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佛静坐”的问答
发布时间:2024-07-04 04:01:49作者:大众学佛网
关于“学佛静坐”的问答
问:静坐念佛微微感头痛,因有脑神经衰弱,是否由病业所感,或可一意专念,不予理会?
答:所生状态,病与业兼而有之,或再有念不如法,以作增上,亦未可知。倘念时不能心平气和,过于紧张,亦能发生是病。居士云‘一意专念,不予理会。’是矣,然必须止念调息,不缓不急,绵绵密密,如深潭流水,不兴微波,自可愈所疾矣。(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因病体弱,常思假身虚幻不实,返观本性了无可得,这是弟子静坐和平时的修持,间以持名念佛回向,是否妥当?
静坐则不可常思,常思是身静而心不静。静坐只有止观,念不起,叫做止,念若起,随时觉察是妄,叫做观照。能了自性无得,那妄念还从哪里生起呢?这就叫做照破,但这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差之毫离,谬以千里,不可不慎重啊!如止不能止,就以念佛代替,自念自听,这样就有止有观了。如果回向,就是发愿,愿不要虚发,发得真切,一定就会有所成就。(出处同上)
凡静坐时,但心中默念佛号、此外不加一点别的功夫、及别的念头。久而久之、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且问什么禅定、有如此之深妙乎。什么工夫、有如此之高尚乎。(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问:在静坐念佛的时候,应该是闭上眼睛还是睁着眼睛念佛?哪一项比较好?对身心健康是否有影响?
答:通常念佛他不是睁着眼睛,也不是闭着眼睛。睁着眼睛,你容易东看西看,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闭着眼睛,会打瞌睡。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一个方法,眼睛只张开三分,看什么?看我们自己眼前。我们念佛,所谓是眼观鼻、鼻观心,不看外面,微微睁开一点眼睛,看到自己鼻端,或者看到自己掌心,这样念佛的时候,比较容易摄心。不妨试试看。(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问:静坐念佛的时候,忽然听到声音,心里受到惊吓,非常害怕。长期下去,是不是容易着魔?怎样才能消除这个魔障?
答:《楞严经》上世尊教导我们,魔境现前,完全不要去理会,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或者集中在读经上,不要理会它,魔就不能得其便。如果魔来吓你,你就害怕,他收到效果了。他来吓你,你不怕,他就没有办法,他就只好走了。
问:静坐念佛微微感头痛,因有脑神经衰弱,是否由病业所感,或可一意专念,不予理会?
答:所生状态,病与业兼而有之,或再有念不如法,以作增上,亦未可知。倘念时不能心平气和,过于紧张,亦能发生是病。居士云‘一意专念,不予理会。’是矣,然必须止念调息,不缓不急,绵绵密密,如深潭流水,不兴微波,自可愈所疾矣。(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因病体弱,常思假身虚幻不实,返观本性了无可得,这是弟子静坐和平时的修持,间以持名念佛回向,是否妥当?
静坐则不可常思,常思是身静而心不静。静坐只有止观,念不起,叫做止,念若起,随时觉察是妄,叫做观照。能了自性无得,那妄念还从哪里生起呢?这就叫做照破,但这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差之毫离,谬以千里,不可不慎重啊!如止不能止,就以念佛代替,自念自听,这样就有止有观了。如果回向,就是发愿,愿不要虚发,发得真切,一定就会有所成就。(出处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