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佛的单复三身
发布时间:2024-09-11 04:30:03作者:大众学佛网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要解【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
‘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前面讲的是依报环境,现在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佛有三身,各论单复。’像这些是教下所说的,我们要明了。为什么说他三身?三身,还有单、复,什么叫单三身,什么叫复三身?其实三身是一而三,三而一。‘法身单,指所证理性。’三身,经论里面讲得很多,“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说理,报身跟化身都是讲事,有理有事,理是能现能变,事是所现所变。理也就是经里面所说的真如本性,《华严》讲的一真法界,“行愿品”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都是说这一桩事情。这一桩事情在经典里面所用的名词术语,有几十种之多,统统说的一桩事情。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佛有他很深的用意,告诉我们,明白这个事实就好,不要执着在名相上,只要说的是这桩事,怎么说都可以;教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事实。所以它是本体,我们现在哲学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这叫法身。
“报身”是讲智慧,报身是能证,法身是所证。你怎么会知道这个道理?这是真正智慧领悟了。智跟理是一不是二,这是哲学里面所没有的,哲学里面能跟所是相对的,不像佛法讲的,佛法讲能证之智、所证之理是一个,是一桩事情,不能够分开的,在哲学里没有这个说法。这是智慧,真实的智慧,智慧开了,心性就明了,明心见性。“化身”也叫应身,是利益众生的,像《普门品》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自自然然就现这个身相。“应”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应身叫变化身。诸佛菩萨的应身,是随众生而应的。
三身,诸佛菩萨有,我们每个人也有,这个要知道。诸佛菩萨的三身明显,我们的三身很不明显。为什么不明显?我们的心被迷了。大家想想,被什么迷了?第一、被妄想迷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迷,不是觉。第二、为七情五欲所迷,里面有贪瞋痴慢,外面有五欲六尘,迷在这些东西里面,所以法身有,有显不出来,报身也有,有也等于没有,智慧没有了。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去迷而已。破迷就开悟了,悟就是报身,这一悟,法身也就现前,智慧一现前,法身就证得了,这个身相就变成应化身。我们今天被妄想执着迷了之后,我们现在这个身叫业报身,这是佛经常讲的可怜悯者。业报身很苦,随业受报。你造善业,三善道受报,你造恶业,三恶道受报。这就说明,六道轮回怎么来的?迷失了自性,自己造作一切善恶业,这样变现出来的。六道也是幻化,也是自己自性随缘,随着业力的缘,变现出六道轮回,六道是这么来的,总得要搞清楚。三身,我们有,我们应该如何恢复,如何能真正得三身的受用,这是佛教导我们一个主要的课题。
“法身单,指所证理性。”理跟事是一对,性跟相是一对,性就是理,理就是本性,事就是相,相就是事;换句话说,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真相就叫做法身。‘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证”就是证实,彻底正确的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叫做智慧,称为报身。‘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相好色像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如果自己有受用,自己就迷了。试问问:我们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这从哪来的?因为我们有一个自受用,而以为享受,这一享受就生老病死,让你去享受去。诸佛菩萨没有自受用,所以他自己没有身,自己也没有相。身相是他受用,与自己不相干,因此他就没有生老病死,这是事实的真相,我们一定要晓得。佛法讲“无我”,对自己来讲是无我,对别人来讲有我,有我是他受用,为了教化众生的,帮助众生觉悟,这是个工具,是一切众生觉悟的工具,与他自己毫不相关。这个身是随众生感应而现的,《普门品》、《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也是这样说的,观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是三十二大类,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就现菩萨身。诸佛菩萨有没有心、有没有念头,为众生现身说法?没有,完全没有念头,也没有心。没有心,没有念头,怎么会有感应?因为没有心,没有念头,就真正有感应。我跟你不能起感应,为什么?我有念头,你也有念头,就没有法子了。众生有念头,佛菩萨没有念头。
佛过去曾经举例子答复这个问题,举的例子很有趣味。他举的钟鼓,钟没有心,也没有念,我们敲它一下,敲是感,它立刻就有声音,它就有应。我们敲重一下,它响得大一点;轻一点,它响的声音小一点。随着感应,有感就一定有应,说明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心感,他是没有念头的,没有心的。乃至于诸佛为一切众生说法,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佛有没有曾经动一个念头?没有。
在佛自己身上来说,佛一个字也没说,一生当中一个字也没说,一句话也没说,“无说而说”,所说的都是众生有感。这个感有两种:一个是明显的感,众生提出问题来发问,这很明显的,佛立刻就回答。佛听到人家发问,绝对不会想一想,这个问题我要怎么答复他,那就变成凡夫了,没有考虑的,没有想一想,自自然然就答复出来。另外一种叫冥感,心里头有念头,没说出来。还有更深秘的,他确实心里有感,但是那个感自己还不知道,像佛说《阿弥陀经》,众生心里确确实实有感,佛才会说,但是这个感,本人不晓得,这个就是非常非常的微细,微妙。佛知道,所以叫无问自说,我们把这些事情明白了,这才晓得学佛要怎么学法。要用什么态度,什么方法?那就是一念不生。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无论在哪个地方,真正修行人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定,一念不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这个法门里面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教我们一心去念阿弥陀佛,比修定容易多了。这就是用一念止一切妄念,把一切妄念都止息住了,单单用一个阿弥陀佛这一念,所以它这个法门巧妙容易就在此地。我们守住一念,比做到那个无念,真的容易太多了。禅家是讲一念不生,净土宗把念头归到一个“阿弥陀佛”,只许心里有阿弥陀佛这一念,不能有第二念,这就对了,这叫真正用功,这是会用功的人。接众,这就随缘。我们在过去看到不少大德,他们接引众生的手法不一样,有一些大德接引众生的方法用身教,他不用言教,无论什么人去请教他,他一句话都不说,他用这种方式。有些大德,你去向他请教,他非常热心,仔细来给你说明,给你讨论。方法不一样,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但是都能够启发人,都能叫人得利益。这也正像善导大师讲的,“遇缘不同”,我们是哪一种根性的人,需要哪一种方法来帮助。这就显示出法门无量无边,虽然法门很多,很深很广,它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正所谓是殊途同归。所以色像教学,都是为众生建立的,这叫“化身单”。通常我们讲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就是这么个意思。
‘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复”就是两种法身,两种报身,两种化身。法身讲两种:第一种是“自性清净法身”,这一句就是说的本体,也就是前面法身单的意思。第二种是“离垢妙极法身”,这是从事上讲的。“垢”是无明、是烦恼。“离”是完全脱离了,也就是圆教如来的果位,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我们称他为离垢妙极法身。因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称不上妙极,妙可以说妙相,不能说极,因为他的无明没有断尽。由此可知,这是从相上讲的。自性清净法身,是从理上讲的,是从本性上说的,换句话说,自性清净法身,我们每个人都有,人人都有。离垢妙极法身,我们没有,释迦牟尼佛有,阿弥陀佛有,成佛的人有,菩萨以下都没有。这就很容易懂得,前面是理,是大家统统都有。
‘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报身是智慧。自受用报身就是《般若经》上讲的实智,真实的智慧。《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实智是无知,权智是无所不知;自受用报身是无知,他受用报身是无所不知,是权智。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是权智,佛自己受用是实智,所以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由这个地方能够看到,佛心是多么清净,为一切众生说法也没有染着一个字,你看多干净。所以释迦牟尼佛并没有留一个字给后世,经典是后来学生凭着记忆记录下来,传下来的,佛本身没有写过一个字,因为他本身无知,这是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在这个地方究竟能够领会多少,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他这个心真清净!
‘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化身复也有两种,两种都是感应而现的,一个是“示生化身”,一个是“应现化身”。示生化身,他在我们人间投胎,像释迦牟尼佛这是示生,是这一类的。他要跟我们同住几十年,所有一切生活状况跟我们都相同。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我们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岁,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圆寂的。
“应现化身”就不一样,是某一个人有感,佛菩萨忽然来了,事情解决之后,他就没有了,这叫“应现化身”。……
两种化身都是属于感应的。由此可知,法身、报身的自受用,我们很能够理解;化身两种纯是为他,都是为一切众生,没有为自己的。
‘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这是又一种说法。佛界化身,譬如三十二应来讲,单指以佛的身相示现,像在我们这个世间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实在讲是我们众生的执着,佛没有这个念头。你们这个世间人看相,这个相很贵,那个相很好!你们有这些执着,佛一现那个相,你们就好像佛统统都有,一样也不缺,是这样显现的,并不是佛有意思要现什么,这个诸位要知道。佛是没有心,佛是没有念头,这是佛界化身。其它的,佛以下像观世音菩萨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这就是佛界化身。其它三十一种,就叫随类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