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人读经是干什么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专一,佛号没有感应。

发布时间:2024-09-26 04:30:20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人读经是干什么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专一,佛号没有感应。

念佛人读经是干什么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专一,佛号没有感应。

「其中念吾名号,只能解作念佛洪名也」,洪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是宋译本里所说的。「又《般舟经》曰,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般舟经》虽然不是专讲极乐世界,它里面有这段文字,介绍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所以经文有「尔时」,阿弥陀佛对这些菩萨们说,「欲来生我国者」,这是发愿,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具足了信愿,行门就是底下这两句,常念佛号,相续不断,无有休息就是相续不断。重要的是心里不能断,口里面断没有关系,心里不能断,念兹在兹,心里要常有阿弥陀佛。过去李老师常常教我们,念佛人,真正在这一生得往生的,一定要换心,老师教我们要换心。换什么心?平常我们的心都留恋著五欲六尘,心里都有这些东西。现在人所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你心里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在心里根深蒂固,不知不觉他就会起心动念。祖师讲这是熟了,熟透了,随时随地它就冒出来;念佛不熟,常常忘掉,忘掉叫失念,不知不觉的念头没有了。初念佛的人都有这个现象,不要害怕。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浓,时间太久,念佛太生疏,时间短,所以这句佛号压不了烦恼。知道之后,时时刻刻提起。也会时时刻刻忘掉,忘掉,一下惊觉起来,赶紧佛号就接著,这样就好。应该有个三年、五年,真控制住了,心里真有佛号,除佛号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了。

念佛加观想也可以,观想想佛,想佛是想你自己常常供的这尊佛。为什么?你看习惯了,你天天看他,跟他很熟悉。临终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就现这个相,为什么?你跟他太熟了。所以我们专一,我们供佛像也不要供很多,供很多,临终的时候,哪一个阿弥陀佛来接我?这个阿弥陀佛现了,那个阿弥陀佛怎么没看到?你这个妄念一动,佛就不见了。所以,像只能供一尊。现在方便,佛像供在家里,你给他照一张照片,旅行的时候带著照片就行了。是你家里面所供的,你跟他很熟悉。处处都是要留意到专一,专一才产生效果,不能常常换。经读一种,不要读很多。念佛人读经是干什么的?收心的。念佛,心要不专一,佛号没有感应。平常心是散乱的,都是胡思乱想,怎么样收心?念一卷经,《弥陀经》念一卷,《无量寿经》念个几品,第六品很好,四十八愿,念一品,心定下来了,定下来之后念佛号,那才能相应。菩萨教导我们「净念相继」,净是没有怀疑、没有夹杂。

真念佛的人,对这个世间一无所求,你有一桩事情有求就是打闲岔、就是夹杂。这个世间彻底放下,真正明了这个世间是虚幻不实的,《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不但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至少我们要到一真法界,就是到实报庄严土,那叫一真法界。到那个地方的寿命叫无量寿,现在我们明了,无量寿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晓得它也不是真的,所以真假你就不要问它,就无量寿就好了;不是真无量寿,能证得真无量寿。实报土里面修行,就住在那个地方,住多久?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之后,那就真无量寿,你证得妙觉圆满的佛果,你不住在实报土,你又迁移,迁到常寂光去,回归常寂光,证无量寿了。这是修行人、念佛人终极的目标,妙觉才是真正大圆满。

所以这个去的方法一定要很熟很熟,我真相信,我相信佛不欺骗我。《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真不是假的;「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就是跟事实完全相应。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句话是过分的,也没有一句话是有欠缺的,没有,说得是恰到好处,句句真实、事事真实。要相信佛菩萨不会骗人,骗人一定有目的,佛菩萨对我们一无所求,他证得大圆满,无求於人。他教导我们完全是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帮助我们,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我们对他恭敬是我们感恩,不是他需要我们的,他没有这个意思,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具足这些条件,自然就能生极乐世界。

下面说,「又《观经》言,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令念佛」,观想念佛,「若不能念者,应称佛号」,这是持名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即得往生。」《观经.下品下生章》,经上是这么说的,「或有众生」,也许有这样的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具足种种不善。现在不是或有,现在可能是全有,这条对我们的开示就太重要了,给我们无比坚定的信心。五逆十恶都能往生,但是他至少要具三个条件,这一点很重要。临命终时「遇善知识」,这是遇到念佛同修帮你助念,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为说妙法」,这妙法是什么?劝你念佛往生净土,这就是妙法。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你头脑要很清楚,你能够听明白,听了就相信,听了就能发愿,真想去,有这么好的地方,我就去吧。这是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跟著大家一起念佛。不能观想,因为观想心要细。你无法观想不要紧,你就口念佛名。你看,「具足十念」,称阿弥陀佛,这就行了,念念之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清朝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这也是在那个时代的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著作等身,他一生当中著作四十多种,日本《卍大藏经》里面收了有二十多种。他老人家有《观无量寿经》的注解,叫《观经直指》,我们在早年,学习《观无量寿经》读过他这个注解。这里头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造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极重的罪,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所说的这些经教都救不了你,祖师大德编的这些忏仪也救不了你,你说这个罪多重!灌顶法师说,最后还有一个方法能救你,什么方法?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能救你。你就晓得这一句名号比诵经的功德大,比拜忏的功德大,什么样的忏仪都比不上这句佛号,这很多人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了,如果超度亡人,或者是超度祖先,做这些法会,去拜忏,不如念佛!同参道友集合起来,念一天佛的功德多大,这很多人不知道。忏仪当中佛号愈多愈好,你看看中峰禅师《三时系念》里面,念佛的时间占很长,他很有道理!中峰的开示太好了,真正能得冥阳两利,听他的开示会觉悟,这都是念佛求生净土,与净宗经教完全相应。念念中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我们的罪业还是这么重,由此可知,无始劫以来,我们造作的不善业太多了!佛要多念,就是消业障,而且非常殊胜,超过一切经忏。命终之后,即得往生。「由上经义可证,所云十念者,直是持名念佛也」,这是我们看到经上讲的十念,确实就是指的执持名号,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下面说,「古注经家」,古代注经的这些大德,「於此愿文,亦有异解」,就是这第十八愿,在这一愿里面有不同的解释。「有曰此是摄上品愿,有说下品非也」,这是有大德这样说法,这个十念是讲上品,有说下品,非也就是否定,他不是讲下品,是上品的。「又有曰,此是上三品,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称名十念。」这是前面问的,经上只说十念,没有指称名。前面给你所举的经论,称名讲得通,不是没有道理。这个地方又有人说,不是指称名,这个十念往生是对於上根人讲的,不是一般普通人讲的。「所云依十法起十念,指弥勒所问十念」,那真的就不一样,这个十念不是十句佛号,弥勒菩萨所问的十念,在《弥勒发问经》。「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凡有十念,何等为十」,这是接上品的。

我们看弥勒菩萨的开示,「一者,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实在讲,我们应当要学,好的都学,不好的我们都远离,好的一定要学习,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常随佛学」。这些菩萨都是古佛乘愿再来示现的,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我们地球上示现成佛,《梵网经》上他自己讲的,这是第八千次,你就晓得他常来。世尊如是,弥勒又何尝不如是?观音、势至,哪一个不是古佛再来?这都不是假的,经上有证明。弥勒菩萨说「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他说了十种。第一种,「於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范围太广了,首先要认识众生两个字,什么叫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那我们讲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范围多大?第一个,自然现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第二种,精神现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精神现象就包括我们今天所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他们存在。现在我们看不到他的形体,肉体看不到,他精神存在。第三种,物质的现象,物质现象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都有灵性,它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

现在我们知道,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全都是五蕴法,就是色受想行识统统具足。正报里面,我们一个细胞,依报里面就是山河大地、一粒尘沙,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你说这个范围多大。我们面对著这三种现象,要生慈悲心,慈心是爱心,悲心是怜悯心。现在我们彼此都一样,迷而不觉,共同生活在六道轮回当中,看到他苦,就想到我也曾跟他一样。它是畜生,我过去也曾经在畜生道待过;他是饿鬼,我也做过饿鬼;他堕地狱,我又何尝没有堕过地狱?见他苦,生怜悯心,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出离,帮助他的方法离不开经典的教诲。诵经的时候,应当知道将诵经的功德回向给山河大地、回向给法界众生,念念不忘,这是第一个念。

「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为什么?这还是第一愿的后面。众生他的行业无不是因缘果报,你要是破坏他的行业,你要负因果责任,都有报应的。那怎么办?决定不能干涉,只能劝导,不能干涉。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面对一切众生,他是什么态度?完全随缘,「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为我们的示现,我们要能体会、要能学到,佛跟大众接触,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换句话说,他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个厉害!佛为大众说法,这个众生觉悟了,觉悟他的不善的业就消掉,善业就增长;这不是上上品人,上上品的根性,善恶业统统都消掉,那就没事了。根性劣的执著有善,恶是错误的,恶要受不善的果报,他能够断恶修善。程度高的人,善恶二边都离,他提升就更高,能够超越六道;超越不了六道,才断恶修善,远离三恶道。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一集) 2010/1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