十多本,你就晓得历代这些祖师大德们苦口婆心劝告我们。

疏【直欲生死海中,尽挈众生於彼岸而后已。】

他们这些人心中的愿望,直接就是想在生死海中提挈这些众生,所以提纲挈领来救度这些众生到彼岸,彼岸在此地指西方极乐世界,把我们送到阿弥陀佛那里,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的悲心。

疏【我等应当衔恩报德。】

我们遇到、见到、听到了,应当衔恩报德,「衔」是含著。

疏【缕骨铭心。】

这个大恩大德要牢牢的记住,不能把它忘掉。不但自己要信愿奉行,而且还要:

疏【展转流通,递相劝导。】

我前天收到一封「幸运者的信」,每个人接到这个信,要抄十八封寄给你的亲戚朋友,你就非常幸运;如果不抄,你将来就有灾难。我一看,真的是幸运信,我就劝你们,每个人把净土诗词抄二十份寄给你的亲戚朋友,普劝大家都念阿弥陀佛;我们这是真正的幸运,他那个未必会幸运。这是很好的办法,这就是展转流通,递相劝导。

疏【如其置而不览,览而不信。】

『置』是把它摆在那里,摆在那里你不看,看了之后你不相信。

疏【不曰愚蒙之训,则曰寄寓之谈,独且奈之何哉。】

这是他老人家感叹的话。他自己不相信,还对我们批评,说我们愚痴,说我们迷信,这是他的错误。这就是经上讲的少善根、少福德,他不能接受。虽然他善根、福德少,不能接受,但是我们这个机会不能不给他,我们还是给他这个机会,他能信很好,他这一生得度;他不信,种一个种子也好,阿赖耶识里头种个种子。所以流通普遍劝人修净土,这个事情实在非常的重要。

◎【三、明诵】

诵是读诵,第三段是讲读诵的感应。

玄义【次明诵此经者,如舌根不坏。】

这是讲念《弥陀经》、《无量寿经》的感应。

玄义【天乐西迎。】

这是讲往生时候的瑞相。

玄义【方解冤而往生。】

这后头都有公案。

玄义【未终卷而坐脱。】

一卷没念完,他坐在那里就往生了。

玄义【归如入定。】

往生的时候不生病,就像打坐入定一样,这样就走了。

玄义【终睹白莲。】

临命终时看到白色的莲花。

玄义【银台而易金台,粗乐而来细乐。】

这些公案都在注解里面。请看注解:

疏【舌根不坏者,智论云:有比丘诵弥陀经。】

这是《大智度论》上说的。比丘是出家人,念《弥陀经》。

疏【命欲终时,语弟子言。】

命终的时候告诉他的徒弟,学生。

疏【阿弥陀佛与诸大众,俱来迎我。】

临走的时候清清楚楚,他自己见到阿弥陀佛,见到经上讲的清净海会大众统统来迎接他。

疏【后从火化,舌根不灰,色相自若。】

出家人往生之后多半是火化,火化之后,他的舌根不坏,就像前面鸠摩罗什大师一样,可见得他所说的是真话,不是骗人的。不但舌根不坏,舌头颜色都没有变,一身烧成灰了,舌头不但留下来,舌头颜色都没有变,这是给人家作证明。

疏【天乐西迎者。】

这也是一段公案。

疏【宋唐世良。】

宋朝,唐世良这是一位在家居士。

疏【诵弥陀经十万过。】

诵十万遍。

疏【一日谓家人曰:佛来迎我。】

这也是预知时至,没有生病。有一天跟家里人讲,阿弥陀佛来迎接他了。

疏【言已,作礼坐逝。】

跟家里人嘱咐过之后,他拜佛,拜完之后他打坐就走了,坐逝。

疏【其夜有利行人,在道味山上,梦西方异光,幡华缤纷,音乐嘹喨,空中声云:唐世良已生净土。】

这个瑞相不是在他家乡,是在很远的地方,『在道味山』。他往生那一天的晚上,『利行人』,也是一个修行人,在山上修行的时候,晚上梦到西方有异光,『异』就是不平常的这种光亮,而且见到『幡』,这是佛门里幡幢一类的,像旗帜一样。天空中有华,『缤纷』就是很多很多幡幢、天华,从空中落下来。『音乐嘹喨』,天乐,而且听到空中有声音,有人说:唐世良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天乐西迎。古时候有这么一段故事,这些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太多了。

疏【解冤往生者。】

这是消灾的例子。

疏【宋上虞。】

这是地方。

疏【民冯珉。】

这是他的名字,也是在家居士。

疏【少事游猎。】

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猎。打猎,结的冤仇就多了。

疏【见巨蛇,持矟将往刺之。】

『矟』是长矛,他拿这个刺蛇。

疏【时蛇在岩下。】

蛇在山岩下面。

疏【欲噬黄犊。】

『犊』是小牛,这个蛇很大,想吃小牛。

疏【珉推岩石压之,至死。】

他在上面把大石头推下去,把蛇砸死了。蛇那么大,俗话说这蛇成精了。

疏【蛇屡为祟。】

蛇被他压死之后,常常作祟,来找麻烦,就是冤家债主。

疏【珉修忏念佛经年,蛇不能害。】

『修忏』就是忏悔,『念佛』,因为有这个功德,蛇没有办法来报复。

疏【一日请同社净侣,诵弥陀经,合掌而化。】

『同社』,他一定是参加的莲社。莲社自古以来非常的普遍,从慧远大师成立第一个莲社,以后在中国每个地方念佛结社都叫莲社。请莲社的同修来帮他助念,念《弥陀经》,他合掌就往生了。这是说「解冤往生」,他要不常常念佛,不求往生,这个冤家债主不会饶过他的。他要不出六道轮回,这一世修得再好,来世冤家还找他。你们看《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是十世高僧,他那个冤家就跟他十世,非报复不可。到第十世,迦诺迦尊者调解,把它化解了,否则的话没完没了。所以诸位要记住,不要跟人结冤仇,不要跟鬼神结冤仇,也不要跟畜生结冤仇,尤其是个大的畜生,你跟它结冤仇很麻烦。为什么?愈是大的,它灵性愈高,报复的念头强,这个结下冤仇很讨厌,真是生生世世不容易解除。

俗话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家应该要解开不要结,结了以后生生世世麻烦。只有真正往生西方净土,你所有的冤家算是统统解除了。你要不能往生净土,决定逃避不了,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你修不成功,那个冤家债主都叫魔障,他都来障碍你。我们无始劫以来,不晓得跟多少人结了冤仇,跟多少鬼神、畜生结了冤仇,我们今天在菩提道上求一帆风顺不容易,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学冯居士,天天真正的念佛、忏悔,这忏悔我们念《忏悔偈》就够了,依《忏悔偈》内心真正忏悔,这样就好。而且这一句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消业障、增福慧。不仅它是有往生的大功德,现前你念一声阿弥陀佛就消罪障、增福慧,你念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念消业障、念念增福慧,没有比这个效果更殊胜的。

疏【未终坐脱者。】

这是晋朝时候。

疏【晋智仙法师,号真教,住白莲寺,十三年西向十念,十二时不暂废。】

他念佛算是不多,可是人家的功夫不得了!他是用十念法。他十三年不间断,念佛面向西方十念。他十念是十二时每一时念一次,十念时间不长,大概五分钟就念完了。那个十二时就不简单,十二时包括晚上。那个时候时辰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来计算的,一个时辰就是现在两个小时,他每两个小时念一次,这是修十念法。每两个小时念一次,十三年没有间断过,他的功夫在此地。最难得的是夜晚,夜晚每两个小时他也起来念一次,这个不容易。

疏【一夕微疾。】

这是他往生的那一天,有一点小小的病。

疏【命观堂行人诵弥陀经。】

『观堂行人』,观堂是五观堂,就是斋堂,这里面工作的人,叫他念《弥陀经》。

疏【未终卷。】

《弥陀经》没念完。

疏【安然坐脱。】

他在那里坐著,人家在念,他也是跟著念、跟著听,一卷经没念完,他就往生了。这是十念法的榜样。

疏【归如入定者,宋释处谦。】

这是出家人,处谦法师。

疏【精修净土。】

『精修』就是专修,不杂别的法门。我们修净土法门还要去修别的,还要去研究别的,这就不精了。「精」,除这个法门之外,除净土经典之外,统统不涉及,这叫精。净土主要经典是三经一论,依这个来修行。

疏【一夕,诵弥陀经毕。】

往生的那一天晚上,念完了经。

疏【称赞净土。】

『称赞净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赞佛偈」。

疏【告众曰:吾以无生而生净土。如入禅定,奄然而化。】

跟大众话别,说完之后,特别说他是『以无生而生』,就是净土生无生,古德跟我们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天台大师有《净土生无生论》,这部书现在也收在《净土十要》,非常的重要,能解除我们许许多多对净土上的疑问。《生无生论》,季圣一居士注解得非常详细。

疏【终睹白莲者,宋嘉禾郡钟妪。】

这是一位姓钟的老太太。

疏【日诵弥陀经十遍,念佛不辍。】

你看看她修行,每天念《弥陀经》十遍,佛号不间断。

疏【一日语其子曰。】

往生的那一天告诉她的儿子。

疏【见白莲华无数,众圣迎我。】

见到莲华,见到佛与大众来迎接她,她往生了。

疏【遂端坐耸身化去。】

耸耸肩膀就走了,这么自在。没有生病,这是在家的老太太。这些人的传记,详细的都在《净土圣贤录》。

疏【银台金台者。】

这个故事传得很普遍,许许多多人都晓得。

疏【怀玉禅师,台州人,布衣一食,常坐不卧。精进念佛,诵弥陀经三十万遍。】

念佛号就不必说了,《弥陀经》就念了三十万遍。这是一生『布衣』,粗布衣服,日中『一食』。『常坐不卧』,这是修不倒单,不躺下来睡觉,困的时候就打坐。『精进念佛』,这是真精进。念佛堂,实在讲真正要是用功念佛,这效果非常显著,有一个休息室,大家累了到那里去休息一下,休息的时候不必脱衣服,和衣而睡,打个瞌睡;精神恢复了,马上接著再念,要这样才行。我们不是打精进佛七,打精进佛七那很严格。这个就是累了自己去休息,休息好了马上回来念佛,能够把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效果非常的显著。

疏【一日见西方圣众,多若恒沙。】

像恒河沙数一样,他见到清净海众跟著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来迎接他了。

疏【一擎银台,从窗而入。】

拿的莲花上面有台,金台、银台就是品位高下不一样。来接他的这个人,拿的莲花上这个台是银台,从窗而入。

疏【玉曰。】

怀玉禅师就讲。

疏【吾一生精进,誓取金台,为何得此?银台遂隐。】

我一生精进,心里想著金台,没想到现在银台来了,心里当然很难过、很惭愧。他这念头一动,那个银台就不见,就隐了。

疏【玉感激。】

这银台不见了、消失了,他自己心里就很感动。怎么样?再精进、再努力。

疏【倍复精进。】

加倍的努力。

疏【三七日后。】

过了二十一天。

疏【见佛满空中。】

佛又来迎接他了。

疏【乃谓弟子曰:金台来迎。】

果然不负他的期望,金台来迎。

疏【吾生净土矣。说偈含笑而逝。】

他欢喜了,这愿望达到了,真的是金台来迎接他了。

疏【郡守段公异之。】

『郡守』就是地方上的长官。那个时候的郡相当我们现在省一样,比省小一点。郡守就是太守,地方上的长官,见到他这个瑞相也非常感动。

疏【作诗赞美。】

有诗赠送他,赞美。

疏【有枝低只为挂金台之句云。】

诗云:「我师一念登初地」,金台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上品上生。他一生用功,常坐不卧,尤其最后三七二十一天加倍精进,他是得理一心不乱,所以赞叹他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阿弥陀佛天乐来接引他两次,「唯有门前古槐树」,他这个庙前有棵槐树,槐树枝低,「枝低只为挂金台」,金台太重了,所以把槐树这个枝都压得很低。用这一首诗来赞叹他。

疏【粗乐细乐者,元子华禅师。】

元朝时候,这是一位出家人。

疏【大历九年,於润州观音寺,诵弥陀经六月。】

天天念《弥陀经》,念了半年。

疏【忽得疾。】

忽然他得病了。

疏【夜闻香气乐音。】

在病中时候,他闻到香气,听到天乐。

疏【空中告曰:粗乐已过,细乐续来,君当往生。】

这个天乐也是两度,这是愈来愈细,愈来愈好听。

疏【良久念佛而化。】

他是念佛往生的。

疏【异香连日不散。】

这都是往生的瑞相。他举的例子很多,都是帮助我们起信,每个例子都是真实的事情。今天时间到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