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三集)

发布时间:2023-01-30 09:26:22作者:大众学佛网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三十三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五品,「至心精进第五」,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先读一读: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我们先看这两句。上次我们讲到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他出家之后精进修行,发起大愿要建立极乐国土,专门接引轮回苦趣的众生,使众生往生到极乐国土之后,就能够成为菩萨,永远离开苦难,而且一定能够成佛。这个大愿超过十方诸佛的大愿。法藏菩萨他希望自己成就的国土,也超过一切诸佛的国土,这件事确实从来没有人够胆发过这样的愿,太伟大了!没有先例。所以要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请求鉴定,请教世尊这样的愿望能不能够实现?刚才我们读的这句经文是世间自在王佛回答法藏菩萨的话。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只要你如理如法的求,你的愿望统统能够实现。为自己的愿望都能够实现,更何况是为众生?为众生的大愿一定得到佛力的加持。所以世间自在王佛在这里鼓励法藏菩萨,你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世尊在这里对法藏菩萨开示,首先用一个比喻。佛经里面用比喻的地方很多,为什么?因为佛讲的教理太深奥了,我们一般凡情很难能够理解,所以佛就多用比喻,通过这种比喻,我们能够联想到、能够明白经义,所以非常有好处。举的比喻最多的可以讲是《法华经》,《法华经》讲的是一乘佛法,一般凡夫确实很难明白。你看在法华会上两万人,跟这部《无量寿经》一样都是在灵山上讲的,也都是两万人参加。但是法华会上五千人退席,为什么?听不明白,听不明白他觉得没有兴趣,他就退了。这部经没有一个人退,而且每一个参与法会的大众统统都见到佛,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为每一个参加法会的大众授记,说我们将来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名妙音如来」。所以这部经相比《法华经》就更加殊胜。

这里世间自在王佛比喻什么?讲『譬如大海』,这个大海不是我们地球上的大海,当时师生两人讲这话的时候不是在地球上,地球那时候还没有存在,还没产生。因为地球的寿命,现在科学家鉴定出来,只有大概四十六亿年。这个很微细。世间自在王佛那时是离我们多久?无量劫前,所以他那时的大海不是我们地球上这么小的,那里,那时候的人福报又大,肯定身体又大,寿命又长,你看他的寿命四十二劫。佛在世间示现的寿命一定是跟一般平均寿命是差不多的,就像我们释迦牟尼佛在世间是八十岁,跟我们一般人的平均寿命差不多。世间自在王佛寿命是四十二劫,你就可知他的福报,当时人的福报有多大。那一定身体很大,福报大他身体就大,寿命长,所以他的大海一定是比我们这里大很多。

即使再大的大海,非常深广,如果有一个人拿一个斗去量海水,看看有多少升。『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当然你要把海水量尽,拿个斗来量尽海水,不是短时间,要「经历劫数」。有多少数?视乎大海的深广程度。但是你可以知道,就算用我们的太平洋来做比喻,你拿个斗去量太平洋的海水要量到什么时候,可能都要经历劫数。但是只要能够立定决心,坚定不移,到最后还是可以穷底,把海水量尽。这个是世间自在王佛鼓励法藏菩萨,你立下大愿一定要坚定不移这样去实现它,一定要有恒心,你的愿才是真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恒心,他的愿望很难实现。在《论语》里面我记得有一句话,孔子讲的,他是引用古德的话,人而无恒,或承之羞。羞耻的羞,如果一个人没有恒心,他可能最后自己得到的是羞耻,我们想想很有道理。譬如说,你说你要发愿,每天为这个大楼里面的同一层楼的人打扫地面,公用的地面我要打扫卫生,这个愿望是好的愿望。但是要有恒心做,如果你扫两天就不扫了,别人会笑你。你不是真正坚持到底的,不如你不要讲,你讲出来发了这个愿,又不去实现,你就自寻羞耻,所以贵在有恒。

法藏菩萨发这个大愿,要实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超过一切诸佛。也就是讲,他的恒心、他的毅力,也要超过一切诸佛在因地作菩萨那时候的恒心和毅力。所以世间自在王佛首先是鼓励,也是提醒法藏菩萨,『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若有人坚定志愿,至心来求道,至心就是真诚心,真诚到极处就叫做至心、至诚。也就是说,他心无杂念,只有一个心思、一个念头,就是为了实现他这个愿望。这个愿望是为了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的,法藏菩萨是为众生发这个愿,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至心求道」,是慈悲心去推动。如果没有慈悲心,或者慈悲心不足,就很难做到「精进不止」。精进,精就是专精,我这个法门我不改了,一个愿望我不变了,坚持到底,一定能够成就。凡是不能够成就,都是不能够坚持到底。

所以学佛,这个菩萨六度里面的「精进」,我们一定要理解清楚,不要错悟它的意思。精进,很多人以为自己很精进,你看我一天又读《华严经》,又读《法华经》,又读《楞严经》,从早到晚都是在用功,很大压力。他不是说不勤苦、不用功,比别人都很用功,但是他这个不叫精进。为什么?他太杂了,一下又读经,一下又参禅,一下又觉得去东方那个琉璃世界很好,一下说西方极乐世界也很好,一下又讲不如跟地藏菩萨下地狱,众生不尽,我誓不成佛;变来变去,搞到最后,几十年过去了,时间浪费掉,一事无成。所以自己发愿一定要坚持,愿不要多,一个就行。你看所有的这些菩萨给我们示现,他们都是一个愿望,法藏菩萨就一个愿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地藏菩萨一个愿望专门度地狱苦难众生。一个愿望成就就快。你如果是样样都想做,这里试试、那里试试,最后真是把时间光阴全部浪费了,所以精进非常重要。

讲老实话,我们现在身处末法时期,用其它的法门不是说不好,是我们根性不足,成就就太难了。这是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苦口婆心对我们讲的。你看看历代的这些真正开悟的祖师,对大众在末法时期以来,就是一千年前,现在我们处在佛历三0三九年,就是佛已经灭度三千年,末法时期已经过了一千年。你就看过去一千年的这个历史上,我们中国这些祖师大德都是劝我们求生极乐世界。为什么?知道法愈到后世就愈衰没,众生的烦恼业障就愈深重,想要真正靠自力得度的基本上是没有了。有的那些是什么?乘愿再来的菩萨,为了要流传这个法门,他可能会这样做,但是都是非常少。

真正能够普度一切众生的是靠净土法门。所以唐朝以后,你看丛林里面的早晚课都是念《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各宗各派都念阿弥陀佛,都是导归极乐世界。为什么?就是因为靠自力成就是基本上没可能,唯有靠他力,就靠阿弥陀佛愿力接引。你不信,你自己反省反省,你靠自己的力量,你能不能够断烦恼?你就看昨天,不要看太长远了,昨天从早到晚,你有没有起过贪瞋痴的念头?如果是有的话,你就知道自己自力降伏不到烦恼。这个还是在平平安安的时期,如果有大风大浪来的时候,有魔来扰乱你的时候,有冤亲债主来找你的麻烦的时候,你就更加做不了主了。所以这个净土法门,可以讲是我们末法还有九千年,真正帮助我们凡夫一生成就的唯一法门。这话也不是我讲的,都是祖师大德讲的,你看印光大师、莲池大师,这些祖师没有一个不是这样苦心劝导我们。

我们选定这个法门,就要精进不止,不要再换题目了,再换题目你的光阴没有了。人一生很短的时间,几十年都未必修得出,你甚至连见惑都未必能够破,初果也未必证得到,更何况讲出三界?更何况讲出十法界?更何况讲成佛?难,非常难。所以把这些道理参透了,我们就死心塌地,坚定不移修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你以前是参过禅也好,念过密咒也好,或者研过教也好,都没有问题,把这些功德统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希望求生。参禅的祖师很多,你看净土宗里面参禅的人不少,那些祖师里面,有永明延寿大师参禅,法照大师、近期的省庵大师、彻悟大师统统都是参禅的,最后回归西方极乐世界。研教的,天台宗为最好的代表,天台宗祖师,代代祖师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从天台智者大师开始,一直到近代,最近我们的倓虚大师,我们畅公师父的老师,在我们香港往生的,他是坐着走的,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研教的都是求生极乐世界。

所以你就知道,宗门教下这些真正明白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只有往生极乐世界,你才能够得大圆满,这个是普贤行。这部经第二品就讲到「德遵普贤」,普贤菩萨最伟大的行愿就是什么?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带动一切菩萨成佛之道。普贤菩萨是所有菩萨上首,每一个菩萨都尊他为师,等于是我们讲大师兄,佛是老师,他是大师兄,带动所有的这些菩萨求生净土。普贤菩萨华严经主,他是《华严经》上首,密宗里面尊他为金刚萨埵,他是化身金刚萨埵,密宗初祖,也就是说明密宗也是要导归极乐才能够得真正的大圆满法。所以你就知道,八万四千法门最后都要导归到极乐世界。

当然,你修其它法门回向往生,可以。但是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专修其它法门的话,我劝你专修净土法门。既然你想往生净土,你不如就专修净土,你何必要拐个弯修其它法门再回归净土?你直截了当不是更好,直接指向极乐世界,这样快速。所以这部经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这部经是净土宗第一经,净土宗的理论、境界和它依据的原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统统在这部经,除了这部经之外,其它经都没有讲得这么详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唯有在《无量寿经》里面找到,《阿弥陀经》都没有。《阿弥陀经》,等于是你这部经学透了,《阿弥陀经》等于是它的流通分,专门是劝你万缘放下求生净土。但是你没有这部经的熏习,你不一定是《阿弥陀经》的根机,因为你信愿持名那个信愿不足。《阿弥陀经》是以信愿持名为宗,宗就是修行纲领,而信愿一定要明理,明白道理,你才有真正的信心、真正的愿心。《阿弥陀经》讲得很简短,这部经讲得很详细,古德把这两部经看成一部经,只是大小部不同,分量的大小不同,境界、理论、方法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要不就依《阿弥陀经》,要不就依这部经,或者两部经合参,精进修行。

「不止」,就是不间断,一天接一天,一年接一年,从现在开始直至命终都不间断。这部经修行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就发起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经里面讲的很多,一般来讲是四弘誓愿,就是发菩提心,事上发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四弘誓愿,事上发出菩提心。理上发的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了,心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在这部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这个就是菩提心,顺理菩提。密宗讲顺理菩提、顺事菩提,顺事发菩提心就是四弘誓愿,顺理菩提是你真正得到清净了、得到平等了、得到觉悟了。

这个心我们要发起来。但是对于一般老人家来讲,可能听得一头雾水,「清净平等觉」,读就会读,究竟是什么境界可能未知。我教你,你不需要知道,蕅益大师讲发菩提心,讲得最简单:深信切愿求生净土,即是无上菩提心。你有没有信?信净土,信有阿弥陀佛,信有极乐世界,信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会接引我往生,你能够坚信不疑,你能够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个世界都放下,你信愿就具足了,信愿具足就是发了无上菩提心。所以你看看那些没有文化的老人家,一天到晚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你问什么他都不会,最后他站着往生、坐着往生,往生瑞相很奇特、很殊胜。他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发菩提心,他都发了,他就真正精进不止。你看一天到晚他不讲话,嘴在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

我们护世息灾委员会的秘书长陈静瑜居士,她是大连人,她原来家里请了个保姆(请了个工人),工人有一个朋友,她们两个都学佛,她就是工人度她学佛的。她介绍一个姓张的叫张姐,她跟我讲起,讲这个张姐为人非常善良,一天到晚只会念阿弥陀佛,没有文化,就只会工作,跟别人家里做保姆(做工人),打扫卫生、做饭,打扫卫生打扫得非常干净,做事做得很认真,所以她家里也好,或者她帮别人家里做事也好,都是收拾得很整齐。陈居士就跟她聊,说你学佛怎样怎样,叫她讲些道理出来,她不会讲。陈居士听了净空老法师的光盘,陈居士她是硕士毕业的,有文化,知识分子。然后跟张姐讲净土宗的道理,张姐就在点头,听得很认真。听完之后问她,妳听明白没有?她说明白了,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

她念佛念到出了功能,有天眼通。所以陈居士出去外面出差,有时晚上接到这位张姐电话,告诉她说,你现在在做什么事情,跟谁在吃饭,对方是什么人,告诉她要小心那个人,不要讲那么多话。陈居士听了很愕然。她有时又看到她自己的先生,他先生是开吊车的,在外地工作。有一天,先生本来是休息的,但是跟别人换了班,他继续在工作。张姐就打电话问她先生:今天你自己休息的,为什么还要工作?我看到你工作。人家问她:妳怎样看到的?我就是看到前面好像电视机的画面一样,看得很清楚。陈居士问她:我心里面想什么你知不知道?她说我知道。你看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出来了,你问她什么都不会,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

我听她这样讲,我就讲这个人不简单,你一定要回去好好供养她,这个是菩萨。她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菩萨,很单纯、很老实,一个妄念也没有,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从早念到晚。这是差不多到了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已经到了。念佛三昧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一句佛号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二十四个小时不间断,晚上睡觉也不间断,这个是功夫成片,有这个功夫一定往生;而且甚至你功夫好的,你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再加功用力,就到了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的人,相当于得了阿罗汉果,六种神通出来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前世是什么她知道,她可以跟人家讲。而且因为这位陈居士她是个企业家,有几个项目要去投标,就去问她哪个项目可以赚钱?第一次跟她讲了,果然赚到钱。第二次又来问她更大的,她不讲了,她讲你不可以当我作为一个摇钱树,她不讲。有神通,这个我刚才讲的宿命通。还有是神足通,神足通还不知道她有没有,神足通就是可以变化了,穿堂入室,不需要经门口入,可以念头一动,你去美国在美国就出现了,有神足通。

神足通的人就证三果了,天眼、天耳是初果,这个他心、宿命通是二果。她可能是二果,因为三果还没有证据。四果是阿罗汉果,漏尽通,一切烦恼断尽,出三界。再往上提升,理一心不乱的时候,就等于禅宗的大彻大悟、密宗的即身成佛、教下的大开圆解,同一个境界,他是真佛不是假佛,理一心不乱。所以三个层次,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

你看这个老人家五十来岁,她念了十几年佛,念到现在你看看,她不知道自己证得二果了。我们学经教我们知道,但是我们不如她,我们虽然知道,未证得,只会讲,人家是真正证得。所以最重要的是精进不止,念佛念到一点烦恼都没有。想不到我们现在都可以见到这样的人,好样子!我希望大家用心念佛,你们个个都有这个能力可以办得到,一点也不难。只要你下定决心,持久念下去,有时间就念、有时间就念,平时尽力去提起这个佛号,少想那些拉杂的东西,什么东西都可以放下,你很快就能够成就。

事一心不乱的人,往生极乐世界就不是凡圣同居土了,最少是方便有余土,甚至是实报庄严土,这个是圣人往生。所以我跟这位陈居士说,你帮我拿三千元供养给她。别人有时候给我的供养,我转供养给这些菩萨,她是真菩萨。我们这些是凡夫,供养我们没有福报,供养这些人有福报。所以一个道场里面,有一个两个这样的修行人,这个道场就是正法道场,这个地区不会有灾难。为什么?因为他得到十方诸佛护念。我们对这些修行人一定要尊重。我就批评陈居士,我说妳真是有眼无珠不识菩萨,怎么还可以叫她去做别人保姆,不是糟蹋人家?你现在立刻劝她万缘放下,找一个地方给她专修,闭关,帮她提升。从功夫成片到事一心、到理一心,理一心就成佛了,成佛她出来度众生就不得了。这样是真正对她的供养,法供养。

当然我们自己不要去找别人,找自己好,求人不如求自己,你到处去找菩萨,去哪里找?找不到的。不如要求自己作菩萨,我自己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一定能够办到。「会」就是必然的意思,「当」就是当然,「克」就是能够,「果」就是圆满成就,你想往生极乐世界,『何愿不得』。你念到这样的功夫,讲老实话,你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留几年在世间帮助众生也没有问题,生死自在。法藏菩萨立这个大愿都能够实现,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有什么难?真是一点都不难。难就是难在你肯发心、你肯相信,这个难。你真正相信、真正发心去,一点都不难,真是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修一万个人去。我们这里有大概二、三百人,个个都能去,要有信心。如果你真正相信、真正发愿去的话,你去不了,阿弥陀佛不成正觉,发了这样的愿来保证你去。所以最后你去不了,你不能怪阿弥陀佛,怪就怪自己不肯放下。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科题是「结归自心」,有三小节,我们一起读: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法藏菩萨请教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能不能够实现他的大愿,建立他的佛国?法藏菩萨这样问,是问老师。结果老师把这个球又抛回给学生,讲『汝自思惟』,你自己去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庄严』?这个你自己去悟。这个思惟不是我们凡夫用意识心去思惟,因为极乐世界不是存在你的意识里面,是存在我们的心性里面,所以这个思惟是离意识心去参、去悟,这叫做思惟。跟菩萨「闻思修」三慧那个思是一样。闻思修菩萨三慧,三种智慧不是一个完成再一个,先去闻法;闻完之后回去想,思惟;想完之后,想明白了,以为自己明白了,去修,分成三段,错了。这样的闻思修讲得难听点就是,闻是什么?是道听涂说;思是什么?胡思乱想;修是什么?盲修瞎练。不是菩萨三慧,是凡夫三种障碍。为什么?因为他是用意识心,完全跟心性背离了,他不是背尘合觉,他是背觉合尘,尘就是妄心,他不是舍识用真心,他是舍了真心用妄识。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学经教不是靠你想就想得明白的。怎样才能够明白?不要想,不想就有可能会明白。就像大家听法,应该怎样听才叫如法听?集中精神听,不要打妄想,也不要去思考,你就这样去听。听懂了就懂,听不懂随它,不要反过头来去回味它、去思考它,不要。你一思考,就落到你的意识心里面,你用的就是妄识,不是用真心,那你就把你自己开悟的缘分断了。你看禅宗里面讲「言下大悟」,他不是想的,听了一句话立刻就等于是什么?扣动他的缘机,一点他就通了。我们想等于是给自己设障碍,用我们的妄念封锁我们的自性,打不开。所以我们不要用妄念、不要用思考、不要用意识,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诚敬心,这样去恭听。

你不要讲,我听下来,我什么也记不住。无所谓,我不需要你记,我这里不考试,你不需要温习、做作业,什么都不需要。你来听经是修行,练什么?练不用心意识。禅宗讲的「离心意识参」,参就是参悟,参不是研究,研究是用意识心,参是不用意识心。直接从你的耳根听,这个佛法听进去之后,入你的真心,不要经过大脑思考,大恼思考那个已经是扭曲了,变成你的识。听进去就变成耳识,耳识之后再去思考变成意识,意识再落第八识,变成个种子,统统都是违背真心本识。现在这些统统不用,用你的真心直下去听,你能够开悟。

所以世间自在王佛在这里点化法藏菩萨,「汝自思惟」,你不要来问我,把这个球抛回给你,这个是你自家分上的事情。禅宗在这里体现出来了,禅宗的方法就是什么?直指人心,要你当下见性,不要向外攀求。汝自思惟这个「自」字用了三次,这里三句话都有个自字,你看「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这个自字有很深的意思,完全就跟禅宗讲的「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意思一样。因为什么?极乐世界成就佛剎庄严,全部是你自性里面的,本来具足的,不是向外求,既存在法藏菩萨心性里面,也是在我们每一个众生的心性里面。当然法藏菩萨开发出来了,他成佛了,极乐世界现出来了;我们没有成佛,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的心性盖住了,极乐世界在里面显现不出来。怎么办?要去修,所以「修何方便」,把你本性本来具足的佛剎庄严成就出来。虽然本来具有,一点都不会少过法藏比丘,但是如果我们不去修就显不出来,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你自性的德能才能够显现出来,这个是你自家分上的事。所以世间自在王佛说,你自己思惟、自己去参、自己去悟。

第二个,『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怎样才能够修行实现你的本愿?你自己应当知道。为什么?都是你自己分上之事。『清净佛国,汝应自摄』,极乐世界清净佛国无比庄严,你自己去摄取。为什么?自性里面统统具足,全有的,自性既能现出极乐世界,也能现出极苦世界。现在我们摄取的是什么?是极苦世界。用什么来摄?用你贪瞋痴这个心,去摄取娑婆世界、六道轮回,甚至是三恶道。也是汝自摄取,这个不关其它人的事情,你自己摄取的。你起贪瞋痴,就是摄取自性里面的极苦的境界。自性里面是本来具足,什么都有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部具足,就看你自己取哪一样。真正觉悟的人他摄取什么?摄取极乐世界。所以法藏比丘这里,他老师提醒他,你自己从自性宝藏里面摄取极乐世界出来,去成就佛剎庄严。拿什么来摄取?拿你的清净心,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你的心清净,就把自性里面的极乐世界显现出来了,这就叫做「清净佛国,汝应自摄」。所以这三条可以讲,把整个佛法的道理讲尽。

这个心性是怎么样?唯识里面讲的,一切国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几句话讲尽了。如果真正在这个言下大悟,他就成佛了。但是如果在这言下大悟成佛,就没有净土宗,就变成禅宗了,法藏菩萨只是传禅宗的衣钵,净土宗就没有了。为什么?因为靠自力成就,这个只是禅宗;靠他力成就的这个是净土。所以经文后面讲的,法藏比丘他高明的地方在哪里?他舍去自力,他求他力。所以后面经文讲,「斯义宏深,非我境界」,一句非我境界四个字,把自力舍去。「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剎」,靠他力,惟愿如来就是靠佛力,你看舍去自力靠佛力,这个就是比禅宗又更高一着了。其实当时法藏比丘已经言下大悟了,他也是法身大士,这个道理他不明白吗?当然他明白,但是他为什么不示现他当下成佛,他要去靠他力,去这么辛苦,去看世间自在王佛给他现出十方诸佛国土,然后修行五劫,去思惟、去摄取,最后形成极乐世界,又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来保持它?这个是他彻底悲心,为我们凡夫不能靠自力得度的人建立一个极乐世界,作为我们成佛的增上缘,这个就是高明之处。后面我们慢慢讲到。这里三个「自」字,确确实实是非常美妙,我们可以深思。

在禅宗里面也有相似的公案,为了体现净土和禅宗也是不二的,我们拿几条公案稍微讲一讲,简单讲。唐朝福州芙蓉山有一位灵训禅师,这位禅师问归宗禅师:「如何是佛」?怎样才是佛?他想成佛,怎样才是佛?归宗禅师回答他:「即汝便是。」这四个字即你就是,你自己就是。这个也是机锋话,禅宗里面讲的,你自己本来就是佛。跟这三句讲的是一样,「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不是我这边的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这个都是启发请教的人他能够回归自己的本性,不要六根向外攀缘,佛就在你自己身上,你自己就是佛。六祖惠能大师也常常用这些话来答复人。别人问他如何是佛?怎样成佛?他都会讲「密在汝边」,密就是如来的密藏在你那边,不关我的事。你学佛不是从我这里学得去的,只是把你自己本来具有如来密藏的心性打开,把如来密藏显发出来,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能、如来的相好恢复。是你自己恢复的,根本不是从外面得来的,老师不会比你多一点,你也不会比老师少一点。这几句话虽然有禅宗的味道,但是净土都很重要。

为什么?净土里面,你看蕅益大师讲「信愿行」的信字,「六信」。第一个信是「信自」,信自己,信自己就是信自己本来是佛,大家一定要有这个信心。虽然现在没有证得,就是我没证明我确实是佛,没证得,没得到佛的智慧、德能、相好,但是你起码要相信。佛这样告诉我们,不会骗我们的,祖师个个都证得,也是这样讲的,我们要仰信。然后我们怎样修何方便成就我们的佛性?我们靠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一往生极乐世界,你就很容易把你的佛性打开出来,你就能够开悟,你就能够见性。一往生,你的智慧就跟六祖惠能大师一模一样,你也可以化身回来,在我们这个世界里面点化众生。别人问你如何是佛?你自己就是。怎样成佛?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两句话讲完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是讲这两句。

所以这个说明禅宗跟净土它是没有两样,只是修法上面禅宗是靠自力,净土是靠他力,而自他本来不二,靠他力也是靠自力。因为他是什么?他不是讲我自性外面的他,阿弥陀佛不是在自性之外,也是在我自性之内。所以我能够完全靠阿弥陀佛,全身心靠上去,其实就是把心性完全打开,叫做「全他即自」。这个法门跟禅宗走的路不一样,到最后殊途同归,一个靠自力,一个靠他力,到最后自他不二,你自己就是佛。你靠的就是你自性的佛,极乐世界也是你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极乐世界,不在外面,这个认知确实对我们坚定信心来讲是非常重要。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世间自在王佛这样来答复他,其实法藏都明白了,下面经文就更加精彩了。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剎。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这一段,法藏菩萨答复佛的开示,他回禀老师讲的话。他讲『斯义宏深』,老师就是世间自在王佛,你讲的义理太深、太广了,「宏」就是大,广大,「深」是深奥。『非我境界』,不是我的境界可以证得的。你看,把自己谦卑下来,不要靠自力,这个密意从这里出来的。法藏菩萨在这里为我们开出他力法门,他先是以身作则,其实他已经是那个境界了,如果不是这个境界,世间自在王佛不会跟他讲这番话,一定是他证得了,讲这句话,他马上明白。你未到这个境界,佛不会讲这句话,讲这句话不等于是吊你的胃口?他不会这样讲的。你看法藏菩萨前面又讲到,「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法藏菩萨讲的这句话,后来又讲「非我境界」,不是前后矛盾?不是矛盾,确实法藏菩萨已经有佛的境界,但是为了帮助我们这些苦难的轮回的众生,我们这些凡夫,开出他力法门,所以他把自己降低,跟我们一样做为凡夫。我们不能够证得如来境界,请求佛来帮助我,靠他力。所以世间自在王佛之高超,是为了要我们明自本心,尊重己力,尊重我们自己的灵性、我们的佛性。

法藏菩萨这里高明之处,讲非我境界,请佛继续开示,是要求依靠佛力,这个就是净土特有的家风,其它的法门没有的。所以凡夫,好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的,如来智慧德相一分也没有显出来的,业障深重的,只要能够信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只要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坚定求愿去往生极乐世界,一心持名,个个都能够往生。把成佛的法门变得这么简单,个个人都能够去实现,这个就是阿弥陀佛最伟大之处。他的大愿叫做「一乘愿海」,大愿之王,就在这里可以体现出来。而且把这个大愿化成一句佛号,你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能够得到无边的功德,就能够成佛,这个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

因为这个法门他力法门,跟密宗也是他力法门,叫做果教派。这么多法门里面,净土宗和密宗很相应,都叫做他力门、果教派。果教是什么?不用自己去修因,直接用佛所成的果来作为自己的因。好像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成就的果,你就用这个果来作为你的因,你去念就行了。你修这个因就可以证那个果,而且是因果同时,念佛的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就是相应,所以净土宗和密宗都叫做相应宗。密宗里面讲三密相应,身口意要跟如来三密相应,那个修起来比净土还要难。净土更容易,净土就是念一句佛就相应了,你看简不简单?怎么加行都不需要,什么大圆满法全部变成一句佛号,这句佛号就是大圆满法。你念一句的时候就一句相应,念十句就十句相应,念一千句、一万句就一千句、一万句相应,念念相应,你不就是佛了?「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真是万德洪名。这个万是讲无量功德,你不学净土经教,你真正不明白那个佛号功德有多大,明白了之后你才肯念,你才不会间断。这么大的功德你还去间断,你不想往生?过去在台湾,李炳南居士也是佛门的大德,他讲,不想往生的人「非愚即狂」,愚是愚迷、愚痴的,广东话讲这个人不正常,那个人不想往生;狂是什么?狂妄到极处。这两种人不想往生,其它人没有不想往生的。

所以净宗叫做易行道。这个前面讲修何方便,这个方便是方便中的方便,最简易,叫做究竟方便。念佛时就把自性佛和他佛结合在一起,他佛是阿弥陀佛,佛中之王。自己的自性本来是佛,用一句佛号等于把这个自佛、他佛好像一条桥连起来,当下成佛。问题是你肯不肯去连上这条线,还是常常断线,你常常断线,那当然你是凡夫,佛就是佛,凡夫就是凡夫,自他不是一是二。如果念佛的时候自他就是一不是二,不念佛自他是二不是一。所以明白这个道理,要拼命去念,念到最后,能念的心是佛,所念的佛也是佛,能念所念全部变成佛,到最后能所皆忘、能所不二,这个时候你成佛了。成什么佛?成阿弥陀佛。

前两次,我跟大家读的夏莲居老居士的偈还记不记得?我们读一读好不好?这四句偈可以说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代时教全部概括尽,教你当下就成佛了。如果记得的,我们就合掌来念,不记得的我们就专心听,把它记住。这四句偈是叫做「直念去」,叫你一直念下去。记不记得?我们开始念,「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大家比我更棒。你看弥陀教我念阿弥陀佛,我要口念弥陀听弥陀。念的方法都教你了,就这么简单,口里念,耳朵听,然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你已经是阿弥陀佛了。所以法藏比丘在这里开这个他力法门,我们真是感恩戴德,这种深恩尽未来际没有办法报答的,如果不是靠这个他力法门,我们想要在这一生出三界、成佛道,完全是天方夜谭,只是空想,办不到。

所以这里讲,『惟愿如来应正遍知』,法藏讲,我只是盼望如来、请求如来。如来又叫做「应正遍知」,应就是应供、正遍知,如来的十号其中两个,之前我们给大家讲了如来十号,我们这里不重复了。希望如来『广演诸佛无量妙剎』给我看,「剎」是剎土、国土,把诸佛无量无边的国土、殊胜庄严的国土为我演示出来给我看,给我去参究、给我去摄取,因为这些国土完全都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佛的自性本来具足,也是法藏菩萨自性本来具足,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本来具足,问题是佛已经可以完全显露出来了,他可以随意摄取,因为完全证得自性了。他在这个好像个宝库里面无量的珍宝,你想拿哪样就拿哪样,很自在;因为他有开宝库门的钥匙,开了。我们的门关紧了,钥匙忘记放在哪里,问题在这里。那就没有办法,你自己去找钥匙,找无量劫都未必找到。干脆讲:佛,请您帮我打开那个门。就是这个意思。宝藏也是佛的宝藏,也是我的宝藏,我们共同具有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是我们共同具有的,共同财产。现在我钥匙忘记了,我想去取珍宝可不可以?没有钥匙是不行的,但是靠佛行,佛那里有钥匙。

法藏菩萨在这里,他有钥匙,但是他扮成没有钥匙的样子。他讲,「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剎」,您帮我打开、帮我演示出来,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对我们慈悲,他是为我们做一个增上缘,帮我们请求佛打开宝藏的大门,然后好让我们进去拿那些珠宝。一打开门,你不就是跟佛一样了,你就知道这些珍宝完全都是我的,我跟佛一样,这个就是「法华秘髓」,《法华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本来就是佛,你的家里面本来就是这么有钱,你不用出去做乞丐。你现在出去轮回,不就是跟做乞丐一样?你为什么不回家?家里无量宝藏,一回去就行了。你就看到了,那个就是你的。阿弥陀佛为你管理的,是阿弥陀佛的,也是你的,你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所以法藏菩萨为我们做这个示现,求佛来帮助。

他对我们的帮助是什么?他不是给我们什么东西,不是给我们什么能力。不需要给我们,我们自己本来就有,只是启发我们,帮助我们觉悟之后,自己就具有这个能力。所以法藏菩萨讲,希望能够看见佛显示的无量剎土。『若我得闻』,我们能够看到之后,我能够闻到之后。『如是等法』,这个是十方一切佛土的殊胜庄严和一切差别的相。『思惟修习』,我要能力去悟、去修,一定要圆满我的大愿。这个是法藏菩萨慈悲,真真正正觉悟了,为一切众生要建立这个净土殊胜的法门。我们再看下面一句: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我们先看到这里。『世间自在王佛』知道法藏菩萨的『高明』,「高」是崇高、高超,「明」是明智、有智慧。他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他没办法开出这个法门出来的。『志愿深广』,他发的志愿非常深大,「尽未来际,无有穷尽」,帮助未来际一切众生圆满成佛,一个都不漏。所以世间自在王佛明白了,知道法藏的这个心愿。其实师生两人都是在演戏,所有诸佛都希望极乐世界能够早日成就,所以你一言我一语,这样一来一往,把净土法门成就出来了。所以这里『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二百一十亿」的数字不是实数,你千万不要讲,只是二百一十亿这么少?搞错了,它代表圆满,在密宗里面二十一代表圆满。《大智度论》里面也讲到这一段,讲当时世间自在王佛引导法藏比丘遍至十方,显示种种的佛国给法藏看,所以十方绝对不止二百一十亿,是无量无边一切的佛土,他都能够看到里面的功德、庄严、清净。「广大圆满」,圆是圆明、圆融,《华严经》里面讲「圆明具德」,华藏世界广大圆满之相,这个相是十方诸佛的世界。这些相有依报、有正报,依报是环境,正报是佛菩萨的身体。

『应其心愿,悉现与之』。应法藏的心、他的愿,他想看哪个国土就看哪个国土,而且这个看不是平面上看,看电视那样看,是直接进入国土去看,好像现在讲的立体电视,这个比立体电视还要立体,你是置身于其中。好像普贤菩萨能够入十方一切世界无量无尽的这些世界里面去度众生,世界里面有微尘,微尘里面又有世界,重重无尽的世界。法藏菩萨跟普贤菩萨一样,可以跟着世间自在王佛入到这些无量无边、重重无尽的世界里面去观察,所以「悉现与之」,这个现是在他面前现出来,就是等于他的身已经进去了。『说是法时,经千亿岁』,这个不是短时间,一千亿年,那里的人的寿命长,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真是学不来,这个是大学问。

今天早上的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