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座寺院是四大禅林之首,院中文物荟萃,门票还免费
发布时间:2023-11-22 04:07:12作者:大众学佛网少不入川,祖辈当初用来劝诫子孙的词语,川蜀之地环境优美、生活丰富多彩,久居容易形成懒惰脾性。虽然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悠闲,仍是这座城市的主基调,繁忙,却也是成都的重要色彩。
大多数时间,成都的繁忙与悠闲都是对立的,只有这里才能使对立的生活状态找到平衡点,这里就是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成都文殊院。
文殊院始建于隋朝年间,相传,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所建,因此,最初的文殊院名为信相寺。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
清朝康熙年间,慈笃禅师在废弃古寺的两杉之间苦行修持,并在官绅军民的资助下重修寺庙,修持卓异的慈笃禅师,在禅定中显现火光瑞相,老百姓觉得神奇而不可思议,认为他是“文殊菩萨”现世,遂更名为文殊院。
所谓“大隐隐于市”大概指的就是文殊院此类的圣地吧。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距骡马市购物中心仅10分钟路程,寺庙的钟声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之间显得异常和谐动听,繁忙的人们总要抽出时间来这里拈一柱香,寻求心灵的沉静。
康熙年间距今也有数百年的岁月,风雨的侵蚀未曾改变文殊院的面貌,一如曾经那般雕梁画栋、精美绝伦。重建后的文殊院呈现出典型的川西平原古建风格,房舍选用木石构造,柱础木雕精美生动,斗拱雕饰则体现了古人在建筑装饰方面登峰造极的成就。
久仰文殊院的大名,亲自游览方能体会其磅礴宏大的气势,虽为佛教寺庙,却一如宫殿般华丽精美,寺内的建筑雕塑均出自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文殊院第四重殿为说法堂,堂基是古信相寺的遗址,主要用于佛祖说法。殿内香气隐隐,悦耳的木鱼声若隐若现,观音大士像庄严肃穆,偌大的“空林”二字气宇非凡。空林碑刻是1702年由康熙皇帝御书的墨迹制作而成,因此文殊院又名“空林堂”。
藏经楼前是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院内佛意浓浓,两旁的古树遮天蔽日,三尊金色佛像肃穆庄严。据说,这三尊佛像从不同的角度望去,佛祖的表情神态也会略有差别,从远处望去和蔼慈祥,近处观赏则神情肃穆,难以侵犯。
大殿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正法眼藏”金匾下的“狮子吼”彩图,狮子为百兽之王,有威震四方的统摄力,佛教以此为喻,象征着佛教犹如狮王一般驱逐世间烦杂的大智慧。佛龛中供奉的缅甸玉佛价值连城,是文殊院和尚性鳞在1922年一路募化,历尽艰苦,步行到缅甸请回,珍贵无比。
文殊院虽然只是一座佛教寺院,但是它的意义早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它已经成为了成都人礼佛、喝茶、聊天、晨练、晒太阳的好地方,不同的人在这个院子里都可以寻找到心灵安帖的地方。
文殊院严格遵循中国的建筑哲学,坐北朝南,保证佛祖能够充分汲取天地精华,五重正殿坐落于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布局规整,气势恢宏。五重殿宇依次为天王殿、三大土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殿宇之间以长廊密柱环环相扣,形成了封闭的四合院建筑。
空林图书馆是文殊院开设的以收藏佛教经典为主,兼及文史哲图书刊的专业图书馆。藏经楼是文殊院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道光年间重修,全殿由48根峡石柱支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著名的佛舍利、阿罗汉舍利、唐玄奘顶骨舍利与“空林八观”中的多数都珍藏在藏经阁。
松柏森森,宝塔巍峨,香烟在朱柱灰瓦见袅娜升起,寺院的钟声让整个城市陷入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忙碌作为常态的人们路过寺门口也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拈起一炷香记录慵懒的成都时光。(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