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小乘佛教,为什么到东南亚广受欢迎,在印度和中国却无人关注呢?

发布时间:2024-02-18 04:32:59作者:大众学佛网
小乘佛教,为什么到东南亚广受欢迎,在印度和中国却无人关注呢?

有人做过统计,东南亚各国如泰国、 缅甸、老挝等的信佛人口高达80%以上,而且信的基本上是小乘佛教。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小乘佛教在这一带这么受欢迎,在印度和中国却无人关注呢?

在中国,小乘佛教并没有得到重视,人们信的往往是大乘佛教,因为大家都认为小乘佛教最高的果位只是大罗汉的境界,而绝大部分人的理想追求要么是菩提要么成佛。至于罗汉的果位大抵还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也符合我们的性格和环境。

佛像

但如果认真研究,你会发现小乘佛教更接近于佛陀住世时早期的原始佛教。另外的各种教派跟原始佛教反而没有多大的关联,它们的很多教理跟原始佛教相比,表现出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更像是新的教理而不原有佛教理论的继承。

小乘佛寺

所谓的经书,是佛陀涅槃后,他的言论和戒律被弟子们记录下来,将这些记录整理成集,汇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后来叫《巴利三藏经》。因其文字是用巴利文(巴利文是一种近似于梵文的语言)。

《巴利三藏经》的“巴利”如上解释,那么三藏指的是什么?

所谓的三藏其实包含着以下三部分:

一、律藏:早期佛教戒律和规范,中国的律宗就是以律藏为基础的,著名的弘一法师就是这一支的代表人物。

二、经藏:主要记载的是佛陀住世时言行。

三、论藏:佛陀涅槃后,佛弟子对于佛生前其言行的解释或注解,用现代的话说是论文集。

与《巴利三藏经》对应的,是最早形成的佛教派别上座部,也称小乘佛教, 由于现在的上座部主要通过斯里兰卡传人东南亚,也称为南传佛教,因此也可以说,南传佛教也是小乘佛教是真正的得到了印度佛教的精髓。

当然在中国早期,也曾经选择性地翻译了部分上座部经典。

但主要是对于经藏部分的翻译,这些经文统称为《阿含经》,而《阿含经》又包括了《长阿含》《中网含》《杂阿含》《增一阿含》几部分。上座部基本上继承了佛陀的理论,认为人的修行,就是为了跳出轮回,得到解脱。它又做了一些细化工作,增加了几个概念。

小乘佛寺

第一个概念是“业”。小乘佛教所谓的业,更类似于我们现代的一个数学概念。上座部讲修行是持续许多个轮回的,由于修行很难,一个人一生可能只修行了50%,还达不到脱离轮回的标准,那么他下一辈子再修行20%,第三辈子又修行了30%,加起来达到了 100%,就可以脱离轮回了。

“业”就是衡量一个人修行成果的计量指标,我们可以将它看作这个百分数。有了业的概念,个人就不用急着在这辈子解脱了,他只要坚持不断修行,总有一辈子能够达到目标。

小乘佛寺

第二个概念是“十二因缘”,也就是把“四谛”里面的“集谛”继续细化, 总结了人类的十二种活动,由低到高排列,分别是:

一、无明:最初的浑浑疆噩的状态;

二、行:从最初状态开始有了行动;

三、识:行动之后有了辨识能力;

四、明色:有了辨识能力之后,对事物开始分门别类;

小乘佛国夜景

五、六根:通过各种感官获得认 知材料;

六、触:接触外界事物;七、受:感受外界事物;八、爱:感受之后,对外界事物做出评价;

九、取:有了评价之后,主动获取喜欢的事物;十、有:占有主动获取的事物;十一、生;十二、老和死;

小乘佛第三个概念是修行的细化,即修行要从“戒、定、慧”三方面人手。关于遵守戒律,并没 有太多值得探讨的,而修行功夫主要在于禅定和领悟。如南传佛教所谓禅定,并非仅仅打坐,而是要求在打坐的同时,好好体会呼吸的每一个步骤,观察气流在身体中的运行并从中体会到人体与宇宙的合另外,一个行者每天变花大量的时间在走路上,走路时必须将 每一步都进行无限分解,体会到每一个动作、每一块 肌肉的运动,并与天地融合,体会到无穷智慧。

南传佛教的信徒们就这样花一辈子去体会人体与宇宙的合一,然后又一辈 子,再一辈……不断地积累着“业”。

第四个概念是对四谛的总结,提炼出三句话,号称三法印:“诸行无常,诸行皆苦,诸法无我”。即人生没有常态,人生都是受苦,以及“我”并不是独立 的实体,只是因缘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受体而已。

通过这些概念,小乘佛教就建立了一套修行体系,信徒们用毕生的工夫进行修行,希望积累他的“业”,等业积累够了得到解脱。

而修行的内容主要是禅定、戒律,加上一定的理论探讨。与后来出现的大乘佛教相比,它更加原始, 更少理论化的,更强调行动,缺乏思辨性。除了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讲究“业”,一 个人要通过许多轮回的积累,最终才能脱离轮回。

这此概念更符合这东南亚一带的人的生活习惯,这或许就是小乘佛教在东南亚广受欢迎,在印度和中国却无人关注的真正原因吧!

如果你有机会到这些国家走一走,你会发现这些国家的人对于佛教更加敬畏,跟我们这些信大乘佛教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是有所求才信,而他们信佛纯属是带有一颗敬畏的心。

所以我们看那些国家的人的表现往往更加安祥,更加自在,我想这很可以就是信佛的缘故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