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3

发布时间:2024-04-18 04:31:25作者:大众学佛网
安士全书新白话版73

天如老人二十二问答

[问]:永明寿禅师,海内推为禅门宗匠,而他自修净土,并且教导别人也修净土,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不是自己贬低禅宗,而过分赞誉净土吗?

[答]永明大师,不是过分赞誉啊。净土法门,最广最大,净土修法,最简最易。所谓广大,是说一切机缘,都收摄尽了。上到等觉位中的菩萨,下到愚夫愚妇,五逆十恶的分子(五逆:五种极大的罪恶,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任意犯了其中一种,就堕无间地狱。十恶:又叫十不善,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欲、嗔恚、愚痴),临终念佛忏悔,没有不往生啊。所谓简易,是说没有艰难劳苦的修行,只要持念六字名号,就可以往生,能不退转,直到成佛而后已啊。试问修行出世,有比这个法门更快捷的吗?不是寿禅师,不能用这个法门自修;不是寿禅师,不能用这个法门教别人啊。

[问]广大简易,听明白了。

但是禅宗悟达的人士,既然说见性成佛,何必再求净土呢?

[答]正因为悟达,所以才愿意求生净土,只是你没有悟到罢了。假使你已悟到,那么趋向净土,万头牛都难挽回了。况且你以为悟了以后,习气已除,烦恼已尽,无量劫以来的怨家已消,更不再受轮回吗?或者还有旧的业力没有完,不免重报轻受吗?而且以为悟了以后,于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了吗?更或者神通威力,一时没有具足,还要等待他生后世啊。倘若以为只要一悟,大事就完毕了,那诸大菩萨的广修六度,动不动要经历尘劫的,反而有愧于你了。《观佛三昧经》,记载文殊菩萨,自叙过去世的因,认为得到念佛三昧,世尊授记说:“你应当往生极乐世界。”《华严经》记载普贤菩萨,用十大愿王,教善财童子,也要最终导归极乐。《楞伽经》中,世尊授记龙树,也有往生极乐的话。至于《大宝积经》,世尊印证许可了净饭王及七万释种,同生安养国。《十六观经》指示韦提希,以及五百侍女,共同拜见弥陀。至于东土的庐山远公大师,天台贤首大师,各宗的尊者,没有不宣扬净业,共修西方净土的。难道他们的悟证,反而不如今天的人了吗?

[问]净土包含的根机,确实是广大了。但是所谓的净土,是在十万亿佛刹外,比那唯心净土,本性弥陀的说法,似乎是著相了。

[答]《楞严经》说:“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色身以外的山河虚空大地,都是妙明真心中的东西)又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法的生灭都是唯心变现的)哪有佛土却在心外的呢?应当知道心外没有土,土外没有心,所谓十方微尘国土,只是我心中的土啊,所谓三世恒沙诸佛,只是我心中的佛啊。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没有一土不是依我的心而存在的,没有一佛不是因我的自性而变现的。那么十万亿刹土外的极乐,难道不是唯心的净土?极乐国中的教主,难道不是本性的弥陀吗?

[问]净土的说法,不过是表法罢了。智者应当直悟禅宗,才是上策。如果只是赞扬净土,难道不是执著事相,不明理性吗?

[答]“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目标没有两个,但是入门有很多方便)。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了。中峰大师说:“所谓禅就是净土的禅,所谓净土,就是禅的净土。”虽然互相阐扬,而修修人,一定要一门深入。所以大势至菩萨,得到念佛三昧,而说:“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普贤菩萨,入华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而说:“愿我命终时,往生安乐刹。”这二位大士,一个侍奉娑婆教主,一个侍奉安养导师,应当各立门户,却是和会圆融,两不相互妨碍,怎么能还在执偏见呢?况且你说净土表法的意思,岂不是认为净心就是净土,不再有七宝庄严的净土吗?果然如此,那也将会认为善心就是天堂,不必再有夜摩天忉利天;恶心就是地狱,不必再有刀剑锅汤的实际地狱;愚痴就是畜生,不必再有披毛戴角的畜生了吗?那么既然有常寂光净土,必有实报庄严净土等等可知了,何况事外没有别的理,相外没有别的性,一定要舍事去求理,离相去找性,那理事尚且不能无碍,怎么指望那事事无碍呢?并且你虽然具有如来的本性,现在还是凡夫的身,如果能随处是净土,试问能在茅厕中,安然如在卧室的床上吗?能与猪狗牛马,同槽吃食吗?能与腐烂的尸体,充满蛆虫钻咬的状态同睡同眠吗?如果能够,任你说高山平地总是西方,任你说纵然遇到锋刀常坦荡。如果还不能,那就是秽净的知见没有空,爱憎的情识还在,却把过量的境界,高谈阔论,使那浅见的匹夫,略读了几本经书,略看了几个公案,就想谤法造罪,到底是谁的错呢?

[问]修行求的是出离生死,所以贵在无生,欣慕西方净土而愿意去,难道不是有背于无生的意义吗?

[答]认为生就是生的,是常见的毛病啊;认为无生就是无生的,是断见的迷惑啊。生却是无生,无生却是生的,是第一义谛啊。因为妙真如性,本来没有生,因缘和合,才有生相,因为性能变现出相,所以说无生就是生;因相是由性变现,所以说生就是无生。知道这个理就知道净土的生,是惟心所生。如果怀疑远而难到达,那心包太虚,量周法界,哪里还有远呢?

[问]十方佛土,净妙的很多,现今偏偏指向极乐世界,又偏偏赞誉那境缘殊胜,为什么呢?

[答]这里的国土,众苦汇集,纵然有乐缘,都是招苦果的。西方净土不这样,所以经上说:“是诸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试着把两土,略作比较,哪里只是天渊的差别,就如这里的投胎,必定要在胞胎住十个月,分娩的时候,与鬼作邻居。那极乐净土却是托生莲房,安坐妙香宫殿,既不受胞胎的污秽,又不拖累母亲的辛劳,而人世的生苦就告别了。这里年老的人,头发苍白面皮皱了,腰弯背驼,坐起须要人帮助,奄奄一息。那净土法味资养精神,永远没有衰老,十方国土,瞬息间往返,而人世的老苦就免除了。这里一遇到疾病,就呻吟在床上,宛转哀号。那净土具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极乐国中听不到痛痒的名字,而人世的病苦断绝了。这里的人必有死,死必有罪,唯有俯首就擒,押去交给阎罗王。那净土却是一托莲胎,便成金刚不坏的躯体,相好光明,寿命无量,而人世的死苦捐出了。这里有合必有离,辛劳的父母,难保长存,恩爱的夫妻,大多是各自离散。那净土的法中眷属,永远相亲,哪有爱别离的苦呢?这里的仇敌相互寻找,有怨必报,大恐怖压迫心,没有办法逃避。那净土相亲相敬,无非是菩萨胜友,相互周旋,哪有怨憎会的苦呢?这里的人类,都是为衣食奔波,被家事驱遣,困苦万状。那净土想衣服就有衣服来,想饭食就有饭食到,宫殿园林,无非是七宝合成,各各受用自然,哪有求不到的苦呢?不只如此啊,这里丑恶形体,六根多有缺陋。那极乐国光明照耀,相好庄严。这里是苦海中头出头没,轮回生死。那极乐国一证到无生,永远不退转。这里丘陵高低不平,荆棘成林。那极乐国宝树参天,黄金为地。又这里的观音势至,只是仰慕嘉名。那极乐国的二位大菩萨,是亲密胜友。相互比较,净土境缘迥然胜出。所谓境胜,可以安定清净的心;所谓缘胜,可以助长修行的力啊。

[问]欣厌的心,就是爱憎的念,爱憎是生死岸头的事,不是修行人应当有的,怎么办呢?

[答]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虽然具有爱憎的心,但不是世间的爱憎,而是十方如来转凡成圣的爱憎啊。如果不是厌离,怎么脱离这娑婆浊世?如果不是欣慕,怎么能生到那极乐莲邦?因为只有厌离而后能转凡,欣慕而后能成圣啊。

[问]这里的饮食衣服,宫室器具,必须操办,才能受用。为什么极乐世界,一切享福的事,都可以自然而来?

[答]享福的事,都是从修福而来。北俱卢洲,那饮食衣服,都能受用现成的,何况阿弥陀佛,万福庄严的宝刹呢?《大阿弥陀经》说:“此讲堂宫宇,初无作者,亦无所从来,以彼佛愿大德重,自然化生。”(这些讲堂宫殿本来没有,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大德行重,所以自然化生出来)又说:“他方佛刹,悉皆为善,无造恶之所。故其福德,亦皆自然。其次有世界,为善者多,为恶者少,亦有自然之福,不待修营。若此世界,为恶极多,为善极少,故不自修治,物无自有。”(他方的佛刹都是造善没有造恶的地方,所以他们的福德也都是自然化生。有的世界造善多造恶少,也有自然的福,不用修建操办。如娑婆这样的世界,造恶极多,造善极少,所以自己不操办,东西不会自然有)

[问]念佛往生的人,临终的时候,都见到佛与菩萨,亲自来接引。经上说:“诵持往生咒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卫护是人。”(念诵往生咒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就常住他的头顶上方,卫护这个人)假使十方世界,都念诵真言,都求佛与菩萨接引,阿弥陀佛怎么能都住他们的头顶,都去接他们呢?

[答]天上日月的光,还能够普照世界,不怕光不够,何况佛的誓愿神通呢?

[问]华严会上,普贤菩萨,现坐道场,众菩萨用尽神力,不能见到。如今往生的,都是博地凡夫,如何就能见到佛?就他见到的佛,果然与菩萨见到的佛,没有差异吗?

[答]“佛相总如是,所见各不同”,初生西方,见到的不过是佛的粗相,如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之类。就像《华严经》所说:“如来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恐非大菩萨,不能见也。”譬如各天人吃的须陀味(须陀:又译为首陀、苏陀,意为天食或天之甘露),在一个器皿中,色味各自有区别。又比如有病的人与没有病的人,同吃一种东西,甘苦迥然不同。所以世尊佛土,本极严净,螺髻梵王,只见到如自在天宫一样,其他人见到的都是土石的山,秽恶充满。见佛也是如此。

[问]这里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就生出莲花一杂,如果能精进,那花渐大,徜若退惰,那花就萎落,真的吗?

[答]这容易明白啊。譬如大明镜中,凡是有东西来,必现那影子。并且如舍卫城中,树提伽楼阁,不过白银琉璃合成,但那墙壁中,还能够现出一城中的事,何况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的宝刹呢?这里念佛,极乐净土生出莲花,固然无疑啊。

[问]带业往生,并且能不退,那么人在生前,世缘未了,为什么不先暂且做世间事业,直到临终,然后念佛呢?

[答]这是邪说啊。存有这样一念,耽误自己就多了;发这一言,耽误别人就多了。恶人临终,念佛往生的,他必定是过去世有善根,又遇到善知识,所以临终有这样的侥幸,这是千万人中才有一个,怎么能每个人临终,都有这样的侥幸呢!《群疑论》说:“世间有十种人,临终不能念佛:一是善友未必相遇;二是业力缠身,顾不上念佛;三是中风不能说话;四是狂乱疯颠;五是或遭水灾火灾;六是遭遇豺狼;七是恶友破坏他的信根;八是饱食过度,昏迷猝死;九是阵亡,十是高崖坠落。”有其中一点,就难念佛。纵然是好病而死,当四大分离的时候,也未免如风刀解体,恐怖慞惶,哪里还能安心念佛?又或业缘没有完毕,世间尘念没有休止,家务私事不明,后事没有办妥,而且求医问卜,挠乱他的心,儿子哭妻子闹,惊惶他的耳朵,方寸心内,完全没有主张,正当这时,求那从容念佛,望那一心不乱,万万没有这个理。所以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又说:“平时劝人念佛,都说我忙,只是那无常一到,极忙也休了。”人生在世,能有多少时间,乘着这没老没病,就应放弃俗缘,干办要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号,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不然,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了,危险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