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第四集)
发布时间:2024-07-27 04:05:29作者:大众学佛网
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01-07-04
请掀开第九页,第三讲「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经文从「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一大段的经文。前面介绍了序分,从这以下是本经的正宗分。「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福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有些学佛的同修对於净土往往产生许多的误会,认为念佛法门里面不修智慧,佛门般若智慧是最重要的,念佛人不求智慧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因为佛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所求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假如不求智慧怎能得无上正等正觉?只要能够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换句话说,他一定是要求智慧,不求智慧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信与愿都是属於慧,对於这个法门信不过,生不起愿心,都是缺乏智慧,或者我们讲智慧不足。而持名正是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信愿是善根、是慧行,持名是福德、是福行。
现在大师是讲往生,这部经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池大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完全看你有没有信愿,真信切愿必定往生。往生之后,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下就看你念佛的功夫浅深,你念佛功夫深,往生的品位就高;念佛的功夫浅,品位就低,品位高低完全在持名。这是我们应当觉悟的,这个世间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这是要觉悟的。以忉利天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忉利天一昼夜是人间一百年,忉利天要是看我们人间真是可怜,人生百岁也是朝生暮死,所以一定要觉悟,一定要求生西方,那么信愿持名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
「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这也是念佛法门里面重要的纲领。「持名时」,这底下要特别注意的,我们怎样念才相应。「持名时,心如佛」,这是要紧的事情,心要与佛的心相应。「言如佛,行如佛」,这样身口意三业都能与佛相应,「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念佛怎么不相应?不相应就是口里念的这句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都不相应。什么叫相应?什么叫不相应?南无阿弥陀佛是皈依无量觉,我们念这一句皈依无量觉,我们心里还是迷惑颠倒,口里面还是人我是非,这就是不觉,身口意都不觉与无量觉不相应,这样念法就是古人所说的「喊破咙喉也枉然」。念念要觉而不迷才有用处,果然念念觉而不迷那就念念见佛。
「故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现在,当来是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这是指当来,没去之前是讲现前,当来见佛当然不成问题,现在呢?现在见佛,忆佛念佛,必定见佛,这也是我们在功夫上的一种勘验。这几句都是念佛非常重要的纲领,要牢牢的记住。
这段经文里面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先讲「依报妙」,依报就是生活环境。「经云: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什么叫苦?什么叫乐?我们看底下这个解释。先总说「无众苦」。在我们这个世间苦处太多,说之不尽,佛讲经的时候把一切苦归纳为三大类,就是「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类把一切苦包括尽了。苦苦,后面的「苦」字是名词,前面这个字是动词,是动词是形容词,这里面又把它分成八大类,所以我们常常讲八苦交煎,八苦就是讲的苦苦。三苦的范围比八苦要大,三苦里头包括八苦,八苦不包括三苦。第一是生苦,生之苦是大苦,我们都忘掉了,所以人实在是非常的健忘。佛在经里面给我们说得非常详细,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因缘和合而来的,我们自己神识是「亲因缘」;我们向人道攀缘,起了这个念头,攀缘了,这是「所缘缘」;攀缘而没有间断,这是「无间缘」;父母是我们的「增上缘」,所以在「四缘」里面前面三种缘是属於自己,父母只给我们作增上缘而已。
从投胎,神识入胎,入胎就苦,经上形容神识在入胎的时候叫胎狱,那个苦跟地狱没有两样。小孩在母亲肚子里面,母亲喝一杯凉水,小孩在里面感觉到像寒冰地狱一样,喝一杯热水像在八热地狱一样,苦不堪言,那十个月是受罪,所以十个月胎狱再出生下来之后,他前生的事情都忘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太苦,假如没有这些痛苦,他前生的事情应该记得,所以我们一般人出生之后,对前生的事情都不记得了。这种情形我们可想而知,因为我们仔细去观察,有很多小孩非常聪明,害一次大病之后也许就变成白痴,记忆力就丧失了,我过去有一位老朋友的小孩就是如此,一场大病害了之后就傻傻的、呆呆的,就变成低能,非常聪明的人,那么那是病苦。佛讲的生苦跟死苦是最大的苦,任何病苦都比不上,所以都忘得干干净净。也有极少数的人生下来之后记得前生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给诸位说,这叫夺胎,他没有受这十个月胎狱之苦,受十个月胎狱之苦的是另外一个人。这个小孩一出胎就死了,另外一个灵魂、一个神识,不是他,他看到这个身体就钻进去了,就夺过来了,所以他没有受十个月胎狱之苦,这样的情形他能记得前生的事情,为什么?他没迷,他没受过苦,这是很少数的特殊情形,确实有这个情形,叫夺胎。
坐胎也不是容易事情,找哪个人做父母也不是随便找的,你要跟他没有缘就不能聚到一起。佛讲中阴身,中阴身是迷迷糊糊的,看到外面空间就像大雾一样,又黑暗是又看不清楚,哪个地方有缘分他就看到那里有光明,他循著那个光明他会去找,缘分。那么光的色彩、大小都不一样,这就是六道的差别。以人道来说,佛跟我们讲了最显著的四种缘,报恩的、报怨的、讨债的、还债的,如果没有这四种缘不来。你看有很多人家境非常好,非常富有,想儿女他老不生,没有钱的人家他不喜欢儿女偏偏来,来了好多个,不能做主宰,全是缘分,纵然今天科学发达有试管婴儿,还是缘分,没有缘分还是不来的。说穿了人与人间就是这四种缘,最亲密的就做一家人,父子、兄弟、夫妇就搞成一家人,缘稍微疏远一点就是亲戚朋友,再疏远像同事,关系愈来愈远,总而言之,统统都是有关系的,没有关系不能聚集在一起。学佛的人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善缘也好,恶缘也好,恶缘你要丢掉丢不了的,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把这些善缘、恶缘统统转变为净缘,这就好了,这就是佛法里常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你自己先要觉悟,只要有缘就能够度他,就怕的是没有缘,没有缘,佛来了也无可奈何,经上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只要有缘就可以度,善恶缘都一样。这是生苦,我们要觉悟。
第二是老苦,老苦与病苦我们能够看得到,也能够体会到一些。你看到老人、病人多可怜,看到他们现前在受这个苦,心里马上要觉悟,这种苦转眼之间就轮到自己。你能不老吗?你能不病吗?老的时候什么毛病都来了。所以看别人要马上回光返照想自己,几十年光阴一刹那就过去了,我二十三岁到台湾,一转眼,现在六十岁了,想想当年到台湾就像在昨天一样,三十多年一刹那,还有个三十年吗?再有三十年我差不多一百岁了,不可能。所以我们仔细去想想的时候,想想过去再想想未来,实在可怕,这是事实。修道得要好好的修,要如法的修,如果不如法,纵然出家还是免不了老苦、病苦,要觉悟,要真正觉悟。古德告诉我们念佛人如果有病了,不管是大病、小病,只要一有病了,马上就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必找医生,也不必吃药,这个时候什么念头?就想去,趁这个机会想走。如果你在这个世间的寿命还没尽,你念几天佛就好了,身体好了,没病了,如果寿命尽了正好往生,所以一个真正念佛人无忧无虑。二六时中什么要紧?一句阿弥陀佛要紧,执持名号。
第四条,死苦,死是最大的痛苦,佛在经典上举比喻跟我们说,他说人,神识,我们俗话讲灵魂,离开我们身体,这个叫死,犹如生龟脱壳,把活的乌龟的壳拔下来,这是形容我们第八识离开肉体就像这样的痛苦,这在前面说过,我们这是相信圣言量。所以死是大苦。生老病死,六道里面的众生各个都有,谁都逃不了,上自帝王,下至庶民,这是一律平等的,哪个人没有生老病死?一律平等,各个人都有,这是讲我们身体之内的。
身外的有求不得苦,凡夫在世间都有所求,求有求不得,纵然得到了,得到了又苦,得到又怕失掉,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时候想求,求得到又怕丢掉,总是忧虑,总是没有快乐的日子。其次是爱别离苦,无论你喜欢的人或者喜欢的物,都不能常常在一起,中国俗话说「恩爱夫妻不到头」,这句话要拿佛法的眼光来看有一点道理,为什么?爱别离苦。后头有一个怨憎会,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对头希望早一点离开偏偏不离开,像这些我们在生活当中都能够体验得到,只是程度上有浅深的差别,都能够体会得到。一定要觉悟,这个世间没有值得我们留恋之处,即使学佛了,我们讲的要普度众生,如果你要贪度众生的相还是苦。我们想要怎样去建一个道场,我们先有求,求不得苦,集合起这些志同道合的再建一个道场,这我都见到过的,李老师跟我们讲过,大家刚刚在建道场的时候各个都是菩萨,这是同心同力、出钱出力来建,道场建成之后,各个都变成罗刹,为什么?争权夺利,道心都没有了,我们看得太多了。
这个世界众生是可怜没错,他没有福报,如果真正有福报,诸佛菩萨为什么不来?像中国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隋唐的时候,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菩萨?那么多的高僧大德?那么多的丛林寺院?众生有福报。一个寺庙住几千人,他不打架、不吵嘴,没有一个争权夺利的,都是心在道上,多少这些祖师大德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有些身分暴露了我们知道,还有绝大多数的身分从来没有露过,我们就不晓得了。一般大家都知道的永明延寿大师,今天悟明法师跟我们谈话常常提到的,是阿弥陀佛再来,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傅大士跟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宝志公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丰干和尚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是大家晓得,比较上著名一点的,没有露身分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近代印光法师大家也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现在人就是业障重没有福报,别人的业障重没福报我们不要去理他,首先反省自己有没有业障、有没有烦恼。我跟大众在一块,我嫌不嫌别人,我跟大众在一块看到这个也不满意那个不满意,不是别人不是,是自己的业障烦恼太重。古人那么多在一起住,每一个人不看到别人过失,他看自己过失,所以大家就能相安无事,如果我们把眼光调转头来专看别人的过失,那怎能共住?不能共住。你的家庭能不能兴旺就看你的家庭能不能和合,团体、寺院,乃至於国家、世界,统统一样,一个道理,人人都能够反省,都能够责备自己,都能够体谅别人,自己有福了,你家庭有福了,寺院有福了,众生有福了。所以佛门里常说学佛要发愿,要有度众生的愿,不能有度众生的欲望,不能有这个念头,什么事情都是因缘自自然然成就的,没有一丝毫的勉强,这才是正法。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要怎样做怎样做,那这里面就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统统都来了,到后来西方世界也去不了,还是六道轮转,所以这个得失利害我们自己要看得清清楚楚。
前面这七种是果报,后面这一种是因缘,果里面有因,因里面有果,所以生死轮回就永无休止。「五阴炽盛,烦恼逼身心故」,这是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自己内里面的,色受想行识,自己生烦恼,在一切境界里面分别执著妄想,制造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制造这么多苦,你要想离开这八苦(就是苦苦)只要把一切的分别执著妄想息掉,这八苦就没有了。苦苦在三界里头只有欲界有,欲界里包括六层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包括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饿鬼、畜生,这统统是欲界,欲界里面有苦苦,欲界这三种苦都有,苦苦、坏苦、行苦统统都有。
第二类是坏苦,「乐是坏苦,不久住故」。乐是享受,享受固然是乐,但是不长久,到它变坏的时候你就感觉到苦。譬如做官的,现在民主,选上了,地位得到了,很乐,大家都来奉承你,任期满了,下台了,苦了,没人再理你了,社会非常的现实,诸如此类的就叫做坏苦。色界天人没有苦苦,因为他将欲界里面最重的五欲(财色名食睡)统统离开了,他都断掉了,所以前面这八种苦他没有,但是他有坏苦。因为他还有身体,他有色身,他那个色身是化身不会害病的,也不老,所以虽然有身体,他没有病苦、没有老苦,也没有生苦,他生是化生不是胎生,所以他没有这些苦,但是他也有寿命终了的时候,纵然到非想非非想天,佛说他的寿命八万大劫,有这么长的时间,八万大劫到了他还是要往下堕落下来,所以他不常驻,他不是永生。所以许多宗教都求生天,人误会了,以为生天就得到永生,佛看得清楚,不是永生,寿命长一点而已,还是要变坏的,所以到他寿命终了的时候他就感觉苦现前了。
行苦,「非苦非乐是行苦」,这个境界很好,是相似於定中的境界,心地清净没有苦也没有乐,那为什么也叫它做苦?「性迁流故」,它也是不常驻的,刹那刹那在变化的。我们欲界的人这三种都有,我们有苦苦、坏苦、行苦,行苦是什么?行苦是刹那生灭,我们人从生到老,不是一年一年老,这个要聪明,不是一年一年老,不是一月一月老,是刹那刹那在那里老,你停不住,这就是行苦,不能停在那里。哪一个人不想十八岁?十八岁好,十八岁只有一年,没有第二个十八岁,如何能到年年十八?年年十八那就没有行苦,行苦是讲刹那变异,才晓得人真苦。
无色界天人没有苦苦、坏苦,他有行苦,所以佛跟我们说「三界统苦」。一个人如果真正觉悟到人生苦就容易入道,真正认识人生只有苦没有乐,这个人他要想念佛,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谁叫他念佛?苦叫他念佛,他不愿意受这个苦,要把这个苦离开。所以佛在戒经里也常说,教给我们「以苦为师」,老师来督促,谁是老师?苦就是老师,它来提醒我们、督促我们,要发愤,要认真的修行。
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里恰恰相反,它那里叫极乐,所谓极乐就是娑婆世界所有的这些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所以它是「但受诸乐」。此地也从纲领上来说,「无罪报之苦」,这是讲世间的苦果,西方世界没有,为什么?西方世界不是善恶业生的。这个诸位要记住,造作恶业不能往生,造作一切善业也不能往生,恶业所感的是我们娑婆世界三恶道的果报,善业感的是三善道的果报,这桩事情诸位要看看灌顶大师《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注疏里面,《疏钞》里面他讲得很清楚,同样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有一百种不同的果报,所以造善恶业都不能往生。怎样才能往生?经上说得清清楚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不颠倒就是不迷惑,阿弥陀佛是无量觉,念念觉而不迷,这样才能往生。因此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纵然带著前生善恶的习气,带著善恶习气没有关系,它不起作用,他这个佛号的力量能把善恶习气压下去,所以叫带业往生,因此那一边没有苦报,道理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懂得。不要以为我存的好心,我尽做好事,到头来不能往生,怪佛菩萨不灵,那就不得了,那罪业太重,为什么?你一怪佛菩萨,你是谤佛、谤法,你毁谤三宝,那个罪业是阿鼻地狱罪业,不是佛经没讲清楚,是你自己误会了,不是佛不灵,是你看走眼了,你错会了意思,这不得了,所以我们学佛有疑一定要问,要问得清清楚楚。疑问,如果这个疑要不问,往往产生重大的障碍,断疑才生信,信愿是往生第一个要紧的条件。
那么先说西方世界没有苦,我们娑婆世界种种苦事,西方世界找不到。那么西方世界人造不造罪业?不造业。「无享受而造恶业之集」没有这个。回头看看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世间人的享受,他造业,享受是造业。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有钱的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吃的是一些众生肉,要杀害多少众生的生命,满足他什么?满足他三寸的舌头。你们想吃东西,再好的味道,从口里到喉咙就不晓得味道了,山珍海味为什么?为舌头而造的罪业,因为到食道以下肠胃里头不知道味道,它不能辨别味道,造业。穿的要穿皮毛,畜生的皮,这是讲你享受里面我们最常见到的,造业。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了,不造业了,那我们要问,我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吃牛肉,西方世界有没有?我告诉诸位,有,有不造业,为什么不造业?变化所作,它那个没有生命的。如果我们这个科学再过几十年发达了,研究了,晓得肉是用些什么分子造的,我们就可以能造了,这人造肉,那就不造业,可以人造的。
西方世界科学发达到极处,而且他制造不需要工厂,不需要机械,随心所欲,想吃什么东西经上讲了,吃的东西就变现在面前,他那个原理我们晓得,就是今天科学家所发现的能与质的互相转变。他要想吃东西,要用的东西,他马上由能变现出物质,不用了、不要了再把这个物质解放成能,所以西方世界没有垃圾,因为他不用就把它变成能量,没有了,这个世界太好了。我们在这里吃肉造业,那个地方吃肉不造业,西方世界是无障碍的世界,不造业。「无求寂灭之退转」,这是讲修行。我们这个世间修行苦,为什么?会退转,学道跟求学都是一样的,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没有退转,一生到西方,哪怕是凡圣同居土的下品下生也能够圆证三不退,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之处,经上跟我们说得清清楚楚,只有进没有退,这个快乐,每天都有悟处,所以讲到修行、修道最理想的环境是西方极乐世界。
末后一条说「无修道之障碍」,我们此地修道障缘太多了,障碍太多了,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助缘没有障缘,一切的人事环境,一切的物质环境,统统是帮助你修道的,没有障碍你修道的,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满菩提,这是真的。两个世界仔细比较,那个世界的好处太多了,为什么不去?不是去不了,经论上这么说,古人祖师也是这么说,「万修万人去」,就怕你不肯干,你要肯干决定去。怎么个修法?跟诸位说明,就依这部《弥陀经》就够了,真的就够了。所以我们修这个法门,《弥陀经》是我们的正课,主修的法门,我们今天选的《华严》、《梵网》是助修,是帮助我们主修的这个课程。因为《华严经》经文长,讲解得详细,讲的什么东西?统统是《弥陀经》,可以说就是《弥陀经》的注解,《弥陀经》的详细说明,《梵网经》的修心修行帮助我们一心不乱,正助双修,其他的都不必要了。
我们自己每一个人发真心在这里修学,如果这个世间众生还有福报,诸佛菩萨龙天会护持,我们不要操心,有这个机缘你们想做道场顺便问一问可以,不必急著求,缘要成熟了,诸佛菩萨把土地也送来了,钱也送来了,人也送来了,都会送过来的,非常妙,妙不可言,只要我们自己如理如法的修行。说老实话,今天建一个大道场,诸佛菩萨福报太大了,给我们建一个大道场那真是有如反掌,太容易了。道场建立了,我们自己都不成才,我们没有能力教化众生,没有能力统理大众,反而给我们带来无量无边的罪业,那不是害死我们了,诸佛菩萨只成全人不害人。所以我们要问我们这个道场什么时候能成功,你们自己好好努力,一方面努力念佛,一方面努力讲经,佛念好了,念到心清净了,经也讲好了,能够感化一切众生了,道场马上就来了。求自己不求别人,我们的心多清净,这样求就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了凡四训》教给我们就是这个求法,一切要向内求不要向外求。这段是总说。
其次,经文里面给我们说得很详细,真正是言简意赅,话不多,意思非常的圆满。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地利之乐」,这是李老师以前讲这部经,他看出来的。我们这个世间常讲天时、地利、人和,西方极乐世界全都具足了,天时、地利、人和,地利之乐。我们很希望将来我们达拉斯这个小环境里头一定也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那才能有感应道交。这是居住,居住的环境,这是讲地利,经文从「又舍利弗」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一段。
下面我们来看经上所讲的,先说「众宝栏树」,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个「七」实在讲不是数目字,所以有些人读了《弥陀经》起反感,好像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没什么好处,每家房子都一样的,都一个形式的,这有什么意思!这个想法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七」与「十」在佛法里通常都代表圆满的意思,什么叫圆满?合自己的意思就圆满了,不合自己意思就不圆满,换句话说,事事如意就圆满,它代表这个意义的。七是讲东南西北四方,上、下、当中,这圆满了,取这个意思。十是数目字的一个圆满,从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所以《华严经》用十代表圆满,《弥陀经》用七代表圆满,所以晓得它代表的意思那对於这个就没有疑问了,才晓得西方世界是尽善尽美,居住环境不是一样的,你喜欢什么样式就什么样式,随著个人喜好不同,行,那个样式就不一样。古德也有把它配在经上讲的,这个讲法也能讲得通,这是讲理,「七重表七科道品」,这是讲表法,这也能讲得通,也很好。「又表圆满之意」,我刚才讲的,七代表圆满。七科道品下面会说。
「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这是真正的宝。其实西方世界的宝物无量无边不只四种,这个「四」也是表法的。常乐我净真正之宝,常是永恒,永远不变的,这是常,乐是没有苦。我们今天讲苦跟乐是相对的,所以乐是坏苦,乐不是真乐,苦乐两边都离开那才叫真乐,才叫真正之乐,苦乐两边都离开。心永远是清净的,清净心最乐,清净心里头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所以才是最乐。「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己能做得了主。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自己做不了主,这是真的。我希望我这个身体干干净净不要流汗,它偏偏要流汗,就做不了主。我出了家,希望头发不要长出来,它天天要长,长了要理,做不了主,没有主宰。自己对自己都做不了主,还能为别人做主吗?西方极乐世界自己能做主宰,身心世界都能够随心所欲,这才真正叫大自在。虽然常、乐、能做主宰,还清净,决定不染污。这个「净」字是讲,你发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当然你要度六道众生,你在六道里面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身分,你要度人,你要示现成人;你要度畜生,你也要变个畜生;你要度饿鬼,你还得变个鬼,才能跟他在一起来度他,那么你染不染?不染,永远是清净的,他染我不染,这才是真正之德。常乐我净分配在法身、般若、解脱,解脱我们今天讲自在,自在里面有常乐我净,智慧里面有常乐我净,法身里面也有常乐我净,所以西方世界处处讲四宝代表这个的,讲七宝也是代表这个的。
「自德深」,自己修行的功德深,一心不乱,常乐我净,这是你自德深,你自己修行的功德。「他贤遍」,除了自己之外是别人,是什么人?经上讲「诸上善人」,也许你会怀疑,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我念到一心不乱去了,还有人功夫才成片,带业往生的,那他都不如我了,你们想想西方极乐世界会不会有这样的人?如果有这个妄念存在,还有这个分别计较,打妄想,他不会往生的。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决定是没有分别执著妄想,就像《华严经》上的善财童子一样,除我一个人之外统统是上善之人,这就对了,如果我们现在就能运用这个方法,就能认真的学习,除自己之外,每一个人都是佛,都是等觉菩萨,那么我们对任何人都会恭敬,这个恭敬之心从内心真正生起来的。你看你见到佛那样恭敬在这里磕三个头,你回家见你妈妈有没有磕三个头?见你爸爸有没有磕三个头?没有,对佛才这么恭敬。能把这个恭敬心恭敬一切众生,虽然在形式上不必见到人就磕头,不必要,那个恭敬心没有两样,对待任何一个人跟对待佛完全没有两样,你现在在此地就跟在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两样。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个人,他除自己之外看别人都是看作上善之人,上善是等觉菩萨,唯有等觉菩萨称上善,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这都是等觉菩萨,后补佛,我们要时时刻刻作如是观,都是上善之人。
上善之人在我们现前,他都是来教我的,有的现好的相,有的现恶相,现好相的我跟他学什么?学不贪,学断贪爱,没有贪爱的心;现那个恶相跟他学什么?学断自己的瞋恚心,断自己的嫌弃心,所以好相、恶相都是善知识,我在这里头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修一心。如果我在好相、恶相里起心动念了,那我已经是二心、三心了,一心不乱修不成了。要这个修法,这叫真修行。所以真正修行没有障碍,谁能障碍你?心地法门没有人能障碍你的。所以他贤遍,极乐世界他贤遍,我们这个世界也是他贤遍。「是极乐之真实因缘」,西方极乐世界确实环境好就好在此地,自己清净,一切人事都是上善之人。
「此等庄严,同居是增上善业(念佛)所感」。善业,增上善业,增是增长,上是最高、最好的,什么善业?念佛,一切善业都比不上念佛,念佛是一切善业里面最上的善业,最殊胜的善业,做什么样的善事、好事没有念佛好,做善事要念佛。「亦圆五品观所感」,圆是圆教,这就是智者大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跟他的学生说的,他学生问他,老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他就告诉他,他说我因为领众,自己是牺牲了,只落得一个圆五品位,圆五品就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换句话说,如果他要是不领众,不管这些闲事,他的品位就会很高很高。
「圆五品」我们在此地略说一说,第一个「随喜」,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教给我们随喜功德。随喜不容易,为什么?十大愿王好比十层大楼,盖大楼是底下一层,再盖第二层,再盖第三层,这么盖上去的,由此你就可以晓得了,能够做到随喜功德必定具足前面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才到随喜功德,前面都没有,哪来的随喜?十大愿王是我们佛门修行的总纲领,因为《华严经》是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华严》是最高指导原则,十大愿王是《华严经》的总结论,到最后的时候用这十条把全经的意思统统归纳。我们修念佛法门的也离不开十大愿王。所以随喜不容易,随喜要尽心尽力的帮助人,这才叫随喜,的确不容易。见到人家善事、好事,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我们没有这个力量我们生欢喜心,这是随喜;有这个力量,生欢喜心还要拿力量帮助别人,这才叫随喜,不能我虽然有这个力量我还是不帮,心里很欢喜,这不行,这不叫随喜,随喜是要心到、身到,力量统统都到。真的,智者大师做到了,智者大师看到那么多人学佛,那么多人想出离娑婆、离苦得乐、破迷开悟,他老人家真的尽心尽力帮助大家,建立天台宗,他真做到随喜了。
第二「读诵」,天天要念经,为什么天天要念经?经就是老师说的话,念经就是亲近老师,听老师的开示,所以天天要念经,念经就是亲近诸佛菩萨。经要是不懂,不懂没有关系,只要你肯念,你一心的去念,我们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念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是这个意思,所以不必求懂,求什么?求一心。我不念经的时候心里打妄想,我念经就不打妄想,所以念经是修行。诸位要晓得念经是修行,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是修自己的一心不乱。你看你念经的时候一心一意在念经,你不会胡思乱想,不胡思乱想就是持戒,戒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胡思乱想就诸恶不作了,念经的时候不会想坏事,诸恶不作了。一切善里面,佛经至善,佛经是最善的,我们念经就是众善奉行,世出世间所有的善法都在佛经里头,我们念经岂不是众善奉行了吗?所以你看戒律,圆圆满满的,不要一条一条去麻烦了,一念经什么五戒、十戒、菩萨戒统统都具足了,一条都不会犯的,所以念经(戒律)就是修戒的。
念经的时候一心,专心去念,专心就是修定,可能定在其中了,戒有了,定也有了,念的时候字字分明,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没有念颠倒,那就是慧,慧是了了分明,所以你要晓得念经是干什么,念经是戒定慧一次完成,这个方法妙绝了。你可不能去想这句什么意思、那句什么意思,你一想戒定慧统统没有了,为什么?心乱了,戒没有了,定也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念经不准讲解里头意思,就是这部经从头念到尾,什么意思也没有,你在这里面得清净心,别人问你的时候那你意思统统都来了,那叫后得智。所以念经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念经求无知,无知起作用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从无知里头得来的,就是从清净心得来的,念经的功德在此地,意思也在此地。所以有人念经,这部经,什么都不懂,他就不念了,就糟糕了,不要你懂的,你一懂就坏了。所以念,念上几千遍,念到几万遍,豁然大悟,悟了之后怎么样?悟了之后你心里干干净净一片光明,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这读诵的好处。我们研究讨论专门是讲后得智,帮助你开智慧。所以学佛的人每天要读经,读经是主修,讲解、研究讨论是助修,正助双修,要晓得这个道理。读经是主修,念佛是主修,讲解、研究讨论是修助,增上缘,帮助你的。
那我们读什么经?诸位要记住,读《弥陀经》就够了,一部就行了,我这一生没有别的希望,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这一生不想做个大通家,什么经教我都懂,不想,我就把一部《弥陀经》念通了就行了,其他的都不要了。如果觉得这部经太短太少了,好像念久了没什么味道,凡夫要调剂调剂,那我就劝你了,你就念《弥陀经要解》、念《弥陀经疏钞》就行了,让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帮助你,给你讲讲经里面的意思,这样就好了,再加一部窥基大师的《通赞疏》,三个注解够了,不要再搞太多了,《弥陀》三注,三种注解,我们就够了,其余的统统放下,正如同莲池大师所说的三藏十二部让给他去悟去,我自己不搞了,你们哪个要去悟去,你去搞去。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我专修净土,八万四千法门你们要想搞,你们去搞去,我不搞了。所以我们充其量就是一经三注解,一门深入,真这样搞法不要多,三年成功,那这个功德就不可思议。
我今天跟诸位讲这个大义,是在没有读经、学经,让你先晓得这部经的好处,讲大义,大义明了之后我们就正式讲经。在这之前先讲一部《地藏经》,这个用意非常之深,首先明因果,首先要明孝道,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佛法是建立在大孝的基础上。星期天的佛学概要那是佛学常识,是帮助你们将来接触一些没学佛的、初学佛的人,他们提出些疑难你们能够解答,让他不生误会,如此而已。所以我们自己修学宾主要分清楚,主修的课程是读诵,就是其他的什么经、什么咒都不要去操心,我们连《梵网经》、《华严经》,这是我们提倡的三经,那两部经也是助修,主修是《弥陀经》。
第三「解说」,「解说」前面是你自己成就,你随喜、读诵是你自己成就,随喜是修福,读诵是修慧,福慧双修。解说里面福慧都有,为人解说福慧都有,解说就是讲经,如果你要不讲经不能报佛恩。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哪个不讲经的?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要不讲经,我们今天哪有佛法可学的?一定要讲经,唯有讲经才能够续佛慧命。所以释迦牟尼佛我们称为本师,那真是老师,天天教学从来没有一天休息过,天天讲经。所以你们同修们要真正发心在一年的时间学会讲经了,诸佛菩萨他就著急了,护法神也著急了,为什么?道场不够,赶快给你扩充道场,赶快到外面去招生去了。我们不要去招生,护法龙天去招生,我们不要操心。今天护法龙天都把学生找来了,我们没地方容纳,我们也没有人去讲给他听,所以自己先要成就,每个人要认真的去努力,求三宝加持。我现在讲不好,要怎么讲得好?天天要拜佛,求佛菩萨神力加持,求佛菩萨智慧加持才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初学的时候感应特别显著。
我那个时候初学讲经,遇到难的地方讲不下去了,看古人的注解看了也不懂,或者看注子,好像注子对这个经文的意思没有能够发挥出来,怎么办?把经本子合起来,拜佛,拜上个二、三百拜意思忽然来了,写的时候停都停不住,意思都来了。什么都不要想,二、三百拜佛拜下去忽然意思就起来了,那个里头统统都通了。要真干,不能怕苦,我初学讲经的时候不晓得多少个晚上没睡觉,一直到天亮的时候,晚上要准备经,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工作,第二天累不累?不累,为什么?法喜充满,精神好得很。那个悟出来的意思比你看注解那味道浓得多了,看注解看的是别人的,这个悟处是自己的。所以这个「解说」一定要发心,要发心弘法,要晓得弘法是世出世间第一等事业,任何的事业没有这个事业功德大,要发心。
第四「兼行六度」,兼行是附带的,以六度作助修,度谁?度自己。布施度自己的悭贪烦恼,悭是悭吝,自己有的舍不得给别人,这是很大的烦恼;贪是自己没有的想得到,贪是一切烦恼的大根大本。所以佛将八万四千烦恼归纳为三毒:贪瞋痴,如果贪瞋痴再归纳就是贪,为什么?贪不到才瞋。一切都贪到了,他就不瞋恚了,所以瞋还是从贪起来的,愚痴也是从贪起来的,所以贪是最毒的,用什么手段来对治?就是用布施。自己有的肯给别人,不吝啬,自己没有的不贪求,我们的心才会清净,念佛才能到一心不乱,往生西方世界我们品位才高。持戒是度恶业,身口意造恶业,用持戒方法对治恶业,叫自己不造恶业了。所以这次书到的时候,《在家律要》我们要找时间来讨论,正修是念佛,助修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恶业太多太重,得要用些方法来对治。
忍辱对治瞋恚的,度自己的瞋恚,精进度自己的懈怠,禅定度自己的散乱。禅定怎么修?刚才讲读经就是修禅定,比面壁好多了,面壁有的时候坐在那里虽然样子好像很定,里面还是在打妄想,不如读经,读经真的不容易生妄想,因为经摆在面前就像听佛说法一样,专心去听,确实我觉得比静坐的方法好多了。般若度自己的愚痴。这叫兼行六度,是以这个来度自己。
末后一条叫「正行六度」,就是自己成功之后帮助别人,这叫正行。这个六度的范围就包括得非常的大,譬如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讲经说法是布施,讲经说法里头三种布施具足。什么叫财布施?讲经的时候是不是要体力,我体力消耗的时候就是财布施(内财),道场一切设施也是财布施,讲的这个经教是法布施,你听明白了,你的烦恼消除了,心里得到自在了,这无畏布施,所以讲经三种布施具足,叫正行六度。这是圆教菩萨在观行位,观行位就是在修行的地位上还没有证果,只是在刚刚开始功夫得力了,修行的位子上,叫五品位,这是凡圣同居土,我们一般讲带业往生,要记住,这是带业往生。
「人民表因缘生法,声闻表即空,菩萨表即假,佛表即中,圆融无碍也」。极乐世界,这是讲极乐世界里面这些有情众生,有阿弥陀佛,诸上善人是菩萨,实报庄严土的都是菩萨,方便有余土的是声闻,凡圣同居土的是人民,这是从表法上说。凡圣同居土代表因缘生法;方便有余土代表即空,天台的三观;实报庄严土代表即假,从空出假;阿弥陀佛代表中道,三观三谛,圆融无碍,这是以天台家的教义来看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用《华严经》来看也完全符合,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的法界,跟天台家讲三观三谛圆融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
再看第四「宝池德水」,这里头的意思太多了,以后我们到讲经文的时候再说,再给诸位来细细讨论,你才晓得《弥陀经》不可思议,我们一生有这一部够了,不要再贪多了。如果讲《弥陀经疏钞》,一天像这两个钟点的时候那整整讲一年,一部《弥陀经》。一年讲完之后,明年从头来,又从头来一遍,一年一部,这样讲一辈子,我们这个地方就是阿弥陀佛国了。从前清凉大师讲《华严》讲五十遍,一遍讲完了从头再讲,讲五十遍,人哪有不开悟的道理?我们如果讲《弥陀经》,一年讲一遍,如果讲上十年、二十年,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不往生的。就是我们这几个人在此地,不必要人多,真这样下去的话,凡是有缘的,成熟的众生,自然有佛菩萨冥冥当中把他赶到此地来听,我们用不著去拉人,用不著去介绍人,死心塌地在这个地方一部《弥陀经》念到底,各个都成功。宝池是七宝池,八功德水,这是「无老病苦」。
「上明住处,此节明生处。」前面一节是讲居住的环境,这个地方是讲我们自己受生生活环境。「此土同居是有漏惑业所感」,先说明我们这个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不同的地方。「此土」是指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地方是凡圣同居土,许多的菩萨住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也有些阿罗汉住在我们地球上。我们这个凡圣同居土是有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众生各个都有烦恼,都迷惑颠倒,是这样成就的,这种善恶业、无明烦恼所感的果报。
「彼土」,西方极乐世界是「无漏净业所成」,这跟我们不一样。所以每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的条件就是要断烦恼,带著烦恼不能去,带业往生是只带种子不带现行,你虽然有烦恼,但是不起作用,好像我虽然心里很不痛快,表面还是欢欢喜喜的,这没有障碍,不妨碍别人,也能控制自己,也不妨碍别人,这样才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那里的人等於说各个都是有选择去的,挑选去的,十方世界挑选去的,不是随便可以去的,最低的条件就是你的烦恼要控制得住,绝对不能发作。你要是烦恼发作出来了,不能去,有能力控制住,永远不发作,这样的人才行,才能够带业往生,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想想,我们常常发脾气,常常生烦恼,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去。怎样叫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把我们的烦恼习气都念掉了,念到不起现行、不起作用,这叫功夫成片,念佛就得力了。所以那个地方是无漏,无漏就是没有烦恼,净业所成的。
还有一个特别因缘,「又为阿弥陀愿行之所庄严」,这个我们到后面会详细介绍,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他在初发心,在因地里面发的四十八愿,然后他在修行过程当中愿愿都做到,愿愿都圆满了,所以才有今天西方净土。弥陀的愿力、行力,众生的无漏净业合成的,所以才有这么庄严、这么好的世界,这个世界等著我们去,我们要不去那辜负佛太多了,真正是千生万劫难遭遇的因缘,我们这一生遇到了,遇到了不去那真该死,那对不起佛菩萨,也对不起自己。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