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笋类专著,系佛门高僧的博学之作
发布时间:2023-11-27 04:04:24作者:大众学佛网笋被称为“菜中珍品”,颇受国人喜爱。可是,笋有哪些类别,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些问题许多人并不知道。对笋的研究,可追溯到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鲜为人知的是,首部笋类研究的专著,竟是唐宋之际一位佛门高僧所写……
佛门高僧,也是史馆编辑
公元978年夏,当朝皇帝宋太宗心情非常愉悦,因为吴越王钱俶(chù)亲奉所据两浙(古指浙东、浙西,今指浙江省)十三州的图表归降。下一步只要灭掉小小的北汉,纷乱的五代十国就宣告结束。
宋太宗在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接见钱俶后,便宣谕召见与钱俶同来的高僧赞宁。
滋福殿上,年近六旬的佛门高僧赞宁显得不卑不亢。太宗关心的佛学要义,他均侃侃而谈;太宗问及儒家经、史及道教内容,他也娓娓道来。宋太宗大喜,当即赐赞宁紫方袍,并改其法号为“通慧大师”。后来,太宗又封赞宁为翰林院编修,编撰史书。
和尚当史学编辑,宋之前罕见,宋之后也少见!
高僧赞宁画像。(网络图)赞宁行佛教之礼之后,呈上一本名叫《笋谱》的草木学专著初稿。宋太宗边翻边点头。最后,他让人将此书稿抄录一份,给御膳房做菜做参考。
对于宋太宗而言,真可谓双喜临门:钱俶奉表来降是一喜,高僧赞宁奉上《笋谱》又是一喜。
《笋谱》是何来头?赞宁为何要写此书?这事还得从赞宁出家前说起。
痴竹笋者,原是博物学家
赞宁俗姓高,德清(今浙江省内)人。五代后唐时,他到杭州祥符寺出家为僧,一边研究三藏经文,一边深读医药、地理、草木学等自然科学典籍。闲暇之余,他也与钱氏一族的金为观察使钱俨、工部侍郎钱昱等交往甚密,与工部侍郎慎知礼等互和诗文。
赞宁选择在杭州出家,是有深意的。因为吴越国在当时被称为“佛教王国”,国中上下都重视佛教。吴越最后一任国王钱俶即位后广行善事,修建雷峰塔,复兴杭州灵隐寺。听闻赞宁的事迹后,钱俶亲自召见,并任命他为两浙僧统(浙江地区佛教的最高领导)。
吴越最后一任国王钱俶。(网络图)担任僧统的赞宁,不是用心打理佛门事务,而是潜心研究学问,著书立说。某次与钱昱论竹之后,便下定决心要写一部关于笋的专著。
钱昱是钱俶的侄子,自幼好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与当时的许多文人一样,他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竹子。在府上,他出示自己撰写的《竹谱》一书,“此书我写了两年。前几日,一位朋友看此书时说,写竹不为奇,如果能写本介绍笋的书就好了。”
“他讲的有一定道理。自晋朝戴凯著《竹谱》之后,醉心研究竹者都不多,更莫说为笋作传了,”赞宁双手合什,“贫僧虽作过《扶竹赋》,然也觉得对竹和笋了解甚少。”
“大师博学多才,名震两浙,何不为笋作传,流传后世呢?”钱昱提议。
“笋为竹之基,无笋何来竹?贫僧早有此意,只是一直忙于吴王所需之佛学三教圣贤专著,抽不开身。他日完成后定当奉上。”言毕,赞宁作辑准备告辞。
出家人不打诳语,赞宁亦然。他除了十分喜欢被赋予了高洁、坚贞、淡泊等审美价值的竹子外,还视笋为命,用僧友的话说就是“山中人事违,天眼中修定;我本无根株,只将笋为命”。
其实,赞宁对竹笋的喜爱,绝非偶然。唐朝末年随着南方经济的逐步恢复,农学也得到相应发展,蔬菜和果树的种类大大增加,其中饮食资源开发的表现之一就是竹笋的大规模采集。由此,人们对笋的食用也大大盛行。“食笋之风已在全国普及开来,竹笋既高居于庙堂之上,又遍及田闾之间。”(何明《中国竹文化》)
饮食与文化相辅相存。喜欢吃笋,自然有人对竹笋进行研究,他们都是文人或士大夫,赞宁除外。
“佛教王国”吴越国地形图。(网络图)博物典籍,堪称食笋指南
博学多才的赞宁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待他完成一批佛学专著作后,已经50多岁。想起当年与钱昱的约定,他终于花几年时间完成了一部关于笋类的专著——《笋谱》。
作为我国第一部笋类专著,《笋谱》虽然只有一万字左右,但所含内容非常丰富。书中不仅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笋的植物学知识,而且还涉及了多学科领域,比如地理、医药、化学等,有些沿用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可谓以笋为主的博物学典籍。
《笋谱》书影。(网络图)《笋谱》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名”主要考据笋的名称,科普介绍笋名的知识。针对当时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笋的不同称法,此部分归纳总结了笋的十个阶段,分别是萌、笋、箬竹等。后世有的学者把初生之笋叫做“竹萌”。同时,此部分还介绍了40多种不同的笋。
除第一部分“名”,第三部分“食”(主要记笋的补益、加工保藏等内容)、第五部分“杂说”(对前几部分的总结及个人对笋记录的一些看法)外,第二部分“出”(关于笋的典籍记载和分析)、第四部分“事”(关于笋的逸闻趣事)是本书的重点。“出”部不但原文记载僧友所写“我本无根株,只将笋为命”等诗句,还引入历代文人雅士论笋的诗文,由此也可见赞宁的博闻强识。“事”部讲述了生活中吃笋的细节,实用性非常高,有些流传至现代。比如书中强调加工鲜笋前要“出水”。时至今日,经常下厨的人都知道,“出水”即“焯水”,意指烧炒鲜笋前用开水焯3-5分钟,因为鲜竹笋里含有较多对身体健康不利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
水开后鲜笋块焯水几分钟。(网络图)不是后记的后记
话说《笋谱》的初稿得到宋太宗的认可,顺利问世。宋太宗对赞宁有更高的期望,就是为当时的高僧作传。赞宁完成《宋高僧传》后,名满天下。
由于被《宋高僧传》光芒所盖,除了《玉壶清话》、 《郡斋读书志》外,《笋谱》很少被收录。元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收录此书,但将内容减为三卷。世世浮沉,此书没受到学界重视。沧海遗珠,清朝初年纪昀认为《笋谱》“援据奥博,所引古书,多今世所不传,深有资于考证”,收入《四库全书》,高僧的心血终流传。
马端临《文献通考》书影。(网络图)此后几百年,虽然没有学者系统研究《笋谱》,但引用书中文句者不乏其人。美食家烹煮竹笋时,多会翻阅此书。历史进入新世纪,赵云鲜博士以百川学海印行本为底本,对《笋谱》进行了校对整理,使其得以走入大众生活中;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徐春琴针对《笋谱》研究尚属空白的现象,花几年时间系统研究此书,并撰文进行发表。通过专家的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部佛门高僧的博学之作终将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
1. 论文《赞宁<物类相感志>研究》,作者华东师范大学赵美杰。
2. 论文《赞宁<笋谱>研究》,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徐春琴。
作者:魏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