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真供养?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发布时间:2024-10-22 04:32:32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真供养?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十方大士闻名得益」,得的利益无量无边,殊胜无比,「感恩图报,故广修供养无有懈倦」。广修供养里面,「种种供养中,简言之为财法二种供养。《普贤行愿品》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普贤菩萨讲的,这是真供养。幢幡宝盖,那些见佛的时候用这个供养是什么?是表一点心意,表一点敬意,实际上这是真实供养。如果没有真实的,那一点幢幡宝盖供养就变成假的。香花、幢幡宝盖代表什么?就是代表真实,真实是质,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幢幡宝盖那是形式。有实质,形式就有意义;没有实质,形式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我们今天供养佛,在佛面前供养这些香花水果,全是假的,为什么?香代表什么?香代表戒定真香,我有没有修戒?有没有修定?我真的是持戒修定,念佛也是修定,得念佛三昧,得清净心,我这个香花供养就有意义,它真代表了。否则的话,你来烧香供花的时候,你后头没有东西,假的,不是真的。你供养能得到什么样的福,后头有真的,就得福;如果没有真的,得不到,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香代表戒定,水代表清净心,心地真正清净一尘不染,供这一杯水就功德无量,供什么?供养我的清净心,我真有东西,不是说假话。灯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那是什么?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这都是舍己为人。你这个东西都没有,你天天烧蜡烛白烧了,点油灯也白点了;你得有真功夫在,真修行,你这个供养才有意义。否则的话,全错了。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有没有,没有关系,是真修行,你每天回向就是供养。这个修行里尤其是利益众生,佛都是利益众生的,我们利益众生是供养佛心、供养佛的弘愿。我们不能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光做自私自利的事情,果报不好,这是真的。为什么?你用的是佛法,可是你里头的用意跟佛的心愿完全是相违背,佛是利益众生,你是利益自己。纵算也利益众生,但是自利的成分多,利益众生的成分少。佛是圆满利益众生,没有丝毫为自己,成就自己,实际上就是成就众生。为什么?自己没有证得圆满,你就没有圆满的福慧,你没有办法叫众生得圆满福慧。所以勤修善根是为众生勤修的,不是为自己。代众生苦,是真的代众生,不是自利,为众生什么样的苦都能吃。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可以不必修苦行,他建一个寺庙很简单,只要他点点头就有人供养他。在家弟子里头有十六个大国王,自己家里也是王族,建个道场不是轻而易举的吗?为什么要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代众生苦供养。他要不做出这榜样,他教人,特别是他走的时候留下两句话,这些弟子们还在世间,没有依靠了,佛在世的时候大家依靠佛,佛离开我们依谁?佛说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我的体会,他一生的行谊就是为了最后说这两句话,人相信。释迦牟尼佛一生持戒、一生吃苦,别人不愿意的他干得很快乐。如果我们都能够学习释迦牟尼佛,这佛法怎么会衰?不可能,正法永住,哪有什么像法、末法?这正法久住。现在不但戒没有了,连十善业都没有了,那就不是佛法,所以经典变成学术、变成知识了。现在大学里用佛经开课,我过去在学校还教过五年,都变成知识、变成学术了。这个做法不能续佛慧命,对正法久住没有帮助,慢慢的会把佛教变质了。圣学,佛学是圣学,变成世间的学术,现在一般学校哲学系里有佛经这个课程。我们是不是愿意看着佛经在变质?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我教了五年之后觉悟,我再不教了,不但大学我不教,佛学院我也不教。我回到释迦牟尼佛的老路,每天讲经,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这叫佛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业,天天讲经。听众当中确实有真受利益的,不能受利益也种了善根,闻名得福,阿赖耶识里头种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这是个好样子,世尊做了一辈子。

我们这一生也流浪了几十年,没有道场,没有固定的地方,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里去。所以这么多年来讲了几十部经,讲得很杂、讲得很多。现在知道了,当年自己没有坚持,如果讲一部经好,一部经自己成就,也成就别人。不要讲得太多太杂,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老师是告诉我,我没在意。现在觉悟、明白了,所以不再走冤枉路了。《华严经》,台湾开心法师启请,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启请,在台北韩馆长,他们三个人启请。我本来不想讲了,韩馆长往生前两天,要求讲《华严经》,我安慰她,答应她了,希望她病赶快好,没有想到两天之后她走了。这个信息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知道了,他代表这三个人来向我请经,我就答应他。所以好像是一九九八年开始讲,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大概只讲到五分之一。所以照我这个讲法,一部《华严》讲圆满需要两万个小时,所以我不想讲了。我想专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内容跟《华严经》没有两样,这部经讲一遍也要超过一千个小时。我们只一座两个小时,现在已经将近四百四十次,那就是八百八十个小时了。后面大概还有四分之一,我估计大概一千二百到三百个小时可以讲完。一天四个小时,应该在今年十月到十一月可以把它讲完。一部经就够用,不要贪多嚼不烂。可是有同修说,希望《华严经》能够留下去,帮助以后学大经的人。这说法不是没有道理,我要不讲,恐怕以后没有人讲了,这经太大了。所以一切都看缘分,我还有这寿命我就慢慢讲;阿弥陀佛要我去的话我就早早去,我一切随缘,我不攀缘。

...

修行两个字这个意思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包括身口意,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造作叫身体的行为,行为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这个也是要懂。所以修行在哪里修?生活上修,工作当中去修,待人接物之处去修,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了过失就把它修正过来。善恶的标准是经典,分开来说,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的标准,戒律是修正我们身口的标准,你没有标准怎么个修法?这些不能不懂得。寺院庵堂大众在一块熏修定的一些规矩,那叫礼仪,那叫秩序。大家在一起有秩序、有礼节,不乱,整齐、庄严、清净,这跟舞台表演一样,让社会大众看到了,生欢喜心,生恭敬心,是这个意思。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处,所以佛法才讲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演,对社会大众的,那叫仪规;真正修行是起心动念,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叫真修行,不离菩萨业。今天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叫菩萨业,可是有很多在家人受菩萨戒了,受了菩萨戒不知道什么叫菩萨业,那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假菩萨有名无实。真正修菩萨业的,没有受菩萨戒,诸佛如来承认他是菩萨,龙天善神承认他是菩萨;世间人不承认,世间人认假不认真,你受个戒,拿了戒牒,你受菩萨戒,你是菩萨,他真认真,其它都不认识。所以真正诸佛菩萨天龙善神,他认真不认假,那个戒牒不算数,那皈依证也不算数,你得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最后这一句,这最重要的,「不离菩提心供养」,换句话说,菩提心是供养的根本。菩提心从哪里来的?从如法修行来的,不如法修行,哪来的菩提心?菩提心是觉而不迷,念念觉而不迷,这是菩提心,在我们这部经的经题后半段「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想想看,我们在一切处,在一切时,一切境界、一切境缘当中,是不是都能保持着清净平等觉而不迷?这是菩提心供养。以这七种供养,上供养诸佛如来,下供养一切众生,为什么?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他是平等的,这是真供养。我们把佛看得太高,把众生看得太低,错了,你没有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平等心,你心不平等,你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所有供养全是假的。修人天福报,为什么?这好事情,不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不能帮助你往生。有菩提心就行了,有菩提心你干这个全是功德,你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为什么?你的心是清净平等觉,这是菩提心。

早年在美国我跟大家讲菩提心就是用经题,菩提心有体、有相、有用。体是真诚,它起用有两种,一个是自受用,一个他受用,也就是一个是自利,一个是利他。自受用是清净平等觉,全是自受用,他受用是大慈大悲。这个大慈大悲是从真诚清净平等觉里面生出来的,真正的慈悲心,真诚的慈悲,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觉的慈悲,这是佛菩萨的菩提心。所以这个经,三辈往生里头讲得很清楚,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十二个字讲得清清楚楚,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可是蕅益大师讲得好,讲得简单,讲得真实,对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真信、真愿往生,这个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觉慈悲,就具足了。所以不少不认识字的,没有念过书的,国内人讲的,所谓是没有文化的,念佛往生瑞相很好。那是什么?人家心地忠厚善良,也就是所说的老实、听话、真干,一般人看不出来,他成功了,他真干了,真的如说修行,他真干,所以他真有成就。

「又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如是,像《行愿品》里面所说的,你把这些东西都能做到、都能落实,那你是真供养。用不着在佛菩萨面前念供养词、念供养咒,不需要,也不需要在佛菩萨面前去烧香供花,那都是形式,那不重要,重要是这些你真干,你真做到。「菩萨以闻名故」,这是菩萨的智慧,菩萨的聪明,菩萨的福德,听到这一部《无量寿经》,或者听到《弥陀经》,听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能于上述种种供养中」,前面所讲的都是经里经文都说到的,像这些供养的时候,「精勤修持,而无懈怠与厌倦之心」。他真干,学一条就做一条,学两条他就做两条,他真做。精勤修持,精是不杂不乱,勤是勤快、不懈怠、不懒惰、真干,这勤字。修是用佛法这个标准,修正自己的错误念头、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言行,他真干、真修。持,保持不会失掉,就是说天天都干,没有懈怠,没有厌倦,愈干愈欢喜,当然不会厌倦。你照这个方法去修行,修了几天感觉得厌烦,不想再干了,那是什么?你没有达到法喜,你没有得到欢喜。真得到欢喜,他就继续去干了。为什么得不到法喜?你不是用的真心,你心不在焉。

...

『自然』两个字贯穿全段。「乃因适得其中,而自然如是」,最重要的这一个字就是此地讲的中字。如何能够适得其中?大乘佛法里头,这个中字是中道第一义,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用真心、用自性,或者说用性德,一切都是自然的。这个自然,前面念老为我们说得很清楚,就是大乘经里面所说的法尔如是,一切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在这个法里头去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错了。为什么?

一动念你就迷了。你的心本来像水一样,水很干净,没有染污,水很平,没有风浪,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所有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智慧。你一动念就起个波浪,波浪就照不清楚了,水动的时候,照的景观它就模糊,动得愈厉害就更照不见。古人用这个比喻非常之好。所以用心要如同镜子一样,用心要如水。

所以我们供佛,供佛、供菩萨,供具里头最重要就是一杯水,不是他喝,它不是喝的。那杯水是表法,叫我们自己看,我们的心跟水一样不一样,没有染污,没有波浪,表这个意思。供水就是用我们的真心去供养佛,它取这个意思。所以你供茶错了,茶有颜色,有染污。供具这个杯子,最好用玻璃杯,透明的,你看得很清楚。它是表法的,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我们心像不像水这样的平,那就是平等心;没有染污,就是清净心;它照,就是觉。所以一切供具当中,这杯水是最重要的,什么供具没有,就这一杯水,代表我们这种真心供养。其它都是附带的,有可以,没有也可以。我们得懂这个意思,这杯水就起很大的作用。

明白这个意思,古人有,现在我觉得比古人更有必要。为什么?古人桌子上摆的是文房四宝,文房四宝里头就有清水。它做什么用?洗笔的,笔写完字之后,把它洗干净。洗干净之后,这个水倒掉,又要换一盘清水,桌子上有水。学佛的人这桌子上一杯水,让我们时时刻刻看到,我读书是不是真心?我写字是不是真心?我待人接物是不是真心?这个妙极了。现在要是做官的人,办公桌上摆一杯水,我处理事情是不是真心,是不是心像水一样干净、像水一样平等?那不就是佛菩萨在做官吗?佛菩萨在做事吗?这妙极了!你不看不晓得,一看就马上提醒自己,决定不能染污,决定不能够起波浪,那你就适得其中。用真心是中道,为什么?不偏不邪,你做的事都是好事,肯定是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决定没有利益自己的念头。有利益自己,这水就变染污了。所以自然如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