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如何请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力达到最高?

发布时间:2024-04-30 04:35:11作者:大众学佛网
如何请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力达到最高?

namoamituofo

南無阿彌陀佛

佛法的因缘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第一个,你自身的因缘,就是纵向的因缘,你未来要往哪里去。你自身的因缘当然是跟菩提心、空正见有关系的,你怎么去调伏、引导你的业力跟思想,这是你自身的因缘。

但佛教的另外一个因缘观是横向的因缘,就是你跟众生、跟佛陀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我们讲因缘时,那自然是有差别的,世间上只要有相状就有差别。

我们从现实的人生来看,人跟人之间的因缘的确是有亲疏远近的差别。

有些人在一起,他们有说不尽的话,因缘深嘛。有些人因缘相对浅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佛法的因缘观,尤其是唯识的思想,就是所有的外因缘都是从内因缘创造出来的,都跟你的心态有关系。

佛教的因缘观永远是由内向外解释的,跟外道不一样。

因为他们在因地时互相的忆念有浅深的差别,所以造成今生的因缘也就有亲疏的差别。

当然今天,从净土宗的角度,我们不是说跟众生因缘的互动,我们更关心的是临终时阿弥陀佛会给我们多大的力量来加持我们,往生净土是佛力加持。

我们自己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把娑婆世界的力量降到最低了,我们把业障忏悔到一定的程度了,但临终时我们等待弥陀的降临,有些人很快地阿弥陀佛就来了,有些人要等一段很长的时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你跟阿弥陀佛互动的关系的确有差别。

所以,现在就是说,我们要在临终时,除了我们自身的准备——对娑婆世界的调伏,我们还必须能够跟阿弥陀佛建立一个非常强烈的力量,让弥陀早一点出现,让弥陀对我们的加持力达到最高。

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件事情,你要对弥陀功德真实地忆念。

因为忆念是双方面的,佛陀已经释放一种力量出来了。你说你忆念阿罗汉,那就没什么效果,因为阿罗汉他根本不想跟你忆念,你忆念他也没什么用。但作为佛陀不一样,佛陀是有发愿的,他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已经跟我们忆念了,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也释放相同的力量来忆念他。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对弥陀的忆念有两种情况,就是决定你临终时有两种因缘:

第一个,我们来看“二人相忆”。

就是说一个是佛,一个是众生。

假设我们对佛陀的忆念虽然是“念念相续,心心相合,如在左右,如在目前”,但是这种忆念是断断续续的,“缘浅相隐”,说明你没有很真正地投入去忆念佛陀,而你更多的是忆念娑婆世界的人和事。

那么这种情况到临终,佛陀对你的加持力相对会比较疏远。

就是你来自于佛陀的加持力会比一般人薄弱,佛陀对你的摄受力、加持力相对薄弱。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二忆念深”。

“见尧于墙,见舜于羹,存乎中,形乎外。”就像孔夫子经常

看到尧在墙壁上显现,看到舜在吃饭的肉羹中显现。

因为他内心经常忆念,也就产生外在的相状显现,就是“缘深相现”。

就是说,如果这个人对佛陀有决定性的忆念,强大的忆念,超过对娑婆世界的忆念,那么这种人到临终时会得到佛陀更多的加持,更多的关怀,因为他释放更多的忆念出来。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把临终时的忆念开出三种力量:

第一个,佛力,佛陀是能应。

弥陀大愿力,阿弥陀佛创造四十八愿,他每个愿都在忆念我们。

因为弥陀因地时发愿都是为众生而发的,所发的愿都是想要帮助众生。

所以,弥陀四十八愿的每一个愿,愿愿已经释放一种力量在忆念我们。

但是作为我们众生心力(第二种力量,自力),我们有自性功德力跟名号功德力,是不是跟弥陀感应道交?

所以,蕅益大师提出“三力不可思议”:

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

我们来解释一下。

佛力不可思议,这一块你就不用操心。

佛陀“众生无边誓愿度”,他该做的已经做了,已经在实践他的理想。

对我们来说,心中的忆念,心力不可思议很重要。

你要有很确定的信仰,这个地方就是强调你要相信你做得到。

蕅益大师在讲三力的时候,他很强调心力不可思议。

祖师提出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这个信仰建立在两种信心之上。

第一个,从因缘造作上对自己的信心。

他说:“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你临终时要这样想:我过去的颠倒妄想做了太多错误的忆念,但是我现在回过头来——“苟一念回心”,我用我的心力忆念佛陀,我随时可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因为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所以,净土法门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忘掉你的过去,诸法无自性,你不要再想你过去是怎么不堪了,你要建立一个新的信仰——你相信你做得到。

净土法门就是注重未来,你的心好好地想着未来就好。想过去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过去不等于未来。

所以,你相信你是一个新的开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说,我虽然过去错过很多对佛陀的忆念,但没关系,我虽一路以来“昏迷倒惑”,但是我“苟一念回心”,阿弥陀佛随时在等待我们,我们只要回心转意,随时可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永远不会嫌太迟,这是第一个概念。

你相信你心的改变,一定会改变你的因缘,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从理体上的信心。

就是说,我虽业障深重,是弥陀心内的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是我们心内的佛,所以,既然心性不二,自然感应道交。

我们的心,把因缘这一块拨开来,我们的心是“如”;

佛陀的心,把清净庄严的因缘拨开来,他也是“如”,一如无二如,所以感应道交是合理的。

因为我们跟佛陀是一家人,从同体真如法性的加持力来说,我们得到弥陀的关怀摄受是正常的。

所以,首先,我们临命终时一定要建立一种坚定的信仰,你相信你对阿弥陀佛每一分的忆念,阿弥陀佛都能够接收得到,不管你过去烦恼有多重、业障有多深。

总而言之,临终时一个概念——人生不堪回首,不要想你的过去了,你专心地想想你的未来更重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