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中国第一所放生池在哪?杭州西湖曾为放生池

发布时间:2024-02-13 04:02:24作者:大众学佛网

  中国大部分的丛林寺院,都有一个放生池,既是夏日的一个避暑佳处,也为寺院增添一份临水之美,同时还是体现佛教的慈悲心,善信培养善根的佳所。因此,丛林寺院必备放生池,已经成为固有的传统模式之一。

  智者大师金陵弘法八年后,毅然辞去京城的一切荣誉,要求到天台山隐居修行。在天台山居住一阵子后,他发现当地的百姓除去一部分有土地的,大多数以捕渔为生。附近的水域,渔网相连有四百多里,江中还设下捕鱼的竹墙,以及溪里筑上捕鱼的孔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涨潮的时候,鱼虾之类海物便随潮进入海湾,退潮时鱼虾之类无论大小都因簄拦住而难以逃脱,因此,这种方法当地居民竞相为之。另外,有时候由于数量实在太多而来不及收拾,从而使周围臭气熏天,尸骨遍地,惨不忍睹。并且不但“水陆可悲”,还造成公私去来的船只频遭没溺,以此死亡不可称数。见此情景,智者以大慈大悲的心怀,发动僧众变卖一些值钱的衣服用具等,买下一所鱼池充作放生池,但杯水车薪,终究不能长远解决问题。

  在正式改放生池的时候,智顗禅师特意选了个日子,依照《金光明经》中所讲述的“放之当为授三归戒,说大法以结法缘”的救生方式,他泛舟海上,先是为海中生灵讲《流水长者子品》,授三皈依,后又洒放粳粮,为生灵作财法二施。

这次所救活的物命数以巨亿万,当地的百姓也感于禅师的慈悲与威德,纷纷跟随禅师学习佛法,改行做了其他行业。这一次的放生,应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

  

  放生的行为,从智者那时候开始,渐渐地成为佛教徒们一种悲悯群生的表现方式。到唐代,继承放生池的理念,开始出现“凿制放生池”的雏型,也就是由最初将把某一江河或其中一段水系当作固定的放生池,而逐渐更多地转变为在寺院内或是附近凿建一放生池,以此用来满足信众的放生需求。

  南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江河放生池以及建筑放生池的风气渐渐衰落,元明(万历以前)时期已基本不见记载,直到明代云栖祩宏大力倡导放生,因“撷取江河”的放生形式普及性不强,从而选择重新复兴“凿制放生池”的模式,将南宋以后渐衰微的放生池重新振兴起来,并一直流传影响至今。

  文/然妙图/寂戒编辑/果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