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我们害怕造作的罪业,将来怎么办?用这个方法忏悔,消业障!
发布时间:2024-09-23 04:33:28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第504集)2017/11/2首播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5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O九五页,倒数第三行看起:
「上偈六句,深赞佛智,盖欲令闻者,了达如来智深,而诚信如来之语也」。这几句话,末后这一句把意思说出来了。为什么对佛的智慧要这么样的来赞叹?用意实在说就是想劝导大家,明了通达如来智慧深,我们没有办法来测度,找比喻方的人也找不到。菩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无始无明的习气还没有断干净,对于如来智慧,他们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明了,必须得成佛。成佛的时候,你自己知道,诸佛知道,除佛之外没有人能知道。从这些地方让我们产生仰信。诚信如来之语,特别是这个经里面提出来的,最后的教诲,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是如来一生四十九年教学的最后的劝告,希望我们也相信,真诚的相信,听到佛的劝导求生净土,佛度化众生的目的就达到了,圆满的成就了。用意之深我们不能不知道。
在《寿量品》里头,「世尊三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因为「世尊圣智,声闻亿劫难测」。阿罗汉,这了不起的成就了,用一亿劫的时间去测度他,还是达不到。何况今天「凡夫焉能以生灭心,妄窥佛智,故惟当仰信」。这个话我们要记在心上,我们今天是凡夫,阿罗汉一亿劫都没有办法了解,我们只有一个方法,对于佛陀的敬仰,佛经的大戒,不妄语,世尊怎么可能欺骗人,哪有这种道理?所以应当仰信,仰是他太高了,太大了。真正仰信的人,或者调过头来说信仰也可以,真诚信仰的人都得度了。
如《法华.方便品》里面说的:「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佛法大海,信为能入」,这话是真话。入有究竟、不究竟,三贤菩萨入了,地上菩萨入了,总不如信愿持名,往生净土。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证得圆满。所以文殊、普贤,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他们怎么成就的?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而成就的。
我早年讲《华严》,看到这段经文,我对于净土的信心才生起来。在以前,听的经教多了,对于大经大论生欢喜心,希望也发心想讲一遍。到八十五岁,冷静回头想想,这样下去,了生死出三界有没有把握?不能骗人,更不能骗自己,我没有把握。怎么办?既然文殊、普贤都求生极乐世界,我还有什么话好说?我当然只有这一条路,求生净土。把《华严》放下了,一心一意专研究这部《无量寿经》。要靠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只有他有能力注,其他的人做不到。这个人也是开悟了的,不是凡夫,我们有缘亲近他,那是无量劫所种的福报,这一生的缘成熟了。
所以佛法大海,信为能入,重要就这个「信」字。真诚心,绝无动摇,真诚到极处,相信佛的话,这部《无量寿经》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能够诚信、谛信。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科题,「难得难闻」,真的,一点也不假。
【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有信,仰信,有智慧,智慧是什么?选择,八万四千法门,我选哪个法门?我选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难!能信是难,信世尊最后的教诲,信愿持名,往生佛国,这是难中之难。没有信、没有慧,你的缘就错过了。经文,『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念老的注解说,「人身难得者,《梵网经序》云: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两句话,希望大家牢牢记住。我们今天遇到人身了,太稀有,太难得,要珍惜,要好好的利用这一生的人身。当然,究竟圆满的是能跳出六道轮回,不再搞生死轮回,你就得大利益了。有没有方法跳?有。我有没有把握?有。
明天还有一些参访的居士到我这边来,他们问一些问题,我今天大略看了一下,有好几位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念佛往生净土的。看到了,一点怀疑都没有了。这些人来好啊!帮助我们成就信愿,帮助我们这一生跟他们一样。他们有信有愿,念佛的功夫并不是完全到家,有的很用功,有的就差一点,但是统统往生,往生瑞相稀有。我就想听听他们,念佛功夫并不得力,信愿很坚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关键是最后一句,临命终时最后一句是念阿弥陀佛,就决定往生。一生功夫不得力没关系,临终时有人送往生的,陪着他一道念佛的,最后一口气阿弥陀佛,就成功了,也看到很难得的瑞相。如果不信,那就太可惜了,下一次再得人身,难了!万劫不复,复是又得到,要经过一万劫之后,不定有个什么缘分你又再得到。总之,人身难得易失,很容易失掉。所以这句话要记住,《梵网经序》里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又《涅槃经》里面说的:「人身难得,如优昙花。」中国人常讲昙花一现。在南方这一带,昙花有,我在新加坡的时候见过,开的时间很短暂,半夜才开,开了之后十几分钟就谢了。佛在《梵网经》里面,这是大乘经,为我们说,用昙花来比喻人身难得,像昙花一现。「盖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这是佛讲经的时候,也常常用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是当年世尊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举的例子。在地上抓了一把土,手掌打开放下,用这个来做比喻。佛问大家,留下来还有一点土,指甲里头,我这个指甲里面的土多,还是大地土多?当然这一放大地,都掉到地上去了,留在指甲上一点点。佛说,人得人身,失掉人身之后再得人身,就像指甲里土,不能再得人身的,就像大地土。这是个比喻。
所以「佛难值」,值是遇到。世尊在《法华经.寿量品》里头又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又当年佛在王舍城,城中仅有三分之一的人,跟释迦牟尼佛见过面。另外三分之一的人,没见过面,听到名字,有这么一个人。还有三分之一,连释迦牟尼佛名字也没听过。可见遇佛难,闻名都不容易。我们很幸运,生在末法时期,还沾到一点边缘,没有见过佛,见过佛的塑像。佛虽然不在世,佛的经教还留传在世间,我们在末法时期,还能遇到净土大经《无量寿经》,真是难。
所以末后这一句,「信慧闻法难中难」,是真的,不是假的。念老告诉我们,这就是前面「若闻斯经」,斯经是此经,这部经,「信乐受持」,你能信,能欢喜,肯念佛,「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慧能生解」,你能相信,你能欢喜。「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宗难信」,三个难。「今则难得者能得」,得到了,「难闻者」闻到了,「难信者能信」,再加上智慧理解,所以难中之难也。「佛劝行人,当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切莫错过。此回若错,则真成错矣」。末后念老这两句话,这苦口婆心。
我们今天要的是什么?深信切愿,切是恳切,愿是愿生净土,愿作弥陀弟子,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保送我们到极乐世界,保送我们亲近阿弥陀佛。弥陀大慈大悲,当我们在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生生世世已经往生的人,比我们早,过去生中有过伦常的关系,伦是五伦,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师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他们遇到佛法缘比我们早,他们抓住了,都在极乐世界。我们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的,就是多生多劫所有这些关系人,父子、兄弟、姐妹、亲戚、朋友这些人,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这一见面,智慧自然生起来,就记起来,就想起来了,这是在哪一生哪一世在哪一个佛国土里头,结过这个缘,现在到极乐世界来,大家来团聚了。这个团聚永远不会散,不会消失。
极乐世界无量寿,人人都是无量寿,佛无量寿,往生的每个人统统是无量寿,所以到极乐世界不寂寞。好的、善的亲戚朋友们都见面了;不善的,过去还有冤家对头的,也往生了,现在都变成善友,不再有怨恨了。这个地方值不值得去?要不要去?要!无量无边大千世界,到哪里去找这个学习的环境?独一无二。
所以念老自己很谦虚,很客气,给我们说,「佛劝行人」,不是我在劝你,我不够资格,佛劝修行人,「当深信切愿」,有这四个字,你就拿到往生的条件,后面再加上「念佛求生」,你就成功了。千万不要错过,这一错真错了。
我们再看下一首偈,「信受得度」。这首偈一共八句,前面四句,「行超普贤」。这还得了吗?普贤菩萨,华严会上的大菩萨,我们有什么资格能超过?如果你具足对极乐世界真信切愿,老实念佛,你就超过普贤了。谁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
我们看底下这经文,四句:
【若诸有情当作佛。】
你应当作佛了。
【行超普贤登彼岸。】
彼岸,西方极乐世界,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超过普贤菩萨。念老的注解,「右之二偈,总结全经」。「本经之首第二品」,品名叫「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面说「德遵普贤」,现在说「行超普贤」,这什么意思?且此一句乃《唐译》的原文,翻译的人是唐朝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然不违背经旨。「且《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这是谈翻译,肯定是梵文经典原来就是这么写法的,不是翻译的人改动了,说明字字句句,释迦牟尼佛传给后人,没有错误。
且此不但没有错误,而实实在在是释迦牟尼佛慈悲到极处,「剖出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智慧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根本智,一个是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愿而称王」,愿王,为什么?「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广大无际是讲空间,穷劫无尽是讲时间,「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是故本经来会的圣众,咸遵普贤大士之德。
「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更显圆顿」,圆顿之圆顿,方便之方便,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华严》称经中之王,我们这部经跟《华严》比,是王中之王,再没有能超过的了。「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还得了吗?这一句佛号里头,有圆满的《无量寿经》,有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念这一句佛号,《华严》八十卷、《无量寿经》统统念完了,圆满具足。这还得了吗?我们要知道。
下面说,「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你用什么方法超越普贤?念老告诉我们,今则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就四个字。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丝毫怀疑;切愿,恳切的愿望,我没有第二个愿望,我只有这个愿望,这个愿望是往生极乐世界。功夫就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再省略一点,阿弥陀佛。南无是客气话,是恭敬的意思,是礼拜的意思。世尊在经典上告诉我们,持名就对了,所以你念六个字好,你念四个字也好,四个字跟六个字没有差别,完全是平等的。所以这个法门唯倡,倡是提倡,信愿持名。
念老告诉我们,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所以说行超普贤。行超普贤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说的。下面是念老的注解,「盖持名之妙行,以果觉为因心」。你能抓住这个名号,念念不忘,心里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因,你抓住了。「因果同时,直截了当,不假方便,不落阶梯。」正如《弥陀要解》里面说的,「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弥陀之身如是,弥陀之国土亦如是,「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不可思议。
《弥陀要解》蕅益大师所着的,印光大师赞叹,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赞叹赞叹到极处,无以复加。印祖是我们最接近的一代祖师,我们的法脉也是从他老人家流出来的。李炳南老居士是印祖的弟子,我们的大乘佛法是跟李老居士学的,一脉相承。这个会集本,夏莲居会集的。李老师当年第一次看到,无量的欢喜,亲手用毛笔再在经本上写的注解,注解段落也就是像科判一样的,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那个时候我的缘还没到,跟李老师还不认识,这一会我就没听到。但是,老师把他这个笔记本给我了,就这个经本,上面写得密密麻麻的,我一看,能懂。我就依照他这个注解,先后讲过十遍,在讲《无量寿经》之前的时候讲过十遍。
以后在美国遇到黄念祖居士,看到他的注解,他的注解是刚刚出来,油印本,只带了一套到美国,他就送给我了。我把它带到台湾印精装本一册,我记得是第一版我印一万册,这个本子流通于世。现在我们用的这个本子,老居士经过好几次的修订,成为第一善本。能得到这个本子,你是这一万人当中的一个。这个地球上,修净土的人多少?多!许许多多人都还没有机会遇到这个本子,我们遇到了,这是我们的福报,真有福,跟黄念祖居士缘深!他老人家住世的时候,我每一年至少都有三、四次,到北京去看他。在那个时代,在海外讲这部经的我一个,国内讲这个经的是他,我们两个人在讲,现在慢慢人多了。机会难得。
这个地方,《要解》里说,蕅益大师说的,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无量寿、无量光。光横遍十方,寿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就是法界的本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今则念念即是弥陀」,这还得了吗?真不得了。
「且十大愿王,义理深广,非是常人,所能发起」。这是讲真话,普贤愿王谁能发?心量那么小,除了自己没有别人,这个心发不起来。我们这个法门好了,今则念念即是弥陀,且十大愿王,义理深广,非是常人,所能发起。「持名一法,普被三根,五逆十恶,亦能依之而度生死」。这一句太重要了!五逆十恶是造无间地狱的罪业,什么方法都没办法度,信愿持名能度。这一句重要,太重要了!我们每个人造作的罪业害怕,将来怎么办?用这个方法来忏悔,用那个方法来消业障,都比不上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是真能度你。不要再搞别的,搞乱了、搞杂了,反而业障消不了,不如这一句佛号,能度生死。
今天时间到了,下一堂课我们还从这里修学起,太重要了,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什么样的业障统统能消,你要相信,不要认为这句阿弥陀佛太简单了,抵不过那些经忏。一切经忏加起来,都抵不过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好,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感恩老法师的谆谆教导,恭祝恩师六时吉祥、法体安康、久住世间,教化有情!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