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三时系念的殊胜功德

发布时间:2024-10-25 04:34:58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三时系念的殊胜功德

尊敬的主法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大德,大家好!很高兴看到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法会,今天是个吉祥的日子。去年我们在此地举办第一届「中峰三时系念法事」,今天是第二届。这个法事简称「三时系念」,我们办三十多年了,确实是冥阳两利,能够护世息灾,功德殊胜!

借着今天在英国举办三时系念的机会,我想跟大家大致介绍一下「中峰三时系念法事」的含义、内容和原理,以期与会嘉宾明了我们为什么要举办三时系念。这本《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事理圆融、契理契机,如果把它当作一般经忏佛事来做,有口无心,那就错了,我们应当把它当作课诵来做。所以我们应当首先了解一下「中峰三时系念法事」的内容,真正明白之后再照着仪轨去做,在仪式里面随文入观就能收到很好的益处,才真正有意义。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的含义

「中峰」是元朝明本禅师的法号,他是中国禅宗的一代大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大扬禅风,上至王公,下至百姓,无不受到他的教化。后来,元朝的皇帝还特别封他为国师。他会集这一本系念法事,以禅宗一代大德来弘扬净土,意义非常之深。在这个法本当中,他处处显示净土与禅宗是同等高深的境界,而在度众生的善巧方便的层面来说,净土甚至比禅宗更加殊胜。

「三时」,法事里面有第一时、第二时、第三时,这是三时狭义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更广的含义。古时候的印度,把一昼夜分做六时:昼三时,夜三时。由此可知,三时引申的意思就是从朝至暮昼夜不断。

「念」这个字,在中国文字,这是属于会意字。你看看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也就是我们现在心里头有的、正在心上的就是念。所以「系念」就是现在当下心系一处、念念不舍的意思。普通凡人与圣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念头。古大德说:「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人的心念,可以随心所欲的系念、专注在任何一件事物上,而凡夫的念头是散乱的、不集中的,所以不容易发挥大的作用。我们做「三时系念法事」,正是在训练自己对念头的控制能力,也就是现代学者所重视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佛在《遗教经》上说,「心者,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我们要能把心专注在一个地方,这就得定,那心的力量、效果就很不可思议。因为一心能生无量智慧、无量的德能,所以一心非常重要。把心集中在一处,就是佛法里所说的禅定、定力。一切修行法门的枢纽、纲要,都是在定力。整个佛法,归纳到最后就是戒、定、慧三大类。而这个三大类当中,定是枢纽,可见其重要性。

「法」是中峰国师为我们制定的这个法本。「法事」是依照这个法本来修行求往生的这桩事情。你看这里面有赞佛、有诵经、有念咒、有礼拜、有忏悔、有回向,修法很圆满,跟天亲菩萨《往生论》里面所讲的礼拜、赞叹、发愿、观想、回向五念法门义趣相同,都是大乘佛法修定力、得到佛菩萨加持的方法。所以这种让大众聚集在一起,在布置得庄严肃穆的会场,与法师们共同进行庄严的仪轨、仪式。其实正是佛陀教育中非常高超玄妙、内含深刻的艺术与教学活动,其中蕴含着佛陀无尽的慈悲与智能。

三时系念的内容举要

《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从序文开始,先由「戒定真香」开启,主要内容依次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各赞颂的偈子。而后是第一时法事,由一遍《佛说阿弥陀经》起始,后面接着赞颂、发愿、念佛,以及有四番开示的内容穿插在其中。休息后的第二时法事,还是由《佛说阿弥陀经》开始,跟着四番开示加上各赞颂与念佛。最后第三时法事,依然是一遍《阿弥陀经》加上四番开示,以及结尾的至心忏悔发愿。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整个《三时系念法事》就是在不断的开理,不断的打开普通凡人所执着的、局限的思想境界,进而接收、受持阿弥陀佛的思想境界,与佛菩萨的境界相靠拢。而在整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也正是在开发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具备的非凡卓越的能力。

主法开场这四句话很重要:「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这个四句偈内容非常丰富,前面两句是说明宇宙生命的起源,这是迷了以后的现象,后面两句是教给我们回头是岸的方法。我们怎么样迷失了自性?觉海虚空起,觉海本来没有虚空,觉海就是性海,经论里面常讲到心性,心性就是觉海,自性本觉。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就是自性,它本来就觉,从来也不迷惑。今天我们讲迷失自性,这是随着凡夫的话来说。其实,自性是真性,真性怎么会迷?真性不可能迷,迷只是一种幻相,犹如作梦一样,不是真实存在的。这桩事情中峰国师在《系念法事》里面讲得很明白,在它的迷悟,迷悟也不是真的,这愈说就愈玄了。虚空,先有虚空,然后再有世界;有世界之后,再有众生。

说的时候有先后,实际上生起就是唯心所现。

这个现起太快太快了,现代的科学家也这样说法,愈说跟佛法愈像,叫「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次第,你没有办法讲先后次第,它的速度是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来讲,你怎么能发现它有先后次第?所以佛在楞严会上说这桩事情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处是什么?就是现前,没有远近。没有远近就没有空间,没有先后就没有时间。时间、空间都是凡夫的情执,不是事实。事实到底是什么?就是迷悟,这个地方讲觉迷。迷是迷什么?佛经上讲的「一念不觉」就是迷。那个一念的时间太短了。佛经上所说的清净寂灭相是八地以上大菩萨所证得的境界,在他那个大定里面是不动的,这是觉海。但是凡夫是动的,一动麻烦就来了,空间远近、时间先后就从这里生起来,这就叫做世界。世是指的时间,界是讲的空间,时空就发生了。我们今天看的是幻相,是虚幻的一种相续相,把虚幻相续相以为是真实,在这个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娑婆业浪流。业浪流是什么?六道轮回。

我们现在所住的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三途六道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变现出来的境界,幻相跟作梦一样,可是你这个梦是恶梦,这个恶梦又不醒,继续在做,很苦。无量劫来都醒不过来,而且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后面这两句「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末法时期,只有净土法门这个办法,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彼岸是觉岸。我们今天在迷的岸这边,诸佛菩萨在觉的彼岸,我们要想破迷开悟、要想返迷归觉,极乐世界有办法。舟是运载的工具;归是回头。极乐世界有归舟,归舟就是指这个法事,你依照这个法事,等于说你有归舟可以依靠,你稳稳当当的坐上这个船,就返妄归真、返迷归觉,就到了觉海。

中峰国师在这个法事题目上给我们说出来「系念」,一心系念阿弥陀佛。我从早到晚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其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也不是个容易事情。成佛哪有那么容易?但这是最容易的了。八万四千法门要是跟这个法门相比,这个太容易了!这个方法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念头,你要知道统统叫妄念。无论什么妄念起来,立刻就归到阿弥陀佛去,这是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能够这样修行,你就成功了。所以,这个四句偈虽然只有二十个字,意义深广无尽。只有返妄归真、破迷开觉是真的,这是真正的佛法。这个三时系念的宗旨,这四句偈全部说出来了。我们为什么要依这个法事来修行,这都说出来了,这是一生不退成佛的方法。

第一时的开示当中有这么一段:「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所以离此别无,是乃一体而异名也。」佛菩萨觉悟了,知道生灭统统是不生,一切法不生,不生哪来的灭?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迷的人分别、执着,在他的感官之中,宇宙之间所有的万事万物,统统都是有生有灭。其实它本来是一体,一体而异相。接着说:「审如是,则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你很认真、很仔细把这个问题看清楚了,你就能肯定,阿弥陀佛从哪来的?心现识变的。谁的心?我们自己的心。诸位要晓得,真心是共同的,妄心不同。离妄想分别执着,这是真心。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它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就是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我们这个地球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不是二,没有两样。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善,它的反应就变出无量无边的珍宝。我们这个地方人心不善,所以世界都变成了泥、沙、石头。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没有两样。「岂非迷悟之自殊,何有圣凡而彼此。」凡圣只不过是个名词而已,名不同,真正造成这个不同现象的原因是迷悟。西方极乐世界人觉悟,所以一切万物,随悟而变现的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美好。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心行不善,所以这个地方所有一切的万物,变现的就不美好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自心所现、所变的影像。这些道理我们要明了,然后从哪里改?从我们的心上改,要真修。真修不在形式,在实质。实质是什么?起心动念。你的心变善,没有一样不善,相随心转。这就是说「一切唯心造」、「心净则国土净」。如果参加这个法会的人真修、真干,心地清净了,就能产生净化这个世界的作用。所以能够护世息灾。

第三时的开示中有「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前面这两句是比喻,是陪衬的话,后面这两句才是主要要讲的。持名念佛的原理是「真信切愿,执持名号」;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是「净念相继」。净念,念要清净,清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这叫净念;相继是不间断。你看看古大德不怀疑了,所以能够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念佛这桩事情很重要,往生西方净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这次遇到,一定要抓到,其他的都不要、抛弃掉。所以他念佛决定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念佛就如法。所以佛号投向乱心,乱心自然就消失了。这个方法好,很有效。诸位要是认真去念,如理如法,我常常讲,三个月到六个月效果就很显著。到时你自己发现到,这里面就产生法喜充满,你就喜欢念了。开头难,开头怎么难?要把你的烦恼习气伏住。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很严重,你如理如法的念,自自然然就伏住了。这里头最要紧的,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功夫决定不能间断、决定不能夹杂。你愈念心愈清净,你感觉到妄念少了,妄念少就是烦恼轻、智慧增长,以前看东西看不懂,听人家讲话听不懂、听不明白,现在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了,这就是智慧增长,念佛功夫得力了。

底下说:「念佛之人,须要信心恳切,正因凛然;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这段是讲,念佛用心要像这个地方所说的才能够相应。所以我们读到这段开示,要想想平常念佛跟他说的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很好,好好的保持;如果不相应,就要痛改前非。所以头一个信心恳切,有真诚的信心;正因凛然,修净土法门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往生正因。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往生,专门讲念佛方法的「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经。这个正因要清清楚楚,一点都不含糊。

「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一定要有这个心。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所谓头出头没,在六道轮回里面头出就是做了一点善因,遇到善缘,生到三善道;三善道的报报完了,恶的因现前,马上一个跟头栽下去,到三恶道里面去了。佛经上告诉我们,只要你是在六道里头,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非常之长,在三善道的时间很短。所以六道轮回里面的众生,三恶道是他的家乡,三善道是出来观光旅游的,时间很短暂。你要晓得这个可悲,你的生死心才会真切。

「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厌是厌恶、厌烦。什么事情?尘劳纷扰,就是我们现前这种生活状况。年轻人不容易感触,七十、八十的人,实实在在说这个世间差不多也都见过,看久,讨厌了,我们现在一般人讲厌世。厌世不能解决,这非常悲哀的,每一天人事物的烦扰,身心得不到清净,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这个生活是痛苦的。这里头哪里有快乐?轮回苦,现实的生活苦,尤其活在现代的社会,现在人不知道什么叫仁义道德,深深的迷在五欲六尘的诱惑之中,不知道回头。这些诱惑全都是负面的,说得不好听,全都是罪业。尤其现在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内容是些什么?我没看过,我听一些同学们告诉我,里面都是杀盗淫妄,都是教你作恶,你说这多可怕。年轻人,甚至于小朋友,从小迷恋在网络上,每天在看这些东西,把他一点良知良能全部都破坏掉,破坏得干干净净,可悲可痛无过于此。这些人造恶业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他已经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沉迷在这里面。你要讲一些善的东西,他感觉得很奇怪,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听到你讲,好像在讲神话,他不能接受,听不进去。他的心是大风大浪,这还得了!我们看看现在社会所造的因、所造的缘,然后你就会想到后面是什么样的结果。

底下说「举起一声佛名」,也就是说在这样沉痛的心情之下提起这一句佛号;「直下更无异见」,无异见是再没有怀疑,再没有分别,再没有执着,什么都放下,一条路,一直走去。下面禅师举个比喻,「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太阿剑是宝剑,锋利无比。这就好比在打仗一样,将军手上拿着宝剑,乘着战车,轩是车前面的横杠,手扶在车上拿着宝剑,这是在战场上的姿态。又「如大火轮,星腾焰炽」,这大火轮就好像现在的原子弹。「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万物撄之则燎,是讲大火轮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接近它,你就被烧掉了。触之则伤,是讲太阿剑,一碰到它,你肯定受伤。禅师用这个来比喻一声佛号,一声佛号就像太阿剑、就像大火轮一样。大火轮比喻什么?比喻念佛的般若智慧,太阿剑比喻念佛的三昧。什么东西触之则伤、撄之则燎?前面讲的死生轮转、尘劳纷扰,只要碰到定慧它就没有了,烟消云散,用这个比喻来说。

「直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一心不乱是我们念佛的目标。我们念佛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求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的时候能所两忘,就是入不二法门了,法身菩萨的境界。「到家之说,不容再举」。为什么?都是废话,到与不到都没有了,入不二境界。「捷径之词,何劳挂齿」。这个法门是径路,径路当中的径路,是修行证果最快速、最快捷方式的一条道路,现在你已经到了,不但这些话没了,连念头都没了。这几句话完全讲的是功夫的境界,你已经契入念佛三昧,已经入不二法门,已经契入如来的境界。

上面只是举出一小部分的内容加以说明,就足以看出「三时系念法事」确实是殊胜无比!今天很难得,大家腾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个法会,一定不要空手而回,白跑一趟。关于《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我曾经做过很详细的讲解,大家可以参考。最近有同修发心整理成精简的小册,方便大家了解其中内容。能够事先了解法本的含义当然最好,有助于随文入观。即使没有来得及了解大意,只要大家虔诚一心,随着这个法本引导做下去,也能获得殊胜的利益。真诚心最重要,所谓「至诚感通」,用至诚心,真正的智慧就会从内心流露出来,真正能够达到冥阳两利,护世息灾,真正是功德殊胜!

最后,祝福法会功德圆满,与会大众法喜充满、光寿无量!祝福英国国运昌隆,国泰民安!祝福世界安定和平,盛世大同!谢谢大家。

三时系念的殊胜功德 (共一集) 2017/6/9 英国伦敦Excel国际会展中心 档名:21-776-0001

ná mó ā mí tuó fó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加素念居士共修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