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鱼山梵呗传唱至今已千余年

发布时间:2022-07-28 14:18:46作者:大众学佛网
梵呗(bai)是指佛教徒做法事时念诵经文的声音,后泛指佛教音乐。在东阿县鱼山镇鱼山山顶西侧有一处石壁,上面写着“闻梵”两个红色的大字,相传这个地方就是曹植当年在鱼山闻听梵乐的地方。就在这里,陈思王曹植依据《瑞应本起经》内容编为唱词,创作成了我国最早的的汉语梵呗,至今已经传唱千余年,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起源>>三国曹植创作出鱼山梵呗  “佛教音乐,追根溯源就是一种佛教歌赞。歌赞是两个部分,歌的表现形式是唱颂,赞的形式则为说念。”东阿县鱼山镇文化站站长朱大志说,佛教音乐在印度地区称为梵呗,中国俗称佛教音乐,其实本质上一样,只是叫法有区别。

  朱大志说,佛教最初由印度传入西域,进而传入中国。当时部分僧人均用梵语抑扬顿挫地演唱“西方”佛教音乐,由于梵语与汉语不通,梵呗只能是曲高和寡,难以引起中原民众的注意。梵呗想要在中国广泛传播就得走汉化之路。  三国时期蛰居东阿曾经配合高僧翻译佛经的陈思王曹植,听到梵呗韵律优美,只可惜唱词令人费解。于是,他得受鱼山天籁之声启发成谱,尝试将《瑞应本起经》的词填入梵音中进行演唱。亦即将梵文改为汉语演唱,创作成了我国最早的、规范的汉语梵呗,又称鱼山梵呗。  朱大志介绍,对于曹植创作鱼山梵呗,史料上有丰富的记载,如著名佛教典籍《法苑珠林》就说: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而侍御皆闻。植深感神理,弥悟法应,乃摹其声节,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梵声显世,始于此焉”。  发展>>梵呗曾流传到日本  朱大志介绍,自从曹植创作鱼山梵呗以后,就在佛界和民间代代相传。据专家考证,中国化的梵呗在齐梁时得到了空前发展。南北朝时期,齐武帝次子、竟陵王萧子良,还倡议举办过“梵呗研讨会”,对鱼山梵呗进行整理。隋唐期间,流行的梵呗主要是由萧子良倡导整理的鱼山梵呗。  “鱼山梵呗不仅在中土影响广泛,还远播韩国、日本等国。”朱大志说,在这一时期,有些梵呗还为朝廷乐府所用,梵呗从此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据音乐文献《乐书》的记录,唐代乐府采用的梵呗就有26曲。唐代佛教歌赞资料《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咯法事仪赞》等,包括敦煌经卷所载唐代部分佛曲,所用曲调均是梵呗声调,唐代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变文”,也是梵呗的音韵。朱大志介绍,唐朝贞元年间,日本真言宗空海大师来到中国求法,在此期间,空海大师学习了鱼山梵呗,并将鱼山梵呗传到了日本并流传至今。而曹植也因此被誉为日本佛乐之祖。  现状>>名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佛教音乐发展史上,鱼山梵呗的出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先民创造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内涵,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朱大志介绍,唐朝以后,由于多次灭佛运动,佛教运动也在中国趋于“淡化”,而曹植创制的鱼山梵呗乐谱也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失传,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鱼山梵呗曾一度面临灭绝的境地。  朱大志介绍,1996年,日本东寺真言宗“中国·鱼山参拜团”来到山东东阿县竭诚参拜中国佛教音乐的创始人曹植的陵墓,并在鱼山示范演奏了曹植当年创作的佛教音乐鱼山梵呗。  为抢救和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东阿县有关部门对“鱼山呗”进行了追根溯源的考证,挖掘整理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材料。并积极推动鱼山呗“申遗”,力图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展示鱼山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进一步打响本地文化品牌,进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006年,鱼山梵呗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还成功的举办了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组织到日本、美国、台湾等地交流,将梵呗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2008年被国务院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打算从民间寻找一些梵呗爱好者  朱大志介绍,在珍视传统文化的意识日渐浓厚之时,鱼山梵呗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就重新进入了当地人的视线。10年前,由于种种机缘,正担任九华山上禅堂都监的释永悟法师,受中国佛教协会推荐、山东省佛教协会邀请,来到东阿县,入住处于僻远村落的净觉寺,主持修建鱼山梵呗寺,更是专门关注起鱼山梵呗的传承问题。  目前,梵呗古谱已可用现代乐谱进行记载和表达,梵呗寺已经收集、编辑相关书目5000余卷,鱼山梵呗曲目的收集、整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借助现代科技实现古谱和经书的数字化、建立佛教音乐图书馆汇的工作业已开展。培养优秀梵呗僧才、成立鱼山梵呗研究所与鱼山梵呗念诵团等工作也在筹划中。同时,梵呗寺还计划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以图集思广益,弘扬传统。  朱大志说,除此之外,鱼山镇政府还打算在民间寻找一些爱好鱼山梵呗的人,与佛教协会一起学习传承鱼山梵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